目前分類:智慧升級 (8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人和人相處,是一門學問。離得太遠了,關係就淡了;靠得太近了,恩恩怨怨就來了。
人生如尺,要有度。感情如面,別越界。關係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否則最後也只能漸行漸遠了。
六十歲以後,跟誰走得太近,都會是種傷害!

朋友之間,太近扎人。言語上不注意,金錢上沒分寸,行動裡不知尊重,時間久了,誰都會遠離。
家人之間,孩子的小家庭你非要介入,老伴的信息天天看,最終感情卻成了隔閡。
所以,要想和家人、親朋好友之間和睦相處,就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1、老伴之間,給彼此留一點空間

夫妻之間,關係很親密,但這並不意味著兩者之間就不能有些小秘密。
特別是在興趣愛好上有差別的老夫妻,不能強求對方要和自己有一樣的愛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可以有各自的朋友圈子,和睦愉快相處。
 
2、子女之間,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越來越多的老人能夠接受與子女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生活上,和子女保持「一碗湯」的距離,能常去看望他們,給他們送去一碗湯;心理上,也要和子女保持「一碗湯」的距離,不會因為太熱而燙到他們,也不會因為太冷而涼了心意。
 
3、親人之間,不要太隨意

和親人相處,不要太隨意。親人家中的事情,人家願意說的就好好聽著,不願意說的就少打聽,不要干涉,更加不要肆無忌憚。

4、朋友之間,時刻牢記無所求

有些人和朋友關係親近一點,就開始有各種要求,如果朋友不滿足,就抱怨。
真正的友情是純粹的,不帶功利的。朋友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不能用道德去綁架他們。
 
5、陌生人之間,見人宜說三分話

和不熟悉的人相處,就算第一印象再好,也不能沒有分寸。
不要試圖窺探別人的隱私;說話留三分餘地;不要強人所難;說話不能不看時機。

60歲以後,愛情、親情、友情,情情珍貴,所以和任何人都不要走得太近,給自己留一點緩和的餘地,給別人一些自己的私人空間,這也許就是最美的距離了。
不必靠太近,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活,不必離太遠,我們的生活圈還有交際。距離產生美,其實就是,彼此尊重,彼此珍惜。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的員工離職,三個月離職會被說抗壓性不夠,一年離職會被說抗壓性不夠,三年離職也會被說抗壓性不夠,
反正只要離職,都會被企業說成是員工本身的問題,但有很多時候其實是主管、公司內部也有問題。
 
究竟為什麼這麼說呢 ?
員工離職,特別是老員工的離職,對於大多數情況下實際上是一個雙輸的格局。
 
企業損失了熟悉公司業務和文化的幹將,損失了業務傳承、新業務機會、客戶資源、文化傳承、甚至在職員工感受等等,
帶來了負面資訊傳播、業務交接傳承、新員工不能勝任的風險,增加了離職、招聘、培訓等各種人力成本;
 
而對於員工來講,也不是總能收穫更好的結果,他要冒著新工作不能適應、文化不能融合、沒有朋友、
員工關係不易相處、福利減少、晉陞機會,需要重新爭取等等未知的風險。
 
只有少數情況是一贏一輸的狀況
(公司希望員工離職或者員工在新公司各方面都有提升),雙贏的情況更是少之又少。
員工離職大多都是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採取這種雙輸的激進做法,以換取內心的平衡,
那麼企業為什麼不去好好研究員工為什麼離職呢?
離職並不是員工對公司不滿的開始階段,而是激化階段。
也就是說員工離職之前已經對公司不滿已久,他們先是厭倦,然後不快樂,然後不滿意,然後抱怨,
最後抱怨加重忍無可忍,這是經過長期的心理鬥爭才做出的理性判斷,
而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他們要權衡利弊,考慮得失,考慮生活所需等各個方面。
也正因為如此,做離職前面談,期望留住員工幾乎不能成功。
 
員工為什麼離職? 他們對什麼不滿?
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

不要期望員工在離職面談中,跟你說出真正離職的原因,80%以上的員工在離職的時候所說的原因,
只是為了顧及雙方的感受和承受能力。
 
馬雲曾經說,員工離職主要原因只有兩個:
錢給的不夠 ; 心受委屈了。

概括了主要原因但不全面,同時過於籠統,心受了什麼委屈,具體來講還要分很多方面。
從不同層級員工離職的原因分析,基層員工、中層員工和高層員工離職原因大多數是不同的,
後面將專門來講如何分層級的用人和留人。

光從在職時間長短來講,員工進公司
2周離職,與hr的入職溝通有關;
3個月內離職,與不能適應工作和工作內容本身有關;
6個月內離職,與直接上級有關;
2年左右離職,與企業文化有關;
3-5年離職,與晉陞空間受限有關;
5年以上離職,與厭倦和進步速度不平衡有關。

其實,每個時間段的裡面仍然包絡萬象,前面兩種情況,點到為止,作為 hr 應該都知道該怎麼做了。
入職兩週離職,說明新員工看到的實際狀況(包括公司環境、入職培訓、接待、待遇、制度等方方面面的第一感受)
與預期產生了較大差距。
 
我們可以做的是...
在入職面談時把實際情況儘可能的講清楚,不隱瞞也不渲染,讓新員工能夠客觀的認識他的新東家,
這樣就不會有巨大的心理落差,不要擔心即將到手的新人不來了,該走的總是留不住;
 
然後把入職的各個環節工作進行系統梳理,包括從招聘到通知入職、報導、
入職培訓、與用人部門交接等環節,充分考慮到新人的感受和內心需求,進行系統規劃和介紹,
讓新人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讓他瞭解他想瞭解的內容。
 
入職3個月離職,主要與工作本身有關。
有被動離職,這裡只講主動離職,說明我們的崗位設置、工作職責、任職資格、面試標準方面存在某些問題,
需要認真審查是哪方面的原因,以便及時補救,降低在招聘環節的無效勞動。
 
入職 6 個月離職的
多半與直接上級的領導有關,即經理效應,他能不能取得卓越成績,最大影響因素來自於他的直接上司。
 
人力資源部門要想辦法,讓公司的管理者們接受領導力培訓,瞭解並掌握基本的領導力應具備的素質。
管理者要瞭解下級的優勢,並讓他的優勢與崗位職責匹配,為公司發揮最大效用,
同時也讓員工體現出了他的價值。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就是一個教練
他有義務和責任發掘潛能和優勢,並培養下屬,成為下屬成功的重要推動力。
同一個部門換一個領導結果可能完全不一樣,同樣一批員工的表現可能也截然相反,一個可能團隊戰鬥力十足、激情四射,
另一個可能會導致抱怨漫天、團隊渙散、離職頻發。

直接上級應該是最先瞭解下屬的各種動向和傾向的,他的一句話可能解決問題也能造成矛盾,
如果沒有處理好,隊伍士氣下降、戰鬥力下滑,就會進入不良迴圈。
因此在1年期內離職的員工較多的團隊,要注意他的直接上級可能出問題了。

2 年左右離職,與企業文化有關係。
一般對企業已經完全瞭解,各種處事方式、人際關係、人文環境、授權、職業發展等等瞭解的都很全面,
甚至包括公司戰略、老闆的愛好。企業文化好的公司,在招聘環節對應聘者的價值觀方面會有全面考察,
希望新員工能融入到公司文化中,為文化的持續優化添磚加瓦。
 
而企業文化不太好的公司,對應聘者的價值觀要求不是太高,往往只是片面考察,
希望他們進來能淨化和改良文化氛圍,

但事與願違:
第一,他們自身的價值觀取向可能就有問題或有缺陷;
第二,即使他們價值觀趨向都是正向的,但一個人的力量無法與長久形成的氛圍相匹敵;
第三,新員工入職,都在努力融入到團隊,儘量表現的不那麼離群,因此更容易被同化。
當公司文化與新員工價值觀衝突到一定程度,甚至達到臨界或突破原則,就會導致關係破裂,離職就在所難免。
作為企業,要每日三省吾身,察覺到公司內的不良因素,公司不在大小,都需要良好的工作氛圍讓員工愉悅。
 
3 - 5年離職,與職業發展有關。
學習不到新知識和技能,薪酬提升空間不大,沒有更多高級職位提供,此時員工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跳槽。
 
但對企業來講,這個階段的員工應該價值最大,離職損失較大。
因此要根據不同類型員工的需求結構不同,設計合理的職業發展通道;
瞭解員工的心理動態,傾聽他們的心聲;
 
調研職業市場供求關係,主動調整薪酬、職位設計,
我們的目的是保留員工,其他的政策都可以根據情況靈活調整。
 
5 年以上的員工,忍耐力增強。
此時離職一方面是職業厭倦導致,我們需要給予他新的職責,多一些創新類工作,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是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速度不統一導致,誰發展的慢就成了被淘汰的物件,
員工疏於學習、停滯不前,必然讓企業逐漸疏遠和冷落;
企業發展太慢,員工的上升空間打不開,對於事業心重的員工看不到新的希望,必然會另謀高就了。
 
白天有 "好夥伴"(公司),一起打拼,晚上回家有 "好伴侶" 一起享受生活,24小時都是好時光!
這才是我們 一輩子該追求的目標.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0歲的的生活態度的生活態度,
就是:盡己力,聽天命。無愧於心,不惑於情。
順勢而為,隨遇而安。知錯即改,迷途知返。
在喜歡自己的人身上用心,在不喜歡自己的人身上健忘。
 
如此一生,甚好。

1、讀書非常重要
一個善於讀書的人,能夠完成自我對學習的需要。
當然不讀書也沒什麼壞處,只是太過沉溺於現實世界,容易讓人狗苟蠅營。
比如你可以通過讀一本傳記,窺見別人的人生。
你可以讀一本心理學的書,洞悉自我的處境。
你可以讀一本歷史的書,看刀光劍影明白再輝煌的生命也會塵埃落定。
讀書,讓你在歷史、未來、現實、虛空中來回穿梭,
然後發現自己生活的更多可能。
 
所以讀書對於一個人來說,永遠都是進行時,而不是完成時。
通過讀書來提升自己,提升了自己才會遇到更好的人,交往的層面是由自身的素質決定的。
你從來不讀書,自然結交的大部分是膚淺和物質的人,聊的無非也是雞毛蒜皮普拉達艾樂餵。
哪怕遇到更好的人,也會被你嚇跑,話不投機半句多,相逢一笑Say Goodbye。
你是怎樣的人,決定了你會有怎樣的朋友,也決定了你會有怎樣的愛人。
 
2、學會與孤獨相處
一個不能享受孤獨的人,其實是很寂寞的。
很多人天天參加各種聚會活動沙龍,他無法讓自己安靜下來,
因為他害怕孤獨,害怕跟自己相處。
因為只要跟自己相處,就需要跟自己的內心對話。
所以他需要熱鬧的環境,在其中尋找自己的存在感,所以他其實很寂寞。
一個無法跟自己獨處的人,一般不會有什麼大智慧。
 
孤獨,其實是一種極高的人生姿態。
因為你懂得如何照顧自己的內心需要。
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不管你多麼努力,其實並沒有多少人在意。
更多的人只願意看到結果,你的過程如何艱辛,跟他們沒什麼關係。
我曾經輾轉幾個航班行李丟失在機場,
耗到下半夜再坐大巴去石家莊不眠不休,早晨八點到九點開始上課,
只為對客戶的承諾,我覺得自己很偉大。
 
客戶悠悠的說:你這麼憔悴真不應該。
心中立刻一千匹草泥馬路過,順帶向他八輩子祖宗表達了問候。
所以說,你翻山越嶺,無人體會你的辛苦。
你振臂高呼,也少有人分享你的喜悅。
說到底,人生就是自我對孤獨的一場救贖,你越早學會越好。
 
3、找到自己真實喜歡的事情
匆匆短暫的一生,如果沒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豈不是百白忙活了這一遭?
做喜歡的事情才能真正激發自己的潛力,也才能完成生命的使命。
有人說我想開個花店,那你怎麼不去開呢?
又說條件不成熟。那你怎麼不去創造條件呢?
 
寫不出好文章,我曾經以為自己電腦不夠精美。
每天不去跑步,我曾經以為是沒有買到喜歡的運動鞋。
懶得去旅行,我曾經以為是還沒有買到心儀的相機和鏡頭。
給自己找了很多理由,來當做不去開始某件事的藉口。
其實就是缺個一咬牙一跺腳的開始。
很多事情,只要開始邁出第一步,就根本停不下來。
 
4、做真實的自己
不要去討好所有人,討好獲得來的人際關係是不穩定的。
只有做好自己,才能吸引真正的朋友,而這種關係才能真正持久。
對誰都好的人,注定沒什麼真朋友,誰都不得罪,也就沒原則。
同樣道理,對誰都愛的人,也就沒有真愛,
真愛一個人就是,我對世界上的人充滿愛,但給你的與眾不同。
所以遇到說愛你的人,不必激動萬分,沒準他對誰都是如此曖昧。
愛上一個人,就是會不同,就是會把世界分成別人和你。
 
不要把所有人都當做朋友,很多關係不必靠的太近,每天接觸那麼多人,
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朋友的,很多人就是蜻蜓點水,你好我叫某某某很高興認識你再見。
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必交換隱私也不必加微信,大部分的恩怨愛恨都是因為離的太近,
近之則不遜,原本客客氣氣的關係,開始變得陰陽怪氣,彼此都不舒服。
有距離,才會有尊重。
 
誰是自己的知心朋友呢?
價值觀一致,有一些相同的愛好,在一起有話說,最好有趣一些。
交朋友,有趣是很重要的衡量標準,有趣可以體現在某個領域的專業,
可以體現在美食上的精通,可以體現在不羈世俗的某種勇氣,
也可以體現在聊天時的奇思妙想。
因為有趣所以讓人放鬆,因為有趣而不必苦大仇深讓人唯恐避之不及。
有趣,或許可以歸納為一點,因為找得到自己,所以不給別人帶去壓力。
 
5、成熟的處理感情上的事情
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就是你誰都佔有不了。
你喜歡一個人,喜歡到發狂,你也佔有不了她,哪怕你瘋狂跟她做愛,一夜七次,
第二天穿上衣服,她也還是她,她也絕對不會變成你的一部分。
每個人都屬於她自己,你能做的只有陪伴。
任何試圖宣布佔有對方,都會最終被挫敗,淪為感情的囚犯。
 
相愛之後,
誰都無法保證不會再遇到更心動的人,更有錢,更好看,更溫柔,更符合期待,
更懂你,你是繳械投降,還是堅貞不屈?
所以愛情絕不僅是衝動與激情,而是一份承諾。
愛上你所以對你有承諾,因為這份承諾,再心動也會把心中的蕩漾,控製的波瀾不興。
 
我覺得這才是成熟的人格。
見一個心動的就愛一個,這種人就是濫情了,而濫情的結果,最終就是陷入虛無主義,
因為對誰都愛,便無法獲得專注的回報,沒有這種回報,就談不到幸福感。
 
6、接受離開自己的人或物
人歲數大了,也逐漸要有心理準備接受一些現實,比如父母會衰老離去。
在這之前捫心自問,是否有回報養育之恩,不管在外如何春風得意,
只要父母健在回到他們身邊就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
如果有一天推開父母的門,已經沒有熟悉的臉對你微笑,
也就意味著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人用生命對你無私的愛了。
 
除了父母,朋友也可能會離開你。
在人生前進的這條路上,會不斷有老朋友離開你,
他們或許跟不上你的步伐,也可能選擇了其他的路,不要悲傷,他們一定自有好的歸宿。
當然,這一路上也會有新朋友靠近你的身旁,他們被你堅定的步伐和獨特的氣質所吸引。
人生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朋友相伴,珍惜這段同行的時光,
能不能一起走到最後,何必強求。
 
朋友會離開,愛人同樣也可能會。
我愛的人如要離開我,我定是只會說兩個字:好的。
絕口不問為什麼?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到底我哪裡做得不對讓你如此?
既然你決定要離開,必定有你準備好的理由,我不想聽你謀劃許久冠冕堂皇的藉口。
凡是離開的必然本就不屬於我,祝你好運,從此雲淡風輕,過往一筆勾銷。
人生短暫,我不活在記憶中。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人要學做聰明的女人,懂得男人的進退,也懂得給自己儲備後退的路,把握男人不是只抓住他的胃就可以了,更重的是要讓這個男人心甘情願的為你掏腰包貼心肺。聰明女人懂得不做以下幾個舉動:

一、大手大腳,不懂得管理家庭經濟收入與支出。
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一個家庭有一個人大手大腳都可能會有被生活所迫的那麼一天。一個男人如果大手大腳,一個家庭就有可能會出現危機感。一個女人如果大手大腳,男人有再多的錢,有再大的能力都不夠她花,找到鑽石王老五,那也不一定夠她敗。

有質感的女人能清楚的知道花錢花出來的價值,除了花了錢,還能把一塊錢變成兩塊錢存到卡上去,這樣的女人肯定能旺夫。

二、不支持男人的社會交際,甚至破壞他的交際圈。
男人需要傲氣,需要面子,需要成就感。女人如果不支持他的交際,等於直接把他禁錮起來,久而久之,他的圈子就會不斷的縮水,他失去的可能不只是他的朋友,還有可能是機遇。交際,還包括異性,女人如果在這方面放不開,就是自尋煩惱。

男人需要異性和同性的朋友,朋友多了,事業上機遇就多了。束縛他的交際圈,很有可能就是斷他的發財路。愛他,就放開手,讓他去為了你拚搏,讓他有成就感的生活著。

三、在朋友面前洩漏男人的隱私,損害他的面子。
男人的臉,比他兜裡的信用卡重要。一個男人可以給你一張信用卡,但決對不允許你在背後說三道四。愛在朋友、同事或者家人面前洩漏他隱私的女人,是不會取悅男人的女人。男人有的時候需要的不是一個賢惠的妻子,更需要是一個善解人意守得住秘密的妻子。

在外損害男人面子的女人,實際上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同時也是損害男人在別人心目中的形像價值。

四、無法獨立,整天都渴望男人陪在自己的身邊。
一個獨立的女人充滿了魅力,但如果一個女人不獨立,那麼將十分可怕。男人喜歡獨立的女人,因為獨立的女人懂得享受生活,懂得充實自己。

思想上不獨立的女人,經常在男人面前唸唸叨叨,很有可能會導致矛盾產生。時間久了,男人也就沒有心思好好工作了。一心只貼在女人身上的男人,必有近憂。想要很多很多的愛,那麼就離他遠點,他會帶著更多的愛和關心來找你的。

五、疑神疑鬼,什麼事情都要男人交代。
女人天生對愛情要敏感很多,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會導致她情緒化。男人回來晚了,她要問,男人喝酒了,她要問個清楚,甚至男人出去吃了個飯,她也要問和他一起吃飯的人是男是女。

長期的疑神疑鬼,只可能讓男人崩潰,他還有什麼心思和你一起好好生活,一起策劃未來?愛他,就選擇相信他吧。

六、做男人的老闆,呼之則來,揮之則去。
家務需要兩個人一起去承擔,要任何一方來完全承擔家務都是影響家庭和諧的做法。聰明的女人,懂得分配任務,在自己做家務的時候,同時也叫上他。絕非自己坐在那看電視嗑瓜子,吩咐自己的男人去倒茶。

當一個女人在家調養出一個辦事員的時候,他在外也很有可能就只是一個辦事員。別在生活上打擊他的積極性,讓他積極的生活著,比撿到一個聚寶盆更有用。敗壞男人生活性質的女人,比扣掉他的信用卡更讓人可怕。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現在台灣的環境而言,各個行業要能從一而終待到退休,已經是緣木求魚了,就算真能在同公司待到退休,職場工作者到底該不該這樣做呢?

我個人的想法是不鼓勵,原因有三:

1. 退休前10年,資深員工對公司產生的邊際效益與薪資價值會逐漸下滑,至少比起員工在任職第3年到第15年所產生的價值還要低。(也就是說資深員工的C/P值,比青壯年工作者的C/P值還低。〉此時,公司若遇到一個風吹草動,資深員工很容易變成首波開鍘的對象,因為您薪資太高。
2. 年資過長,很容易讓員工養成待在舒適圈的特質,不是說資深員工不好,而是環境與人性使然,此時「溫水煮青蛙」的效應很容易產生。
3. 「職業生涯」四字,本身就含有磨練、歷練與高低起伏的意含存在,在同公司、同job function(例:人資、業務、財務…)待太久,會讓人「自動缺少」更大的磨練機會,會大幅提高自願或非自願轉職時,身上具備的謀生特質產生匱乏的風險程度。

終結抬轎人生,展開當責自我

1. 我的「薪水是顧客付的」,不是老闆付的,「服務顧客不是讓老闆開心,而是磨練自身能力」。當公司顧客群明顯出現異狀時,就是高風險來臨時,不要只看老闆喜不喜歡你。
2. 公司每個職位都很重要,而你來做,確定會做得比別人更好,職位再普通、影響力再小的你,都能改變一點點的現狀才對。
3. 「出席無功,創造價值才有功」,不要每天口口聲聲提你來公司幾年,要常常想,你若是公司老闆,還會要你坐這個位置嗎?
4. 公司請你來,是要你承擔責任、解決問題、榮辱與共的,不是要你在那邊每天抱怨東、抱怨西的。
5. 沒人能預知明天,「不斷學習」絕對是工作的其中一部份,這一點要切記。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好男孩的幾個建議 在鬼島,錢是男性的惡夢。之前有遇到大學班對,個性契合,但因為男生唸的科系是 賺不到錢的科系,所以在雙方家人的不支持之下,分分合合很多年,最後還是散了。 好男孩,要記得,一定要想辦法在年輕時盡量賺錢。

不然就是要趁女孩年輕時,還未經世事,還沒有變的現實前,趕快結婚生小孩, 造成既定事實,不然在人肉市場裡,賺不到錢的男生就是大魯蛇。 在開始分享心得之前,本鍵盤魯蛇先來段魯蛇史: 33歲,台中人,公股銀行。某北公立大學畢,年薪80萬以上 平常沒事就是買賣股票、外幣。

之前談過幾段感情,但最近才比較想要有一點點結婚的衝動。 開始工作以來,除了多少拿點錢回家孝敬父母之外,其它的錢都很自由的使用 所以一年出國三到四次,整天與酒肉朋友嬉嬉哈哈,日子過的很愉快所以一直 都沒有積極有結婚的念頭。直到去年一直看著FB一堆親朋好友不停的放小孩兒 的照片,終於發現要奮起了,所以除了在O2板徵友之外,也參加了許多次的聯誼。

這輩子從求學到工作以來,除了當兵之外,其它的期間都是女多男少,加上這一年 多來的聯誼,認識了不少的女生,在聊天打屁的過程中,也不小心被迫得到了一些 心得。

文法商:

由於之前計畫出國唸書,所以參加了不少托福的讀書會,最近又在迷日劇,也認識了 不少日文高手,加上有一些同學是國中小老師,所以範本還算多。 由於身於在女多男少的文科,所以有多段感情經驗的女生並不多,大部分都只有一到 二段,很多也都還沒有對象。由於文科的男生賺的錢並不多,所以即使有志同道合的 同班同學或學長,講到結婚,也都因為錢的問題而煩惱。

英文好的女生,家中又有錢的話,滿心想出國留學,唸的科系常常是英語教學之類的科 系。他們常常在大學時候就有交換學生的經驗,不然至少都有去遊學過,對西方的繁華 異常嚮往。當見過了又高又帥鼻子又挺的白人之後,再看看台灣的男生自然覺得差遠了 所以,一直想盡辦法想要到西方生活,不論是嫁給白人還是出國唸書工作。但西方白人 也不是笨蛋,玩玩可以,真要結婚,卻又是另外一回事。當然,這些女生們內心大概也 知道真的嫁到西方就不能在台灣當公主了,所以還是乖乖選擇留在台灣,但還是沒辦法 忘卻白人,所以白天努力聯誼,看能不能夠遇到有錢的小開,讓他們能過著西方上流社 會的生活,晚上有的則會偷偷跑去夜店,看看令人難忘的白人們。

英文好但經濟不行的女生,常常兼差或全職當英文家教,上課時間彈性,時薪相對 高,生活有一定品質,所以對男生的要求除了要談的來之外,也希望收入不要太低。 對西方文化也要有了解。沒辦法,學習一項外文的同時,也同時在融入文化,英文 程度愈高的人,思考模式就愈像西方人。

所以呀,碰上英文相關科系的女生,男生們一定要英文好,不然至少也要收入高,這樣 才能夠常去西方國家練習英文,學習先進的西方文化。如果口袋不夠深,又不夠帥, 這樣面對白人的進擊,這些英文好的女生可是很容易受不了誘惑的。

日文好的女生因為不像英文那樣容易靠家教賺錢,所以會去找一些日文相關工作,但仍 有抱持著想去日文遊學打工的夢想。比起英文好的女生,日文好的女生踏實一點。但不 管收入多少,每年到日本旅遊幾次是必備的行程。由於日文好的男生並不多,賺多錢的 更少,所以日文好的女生並不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男生對象。只好常常跟姐妹淘一起玩 遍日本。沒辦法,遇到工程阿宅或不懂日文的男生,不管收入多少,這些哈日女生就是 沒辦法來電。

除了英文日好的女生之外,中文歷史等文科女生比較好的出路就是老師了。 即使是流浪代課老師,他們的時薪也算可以接受,所以即使對男生的要求比正式老師低。 但流浪老師畢竟也還是老師,所以他們對於學歷的要求還是不低的,畢竟,他們的體系 就是非常的重視學歷。所以,大學畢、年收入50萬以上,身高170也幾乎是這些流浪女 老師的基本要求。

而正式老師,可謂鑽石單身族,是少數碩士學位一定比學士多領好幾千月薪的工作之一。 由於出身台政師與各師院的機率相當高,也幾乎都有碩士學位,加上台灣獨步全球的老師 福利,所以對男生的要求可謂相當有水準。

簡言之,就是別比他們差。學歷最好國立碩,年薪不低於80萬,生活要有品味,最好喜歡 旅遊,沒辦法,一年有漫長的寒暑假時間要過,如果不出國旅遊,台灣那麼小,怎麼能夠 殺掉這些時間呢?當然學歷是很重要的,不然上課時,學生問起師丈那個大學畢業的,如 果不是台政清交師畢業的,怎麼能夠叫下面的學生好好的用功努力考上好大學呢? 所以呀,不是老師要求高學歷,而是要為做學生的表率,萬一家長一聽到老師的老公是後 段大學的,怎麼放心將小孩交給老師呢?所以呀,除了錢要賺的多,學歷講出來不夠威風 的,可千萬別碰這些國高中老師啊!

文科另一個大宗就是公務員,考上初考的由於錢太少,升官慢,所以會希望男生是高考的 考上普考的女生會覺得自己再拼一下就是高考了,所以也希望另一半是高考。 考上高考的女生怎麼可以嫁給初考、普考的男生呢?這樣講出去能聽嗎?

所以呀,文科男生如果沒考上高考就別出來現寶了,在這些考上公職的女生面前,只有高 考才是人,什麼初考、普考、警察、軍人之類的,就低調一點吧!

法:

由於大學唸的科系是法律,同學幾乎全部都是法官、檢察官與律師或其它法律相關工作。 法律是標準天堂與地獄的科系。考上司法考試前,幾乎是廢人一個,考上之後,收入與 社會地位都會完全不一樣。

考上司法官或檢察事務官、司法事務官的女生,幾乎都是超級女強人,除了收入高,能力 強,個性上也都是強勢的居多。即使在學生時期是溫柔的小女生,在經過了幾年的歷練之 後,各位檢座們也都會充滿了氣勢。所以除了醫生、教授、司法官之外的男生,沒事最好 別碰這些女強人,這不是我們配的上的。

書記官與高普考之類的女生,雖然不像司法官那麼的威風,但內心卻都還充滿了再拼幾次 司法官考試的夢。所以雖然個性上比較沒那麼的強悍,但大概也無心於感情,回家之後的 時間都是用來準備考試。而且,這些工作的收入也不低,能考上的人的學歷也不差,所以 對男生的要求自然也不低,沒高考以上的男生,沒事就別獻醜了。

考上律師的女孩們,即使現在的律師比以前好考很多,但這些女孩們仍然是充滿能力與自 信的。所以,沒意外的話,沒有一定的社經地位的男孩們,還是別自找麻煩吧!

商科:

前段大學的商科,出來大部分都能找到一些收入不錯,還算體面的職缺。加上大學時期 上了一大堆充滿幻想的課,每個人都想進外商、領GLOBAL PAY,不然就是滿心想出國唸 名校,過著上流社會的貴婦生活。雖然現在景氣不好,但他們仍然努力維持著體面的生 活,每年出國玩,到處吃美食,積極認識有錢人,想要過著雍容華貴的日子。 所以呀,比起文學院與法學院女生的要求,前段商科女生的要求可就沒有高考那樣簡單了 如果沒辦法讓這些優質的商學院女生們,可以過婚後在東區悠閒的喝下午茶的日子, 那奉勤各位男生們,對這些女生們,還是在旁邊參拜就好了。看那一天會有善心人士 會將這些神明們請回去供養。

非前段的商科,即使只在公司當個小會計,月領著二萬到四萬的薪水,對外仍會宣稱工作 穩定,可以養活自己,與過著有品質的生活。所以很合理的對另一半要求著, 年收入60萬以上,身高170、大學學歷的要求。當然,最好有車有房,不與父母同住。 這個等級的女生算還是可以負擔與溝通的等級。所以普考以上,165以上,有偏遠地區房 子的男生可以考慮拼拼看,應該還蠻有機會的。

理工組:

由於男多女少,所以女生即使只是在科技公司當個小總機,也是異常吃香,可謂母豬賽 貂蟬。如果是工程師或者大學就唸理工的女生,那根本就是天堂,能夠選的男生多到數 不完。所以,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還需要出來聯誼認識男生的女生,那根本就是非常 有問題基本上。在理工科,即使長的很不行,一定還是會有男生去追求的。所以這些理 工的女生們,一定不是因為外表不行的問題,而是因為旁邊的男生追求者太多,然後同 質性太高所以讓他們產生了超級大的優越感,想說自己條件這麼好,不如來相親市場試 試,也許可以遇到小開或者王子之類的人。

可惜,一出了理工科的環境,這些假公主們就成了凡人,除了姿色不突出之外,個性 也不行,所以根本不會吸引到理工科以外的男生。對於看慣女生的第一類組男生而言,根 本是連看都不想看。雖然,商科的男生比較油嘴滑舌,但純比收入而言,應該也不容易贏 過大公司的工程師們。只能說,這些理工組的女生要惜福呀,別因為週遭的選擇太多變成 一種負擔,而最後嫁不出去,或選到一個爛蘋果。工科的男生雖然口才不好,但卻是踏實 愛家的好男人。

醫學相關:

女醫生就不用說了,會想去試的大概就只有富二代、醫生、與司法官了。 護士、藥師與其它醫學相關職業,由於已經有帥哥醫生這個兼具收入、外型、與地位的 指標性人物存在。所以要追這些女生前,要看看自己與帥哥醫生差多少,沒錢至少要帥, 不帥就要口袋滿滿,不然就是才華洋溢試試看,如果都沒有的話,沒事就別自取其辱了。 護士輪班很辛苦的,所以對另一半的要求並不一定要高帥富,但願意陪伴在旁,可以接 受輪三班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即使客觀條件並不好,但只要確定自己有顆溫柔的心, 倒是可以試試護士。

總之:不管什麼類組的女生們,他們都有個共同特色

女生學歷低,基於優生學,要找學歷高的,不然以後的小孩會很笨
女生身高矮,基於優生學,要找身高高的,不然以後的小孩會很矮
女生收入低,基於優生學,要找收入高的,不然以後的小孩會很窮
女生不好看,基於優生學,要找外型帥的,不然以後的小孩會很醜

他們最常講的:你也不希望娶到一個比你強的老婆吧,這樣你會被朋友恥笑的
而且,你也不希望以後你的小孩怨你吧!
所以,我們這些要求是合理的

女生的收入不到50萬,是因為不景氣,大環境不好
男生的收入不到100萬,是因為不爭氣,別人行,為什麼你不行
女生出國旅遊吃大餐,30歲沒存半毛錢,叫做增廣視野,體驗人生
男生出國旅遊吃大餐,30歲沒車沒房,叫做魯蛇、魯蛇、魯蛇
男生要當兵、男生要唸研究所、男生婚前要大方浪漫,不要跟女生計較出去吃飯與玩的錢
男生婚後要有擔當,要有車有房,要做家事要溫柔體貼,這樣才是新時代的好男人
總之,各位男生們,不管遇到什麼類組的女生
都要先看看自己有沒有170、收入60萬、學歷大學以上、長相看起來順眼
最好有車有房,不然遇到不論是文法商還是理工、醫科的女生們 都只會被叫做魯蛇、大魯蛇

做個簡單的小統計: 男女比率原本是107男比100女
但約有15%到25%被認為是魯蛇中的魯蛇的人娶了外配
而CCR成功並嫁給外國人的女生比率不到1%
所以適婚年齡的男女比率大約是107-20(15-25的中數):比上100-1
所以是87:99 也就是女生大致上會有12%的人是沒對象可嫁的
除了認命娶外配的魯蛇外,也還有約8成的人為了娶台灣的女人而努力
這8成的人,不想結婚的大概至少有5%-10%
一年賺不到50萬的應該也有20%以上(理論上更高,但因為收入更低的人有很大部分認命 取外配了,所以這邊只取20%)
這就留下來的人只剩下五成左右了 這剩下來的男生,如果是靠擺地攤、賣雞排、水電工、修機車之類的技術人士
不少女生會嫌沒氣質,或工作不夠體面
如果是一類組的學生,即使是台政,如果不是唸法商或當正式老師,大概錢也賺不多
公務員的話,初考普考錢太少,警察、軍人也不太討喜
二類組的工程師,如果不是台積電、聯發科的工程師,而是力晶之類的慘業
大概也很麻煩。如果不是台清交成的工程師,而是做二休二的作業員,即使在台積電
大概也不吃香。更重要的是,即使是聯發科與台GG的工程師,如果太無趣,或者身高太 矮,不懂得打扮,也是不行的~~
三類組的話,不是醫生也至少要是個藥師,如果是男生的護士,那就好笑了!!
所以,看起來很簡單的條件 170(台灣男人平均身高約171),算1/2 收入50萬(這當中數應該還是高估了吧),算1/2
學歷還算有聽過的大學以上,這算1/2不過份吧 長相平均,所以再算1/2 這樣的機率是1/2*1/2*1/2*1/2=1/16
老實說,這樣的男生還蠻多的,但大部分都已經有女朋友或結婚了
所以呀,台灣的婚姻市場就像房市一樣 想買房子的人很多,但願意低價賣的人很少
想結婚的男生很多,但願意委曲的女生很少
所以看屋的人很多,但買的起人很少,空屋率很高
所以聯誼的人很多,但高富帥的人少,孤男寡女多
因此呀,奉勸各位蛇蛇們 當年收入不到100萬時,別考慮買大台北地區的房子
但年收入不到50萬時,娶台灣女生的機率就不高了
如果硬要結婚的話,認命取個外配還比較實在
要台灣的女生降低標準,就跟期待台灣的房價掉下來一樣 建商惜售呀!買房與娶台灣女生都一樣,大部分都要靠爸靠媽才行的!
台灣女生嫁不出去的比率,就跟台灣的空屋率一樣高的恐怖呀
所幸,雖然身為蛇蛇,但就像白人魯蛇可以來台灣把妹一樣
台灣的魯蛇們搬到大陸與越南,還是高級魯蛇的
買不起台北市的房子,蛇蛇們搬到中南部總行了吧
娶不起台灣的女孩們,台灣蛇蛇到外國CCR總行了吧

現在台灣年輕人很慘的… 結婚的比率與薪資與房價息息相關
男生的優劣與否,又常常跟薪資成正比 當年輕男生賺不到錢的時候,買不起房子的時候
就註定結婚的機會不大,即使勉強結婚了,也會被經濟壓力弄的喘不過氣來
所以不是台灣的女生要求高,而是目前的社會對年輕人太不友善了
當要求薪水4萬、週休二日,年終二個月,其它福利照勞基法走,
也是一種夢想時,那就註定了台灣男生在婚姻市場一定是受盡委曲的
而女生因為也不太能夠往國外嫁,反而男生還能夠娶外配,台灣女生又成了另一種犧牲者
只能說,台灣的女生要能夠學著委曲一點,現在大環境就是不好
現在文科比較好的缺,像司法官、高普考,甚至銀行、老師,都被女生考走了
文法商的男生幾乎已經被逼到幾乎找不到四萬以上的工作了
而理工科的男生,在分紅費用化,與面板、記憶體、太陽能、LED四大慘業倒地之後
現在連宏達電、宏基也風雨飄搖,除了比較有名的台GG與聯發科,還有一些少數公司外
可以創造出年輕人年薪百萬的科技公司已經不多了
二類組的男生現在也是有苦難言,只能望著以前的分紅年代流口水
而三類組的男生,醫生雖然會過勞,但依然是人中龍鳳,只是,又有幾個男生能當醫生呢
而藥師,充其量也不過跟高考差不多而已,更何況醫生與藥師的缺,女生也佔了不少比率
只能說,現在不管男生學生時期多努力,考上台政清交,工作上多勤奮,加班加到血尿
也不容易年薪百萬,與在30歲,甚至35歲以前有車有房,能夠讓女生過個幸福的生活
如果一味的要求男生要爭氣,不然不嫁 那最後只是將台灣男生逼去娶外配而已
有時候,都不知道很想娶台灣女生的男生,但最後卻娶了外配比較可憐
還是內心想結婚,但卻一直不願意放低標準,而到最後單身一輩子的女生比較可憐
到底是一輩子買不起房子的人比較慘,還是手頭有房子但不願賠錢賣而套了一輩子的投資客比較慘?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營事業,要投入資本、放進心力,才能獲得利潤。同樣的,經營家庭也是一樣,當我們投入時間、關心、體諒、包容與愛,才能有滿滿的幸福收穫。以下分享三點經營家庭的祕訣:

一、多傾聽
西雅圖有所大學花了十年時間針對婚姻問題進行研究。調查報告指出:從新婚夫婦彼此交談的方式,可以預測這些夫妻未來是否會離婚,準確度達87%,研究員發現那些會離婚的夫妻,在看待對方時往往充滿嘲諷、且無法說出彼此的優點;反之則是願意傾聽彼此心聲、互相欣賞。

家人間若是溝通不良,便將成為彼此關係的絆腳石。香港一項調查顯示,約有九成的人最常進行的家庭活動,只是坐著一起看電視,沒有任何的對話與傾聽,可見我們往往一個不注意,就讓生活中次要的事務,佔據了家人間交流的機會。

我自己也會犯一個毛病,就是當妻子講話時,我常常一邊做別的事情,因此為了確定我是專心在聆聽她說話,有時妻子甚至會用手溫柔的扶住我的頭轉向她,要我雙眼注視著她。而我也發現,唯有透過專注的傾聽,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

二、多讓步
有個故事說到一對婚姻瀕臨裂的夫婦,打算出外旅行,找回昔日愛情,若能找回就繼續在一起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分手。

他們來到一座山谷,當時下起了大雪,不一會兒,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層雪,當雪積到一定程度,雪松的樹枝便往下彎曲,直到雪從枝上滑落;因著雪松樹枝具有彈性,即使大雪不止,卻仍能完好無損,可是其他沒有彈性的樹,樹枝幾乎就都被壓斷了。

見到此情此景,那位丈夫感慨的對妻子說:「若我們也學會彈性,像雪松般願意放低姿態,婚姻就不會被壓垮了。」

堅持帶來破壞,認錯帶來和諧。適時的退讓,反而是一帖家庭和諧的妙方。

三、多擁抱
幾年前,有個澳洲人發起了一項「自由擁抱」運動:(Free Hugs),透過陌生人之間的彼此擁抱,進而傳遞善意、降低人際的冷漠。許多人表示,原本低落沮喪的心情,在擁抱後得到釋放、開朗許多。

科學家曾做過關於擁抱的實驗,發現在擁抱時,大腦裡製造的激素能降低血壓,能減少心臟病發生機率;心理學家也證實,擁抱能帶來快樂、安定感,擁抱接觸,已被視為醫療的基本工具。

若陌生人的擁抱都能撫慰人心,更何況是家人間的擁抱?華人常不善表達心中的情感,在肢體上的接觸也少,我在國外居住的那段日子,每當送孩子上學時,總會看見一群家長,在孩子進校門之前給他們一個溫馨的擁抱,親著他們的小臉頰;到了放學,這群孩子又會興奮地衝出教室,對著父母來個大大的擁抱,像是多年不見一樣。這樣真切的情感流露,確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多傾聽,多讓步,多擁抱,沒有栽種就沒有收穫,當我們付出時間和家人相處,平日的用心,都將為我們的家,累積出無價的珍貴資產。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chenglap

臺灣我不清楚,我不是臺灣人,但我覺得我在香港科技業所見所聞應該都能反映到底是發生了甚麼問題。畢竟我認為這些是華人世界的通病。

在華人科技世界當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是「外行指揮內行」。擁有決定開發方向權力的,可能出身銷售、可能是二世祖三世祖,可能是空降過來的主管、可能是學校教授。我發覺,開發方向的實權很少掌握在有技術背景的人身上,並不是沒有技術背景的人就一定做不了事。但是天才沒那麼多,常見的情況是,技術者欠缺權, 非技術者權力太大。

這往往就產生了成本的問題。華人世界普遍對於技術人員的觀點,就是「可有可無、可以替補」的「人力」, 相信自己的感覺多於技術人員的專業,輕視技術人員和技術本身;再加上絕對專權的華人式權力架構,產生的就是嚴重效率折損和成本大升。

問題歸根的原因,在於技術這種事情不是技術出身的人,是很難估量裡面的成本的。非技術出身者,憑藉感覺去衡量成本,再以這個成本去推斷需要多少人力、多少時間、多少裝備去完成一件事。舉個例子吧,我以前上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對答:

權力者: 「你們可不可以在半天內完成A看看? 」
工程師: 「半天不可能. 」
權力者: 「怎會不可能呢? 我看別人的軟體也有A這個功能. 」
工程師: 「是的, 但這要做到不容易. 我也沒試過A. 」
權力者: 「看起來不像嘛, 不就只是XXX嗎? 」
工程師: 「看起來是很簡單但做起上來要測試才行. 」
權力者: 「別人也做得到了, 應該很簡單, 你先試試吧. 」

因為權力者有權力,所以即使工程師說這成本很高,權力者的態度都是懷疑。很簡單的理由是,他們對於成本有一個既成的估計,而這個估計離事實甚遠,工程師的答案就是在說「你估計錯誤」,權力者對於別人指他說錯覺得會不會是你太懶,然後下個命令就迫沒權力的人工作了。

在對技術有尊重的地方,雖然權力架構上工程師的地位比較低,可是在專業意見上,工程師應該有權阻止不合理的命令執行。但華人社會地位權力就是一切,所以工程師反對,照樣執行。

最終會產生三種結果:

1. 工程師不滿足其需求,權力者對工程師的信任更降低,甚至將工程師裁換。

2. 工程師以有漏洞的方式(例如沒測試)滿足其需求,結果權力者就認為「技術像乳溝一樣,擠一擠就可以弄出來」,並覺得自己那個命令正確,變本加厲。

3. 工程師把人力成本過高的要求,爆肝去完成。

這就產生了同樣結果,就是無論怎發展,工作量都一定增加。

第一種情況中,有經驗的技術人員被換成沒經驗的技術人員,技術隨之而去;第二種情況中,前期有漏洞的工作方式,後期會成為除蟲的地獄;第三種情況則不用說,就是用命去填一個錯誤的決策。

這是中心問題的所在,非技術人員指揮技術人員,兩者的權力完全失衡,這完全是繼承自我們整個社會對專業、對技術、對工作的態度。我們看得起有錢人、有權力的人,認為他們是精英;至於那些不能賺錢的技術人員,我們看不起他們。那結果就是,「專業」在「精英」面前全線崩潰。

結果出現的常見情況是:

1. 欠缺計劃。對技術有不切實際的想法者,往往輕視計劃、藍腦的重要性,認為計劃是浪費時間;結果在中後期所有問題都跑出來。

2. 為了不值得的理由,浪費大量技術人力。例如開發軟體時,為了一些奇怪的喜好花上以月計的人力。其實不執行這些也對軟體的成敗無礙。

3. 左搖右擺,隨意改變方向。因為低估了技術成本,所以把做好的東西取消,重新再造;這樣之前做的自然是白花了。

4. 人力過度透支,導致技術人員損耗嚴重。

5. 在技術成熟可以推出時,為了一些官僚問題、政治問題、或者個人喜好,把產品和技術一再拖延。使市場時機被錯過,最後技術價值大降,效益大幅降低。

可見成本是怎樣被拉上去的,多數都是源自不幸的指揮和權力;這些的損失都可以直接換算成時間和錢。換句話說就是低效率,而低效率是源自架構上權力的不平衡。技術的背後需要的是權力合理的分配,架構的健康,這些我們似乎都做得很差。

權力架構的不健康引致了成本提升,成本提升,要降低成本,唯有用人力去填。人力很多時都是消耗在一些不必要的好大喜功,左搖右擺、不自量力之上,而不是研究和開發上。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今的職場似乎是「外向人」的天堂,不僅要會做事,更要會說話、會做人,「溝通技巧」和「人際關係」取代了「專業能力」,成為關鍵詞;「團隊合作」和「腦力激盪」成了顯學;開放空間變成所有辦公室設計的最高指導準則。

至於個性內向的人,是否真如職場恐龍,等著被淘汰?然而,最新一期《時代》雜誌製作了有趣的封面故事《害羞的力量》(The Power of Shyness),徹底顛覆了過去對於個性的迷思。文章引用了作家蘇珊‧坎恩(Susan Cain)剛上市新書《安靜》(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的研究結果顯示,會說話、又懂得做人的「魅力型」領導人可說是「損人利己」,他們能為自己爭取到較好的薪資待遇,但是卻無助於組織績效;團隊腦力激盪效果不彰,到最後往往只有愛發言的人意見被採納。

1970年代開放空間成為顯學之後,上班族的個人工作空間縮水了60%,但生產力並未提高,因為開放空間嚴重妨礙專注力、記憶力,而且導致高離職率。事實上,兩種個性各有長處,並無優劣問題。根據研究顯示,個性內向的領導人更能有效領導個性外向、積極主動的員工,個性外向的領導人則比較適合領導被動型員工。簡單來說,就是一種互補關係。 對於個性內向害羞的人來說,這則報導讓他們獲得了期待已久的「平反」機會。

愈虛偽,話愈多
練就工作耳=傾聽能力+適當而且正確的對應!《練就工作耳─耳朵也要會讀心》作者內田和俊從商業職場現況分析起,以各式各樣的案例解說,指出許多上司及下屬兩方常犯的傾聽錯誤,並分析其原因背景,再矯正職場中對於「傾聽」的觀念:

有時無法把心中所想的事直接說出來,主要是因為考慮到對方。(這句話直接說出來可能會傷到他,如果我這樣說他應該會很高興才對)。假如世上每個人如果把所思考的全部都說出來,我想社會可能會受到更多的傷害(從另一個角度看,或許是更輕快、乾脆吧!)大多人不願說出全部的想法,也是一種自我防衛(保護自己)的手段。(這樣說可能惹人討厭,如果被視為變態就完了,被他人嘲笑多羞恥,害怕被拒絕)。

問題是,這種擔心與恐懼讓溝通這件事變得更複雜,也是不爭的事實。也有人因為害羞或感到羞恥,遇到自己喜愛的、自認為很重要的、擔心的、恐懼的或正在煩惱的事物等內心深處覺得最重要、最微細的情感,絕對不會從口裡說出來。再加上前述說話者與聽話者雙方的期待和幻想,本來應該作為傳訊工具的語言,顯然愈來愈失去其功能效用了。

但是就另一方面來看,現代人有時似乎很多話。人在何種場合會多說話呢?提示是,在所說的話正好與心中原來的目的相反的時候。也就是想要隱瞞某些事實或欺騙對方的時候。大家一定有些經驗吧!想得出那些經驗嗎?我相信一定有人有過這種痛苦的經驗。為了隱藏自己邪惡的意圖,因此對上司或客戶講出多餘的話,反而自掘墳墓,害到自己。特別是在自覺良心不安、沒有信心、不安或充滿迷惑時,我們常常會說出不必要說的話。

因此,如果孩子沒人問他卻說個不停,部屬比平常更愛辯論,面對質問的業務員只會重複不實在的話,就表示對方極具有隱瞞或欺騙的可能。其他如一味地提出反駁的言論,固執地想說服對手,把自己的理由視為理所當然,不斷提出解釋讓對手幾乎翻臉生氣的情況也時有所聞 。事實上,我們經常在應該謹言慎行的時刻,卻出口無遮攔的傾向。

從事顧問與員工援助計劃(EPA)諮詢時,我曾留意到以下的情況。不滿的人(指容易感到不平與不滿足的人)與缺乏自信的人(具有不為人知的複雜傾向的人)通常話比較多,諮詢時間總是比原定時段長很多。就這樣,不只是留意發言的內容,也要留意講話的長度,當你傾聽對方說話時,就會收集到更多的參考資訊。這種已經渉及到語言特徵的聆聽方式就是所謂的「商業傾聽」。

「不要言多意寡,應該要言寡意多。」

以上是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譯註:英文名Pythagoras of Samos,生於西元前580年 - 500年,他也是哲學家語音樂理論家和素食主義者。)的名言。意思是說,如果你是發言者,不是為了想隱瞞或欺騙,而是為了「傳達訊息」而使用語言。這時候,選擇精簡的用語也很重要。但是如果擔任接受訊息者的角色,就不只要注意語言的內容,也要注意發言的數量,發現以前未曾留意到的新訊息的可能性也會因此提高。
心聽的能力=理解對方真意的能力
讓我們再確認一次「耳聞能力」與「心聽能力」的不同。
「耳聞能力」=理解語言所傳達的事實的能力。
「心聽能力」=捕捉發言者話中真意的能力。
「心聽能力」也可以說是「解讀發言者字裡行間微妙之意的能力」。

擔任發言角色時,一般人的傾向是過度依賴語言,因此發言時對語言持著較強烈的意識。反過來擔任受訊者角色時,現況也顯示,我們總是本能地去汲取語言以外的其他訊息要素。為了解讀發言者言語之間的真義,正確讀取其發言內容,就必須提高收訊的天線角度,吸取言語之外的訊息。言語之外到底有什麼值得注意的訊息呢?我們又該如何去解讀隱含在這些訊息裡的意義呢?據我所知,事實上對方的真義或隱藏在內的情感,幾乎都是用非語言表達的。問題是,具體的表達方式是什麼?非語言表達比率有多高?讓我用一組簡單的數字,來介紹有關此問題的簡單答案吧!

它就是「麥拉賓法則(the rule of Mehrabian)」(譯註:美國心理學家麥拉賓(Albert Mehrabian),生於1939年,目前為南加大(UCLA)的心理學教授,1971年提出此法則)所提出的數字。我想,複習( brush up)「心聽能力」時,最重要的就是深入理解麥拉賓法則。(解說在後)到此為止,我們一直以語言為中心在討論溝通,但是我們也知道語言並非溝通的唯一要素,只是傳訊手法的一部分而已。也說過溝通是由「聽」與「說(傳訊)」配套組成。傳訊的手法則是由語言+肢體語言+聲調配套組合而成。讓我用更具體一點的方式來解說。

一聽到「 肢體語言 」,我們很容易就先入為主地想到「身體動作」和「手勢(gesture)」。但是,在此書中,肢體語言的定義可能更寬廣一些。也就是說除了「身體動作」和「手勢」之外,再加上眼(視線與對視時視線的接觸)、表情、動作、態度、手的動作、氣氛、彼此間的距離、服裝、髮型、化妝等,全都包含在內。這些資訊的共通點何在?它們都是靠視覺捕捉到的資訊。我們很容易誤以為溝通只靠耳朵與嘴巴,別忘記,除此之外,也要靠眼睛多方觀察。

至於聲調(音調),指的是聲音大小、高低、強弱。其次是聲音之間的間隔、說話的速度、抑揚頓挫、起伏旋律等。更簡單的形容就是:每個人個別具有的「聲音的表情」。但是溝通時,語言和聲音其實是一體的。到底應如何切割?不妨這樣想,語言是「 可以直接書寫成文字的東西 」。聲調雖然也可以用文字方式加以說明,但無法直接寫出相對的文字。

有關語言與聲調的重點,如上所述。接下來是提問。當我們扮演受訊者(接受資訊者)角色,也就是擔任聽者時,必須討論資訊量的多寡,假設總資訊量為一百,我們到底能從發言對手那裡實際獲得多少的資訊量呢……更多精采案例請見

《練就工作耳》
進電梯就少開口!5種你該做的「職場表面工夫」

在注重人際關係的當今職場,做好「表面功夫」、為自己建立好形象,往往能讓工作的進行事半功倍。

很多時候成功的關鍵不在於個人能力有多強,而是別人對你是否有好感。建立好感度不是要大張旗鼓刻意奉承別人,而是要在小細節處表現出你的細心與謹慎:

1.感謝email永遠不嫌多:不是只有應徵工作的人才需要回覆謝卡或感謝email。當你認識新客戶或是認識新的合作夥伴,見完面不忘回封email,謝謝對方。禮多人不怪,你的細心會讓對方永遠記得。

2.記住別人大名:記名字或許是件苦差事,但這也代表你對人的重視與尊重。特別是只見過一兩次面或不常見面的工作夥伴,更應該特別用心,強迫自己記住對方的名字。當你叫出對方名字時,對你的好感也會大增。

3.搭電梯時少說為妙:電梯內是最容易失言的地方,特別是和客戶或生意夥伴搭電梯時,以為走出了辦公室因而放鬆地閒聊,但往往就此不經意脫口而出不該說的話,例如對公司、工作或同事的批評與抱怨,這些都會有損你的個人形象。

4.別當低頭族:別讓螢幕佔據了你的視線,不論是手機或電腦螢幕。和人說話時,對方的臉才是你視線的焦點。

5.網路發言要三思:特別是在社群網站的貼文或發言,雖然是與好朋友分享訊息,但你無法控制這些內容之後會如何被傳播出去,因此貼文前要想清楚。

搏感情10戒:你該把職場客套話當真嗎?

真正的「情份」得來不易,每一次互動,都決定了這段關係是加分還是減分,如何拿捏其中分寸,以下10個關於搏感情的大忌,你不可不注意。

1戒:以貌取人

面對大人物恭謙有禮不是難事,但對待nobody是否一樣進退有據,才是考驗能否深交的關卡。香港Third Thinking公司負責人、有豐富企業訓練經驗的陳郁敏初到一家公司拜訪時,一定找機會詢問基層職員對公司或主管的看法。「他們說的反而真實,」陳郁敏說。對待小人物的態度決定了你付出的好是真心或手段,何況,你怎麼知道今天的nobody,幾年後不會變成炙手可熱的大人物?民視主播羅瑞誠在銀行擔任櫃員的經歷,讓他深刻體認絕不能小覷貌不驚人的對象。曾經有位客戶每次總穿著夾腳拖鞋進銀行,往來一陣子後,才知道對方竟是台北市菁華區的大地主。懷抱「交朋友」的心態,就算談不成生意,建立起的人際網絡未嘗不是下次合作的契機。何況,真正有涵養的人未必喜歡show off(炫燿),「低調」反而可能是試探誠意的方法。

2戒:不熟裝熟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急躁),」想搏感情要先論交情,明明不熟卻勾肩搭背,可能反遭白眼:「我跟你什麼關係?」在「稱謂」上也要特別注意。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以兩蔣時代政商關係為例,稱蔣中正為「校長」,代表是在黃埔軍校追隨他的老學生,關係比起並肩抗日、稱呼「蔣委員長」的同僚要深得多。小輩想裝熟跟著亂叫,只會鬧笑話。

3戒:無事不登三寶殿
要贏得信任,過度刻意討好,反而讓人懷疑你的動機。前台灣愛普生(EPSON)幕僚長邱天元認為,初次見面時「微笑」尺度應該在「蒙娜麗莎式微笑」和「拍照時Say“Cheese”」之間。笑得太誇張、或是偏頗地誇讚對方,只怕是心裡有鬼。人際互動很微妙,嘴上不說,但心裡打的主意,雙方通常心知肚明。若為了與大人物攀關係,打聽所有他出席的場合、硬坐在旁邊找話題攀談,其實不只當事人,你的刻意,周遭人都看得一清二楚。私人或是商業邀約也是,每天打電話殷勤問候並不能展現誠意,緊迫盯人反倒為感情添了負分。情感以真誠為基礎,值得深交的朋友,平時就要保持聯繫。羅瑞誠建議,轉職時主動告知動態,讓對方知道,你「有把他放在心上」。平時不連絡,一打電話就是「無事不登三寶殿」,這種感情,真正需要提款時也派不上用場。

4戒:不懂得設停損點

真正的感情不是賭博,必須認真經營,才會引起共鳴。它不見得一定有回報,所以承諾前必須先衡量底線。邱天元表示,最好將帳戶設「停損點」,要幫人,自己得先承受犧牲的風險,有了這層心理建設,才可能經營細水長流的感情。

5戒:以為光靠閒扯就能攀關係

八卦、閒扯,某些時候是初次見面的破冰方法,但重要商業往來,通常廢話不多說。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傅文芳初次會見大企業客戶時,彼此就已經掌握目的和需求,當務之急是解決問題,閒話家常非但不能拉近距離,還浪費時間。不如等結案後舉辦慶功宴再釋出關心,心中大石頭放下,反而能暢所欲言,搏得真感情。

6戒:客套話當真
聽到「有空一起出來吃個飯!」這句話,你會不會煩惱,對方是虛晃一招,還是真心想和你深交,喝咖啡、談心事?狀況未明時,「主動破冰」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中信房屋董事長特助胡佩蘭建議,過幾天試探一下:「上次不是說好要一起吃飯?」如果對方只是淡淡回應:「對呀,那再約吧!」沒有主動安排,就知道邀約只是客套話,不必放心上,避免老把話當真,讓自己很受傷。然而,事有例外。劉必榮舉例,若是業務拜訪,遇到客戶以「現在正在忙,明天同樣時間再來」的理由推拒,最好遵守約定。尤其是開發陌生客戶,輕諾寡信不會是個令人信賴的業務員,守時、尊重對方時間,反而可能是建立關係的開始。

7戒:人情債,還光光

古語中的「送往迎來」很有道理,有時候「互欠人情」反而讓雙方感情更好。許多深刻關係就建立在「魚幫水、水幫魚」過程當中。曾經有位政商關係良好的大人物擔任公職,任期滿之後原單位收回公務配車,當天卻同時有數位CEO級的重量人士為了回報他的情誼,自掏腰包,以高級進口車相贈。他收了幾輛車?「當然1台也沒有!」邱天元打趣:「欠人情就像向地下錢莊借錢,利息永遠比銀行高,」如果收了車,欠的「債」也許就還完了,不如接受情意、卻回絕禮物,雙方的關係不能刀切豆腐兩面光,日後只有更加你儂我儂。

8戒:沒能力就靠關係

感情可以幫助成事,卻不是一切的基礎。傅文芳強調,商業競爭下,「情分」可能在關鍵時刻推一把,但要等水到,先得渠成,到頭來,客戶看的還是專業能力。尤其企業中衡量員工是否適任,還是以績效為主,光靠搏感情就可以出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胡佩蘭進一步指出,幾個同事間感情好,卻一起推拒工作,這種出於負面情緒的「共生組織」最令公司頭痛。

9戒:為了得到好感情而說謊

出了社會的人,幾乎每個都很聰明,為人究竟是真誠還是虛假,都被攤在陽光下檢視,差別只是對方願不願意點破而已。在商業互動中,說謊不只是道德問題,還是策略問題。若情況不允許吐露實情,寧願沉默,也不要說謊。謊言被拆穿,連互信基礎都沒了,何敢奢望「感情」?世界很小,你永遠不知道今天說的話,明天會傳到誰的耳朵裡。所以說謊還可能裡外不是人。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黃日燦舉例,為了討好對方,今天碰到喜歡花草的A,也跟著喜歡花草;碰到B討厭花草,也跟著討厭。有天A與B碰面了,一交換意見,2個人都會覺得你不真誠,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小細節,說謊會讓你雙方都得罪了。但直言不諱不等於尖銳,尤其初見面場合,就算不贊同對方意見,邱天元建議,回應時以「很有意思」、“not bad”等中性用詞,會比直接說「不!」來得恰當。一來給雙方多點時間判斷對錯,同時不把話說死,保留了轉圜空間。

10戒:人前人後兩樣情

壞話只能當面說,好話需要背後說。他人背後所做的任何評價,對關係的殺傷力和幫助,都是當面表達的百倍。邱天元以「表達感激」為例,話要說到對方心窩裡,道謝需要具備3個步驟,才算完整:首先,一定要當面致謝;其次,對方不在場時,在公開場合稱讚並感謝對方;一段時間之後,再舊事重提,感謝對方當時的幫忙。對方知道在其他人面前、甚至隔了一陣子仍然記得他的好,一定倍感窩心,但相反地,背地裡批評是關係最大殺手,保持對不在場者的忠誠,是一切信任的基礎。

10個情感儲蓄行為

除了戒除搏感情10戒,還有哪些行為會造成你情感帳戶的收入與支出?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在《第8個習慣》(The 8th Habit:From Effectiveness to Greatness)中也整理了10個重點,很值得參考。

■儲蓄
先努力理解他人/信守承諾/誠實、開誠布公/和善、有禮/雙贏或無交易的思維方式/明確的期望/對不在場者保持忠誠/道歉/接受回饋意見/寬恕

■支出
先求被他人理解/破壞承諾/圓滑的操縱/冷漠、無禮/我贏你輸或我輸你贏的思維方式/破壞期望/不忠誠、欺騙/驕傲、自負、傲慢/不接受回饋意見/心懷怨恨

■必要的犧牲
不耐煩、自我中心/情緒、感情、時間/自我中心、傲慢、控制/自我、時間、感覺、成見、偏見/勝者為王、競爭意識/蜻蜓點水式的交流/某些社會認可、祕而不宣/自我、傲慢、驕傲、時間/自我、傲慢、驕傲、起反作用的溝通/驕傲、自我中心

■內在原則
相互了解/完整&執行/遠見&價值觀、統一&執行、相互了解/遠見&價值觀、完整&執行/相互尊重&互惠/相互尊重&互惠、相互了解、創造性合作、更新/遠見&價值觀、完整&執行/遠見&價值觀、完整&執行/相互了解/遠見&價值觀、統一&執行對事不對人?2種自以為貼心、其實最失禮的說話法

重要場合,總是因為講錯話而砸鍋?得罪人,自己還不知道?「心直口快」等於「不得體」,口才好才能面面俱到?「說話」是一門看似簡單,其實最複雜的學問。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功是一種選擇


【努力一定有結果,但不一定是好結果】

成功是一種選擇,一種決定;更是一種承諾,一種持續不斷的過程。每一個人之所以會處於他目前的位置,完全是因為他的選擇。有人說,我沒辦法選擇,我爸爸是當醫生的,我爸爸要我從醫,所以我只好從醫。事實上這根本是一派胡言,這其實還是他的選擇。有人說他一定要去上課,但是每次上課時卻蹺課,這還是他的選擇。有人說他一定要找一份這樣或那樣的工作,不然他沒辦法生活,這也是他的選擇。每一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所以假設你不滿意目前的生活模式,不妨重新選擇一下。重新選擇也許有風險,可是也可能帶給你更好的機會,所以你不妨思考研究一下,在目前的生活處境當中,有哪些是你不滿意的地方,因為這是你過去做了錯誤的選擇。

修建自己的碼頭   

【要想成功,就是靠自己去修建自己事業的管道】

有一個人一直想成功,為此,他做過種種嘗試,但到頭來,他都以失敗告終。為此,他非常苦惱,就跑去問他的父親。他父親是一個老船員,雖然沒有讀過很多書,卻一直關心著兒子。見兒子問自己,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意味深長地對兒子說:「很早以前,我的老船長對我說過一句話,我一直記在心裡,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老船長說:『要想有船來,就必須修建自己的碼頭』。兒子聽了這話沉思良久。這之後,他不再四處嘗試,而是靜下心來,好好讀書。後來,他不但上了大學,而且成了令人敬佩的博士。現在他根本不必四處找工作,倒是有不少公司經常打電話來,希望他能夠加入,而且待遇好的驚人。人生就是這樣有趣。人生的道路,看起來好像很曲折,但事實並非如此,做人如果能夠做到拋棄浮躁,安定自己的內心世界,淬煉自己,讓自己發光,就不怕沒有人發現。與其四處找船坐,不如自己修一座碼頭,到時候何愁沒有船來。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會計學方程式


「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資產增加在借方,負債增加在貸方」學過會計學的人都知道這個基本原理。你所擁有的資產等於自有的「資本」加上對外舉借的「負債」。所以,想增加資產有幾個方式,但最常用的二種方法,一是以另一種資產來換;二是以負債取得。很簡單的會計學原理吧!

那麼,人生的會計學方程式又是什麼呢?

有借必有貸 借貸必相等

初入職場,他的第一個工作是到會計師事務所擔任查帳員。查帳員的工作壓力大、時間長。有一次,一位客戶問他:「聽說會計學很難修,一大堆原理原則的,很多人念大學時會計學都需要重修。你的會計學修得這麼好,可你知道人生的會計學原理嗎?」

當時的他,年紀輕輕就考上會計師執照,正是意氣風發,然而,他訥訥的笑說:「我讀過一堆會計學:初級會計、高級會計、成本會計……,什麼是人生的會計學原理?願聞其詳。」

這位長輩笑了笑說:「你現在正要開始修這門學分了,而且還是必修課呢!人生也是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簡單的說,如果事業是你想要的資產,你要增加事業的成長,可能要面對休閒時間或健康的減損;或者是忽略了家庭。反之,亦然。因為任何事情都需付出代價。」

所以,人生也一樣: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人生的天秤永遠會自己平衡,重點是你要的平衡點在哪裡?

價值因人而異 沒有對錯是非

在職場紅塵沉浮多年後,他常回想這段黃金歲月增加了什麼資產?同時又增加了哪些負債,或者是拿了哪些資產去換來的?他的人生天秤兩端平衡了嗎?他常疑惑人生到底要什麼?也時常在自己的抉擇中擺盪。

當他困惑時,腦中就會浮現這位智者的箴言。然而,為什麼很簡單的道理卻是這麼難以實行,真是知易行難啊。人生到底該怎麼過才好呢?常聽人說要擇你所愛、愛你所擇,然而,什麼才是他的最愛呢?他到底要什麼?似乎他自己都不是那麼篤定!

或許人生的資產或負債的定義,因人而異。他心目中的資產在別人眼裡可能是個負債。這是緣於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沒什麼對錯的分別。人生的會計學方程式同樣也因人而異,只不過,「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平衡式恆常不變。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前研一/聰明人必做的十件事

一.儲存友誼
靠得住的友誼是今生最溫暖的一件外套。
它是靠你的人品和性情打造的,一定要好好珍惜它,如果到目前為止,您的通訊錄還沒幾筆,那麼,從現在用心去儲存還來得及。

二.學會放手
這個年齡已經不允許不成熟,當你無力把握命運中的 某種愛、某種緣、某種現實,就要學會放手。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只要信心在,勇氣就在,努力在,成功就在。

三.播種善良
一定要極盡自己所能,讓那些比你苦、比你難過的人感受到這世上的陽光和美麗。
這樣的善良常常是播種,在不經意間,就會開出最美麗的人性之花。

四.懂得音樂
一定要學or懂一種樂器,它會洗滌你的身心,打開你的記憶和想像,更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寧靜。另外還有攝影、收藏,它們都能讓我們的生活增添滋味。

五.避開兩種苦
塵世間有兩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鍾情之苦。
前者在你付諸努力之下,就把一切當作一場賭,勝之坦然,敗之淡然,好在這年齡還有一定的資本得以捲土重來; 至於後者可說是世間最苦,如果把這時還有這樣的情愫,一定要像清除灰塵般,把它從
心屋裡掃出去。

六.學會承受
有些事情需要無聲無息地忘記,經過一次,就長一次智慧;有些痛苦和煩惱得要默默地承受;歷鍊一次;就豐富一次。這個年齡不該再像小時候那樣大喊大叫,痛哭流涕。

七.常懷感恩心
當我們參加完葬禮,總會湧起一些感慨;
當我們大病初癒,總會有萬般珍惜。感恩的心一定要時時保留,它不僅讓你憐惜身邊人物,還能撫平欲望和爭鬥,甚至幸福的感覺也往往源自於此。

八.熱愛工作
儘管它不像喝茶、聊天那般愜意,但它檢驗著我們的智慧和能力,得以讓我們體現價值及獲得成就。一定要全心愛它,畢竟它讓你大半生有事做、有飯吃。

九.勤於學習
讀書和學習都是在和智慧聊天,每年至少要讀五十本書,它不僅保證你的記憶力、感悟力,
還能讓你維持個性魅力,這可是練瑜伽做美容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十.享受運動
善用時間運動、享受自然。
你的體重就不會因懶惰而上漲,你的容貌也不會因歲月而減少生動,在某種程度上更能保存青春、快樂與健康。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大不必讓老二
 

如果只是一面倒地認為「大的讓小的」天經地義,
久而久之,老大就不會心甘情願地讓老二。
 

「你是哥哥,你要讓弟弟啊。」
「你是姊姊,為什麼讓妹妹哭呢。」
每次聽到類似的話,心裡就覺得很不對勁。
事情只分對錯,怎麼會用年紀的大小來分呢?

可能是「孔融讓梨」的故事太有名吧。
可是父母別搞錯了,那是小的孩子讓大的孩子的故事呢,不是大讓小喲。

「姊姊要讓弟弟哦!」不管是勸解、威脅、利誘、壓迫,用任何語氣說都一樣。
這樣的話,從來不曾從我的嘴裡吐出。
從前不會,以後不會。
因為,在我心裡,一點也不認為——大的要讓小的。

當手足起了爭執時,父母通常想的可能是:「小的孩子還不懂事嘛!」

請問,多小叫做「還不懂事」?三個月,手足根本還不可能有交集。
八個月呢?如果八個月的嬰兒爬過去搗亂姊姊的玩具,當場也要「訓斥」小嬰兒一番——至少要對著小嬰兒說「不可以,不可以搗亂姊姊」。
這也是心理戰,這樣老大才會服氣。
因為在孩子心中,規矩和道理是不分年齡的。

試想,當手足的一方還是真正不懂事的嬰兒時,是不會有爭執出現的。
當手足開始出現爭執,不管事情有多麼細微,可能是「一歲的弟弟搶下三歲哥哥手中的玩具」,
或是「兩歲妹妹抓四歲姊姊的頭髮」……也不管小的一方有多小,「小的還不懂事,大的要讓他」,
已經不是父母能拿來處理手足紛爭的藉口了。

請想想我們自己,有多少時候,根本是不知道要如何解決手足之間的吵架或爭執,
或是根本不想花心思處理,於是——「大的要讓小的」,就變成父母的萬靈丹。

萬靈丹真是好用,一句話就解決了全部的事情。
但是,在教養孩子的路上,往往最有效的萬靈丹都是毒藥。
等到察覺中毒太深了,連「金庸」都無法幫你找到解藥。

從我們家姊姊和弟弟發生爭執的第一天開始,如果需要媽媽仲裁,
我只管對錯,年紀大小從來就不是我的考慮方向。

說實在的,我實在想不起來任何一件弟弟搶姊姊的玩具、或抓她頭髮的小欺大「案例」。
只記得有一回,聽到姊姊大哭,我衝進房間一看,不知是誰隨意用黏土做的長頸鹿的頭,
硬生生地被弟弟拔掉了。其實那並不是姊姊的東西,弟弟也沒想到姊姊會這麼傷心,
但是「頭不見了」,的確是會讓小孩子難過的事。
這個時候,弟弟可能小到連話都還不會說呢!可是,「他還小,不懂事」的話,不會從我嘴裡說出來。
我一面安慰姊姊,一面「訓斥」弟弟:「不是你的東西,要先問媽媽。」

還有一回,又是姊姊大哭,我又衝進房間,(媽媽不需要特意做運動,每天衝來衝去就夠了。)
只見姊姊摔倒在地,原來是姊姊要站上一個小凳子,結果弟弟也要,在姊姊正站上去的同一時間,
弟弟伸手去拿凳子。「他還小,不懂事」的話,我還是不會說。
我又是一面安慰姊姊,一面訓斥弟弟,「下次要小心,不要讓別人跌倒。」

其實,孩子最在意的是:父母處理事情公不公平。
如果只是一面倒地認為「大的讓小的」天經地義,久而久之,老大就不會心甘情願地讓老二。
「只要讓我逮到機會,我一定要報仇。」這就是人性。

常常見著手足同時「看上」一件玩具(請注意看看,通常,都是小的先去跟大的搶),
父母總是愛說這一句:「先讓妹妹玩一下,她比較小。」「先讓弟弟玩一下,他比較不懂事。」

這不只是不公平,而且三兩下,小的孩子也馬上學會一件事︰這是欺負哥哥或姊姊的好招。
於是,手足之爭就沒完沒了。
「玩具誰先拿到誰先玩,玩完了才輪到下一個人。」這麼簡單的道理,跟年紀大小有什麼關係呢?
規矩訂得清楚明白,保證父母以後高枕無憂。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慢慢,慢慢往上爬。

你已經很累了,但你知道必須繼續往上爬,你始終不曉得那上面有什麼風景,或者,有怎樣的陷阱,你不怕,因為你認為堅持到底就會有收穫。

想起你出發的時候,朋友們都說不要傻了,路程盡頭會是什麼?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到達?當你不顧一切往前邁進時,朋友們都不看好,你還是出發了。

你沿路上遇到很多困難,碰到許多荊棘挑戰,你都一一爬過來了。

你以一句話自居:不用快,對就好。

其實你並不了解自己的決定是不是對的,可是,不前進就不會有答案,所以你開始往上爬,你曉得終有一天,美麗會在那一頭等你。無論是酸是苦、是甜是澀,都是你獨自堅持下來的回憶。

就剩最後一段路了,你遠遠地,已經看見盡頭。

你揮舞汗珠笑說,誰說愚笨的人不能走到終點?

朋友們從原先的看戲轉為讚賞,你的努力雖微不足道,卻給了他們無窮無盡的勇氣,接著,他們也會陸續踏上這段辛苦的旅程,以你為目標,在這條路上證明自己。

就在前方不遠,你終將成功得到勝利果實。


蝸牛的精神值得我們效法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
有人走的快
有人走得慢
重要的是一定要走的對
因為不論快或慢終究後嚐到成功的滋味
也會體驗出不同的人生歷程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隨便」的人保持距離

性情開朗是一件好事,和這些性情開朗的人交朋友,實在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但是態度過於隨便的人恐怕難以獲得別人的尊敬,
而且這種性情的人還會給自己的生活增加一些麻煩,
比如,這種人由於性格原因,往往嘴上沒有把門的,他們由於說話不注意分寸常常會惹長輩生氣;不顧場合地開玩笑,無意間會傷害朋友。
另外,對待身份和地位比他高的人採取這種毫無顧忌的態度,
則會使對方覺得他沒有涵養,不值得重用;
對待身分和地位比他低的人時態度過於隨便,也容易使對方誤解。
開玩笑的情形也是如此,如果凡事都喜歡開玩笑,即使在講正經話的時候,
也很難叫人相信。

個性開朗的人雖然比較好相處,但要受人尊敬,就應該注意管好自己的嘴。
以我們自己的生活體驗,在一些娛樂性的場合,我們經常會想起這類人的加入。
人們之所以樂意在這些場合找他,主要是為了娛樂的需要,但是,如果人們只是在這種時候才想到他,這並不是一件什麼好事。
至少一個只有在消遣這方面有「優勢」的人,是不會被他人委以重任的,因而也不會受到人們發自內心的尊敬。

如果一個人僅以一方面的特長去獲得別人的友誼,這樣的人其實是沒有什麼價值可言的。
由於他不具備其他特長,或者不懂得如何來發揮其他方面的優點,他也就很難受到他人的尊敬。
記住:一個重要的處世原則就是,不論在任何時刻、任何境地,都要和保持一種「穩重」的生活方式和處世態度的人交朋友。

那麼,到底怎樣才是具有穩重的態度呢?
所謂具有穩重的態度,就是在待人接物中要保持一定的「威嚴」。
當然,這種帶有一定威嚴的態度與那種驕傲自大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可以說是與之完全相反。
這種反差就如同魯莽並不是勇敢的表現,亂開玩笑並不是機智一樣。
我們這樣說,並無意去貶低那些具有驕傲自大態度的人,但是傲慢、自負的人確實很容易惹人生氣,甚至讓人嘲笑或輕蔑。

一個具有穩重態度的人,是絕對不會隨便向別人拍屁馬的;
他也不會八面玲瓏,四處去討好他人;更不會去任意滋事造謠,在背後批評別人。
具有這種態度的人,不僅會將自己的意見謹慎清楚地表達出來,而且還能平心靜氣地傾聽和接受別人的意見。
如此待人處世的態度,就可以說是一種具有穩重的威嚴感的態度。

這種穩重的威嚴感也可以從外在表現出來,即在表情或動作上表現出鄭重其事的態度。
當然如果你能在此基礎上再加上生動的機智或高尚的氣質這種內在的東西,就更能增加你的尊嚴感。
相反的,如果一個人凡事都採取一種嘻嘻哈哈,對任何事都無所謂的態度,在體態上總是搖搖晃晃,顯得極不穩重,就會讓人覺得這個人十分輕浮。
如果一個人的外表看上去非常威嚴,但在實際行動上卻草率之至,做事極不負責任,這樣的人也仍然稱不上是一個具有穩重威嚴感的人。

因此,在交友的過程中,就一定要注意儘量多和那些具有威嚴感的人相交,遠離那些態度隨便的人。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若要人前顯貴,就要人後受罪!退一步,是讓自己跳得更遠!作者:戴晨志



我的朋友,告訴我一則真實的故事-

小邱(化名)自師專畢業、當兵退伍後,就被派到台南鄉下的小學教書。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小邱認真盡責地在小學教了五、六年的書,仍覺所學不足,就全力準備報考高雄師大英語系夜間部。

也算是滿幸運的,小邱如願考上了!可是,每天在學校上課,教一群頑皮的小朋友,下了班就已經累死人了,怎能再到高師大上課?況且,台南到高雄的路途遙遠,自己又沒錢買車,怎麼辦呢?

然而,路,是自己選擇的,必須自己勇敢地走下去!因為-「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遙遠!」每天,下了班,小邱就騎著摩托車、頂著風,前往高雄,畢竟,人都要努力造就自己,不能原地踏步、不再求上進啊!說真的,一趟上學路要騎四十多公里,真的很辛苦,尤其是在冬夜,冷風刺骨地呼嘯吹著,令人直打哆嗦;可是,沒有埋怨、沒有懈怠,在咬牙堅持中,小邱常會在岡山停下摩托車,吃一碗羊肉湯麵,來犒賞自己,並惕勵自己-「我絕不放棄,我要堅持到底!」

英語系畢業後,小邱又在公餘之暇努力拚考過托福,甚至也通過公費留學考,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啊!經過多年的苦讀之後,小邱終於如願以償,就要踏上留學英國之路了。然而,在這時,老天開了小邱一個大玩笑-小邱竟在出國前幾天,出了一場大車禍,摔斷了雙腿!

「兒子啊,我只有你這麼一個兒子,你就不要去什麼英國唸書了嘛!你在鄉下做老師,已經很不錯了,為什麼一定要出國?」老媽淚涕直流地說:「我有去幫你算命,那個算命仙也說,出車禍是個壞兆頭,你出國一定會諸事不順……」。

然而,不管寡母和妻子如何地哭泣、哀求,小邱的心依然堅定,絕不退卻!

他,雙腿裹著白紗布,雙手拄著拐杖、也拖著行李,任憑寡母與妻子的錐心哭喊,他忍住淚、咬著牙,頭也不回地前往機場、搭上飛機,前往下著大雪、茫茫未知的英國!而來接機的台灣學生一看到他,一臉驚訝地說:「天哪,你兩腳斷成這樣,怎麼也要來唸書啊?」

不過,只要有信念、有決心,一切痛、一切苦,都將過去!

後來,小邱完成博士學位返國,現任南部某國立大學系主任兼所長;而過去的同事,因都選擇「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現在都還在原小學教書。

有句話說:「若要人前顯貴,就要人後受罪!」

的確,人若不「勇敢突破僵局」,只是住在「舒適圈」裡一天過一天,怎會有機會「在人前顯貴」呢?

人,就是要「突破舒適圈」,走出一條「挑戰自我、邁向巔峰」的路;這條路,雖是吃苦、受罪、難捱,卻也是一條換取「生命冠冕」、「榮耀無比」的路呀!

勵志小短文

您的床頭上有「鬧鐘」嗎?有些人不必用鬧鐘,因他心中有重要的事,時間一到,他就會自動醒來。

有些人則是用兩、三個鬧鐘。為什麼?因為,一個鬧鐘不夠,鬧鐘一響,他會自動地把鬧鐘按掉,自己則埋頭繼續睡;等第二個鬧鐘再次響起,他還是迷糊地把鬧鐘按掉,並告訴自己——「再睡一下子吧,等第三個鬧鐘響了再起床。」

真的,鬧鐘對某些人是沒有效果的!也因此,最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發明了一種「會跑的鬧鐘」,這種鬧鐘不僅會響,而且「還會跑」!也就是,這種鬧鐘的底盤下裝上了輪子,一旦時間到,鬧鐘響起,就會滾下桌子,跑來跑去。

哈,您聽到了嗎,聲音好吵哦!可是,會不停地跑,跑到另外一個角落去,你非得起來,去抓住它、按掉它不可,不然鬧鐘鈴聲就會一直響。

你貪睡嗎?當你被這鬧鐘這麼一折騰,想要再繼續睡,恐怕也很難了!

所以,有些人,要三個鬧鐘;有些人,則不用鬧鐘。提醒時間,靠鬧鐘,但起不起床,則是靠「決心」。

第一次聽到「若要人前顯貴,就要人後受罪」這句話,是我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當時,我受邀在保險大會中演講;後來,在座談會中,一位頂尖的保險從業人員,在接受全場喝采後,有感而發地說出了這句話。

真的,誰能在眾人中「顯貴」呢?除非,他默默地在人後「受罪」—不斷地卑微地付出、打拚、耕耘,才能做出超越別人的成績呀!

大陸知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說:「閱讀是將一個人由平庸的人生中『拔出來』的重要途徑。」因為,閱讀可以讓人生變得有深度、有內涵、有品味,也擴大生命的寬度。

的確,閱讀與進修,能讓我們「以不同的氣度與視野來面對世界」,這也是我們能超越他人的方法。就像本文中的小邱,唯有再努力、再進修,才能建立寬闊的視野與深度,讓自己的生命更加光彩!

所以,一個人在失意時,千萬別灰心,記得要沉潛自己,也努力提升自己,「把失意當磨練」;因為,「蹲下」是為了更強而有力的躍起,「退一步」是為了讓自己跳得更遠!

【本文摘錄自《讓你成功的100個信念》時報出版】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新的職場傳染病,迅速蔓延中……趕的話,就慢慢來……好好想一想下面的問題,為自己診斷一下。

走在路上時,你的腳步會不自覺加快,但卻不知道自己在趕什麼?

或是開車時,你會不知不覺地加速,卻不清楚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睡覺前,你仍想著明天進辦公室第一件事要什麼?還有什麼事情沒有完成?想著想著,不知不覺中,天就亮了。

如果,以上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妳便是得了匆忙病。

這是一種可怕的職場傳染病,病人會想加速完成一切事情,壓縮時間達成目標,然而,每一秒都在趕,每一刻都在加速、加速、再加速,最後導致內分泌失調、焦慮、長期失眠,生活搞得一團混亂。

怎麼辦呢?

《趕的話,就慢慢來》 一書中告訴我們,如果,你有勇氣承認你的病情,並且當下決定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切還不嫌晚。
‧   財富
‧   夢想
‧   信仰
‧   愛情
‧   權力

什麼才是你生命中的寶石?

「人們真正應該投資的,是自己的人生。」

畢竟,當我們在生命走到最終點前的一刻,不會有人抱怨自己花在客戶或辦公室的時間太少,只有遺憾留給自己及家人的時間不夠。

小丑肩挑著花色布包,徒步走向下個城市途中,有輛馬車從身旁飛速超過他。馬車夫看起來十分著急,大聲問他:「到下個城市大概還有多遠?」

「如果你們開慢一點,大概只需要半小時,如果你們開得很快,大概就需要半天!」

「你這個笨蛋!」馬車夫邊罵邊不斷鞭打馬匹,從他旁邊急馳而過。

小丑繼續慢慢向前走。這條路上沿路佈滿坑洞、高低不平。

一個鐘頭之後,他再次遇上這輛馬車,因為路況差,馬車前輪已經斷了,馬車夫正忙著搶修。

小丑從馬車身邊走過:「我告訴過你的,如果你慢慢開,只要半個小時就到了……」

即使你經常迫不及待地去拉扯橄欖的果實,它們也不會比較早熟。--托斯卡尼諺語

再來看看《小王子》裡的一個故事:

「你好!」小王子說。

「你好!」商人回答。這是一位賣緩和口渴特效藥的商人。只要一個禮拜吞上一顆藥,整個禮拜都不需要喝水。

「你為什麼賣這種東西?」小王子問。

「這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商人說,「專家統計過,每個人每週可以節省五十三分鐘。」

「人們把這五十三分鐘拿來做什麼?」

「做自己想做的事啊……」

小王子自己對自己說:

「要是我多出五十三分鐘,我要從容不迫地朝著泉水走過去……」

越快速的科技導致越快速的改變。因為有了傳真、數據機、電子郵件、網際網路和衛星通訊,我們和世界任一角落聯繫,思考、行動與回答之間的延遲越來越短,我們的生命時間被不斷加速,每十二個月資訊流量就會提高一倍!

這對個人意味著:

‧   ※每12個月,我們至少會收到兩倍的郵件、傳真或電子郵件;
‧   ※每12個月,別人對我們的要求會提高一倍;
‧   ※每12個月,在我們進行下一個行動之前,選擇性多了一倍。

我們以為只要把一切事情加快速度,最後就能達成所有的目標。這種心理態度將會引發慢性的壓力病症,例如:心臟病、關節炎、胃病或神經緊張等等……

結果是:我們每個人都得到了匆忙病--

如何克服匆忙病

1.不要讓時鐘決定每日或每週計畫表
2.晚上或週末時不戴錶。
3.計畫一段「無所事事」的時間。
4.享受白日夢、塗鴉、遊蕩的時間
5.計畫一段安靜與沈默的時段,聽從身體、感受與直覺的聲音。要知道,靈感往往自沈默而來。

改變對時間的認知,就能改善處理時間的方法!

我們無法增加生命的天數,但卻可以為每天多加一點生命。

「時間管理」這概念,字面上就存在著矛盾。因為我們根本沒有辦法管理時間,只能管理我們自己,因此所謂的時間管理就是指「自我管理」。

七步驟讓你提昇效率、主導屬於自己的時間

‧確立屬於你的願景、理想與生活目標。
‧確定自己的生命角色
‧決定最重要的「策略性關鍵任務」
‧聰明訂定年度目標
‧有效計畫每週優先順位
‧有效率地完成日常工作
‧日常成功的基礎,來自於能量、動力與自律。

全方位的時間和生命管理

‧工作
‧家庭
‧健康
‧生命的意義……等

幸福的秘訣 — 就是想辦法在這四個領域中取得長期的平衡。

嶄新的開始,今天就是妳剩餘生命中的第一天,妳必須開使用新的時間觀念來生活。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迅是我很欣賞的一位演員,從電影「蘇州河」、「巴爾扎克與小裁縫」到「如果愛」,她所詮釋的都是些有個性的人物,總是前期温馴又柔情似水,但到了後期又讓人捉摸不定、失魂落魄。對於這位成功的優質演員,其實她的背後有著值得讓人深思的故事。

周迅十八歲之前,是一個對未來十分迷茫的女孩,她就讀於浙江藝術學校,每天跟著同學唱歌、跳舞,日子倒也過得輕鬆,偶爾有導演來找她拍戲,周迅也總是來者 不拒,即使角色很小、台詞很少,她總以為這樣就應該滿足了。直到1993年5月的某一天,學校的一位 趙 老師找她聊了一些話,這段話改變了周迅的未來,周迅也曾說,如果沒有那段話,現在大概沒有人知道她是誰?

趙老師對周迅說:「周迅,妳是個好苗子,妳能告訴我,對於未來有何打算?」這是一個簡單卻又嚴肅的問題,讓周迅不知該如何回答。老師又繼續問:「妳對現在 的生活滿意嗎? 」周迅搖搖頭。「不滿意的話證明妳還有救,妳可曾想過,十年以後妳會是什麼模樣?」老師的話帶著長者的温暖,可卻是一個字一個字的敲響周迅 的內心世界,讓這個不知未來的女生頓時在腦海裡風起雲湧。周迅沉默了一陣子,然後凝視著老師的眼睛,很堅定的說:「我希望十年後的自己成為最好的女演員, 同時可以發行一張屬於自己的音樂專輯。」

老師問:「妳確定嗎?」周迅咬緊了嘴唇回答Yes,而且拉長了尾音。老師繼續對著周迅說:「好,既然妳確定了未來的方向,我們就把這個目標倒推回來,十年以後,你28歲,那時妳是一個紅透半邊天的大明星,同時發行了一張音樂專輯。」

「那麼你27歲的時候,除了接拍名導演的戲以外,一定還要有一個完整的音樂作品,可以拿給許多唱片公司聽,對嗎?」

「25歲的時候,在演藝事業上妳就要不斷進行學習與思考,要不斷的突破自己,另外在音樂方面也要有很好的作品,對嗎?」

「如果要達到這個地步,妳在23歲時就必須接受各種訓練及課程,包括肢體上的和音樂上的。」

「而在20歲的時候,周迅!妳就要開始作曲、作詞,在演戲方面就要爭取一些大一點的角色。」

這一席話老師說得雲淡風輕,卻讓周迅心頭沉重,因為這樣推算下來,她必須馬上著手為自己的理想做準備了,可是周迅自己覺得她什麼都不會,什麼也沒想過,仍然為小Y環、小舞女之類的角色沾沾自喜,一股無形的壓力排山倒海的向周迅襲來。

老師再次鼓勵周迅:「周迅,妳的確是一棵好苗子,但是妳對自己的人生缺乏規劃、散漫而且混亂,我希望妳能在靜下心來的時候,好好去思考一下『十年後的自 己』到底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到底要實現什麼樣的夢想?如果確定了,就應該拿出勇氣並且從現在開始行動,去克服所有可能出現的險阻。」

一年後,周迅從浙江藝術學校畢業,開始接拍各樣的電視連續劇,可是 趙 老師的話卻一直烙印在周迅的心底--「想想十年後的自己」,每當她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 的時候,周迅發現她整個人都覺醒了,她比以前更有力量了。周迅不斷鞭策自己,要在十年後成為最成功的演員、最閃亮的明星,所以對角色開始認真的篩選,後來 她拍了電影「那時花開」、「大明宮詞」,她漸漸被大家接受,也慢慢的嘗到成功的滋味。

在與老師談話後的十年,不知道是偶然還是必然,周迅真的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張音樂專輯--「夏天」。

聽完周迅的故事,你有什麼樣的感想?其實我們都一樣,但是如果你能適時的問自己:「十年後我會怎樣?」你會發現,你的人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周迅提醒大家,時時刻刻想著十年後的自己,你會朝著自己的夢想越走越近。

夢想是窮人與富人都擁有的權利,夢想讓再辛苦的日子都有著嚮往,我們想著十年後的日子,想想看那時你的年紀有多大了?你的父母親、孩子、配偶年紀又有多大了?你住在哪裡?是現在擁有的小房子,還是一個如城堡般的豪宅?你會站在什麼樣的舞台接受掌聲?而那個代表一生榮耀的場合,又會有多少人陪伴在你的身邊? 試著讓那種畫面在心中時時浮現,試著讓最動人的歌曲伴隨自己的步伐前進。

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一些改變,重拾相信自己的勇氣,然後將我們未來理想的生活去劃分流程,掌握每一個階段要完成的內容,最後就是不斷的行動讓夢想一天比一天靠近。如果你是個領導人,就去問你的夥伴,問他們是否可以描繪出十年後的自己。 趙 老師可以用這句話讓周迅奮發向上,你也可以用這句話喚起自己的上進心, 喚起夥伴學習以終為始,就像齒輪彼此帶動一樣,那看似不起眼的行動,卻在最終轉動了生命的巨輪!親愛的朋友,就請從現在想想十年後的自己吧!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個在媒體工作的朋友曾經打趣地自嘲,新聞工作者根本不用做任何生涯規劃,因為「計劃」趕不上「變化」,而變化又趕不上一通「電話」快。

有句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狀況,很多人都已經養成習慣性的應對模式,一旦碰上劇烈變化,就可能因應變不及,而引發身心失衡。

要降低生活變遷所帶來的壓力,最好的應變之道是:活在變化中,每天都做點小改變。

例如:

◎讀不同的書

閱讀各種不同的書籍是最好的自我學習,而且不受時空的限制,想什麼時候看書就什麼時候看。廣義的閱讀就是觀察,所以除了書籍之外,還可以閱讀大地、閱讀建築,從少量到多量,多讀自己領域以外的書籍,既可充實知識,亦可陶冶性情。

◎聽不同的音樂

音樂是生活型態的延伸,多聽不同類型的音樂,可以增強對新事物的接納度,進而擴大自己的包容性。

◎交不同的朋友

朋友可說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快樂的事情跟朋友分享會加倍快樂,痛苦的事情跟朋友傾訴則會減半痛苦。

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檢視看看:是不是很久沒有交新朋友了?是不是朋友都屬於同一個領域?有沒有結交不同年齡層、不同性別的朋友?是否不斷認識新朋友,卻沒有交到真正談心的舊朋友?

無論多親密的人際關係,「關係」都是來自於「關愛」和「關心」,是以維持關係最好的方法就是「彼此關心」。表現愛意最具體的作法是——付出時間給對方,雙方共同享受情感的滿足。

◎去不同的地方

長時間待在一個固定的時空,可是會罹患「固著症候群」喔!不要擔心,每年做一至三個旅遊計劃,國內外皆可,一方面體驗不同的風土民情,增廣見聞;另一方面也遠離固定的生活環境,轉換一下心情。

◎時間運用有節奏變化

不要在時間的走程裡過度紛亂,讓時間多點節奏變化,有時如輕音樂,有時如熱門音樂,快慢交替,給身心一個喘息的機會。

做「時間管理」的時候,記得喔!一定要空出休息的時間,讓自己放鬆一下。還有,每天別忘了留下四到六小時可以自由銊t的時間,過度忙碌很容易導致情緒崩盤喔!

◎多管齊下保持身心健康

身心保健可從飲食、睡眠、情緒三種不同的管道著手:

1.飲食:營養均衡,避免過度偏食與貪吃(或濫吃)。

2.睡眠:找到自己的生理時鐘,每天睡足六到八小時,有益健康。

3.情緒:為自己尋找一個快樂的來源,給情緒一點抒發的管道。

從事多樣的運動

運動是健康之本喔!為自己選擇三種不同的運動:一種球類運動,一種全身運動,一種群體運動。一邊健身,一邊美容,一邊交朋友,一舉三得,其樂無窮!

我認識一個週期性情緒低落的朋友,自從加入健身俱樂部、開始跳有氧運動之後,整個人脫胎換骨,變得生氣盎然。

究竟運動有什麼不可思議的力量,能夠讓情緒來個大跳躍?歸納醫學及心理學界的研究,我找到以下幾個不可思議的力量:

◆經常運動的人,做完運動後,會覺得神清氣爽、通體舒暢。

◆養成良好運動習慣的人,不但處理訊息的能力加快,記憶力也會跟著變強喔!

◆運動是最有功效的青春活泉(不必花大錢抗老),還能滋養腦部組織(不用擔心頭腦不靈光)。

◆運動可以釋放神經系統累積的壓力,進而減輕身心的憂慮和焦慮,因此當身體動得越多,頭腦就會想得越少。

◆從事游泳、瑜伽這類伸展性的運動,可以增加腦中的血清素濃度,緩和焦躁的情緒,具有安撫的作用。

◆從事激烈的有氧運動(但要確定運動環境有充足的新鮮空氣),可以提昇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的濃度,掃除沮喪和無力的感覺,有振奮精神的效果。

壓力沉重、身心疲憊的時候,最好從事伸展性或舒緩型的運動,不要再逼自己做太過激烈的運動,以免得到反效果!相反的,精神萎靡、渾身無力的時候,則可選擇振奮型的運動,藉以增強生命活力,讓身體能量處於平衡狀態。

很神奇對不對?運動居然和情緒的關係如此密切。當你感到「懶洋洋」或「全身無力」時,可以視喜好及需求,選擇安撫型或振奮型的運動,但就是不能坐著不動!

有變化才有驚喜

好萊塢的性感女神莎朗史東,曾經演過一個喜劇角色「謬斯女神」。在片中,她是所有工作陷入瓶頸、創意枯竭無助者的救星。

每當有人求助於她時,莎朗史東便會帶著他們去嘗試「從來沒有做過」的瘋狂事情,或是幫助他們實現「許了一輩子」的生日願望。結果每個人都因為她的「強迫改變」,而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個春天。

很多心理學家都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當一個人生活太過沉悶,每天都重複同樣的事情、面對相同的人群、吃著類似的食物、搭乘同一班公車、遭遇差不多的情境時,就很容易產生不滿的情緒。

「單調」導致「枯燥」,而枯燥則會醞釀不滿的火氣。即使再習慣規律的人,偶爾也需要脫離常軌,才有機會改變,讓不滿的火氣得以宣洩!

現階段的你最想改變的事情是什麼?接著,和自己的心靈對話,為什麼這個改變能帶給你快樂呢?例如:

◆改變身材——可以讓身體健康、外表漂亮。

◆改變作息——能夠騰出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改變關係——可以比較輕鬆自在地面對令你頭痛的人。

◆改變工作——希望找到工作的意義,獲得成就感。

◆改變心情——渴望沒有煩惱地開懷大笑。

◆改變朋友——結交一群從來不認識的朋友。

◆改變玩法——不想跟旅行團出國玩,想要自己一個人去冒險。

然後,想像有個謬斯女神就在你身邊,她擁有無窮的力量可以幫助你改變成功,只要你敢放心改變,一切都會成真!「改變」就像調味料,一點點便能使生活的味道完全不同!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事事講求效率的時代,一個人的職涯發展,很難自外於這種氛圍。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工作幾年,聽到老同學又往上爬一級了,心裡總覺得不是滋味,感嘆千裏馬沒有遇上伯樂。
成功焦慮症揮之不去
有30年工作資歷的研華科技人資副總經理尹德宇指出,台灣社會過度強調年輕創業家成功的故事,誤導許多年輕人以為「成功是很容易的,職涯中的順境比逆境多。」

OK便利店教育訓練部資深經理周玉芝分析,相較於16年前她踏入社會的時空環境,現在年輕人的自我意識強烈,對「時間」的成本效益較為斤斤計較。再加上景氣不好,使他們在職場的每一步都必須戰戰兢兢。

也因此,現在年輕人對於升遷及成功議題,比職場前輩更為焦慮。

周玉芝進入職場這些年,從來不想和同學或同儕比較,只問自己今年是不是比去年更好?她認為,「人比人」帶來的不一定是助力,反而是更大的壓力。

少年得志的故事,固然值得肯定,但尹德宇感慨,一般人很少去注意這些年輕坐大位者,在成功背後付出的努力,肯定是別人的好幾倍。

周玉芝也提醒,應該去追蹤這群年輕出頭者,究竟是禁得起時間考驗,還是一時的運氣而已。

畢竟,成功不該只是一時的,職涯發展比的不是誰跑的快,而是比誰的「氣」長!
操之過急的年輕世代
著有《寫給生存不安的年輕人》的山本真司,在新作《成功聚樂部》中指出,當今日本年輕人「活得太操之過急了」,迫不及待期望30歲之前,就在職場開花結果。

山本真司大為不解,「其實20年後的40歲,再來想這些也不遲,」又不是45歲就要退休了!

他很感慨,年輕世代有如受了「成功詛咒症」,強烈渴望比別人早一步成功,每天緊繃神經過日子,完全以金錢或職位高低,來衡量成功與否。

尹德宇就看過活生生的例子。一個32歲的年輕副理,對自己的升遷速度很不滿意,抱怨自己32歲了,只坐到副理的位子,索性辭去經營穩定的大公司工作,到一家新創立、根基還不穩的小公司當高階主管。

「太在意頭銜了!」尹德宇提出她對當今職場新世代的觀察。
炒短線 忽略長期能力培養
從前在HP任職時,尹德宇見過不少年紀很大的外國資深工程師,他們根本不在意是否掛副理、經理頭銜,只專注於本身的工程專業。尹德宇認為,在升遷上一味求快,有時候頭銜看似變大,其實位子愈坐愈小,路也愈走愈窄。

周玉芝說,工作7年後,她才當到OK便利店教育訓練部的主任,升遷速度不算太快。但是,一路從主任、副理,再升到經理,她從未想過職務、薪水問題,只在乎能力是否隨年資而提升。

因為,薪資和職位有時是「談出來的」,不免有運氣成分,但能力卻是騙不了人的,是真正跟著自己,可以帶著走的。

山本真司認為,很多年輕人都成了「策略偏執狂」,迷戀短期速成的技能,而忽略長期能力的培養,過度急於追逐成功,反而離成功更遙遠。

尹德宇說,「該你的終究是你的」,在關心升遷的同時,應該反問自己,夠不夠努力?若有機會獲得提拔,到底準備好了沒?自己夠不夠格?
對學習缺乏耐性
「對成功的渴望太急迫,對進步的追求卻缺乏耐性」,這是許多人資主管對當前年輕世代的觀察。

不少20、30世代的年輕人,以為跳槽是升官捷徑,2、3年就換工作,彷彿成了家常便飯。但山本真司提醒,一個「學習和回饋」的週期,平均要5~7年;太頻繁地跳槽,對專業技能的累積有害,不但無法建立個人戰功、為組織創造附加價值,更是履歷表上的一個汙點。

周玉芝說,剛踏入社會的頭2年,都算是懵懵懂懂的階段,首先要把職場上一定要會的技能學起來。接下來的2~3年,則是一邊將所學付出,一邊繼續學習。再來的2~3年才是豐收階段。
想提前成功 唯有加倍努力
當然,也有人為了提早功成名就,而付出加倍的努力,逼迫自己快速成長。像是34歲就當上技嘉集團協理的曾祥傑,從年輕時就「求快」,想贏過別人。所以,求學期間他就拚命累積工作經驗,還向主管爭取半工半讀的機會,報考台大機械研究所。

他坦言,像他這個年紀就能做到高階主管,是因為在求學時期,同學們還忙著聯誼或打網路遊戲時,他卻積極投入工作。他付出的努力一點也沒少,只是壓縮學習成長的時間而已。
不必一口氣衝向山峰
成功,應該是以永續成長為目標。一個階段的豐收後,再去尋找學習與挑戰的新目標,發揮自我無限的可能,在成長的階梯繼續往上爬,不斷進行成長的循環過程,讓人生成為永續經營的。

在惠普一路從Supervisor晉升到VP的尹德宇說,即使當了經理、副總經理,還是有很多管理的基本功要養成,「學習是沒有終點的。」

周玉芝說,可惜的是,很多年輕人以短視近利的角度看待人生,缺乏終其一生持續成長的遠景,以至於滿腦子只想一步登天。

周玉芝說,若把職場中的升遷看作爬山,目標導向很強的人,可能選擇一口氣往上爬。但另一種登山者,則可能選擇一邊爬,一邊看風景,有時候坐下來喝杯茶,想想事情,嘗試不同的經驗。

成功,不一定要一口氣登頂,也可以慢慢享受爬山的過程,有時候慢慢走,反而可以看到更多風景。
把成功訂在40歲
把成功設定在30或35歲,未免失之太躁進。尹德宇說,現代人壽命延長,或許會工作到70歲才退休,職涯既然更長了,升遷也就不必一味求快。

山本真司認為,應該趁年輕把基本功練好,而把成功訂在40歲,也就是踏入社會後的20年。

在講求「速成」的時代,逆向思考職場中「慢」的哲學,有時反而能釐清,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要過什麼樣的生活?而不是在盲目競爭中迷失自我。

對準備求職的年輕人來說,很多過去的熱門行業,如今風光不再;但也有不少過去的冷門,以黑馬之姿,成為亮眼的新星。在尋找人生第一份工作之際,與其追逐眼前的熱門,不如思考哪裡有助於修練基本功?

尹德宇指出,除了一些太離譜的行業或公司,其實社會到處都不乏修練基本功的工作。勤業眾信副總經理鄭淑卿建議,新鮮人求職不要太挑剔、預設太多立場。
蹲馬步練好基本功
正因為社會變化太快,未來難以逆料,所以年輕人最要緊的是培養實力,無論什麼時代、環境如何改變都派得上用場,而非計較眼前一時的成敗。

山本真司提出幾項年輕人必練的職場基本功,包括極限力、努力的能力、學習力、接受力。
◆極限力
山本真司所謂「極限力」的鍛鍊,就是徹底將所有資源,全神貫注於某件事物或目標上,將雜念全部拋開,專心投入。就如知名廣告人、就是這樣公司創意總監黃文博所說,年輕人投入一項工作,就要有「做到死」、「拚命到死」的決心,才能有所成就。

◆努力的能力
山本真司所謂「努力的能力」,就是不排斥基層工作,凡事認真盡心的態度。周玉芝認為,一個努力的人,會把工作上的小事,以放大鏡去看,將所有事情都視為大事,因為專業就是由無數小細節,點滴累積起來的。

◆學習力
尹德宇說,職場的「養成期」是無止境的;而鄭淑卿年輕時,更把學習看成工作的最大成就感所在。
周玉芝認為,當工作不順利時,就代表該學習的時機到了。年輕人要從挫折中,磨練更高超的學習能力。

◆ 接受能力
山本真司認為,具備各種能力之後,還要學習能坦然面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接受能力」。

周玉芝說,生活和工作都難免有「非操之在我」的因素,對於這些不確定性,要學會接受,不讓它們成為阻礙成長的原因,將「接受能力」轉向正面思考的能力。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