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音響印象 (1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格式是什麼?
用美食來比喻,格式就是放食物的盤子,格式越強大,取樣率越高(192kHz以上),位元深度越深(24bit),只是代表盤子很大,
並不能表示放在上面的食物,就是美食

本來就只有44.1kHz/16bit的音樂,放在192kHz/24bit的flac檔裡面,不會比較好聽,
基於這個原理
日本人弄了一個唬弄人的技術,叫作K2HD
把44.1kHz/16bit的音樂,升頻成192kHz/24bit,再自行加料,然後放在192kHz/24bit的檔案中,
就像原本的食物額外再加飯加麵,再加一堆人工添加物,然後放在超大的盤子上的道理一樣

所以,格式不是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錄音和後製,
好的錄音和後製,檔案就算壓縮成320k mp3或放到YOUTUBE
還是可以聽的出他驚人的地方,雖然絕對不會比原汁原味的數位母帶好

而K2HD升頻的日本hi-res flac檔,加了料份量變多調了味,只是改變特性,改變不了本質
把時間精神放在好錄音才是正確的,別再去糾結檔案格式了
至於DSD那又是一個故事了

==========================================
事實上這種壓縮格式推廣真的是看廠商,
說要一統其實也很拼,畢竟背後支持的廠商都很強大的話,就是到時都共存,
就像藍芽的a2dp使用的codec,安卓就是要推APT-X,蘋果就是要推AAC,
無損壓縮那就更沒有討論的餘地,選哪種其實品質是沒差的,頂多就壓縮率和解壓效率,
但現在的電腦手機處理器又是比暴力的,這點解壓效率的差異其實很難影響播放品質了。

回到剛剛提的音質問題,其實音質跟播放線路設計比較有關,
電路訊號乾不乾淨對聆聽者覺得音質好不好比較有直接的關係,
PCM升不升頻關係到產生訊號的設計哲學,都有人做也都有他的好處,但前題他們的電路雜訊都非常的低,
低到覺得背景非常的黑,至於一堆有的沒的CD其實規格就44.1khz/16bit,
有強調製作精良的HRCD,有強調材質可降低讀取jitter的HQCD/SHM-CD,
族繁不及備載,都是為了CD這看似過去這不好的規格去做的加強,

但有時間可以去聽一下音響展,會有不同的想法,基本上PCM差不多已經到頂了,
把母帶轉成PCM其實就是種down grade,
但不好嗎?不,其實非常好,以重播的品質適用的各場合跟傳遞的效率,根本沒對手,

==========================================
你說DSD?
聽說是重播的品質贏PCM,但如果就頂級玩家的說法,vinyl > dsd > pcm,
但相對的dsd的檔案大小多很多,而且市面上量產性的DAC都不是原生解dsd,
能買得起原生解dsd的DAC玩家選擇vinyl的機會更大,去聽聽看就知道為什麼
PCM是種down grade,但就大量複製傳播卻是種好方法。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lux 的成份為何?
焊錫(solder)的組成含有合金(alloys)與助焊劑(flux),兩者皆為「主角」。

Kester 常見的助焊劑有:
44 含鉛適用,高活性松香成份
48 含鉛、無鉛適用,高活性松香成份
245 含鉛、無鉛工業用,no clean
275 含鉛、無鉛手焊用,no clean
同樣no clean,245 與 275 等級還是有異。

Flux 44,Core 66
老kester,聲音乾、澀、細。

flux 245跟285都是中性,均衡聲音
flux 285有帶松香助焊劑,人聲比較好聽。

flux 245
不含銀的,聲音中性好搭配!
中性均衡好聽不粗, 超好焊

flux275配方松香活性比較高點
flux245也不錯 沒有flux275順手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uForce Be Free6
3K初頭
低頻有點多, 不至於蓋過中高頻但會覺得糊在一塊

==========================================
Cambridge Audio Melomania 1

micro usb
較偏中高頻, 高頻延伸感好且不刺耳, 低頻量不算多但下淺深度好
聲底偏冷調, 聽感舒適不會有壓迫感, 低音控可能會覺得不夠High
低音是同價位帶(5000內)真無線裡質最好的一個

相較於其他真無線藍牙耳機的體積略大
能塞入較高時數的電量
單顆重量4.6g 不會覺得有負擔的感覺

藍牙音頻技術部份也支援AAC、aptX
無論是iOS或Android機都可支援並發揮
通話沒有嚴謹測試過,但至少打了幾次電話都還OK

==========================================
Edifier TWS1

不到850元的耳機,有著3000up等級的功能
音質不錯,延遲不太明顯,續航力長,但缺點就是無法調整音量及配戴舒適度。

支援aptX技術, 沒有AAC
耳機單次續航力8 小時,結合充電續航可達32 小時

通話部分,組待機的時候有底噪
安靜的空間,聲音聽的到清晰無雜音
會把電視的聲音收進去,大聲一點會蓋過人聲

延遲度
人聲跟嘴型對的起來,但是還是會感受到些許的延遲感,不會說延遲很嚴重

==========================================
TaoTronics
SoundLiberty 53 (TT-BH053)

大約落在兩千左右
重低音渾厚有力也不會壓碎整首音樂的旋律,聽hiphop的時候頗爽的,
高音有點悶,上不太去的感覺

入耳式很穩固
通話品質還不錯, 在室內可以好好講電話

音質蠻不錯的,觸控也很靈敏
只有左耳可以單耳使用

TT-BH053
隔音好,搭大眾不用再開到超大聲
音質尚可接受
Line通話,延遲還好(沒用多方通話)

==========================================
Jlab Jbuds Air icon

價格約2000
續航力4小時
音質還不錯 三頻都均衡 低頻也有質 無特別強化
通話蠻慘的通常選擇直接拔掉耳機接電話
影片延遲稍微明顯
有橡膠圈在耳機上可以止滑
Jabra有維修保固問題

==========================================
Sabbat E12

續航力有提升到5~6小時, 有無線充電功能

==========================================
Nuarl NT110

價格約2600
不注重音質 NT110大推
中音人聲小了點,高音表現平平、重低音夠重但不夠清晰
不管是續航或是防水品質都不錯, 9.5小時續行加上充電倉可延伸至67小時(充電艙大)
非觸控按鈕,按鈕是按壓式,可能按壓耳朵會痛
NT110的按鍵是硬的,連點會讓耳朵不太舒服(力道太大)
可單耳使用,且無需重新配對

NT01AX

沒有typeC
通話會收到很多周遭環境的聲音
在吵雜馬路上講話對方說還算清楚
音質真的不賴,尤其是節奏感偏強的音樂或者敲擊聲明顯的音樂

==========================================
airPods

可以清晰講電話的水準

astrotec s80

AAC模式的音質相當優秀, 音質完全不輸aptx的機種

==========================================
Dashbon sonabuds2

價格約2600
續航力8小時
中音人聲的部分很亮眼、樂器高音稍嫌刺耳,低音表現中下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個開關是否會降低音質?
這個開關跟轉大聲音究竟有什麼差別?

==========================================
Loudness 的作用通常是小音量時聆聽音樂的低音補足

人耳的頻響並非線性,低音壓(小聲)時,對高音,低音域都不敏銳,
要讓人"聽起來平衡"時,需要加強低頻與高頻的音壓
有 loudness 功能的擴大機,就是針對此一特性作了電子EQ
將低,高頻域的放大率增加了

Lindos1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HD650聲場是更規整的
HD600的橫向聲場是有問題的 整體顯得比例很奇怪

2、HD650高頻是更正確的
HD600看似高頻亮 其實仔細聽來內在層次密度是不足的
HD650高頻和中低頻銜接很好 覺得暗一些是沒有推好的原因 搞好的三頻均衡

3、HD650安定感明顯更好
因為聲場規整 密度更好 所以整體聽感更為安定大氣
而大編制時候的HD600顯得熱情洋溢 但底氣不足

4、HD650表達器樂質感更好
由於高頻原因 表達弦樂和銅管樂的時候 是更接近真實樂器質感的
固然650有自己的音染 但600的染色更嚴重

5、HD650流行人聲並不比HD600更好 古典交響其實比HD600更強
很多人說650更適合流行人聲其實是誤解
說600比650交響好更是誤解

173051ns0d0t0oekp0w0o3

==========================================
600的經典在於營造了一個適合各種音樂的氛圍感,這個在600以前是沒有的,至少是沒有那麼明顯突出的,
單就中高頻,4系,5系的各個經典比600更好,當然也比650所有的好得多,只有600獨特性和平衡性是其他耳機無法超越的,
800系這種氛圍是繼續的,但付出的代價也是昂貴的。
其他的耳機好的地方都有另外的耳機可以替代,唯獨600這種味道及氛圍是很難替代的。

==========================================
650的問題在於偏太暖,老版聲音較厚,古典氛圍是極好的,流行女聲是很老的,
這點600把握的更平衡些。

==========================================
dr150感覺是很好聽,很迷人,樂器交代的很清楚。
dr150樂器很清楚,但是大鼓不夠力,彈起的感覺不太好,聽著很好聽,很hifi,
和650比,有很明顯的音染,不真實,
650聽了一個章節,聽著聽著就忘了是在pk兩副耳機的,
650聽來不毒人,樂器也不刺耳,好象忘了是在聽耳機的,就這樣把整張碟聽了兩次。

==========================================
感覺880聽得舒服一點,尤其看電影定位更精准,
650太暖,趨向於糊。

==========================================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600而不是650的原因,
那就是,600帶來的整體音樂感是650萬萬不能及的,是一種獨特的,經典的,不可取代的感覺!

==========================================
單持的話,首選650沒問題,啥都能聽,啥都不錯,包打天下。
雜食和多數男聲有880,女聲有701,古典用880或600。
600的獨特魅力是再貴的耳機都替代不了的。

==========================================
600從音色上比650更加豐富,650在空間感上比600立體;
多去現場的會發現,650從音色上很接近現場、感受上像是坐在音樂廳中間或者二樓中間的位置。
因為650偏暗,所以600從音色上會比650感覺華麗。

去現場喜歡坐在中間,聽大編制會喜歡用650,
一些室內或者小編制,沒有那麼介意空間立體感的,比如小提琴這些室內樂會拿出600來欣賞。
價格上來說,650貴一些可能在於從整體上來說,比600的完成度要更高一點。

==========================================
新版hd650素質是比hd600強一點,樂器還是喜歡用600聽,兩個字—華麗。
倒是覺得701真的弱,701和600的差距遠大於600和650的差距

==========================================
覺得600流行,650古典。

==========================================
HD660s

懶得找耳擴又喜歡sennheiser
HD660s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有以前旗艦HD600的水準, 音場大細節多
完全就是頂級耳機的水準, 很好驅動, 手機可以直推

==========================================
HD650阻抗300歐姆 手機不可能直推
HD599畢竟還是5開頭系列, 定位就是輸6系列一級
差距確實不大

==========================================
HD700

700聲音不是以往聲海走向, 6系列的廳堂感不太夠,
但舒適度700穩勝,人聲比660遠但是韻味不一樣(660淳厚700清亮), 樂器類700較為突出,
700耳罩災情多且價格不低, 耗材之後可能更難處理,
直上800s

==========================================
HD系列很能讓人高潮 古典跟流行都能通吃
聲音細膩之餘又不會失去高開放性的音場

HD650
調音還是有它獨特的味道,1990難以取代。
當歌手氣息不勻,出現輕微破音,650恰巧能為掩蓋,
即使齒音女王梁靜如,650也能詮釋的如同蔡琴, 這也是它的優點

HD650
就是後排坐著看表演聽音樂
本來就是為還原現場音色設計的,就是在中間偏後排,正襟危坐。
聽不插電的古典現場,不論大編制小編制,都能得到類似現場的聽感。
不過也過於嚴肅少了些風格

需要包圍感的音樂真是不對味。
Slipknot的psychosocial是一首聽起來很爽的金屬樂,但用HD650聽就尷尬了。

雜食選650沒錯的!
650聽多了就感覺沉悶累
古典650更適合長時間聽
650聽蔡琴這些港臺老歌很動人

600可以換線,
650能換線上平衡。650確實兼顧了經典和性價比。

古典,600就是一個舒服,通透溫潤。
650也有點糊,660s太糊。

650古典演繹的比流行好

660S
聲音亮、低頻快、更全面,不過650有些地方還是無法取代。

HD700
才開始享受到甚麼是悅耳
HD660
很吃DAC

HD800
聲音就是很沒力又有點模糊
古典聽HD800+流行聽DX2000

800s
音樂味不錯,不會比600差,就是結像和600一樣都有些偏大

820
點缺乏味道,稍微有點僵硬感。
有明顯比800s和600強的地方,那就是透明度、密度都更強,結像大小也更小更合適。
從素質上來說820還是比800s強了一些的,就是樂感少了點。
HD820的低頻不是好在量多,而是質感。
HD820的中頻飽滿扎實,聽女聲比較亮麗,聽男聲偏年輕化

HD820的腔體設計很大膽,
首先採用高反射的玻璃材質營造混響,其次加厚的耳罩為了密閉性,在封閉的環境中增加了振膜阻尼

==========================================
綜合素質650》600》660
聽感600和650各有千秋,660差一截!
聲場650》600》》660

600>660S>650,
600老版廳堂感特別抓耳,660S素質足夠但是調音比較平淡,650雖然調音不錯但是銀盒實在太糊。

後來有所變化,660S>600>650,
660S素質的確是要高出一籌並且易推的,600的廳堂感聽過800後也就那麼回事,650依舊感覺糊。

現在覺得600=650>660S了,
600和650整體素質非常相似,只是調音不同,
650人聲的特點和600交響的特點同樣吸引人,
660S少了至關重要的特色因此很容易就被其他耳機替代,不過660S絕不算差了,
假如650、600不存在,聽660S的人不會少到哪去,只不過沒有600、650這麼經典的地位了。

==========================================
DT1990
素質全方位碾壓HD650,在聽器樂的時候尤其明顯。
DT1990解析很高,弦樂獨奏或歌手的聲音可以明顯聽出更多的細節。
1990可以在低頻裏聽到更多細節和變化。
瞬態、下潛都朵優於HD650。
高頻比HD650亮不少,延伸明顯,充滿質感。

1990定位監聽,人聲直白、無染、高密度、沒啥感情,
錄音好的時候,這種原汁原味的感覺非常好聽。
看電影低頻氛圍很重要,就這點來說,HD650差DT1990很多,明顯高一個檔次。
1990的低音下潛、速度、細節、質感都好很多。

DT1990比HD650是全方位的提高。
聽流行,搖滾,金屬,不聽交響樂,升級dt1990不會後悔。
低頻是個小問題,其餘的都很好

650是感性的
1990是理性的

==========================================
hd600是一個低音,氛圍,聽合奏樂團,
dt880聽人聲的時候,比hd600好聽,

hd600是那種人聲當作樂器識別的耳機,溶在編制裏的,可能是因為低音和氛圍感,富有節奏,
聽音樂忍不住跟著節奏搖擺,鼓聲感覺好很多準確的敲擊,以及敲擊造成的氛圍感。

dt880pro種聽人聲,比較乾淨,能靜下心聽人聲的耳機,聽它的時候不是搖擺的感覺,是聆聽的感覺,
有的歌能給人一種華麗的感覺,華麗就像繪畫裏的亮部,亮部合適,高光準確,再帶一點點陽光的金燦燦,當然,低頻也帶有一些亮反光。
但dt880pro聽協奏,合奏,人聲,編制裏的器樂都相對收斂,人聲的時候,樂器像是陪襯,所以可以靜靜聽人聲。

hd600相對低頻好富有準確的動感。
dt880pro像是能欣賞一些高階的技術技巧,hd600像是能欣賞底頻的力量。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P4和AVI都是視訊文件的封裝,用來封裝高清晰視訊。
高清晰視訊可以比作是水,MKV和AVI就好比玻璃瓶和塑膠瓶,好壞對照在於緊縮演算的方式。
ex:MPEG-4_AVC, ASP(Xvid or Mpeg4)

問:AVI與MP4哪一個比較清晰?
答:
最好的是AVI,avi沒什麼緊縮,固然占的容量越大,是最好最清晰了,
MP4影像畫質媲美DVD,音質也具備了CD質感,加上更高的壓縮比,為ipod. psp這些手持小容量設備所用,體積天然要小的,清晰度也必定略差,
主要是看的選擇,想找清晰而不太大的選MP4,特殊要求高清晰的,就選擇高清晰的AVI,各有各的長處,節流記憶體及容量大小選MP4。

AVI缺點:
1. 不支持最新的編碼體式格局。
2. 不撐持內置字幕(只能單獨找字幕下載)。
3. 不支撐可變碼率的視訊,意味著增大文件體積,或相同體積下質量相對低。
4. 沒法支撐多音軌和章節 - 雷同於DVD菜單和說話選擇的播放功能不支援。
5. 沒有時候戳,所以沒下載完全的AVI文件,就沒設施正常播放,並且很難在文件受損後修復音視訊同步問題

最後總結一下:
個人選擇MKV,因為MKV是新型的封裝體例,是將來的大勢所趨。
跟AVI比,MKV首要的優勢在於:
1. 可變幀速。
2. 毛病檢測和修復能力,容錯性強
3. 支持封裝多重字幕,不需要外部字幕文件。
4. 兼容性好,跨平台。

1. 相同的分辯率情形下,MKV和AVI誰的體積小一些?
假如能理解上面的比方,那麼就應當知道,這個問題沒有多大的意義體積的巨細關鍵在於裡面裝的視訊的巨細。
假如封裝了一樣的內容,那麼體積幾乎是一樣的。

2. MKV和AVI誰的清晰度要高一些?
清晰度取決於MKV和AVI中封裝的內容,假如MKV封裝的是720p,AVI封裝的是1080p,你感覺哪一個清晰?假如反過來也一樣。

3. MKV和AVI誰更為流通一些?
相對來講,AVI比較合適較老一點的機械,假如你的配置不是很好,可能播放AVI比力合適固然,這也取決於播放用的分離器息爭碼器。

4. 縮小和放大視訊界面,MKV和AVI誰失真率小一些?
和之前的問題一樣,假如有失真率,也是因為所用的播放器息爭碼器產生的。更多的,是心理感化產生的。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零件的一致性來講,就是特性誤差值在要求的範圍內,過高或過低的一律篩選掉,
這些篩選掉的零件並非不好,而是無法和其他的零件搭配,維持一個穩定的工作。

以電晶體來講,一個是放大率,另一個是溫度效應,
假設工作溫度在50℃,電流在設定值內,維持一個線性工作狀態,
以此前提所挑選出來的零件在一定的誤差範圍之內,那麼這個零件就合乎要求了。

至於其他被篩選掉的零件,並不是不好而是不符合使用的要求,
所以這些零件並不會銷毁,還是會賣到市場零售。
所謂的工業級元件就是這樣嚴選零件而已

==========================================
商規 (Commerce Grade) -- 0~+70℃
工規 (Industry Grade) -- -40~+85℃
軍規 (Military Grade) -- -55~+150℃ --> 可參考MIL-STD範本
車規 (Car Grade) -- -40~+125℃ --> 美國汽車電子協會的車用市場規格驗證標準 AEC-Q100 Grade 1

==========================================
電晶體配對

在工廠大量製造之下
每顆零件隨然是相同原料相同製程 但是結果還是會有些微差距
電晶體的放大倍率也會略有差異

因此會出現"功率晶體配對" 選出放大倍率相同的配成一對來販售
以電阻而言1%的誤差,已算是低誤差的了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M Acoustics無論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的聲音特徵是相似的。
當然也有個體差異,但有一個共同的專案,聲音是有生命力的,是有吸引力的。
由於從中低音到高音。相位特性非常好,隔音效果也很好。和絃重疊的解析度也很高。

一部曾經獲得美國TAS年度最佳產品推薦的後級,要經過多久時間才會升級改款?
瑞士FM Acoustics的FM 411後級擴大機給了一個相對的答案:要花12年的時間才開發出MKII。
原機號稱「夢幻等級」的後級,作為一個講究技術運用的品牌,FMAcoustics從不試圖在外觀上取悅音響玩家,
FM 411 MKII多年來一直是FM Acoustics旗下相當受歡迎的後級擴大機。

分析線路輸入時可以立刻識別訊源是真平衡還是假平衡,並且自動調整至平衡輸入.
FM 411 MK II強調超高訊噪比,其性能來自全平衡線路,新設計的HR放大線路CMRR數值超過100dB,是信嗓比超高的機器,
原廠自豪地表示,這項測試資料比一般擴大機要好上100~1000倍。

從技術上而言,FM 411 MK II改款和聲音最關FM 411 MK II也換一新的避震腳,這也是新一代FM Acoustic Design!
聲音比較無關的改款,就是顯示燈從傳統燈泡換成LED燈,壽命長達10萬小時,而且不會衰減,可以想像燈號不亮幾乎永遠不會發生在FM 411 MK II身上。
一般而言,FM Acoustics很少提供測試資料,FM 411 MK II倒是例外之一。

這部尺寸適中的兩聲道後級,具備160瓦輸出功率,阻抗減半幾乎達到倍增能力,4歐姆時提升FM 411 MK II宣言沒有喇叭搭配最低阻抗限制,
只要喇叭沒短路,就算阻抗掉到1歐姆以下,FM 411 MKII依然能正常工作不燒機,夠強悍吧!

所謂“HR”是(High Resolution,高解析度)的簡稱。
在輸入通道採用的是編號19610的“HR”模組,對於共模訊號(例如干擾、哼聲、雜訊等)具有驚人的100dB抑制水準,
優於很多所謂“全平衡”放大器100到1000倍,可以讓FM放大器遠離任何干擾。
而且這一共模抑制比的參數並非通過低成本的運算放大器來實現,而是通過精細調校的獨立甲類放大結構來實現,確保FM放大器的高解析力。

FM Acoustics認為現在音響器材的發展,其主要限制不在擴大機和喇叭,而是訊源本身存在著缺陷,
無論是CD,DVD,LP,盤帶甚至古老的蟲膠片,這些音樂儲存媒體本身就有缺陷,
不管音響器材多好,最佳的重播狀態頂多和原始錄音一樣好,但遇到古老錄音,本身品質就有問題時,再怎麼樣也無法回復音樂原有的線性和和諧感。

不過FM Acoustics擁有獨家技術,把不完美的音樂訊號提升至更高的境界,通過獨特的線性控制演算,提升錄音本身的品質。
這有點像是錄音室透過Mastering的手段把普通的錄音調整為優秀發燒錄音,或是把老錄音轉化為「聽得下去的錄音」。
FM Acoustics雖然解釋出獨家技術與功能,但究竟如何提升錄音品質,FM Acoustics並沒有解釋清楚,只說他們有一套獨家線性控制線路。
FM Acoustics說他們家的器材跟別人不一樣,10秒鐘之後就馬上進入最佳狀況,不需要額外熱機等待。
FM Acoustics一貫有維持「神秘」的傳統!

==========================================
FM 411->611X->711 檔次依次增高。

有什麼差異:FM 711的 7代表 1997。
這是一個始於 1997 年的型號。並不是 FM專門為日本人開發,而是反過來!FM開發了讓日本人買去。
這是一個長達十年的合約。合約規定,在 1997至2007期間,FM生產的711 只能售予日本。
這一招是為了從根本上杜絕串貨,保持利潤!由此可見,711 不是所謂日本版的 611x!而是全新的機型。

雖然在功率上,它和611x 都是250w 8歐。但是,電路架構卻有根本的差別:
FM的後級 有兩種電路架構,
一種是比較早期的,聲音更加偏向於專業用途的多板塊方牛架構,如 611 或 611x,811還有一些專業機型等。
這個架構的優點是電流,功率可以做得很大很大!有多大?可以像焊鐵機那麼大,如FM 2011!

另外一個架構是如,711,411 等專門為民用開發的單板環牛架構。
這個架構的產品機器內一個聲道只有一塊,機器只有2塊電路板並使用環牛。
這個架構的產品音色非常優美,帶了人工的染色,聲音特別有一種所謂貴氣。
缺點是,不能做到如焊鐵機那樣的電流。
611x採用了多板塊方牛架構,但是輸出電流卻不如 711。
所以,711 不僅在音色上,而且在驅動力上都要優於611x!所以,711 是高於611x 一級的機器!

FM在 2007 年合約終止後,開始生產原版 230V的711並向全世界發售!
與此同時 611及611x 正式停產!全面推出市場。結束了其長達 22年的生命週期!
但是,其實,711就是711,日本電壓的可改230v,反之亦然!
而事實上,所有FM的機器都是設計成電壓可變的!前級只需通過機器內部的開關調節,後級需要通過底部的跳線簡單的調節。沒有實質性的任何卻別。

江湖流行的一種說法是,日本版的 711 在音色上更加純美(早期)。
後期的原版 230v的711(這個時期的711 無論日版還是 230v 版牛都大一些),推力更加好,速度更快,以犧牲了一些音色為代價。

711 自始至終都只有一個印象:
對於一套中大型系統而言是音色與推力的完美平衡。
FM由於產量過小,零件供給的問題,產品型號週期過長等,使得它的版本區別十分複雜。價格也千差萬別。
因為經驗的關係,無論在品質控制,價格控制。我們都是站在業內的領先位置。

其他關於FM後級的一些小知識:
411的4代表 1994
611的6代表 1986,而 611x 始於 1994。
711的7代表 1997
811的8代表 1988, 目前 811 後級已停產, 由FM 1811 取代

*FM 411

FM 411就是711的縮水版,線路和FM 801是有區別的,801的輸出電流更加強大。
FM的平衡轉單端設計也是非常巧妙,這是FM的精髓,沒用模組和用了模組聲音差別很大的,所以它是密封的。
玩FM民用器材前級要255以上,後級411以上都有這個轉換模組,聽了FM再聽其他器材聽起來會感覺缺少音樂的味道和樂感。

103328uwwh7wzhhuhu8euk

103331ndnc4277w5fjf5fi

*FM 411 MKII
1. FM Acoustics特殊設計的全差動純A類輸入級放大, 輸出功率:160瓦 / 8Ω、290瓦 / 4Ω、500瓦 / 2Ω
2. 曲線追蹤分析線路 輸入時可以立刻辨認訊源是真平衡還是假平衡,並且自動調整至平衡輸入。
3. 超高訊噪比,其性能來自全平衡線路,新設計的HR放大線路, CMRR數值超過 100dB

*FM 611

213810c4334g45p04tms5r

214806warmbd89c9mcm98z

*FM10B

170708v8l0duc322uqc06d

*FM300A

095151ypikb7bijxainpp7

==========================================
Resolution Series 系列:

前級:
旗艦FM 268, FM266-MKII, FM255-MKII, FM 245,及FM 155

*FM255-MKII+FM222-MKIII

FM255-MKII+FM222-MKIII

FM244A有MC放大模組
調阻抗的PIN每一個代表幾歐姆?

左邊RES.調阻抗值
右邊CAP.調容抗值
配合插的"阻抗模ACC 22015" 可調整100 / 30 / 10 / 8 Ohm 數值

f670e36761588523947fec9928173fc7

FM 244A前級 及 FM 122 phnon /preamplifier

(1)RES.阻抗調法: A/ B/ C /D
以ACC 22015為例 :阻抗數值 100/30/10/7.5 ohm

( A為100 ohm)
( B為30 ohm)
( C為10 ohm)
( D為7.5 ohm)

4撥桿調法:
-------------------------------------------------
__ __ __ __
A (上)(上)(上)(上)
-------------------------------------------------
B (下)(下) __ __
__ __ (上)(上)
-------------------------------------------------
__ __ (下)(下)
C (上)(上) __ __
-------------------------------------------------
D (下)(下)(下)(下)
__ __ __ __
-------------------------------------------------

4fdb31ee0c12762adc3def14c7a55461

FM 222 與FM 122 調整阻抗 ,其撥桿撥法不同,
上面照片是FM 222及223撥法,

使用FM244A前級, 內建MC放大, 但插的阻抗模,是用與FM 122共用 Module,
故應同FM122撥法, 不可使用照片上撥法.
並請注意, FM 122與222之阻抗模Resistor Moduie不能共用,
因其內焊電阻排列不同, 但FM 222與FM 223 則共用阻抗模及相同撥法.

下面是FM122調阻抗的圖

733f5be6115f0eb92c51a5a423180c43

*FM 268-C 前級

c4eee9edccead046b3ca0616bb2f83eb
除原有Linearizer功能

2bd5320fcc8b80a76c5453c9f671789a

又增加消除空間駐波功能

73fcbd2a49c91c1c3090240ebf00549f

後級:
旗艦FM 1811, FM711-MKII, FM411-MKII, FM 115(mono power), FM 111(mono power),及 FM108(mono power)

*FM 1811 Power Amplifier
500 WRMS into 8 Ohms
900 WRMS into 4 Ohms
1600 WRMS into 2 Ohms

FM 1811

唱放:
FM222-MKIII,及 FM 122 MKII

*FM222-MKIII
新設計Riaa線路,聲音密度更高.

FM222-MKIII1

FM222 Outputs

FM222-MKIII2

New Riaa

FM222-MKIII3

喇叭:
XS-Ⅰ,XS-Ⅱ及XS-Ⅲ

線性諧調器Harmonic Linearizers:
FM 133 及 FM 233

Classic Series系列:
後級:
F-10B , F-30B ,及 F-50B(mono power)

==========================================
後級有出mono-mono的嗎?型號為何?

mono power amp目前有
*FM 108
70 W RMS into 8 Ohms

4d11ffe33e96e8fc39e3c9d661670347

*FM 111
115 W RMS into 8 Ohms

7d003fc56273ec12a5b5f38b0c33aeef

*FM 115
275 W RMS into 8 Ohms

beeb870e9ad8978ee7c4aee510f4a461

==========================================
FM Acoustics Mono Amplifiers

專業版-黑色
*FM 1000 :1987年
(540W RMS into 4 Ohms)
(1000W RMS into 2 Ohms)

*FM 1000-1:1989年
(750W RMS into 4 Ohms)

*FM 2001A :1995年
(400W RMS into 8 Ohms)
(750W RMS into 4 Ohms)
(1100W RMS into 2 Ohms)

家用版Resolution-金色
*FM 2011 :1998年 (25周年紀念版限量25對)
(500W RMS into 8 Ohms)

*FM 115 :2005年
275W RMS into 8 Ohm
500W RMS into 4 Ohm
900W RMS into 2 Ohm

最新旗艦
*FM 118 :2013年 (40周年紀念版限量40對)
500W RMS into 8 Ohm
1000W RMS into 4 Ohm
1800W RMS into 2 Ohm

==========================================
平衡(XLR)端子中,共有三隻「棒棒狀」的PIN,以下以1、2、3極來說明,
如果是美規的音響,其中
1極是接地,
2極是傳輸正相的訊號,
3是傳輸反相的訊號,
所以美規XLR接線簡稱(1地、2正、3負)。

但是歐洲的XLR接線規定和美國是不同的,
歐規的是1地、2負,3正。

image003

FM 歐規的XLR第二腳是反相訊號

歐規的XLR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 TO-92 包裝小電晶體只有 EBC, ECB 兩種排法 (從另一方向就是 CBE, BCE),
知道後數位電表找腳位應該比較容易。
日系一般為 ECB 排法 , 歐美為 EBC 排法 .

capture1

TR-EBC

使用類比(指針)三用電表判別腳位:

1. 把指針式電表轉到1K(或10K)檔位,先量出雙向都不導通的兩支腳,這兩支腳就是E跟C腳,所以另一支腳就是B腳。
一定只有一隻腳與其他兩腳都會導通,這樣就可以確定這隻腳一定是B腳.

image001

image002

2. 找出了B腳後,就會只剩兩隻腳,其中一隻是C、一隻是E.
只要把三用電表轉到歐姆擋(10K)後把兩個接頭接上C,E腳,

之後用手把B腳跟其中一隻腳接在一起,記住三用電表上的電阻,再換邊.
只要電阻比較大的那一端,就是C腳,電阻比較小的一端,就是E腳 .

使用數位電表判別電晶體腳位的方法有些不同 :

NPN電晶體: E-B 腳位= N-P 二極體,B-C 腳位= P-N 二極體
PNP電晶體: E-B 腳位= P-N 二極體,B-C 腳位= N-P 二極體

1290207996_n

B 腳空接時,C-E 腳位不導通

先以二極體測試檔位,運用以上特性找出 B 極(紅+接P 黑-接N 可導通,反之不通),
同時也可以知道是 PNP 或 NPN。

剩下 C、E 還無法確定,現在用電晶體測試檔位,
嘗試兩種(C,E互換)接法,以測得最大的 hFE (又稱 Beta) 那個 C、E 位置為正確 (最大不是 Overflow!)

註:
在電阻檔位時,類比(指針)三用電表電表的 紅棒為負、黑棒為正,
大部份的日系指針電表的黑棒雖是負端,但是卻帶正電,反之電表的紅棒雖是正端,但是卻帶負電。
與數位電表極性相反。
一般電晶體的 hFE 在 100 上下 (數十 ~ 兩,三百)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使用中的A類擴大機
1.溫度大概60度左右 溫溫燙燙的
這個工作溫度正常嗎?

2.目前放個兩個8*8電腦用的風扇吹擴大機的散熱片
請問需要加風扇降溫嗎?

用測電腦的電子溫度
量到最高溫是大概60度上下(其實說是有點燙手的程度了)

因為空間問題所以擴大機擺的很裡面,所以空氣流通不好
用風扇去吹,吹了之後溫度都很穩定的低於40度

==========================================
將擴大機的工作溫度降低(50度以下)並不恰當
A類擴大機就因為有溫升這個"優點"才造就不凡的聲音

目前做的一部單端FET直交FET(OPT輸出)擴大機(輸出約3W)
待機狀態(無音量)
有風扇....51.1度C
無風扇....66.3度C

大音量(約80db)
有風扇....51.2度C
無風扇....71.1度C

溫度定在51.2度C +-0.1左右,
將溫度定在這裡,因為這個溫度的聲音最好聽,
若要將溫度降低或提高時,只要控制這顆風扇的風量即可,
當然溫度也會隨環境改變而有不同,但只要不離譜,溫度相差都在2-3度C內,
而且是越聽越好聽,開機的時間越長聲音更順耳更迷人,真的有管機與晶體機結合一起的味道,
千萬不要讓機器的溫度降到低於50度C,不然就失去了A類的特色及優點

風扇比較建議用抽的~
這樣機器內部溫度會北較均勻

==========================================
A類擴大機溫度較高
一般擴大機, 除非音量開得很大, 不然溫度不會很高
通風要好, 應該用不到電風扇

==========================================
8500並不是A類機,一般AB類的機子很少超過四十度。

==========================================
A類擴大機用風扇降溫, 會不會影響聲音表現
也就是說溫度會影響聲音表現嗎?(安全範圍)
比如說:38度與60度, 對聲音有影響嗎?

==========================================
風扇在音響上最大殺手,除了機械噪音外,電器雜訊也難避免
A類擴大機溫度變化本來就不大,最主要還是工作點有沒有跑掉

A類擴大機溫度應該很難38度(大材小用)

==========================================
任何擴大機用風扇降溫,或多或少都會影響聲音表現!

溫度也會影響聲音表現,尤其半導體,
反省之:剛開機和熱機後為何有所不同?
有些amp使用數小時後為何不及熱機後至未變差前來得細膩。

温度變化對聲音是有影響,
都可看到半導體在不同温度其雜訊會有變化的,這變化不認為沒有影響。

==========================================
靜態電流是設定的,不會受強制風冷一吹一排而改變。
溫度控制自動調整偏流是防止過熱用以下調偏流而有保護。
會設計風冷散熱的思維是省成本,就像pc power,幾百瓦持續耗功,採自然散熱要多大面積的散熱片,那一大塊金屬要多少錢。
所以風扇是最有效而又便宜的應用。

不讓溫度升高(強制冷卻)對零件的壽命一定有延長的效果,效果也大。

==========================================
功率晶體對於熱量十分敏感,適當的散熱可以改變晶體的電阻率 ( reistivity )。
低溫能令功率晶體的效能增快,而高溫則會令晶體效能變得不穩定。散熱也會加快晶體的「電子遷移」速度。
因為當熱量高時,電子的運動量也提高不少,因而會離開晶體表面,造成土丘及坑洞。當情況嚴重時,更會造成短路,燒毀晶體。
所以功率晶體上的散熱片是讓功率晶體正常工作的必要配備。

==========================================
MARANTZ 750A 擴大機的散熱原理

良好的散熱是確保擴大機正常工作的一個絕對必要的條件。
就擴大機而言,會有散熱問題產生的只有後級功率擴大機,
所以一般所看到有散熱片的,不是後級擴大機,就是前後級在一起的綜合擴大機,
這兩種擴大機散熱片擺置的方式,大概也有兩種;
一種是擺在機殼左右側,另外一種是把散熱片鎖在機殼內部。

現在我們就針對此兩種擺放的方式做個分析:

一、擺在機殼左右側

功率放大部份,是採用功率晶體,而左右聲道兩個功率晶體,就鎖在擴大機左側前後兩塊鋁製散熱片上,
因此開機數分鐘後,左側的溫度會明顯的提高到 30~40 度,但右邊的溫度還是沒有明顯的變化,
再等過一段時間後,整個機子(包括右側)會一直維持在這溫度,只要一直以適當的音量播放時,這溫度會一直保持,不會再隨時間的增加而繼續攀升,
即使連續聽兩三天也是這個溫度,因為它所產生的熱能,都能利用空氣的傳導而即時消散,絕不屯積。
假如想以大音量連續播放,譬如說開舞會..等,可用風扇直接吹左側的散熱片,加強它的散熱速度。

一般正常的音量播放,擴大機內部的變壓器溫度,可以維持不變,即使長時間運轉,最多也是溫溫的;
但是假設音量開得很大,甚至以它的全額電流在工作時,變壓器的溫度會逐漸升高,
假如機殼是密閉的,那變壓器所產生的高溫無法即時散掉,溫度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越來越高,最後導致聲音越來越差,甚至燒毀機子,
變壓器不像功率晶體有散熱片作輔助散熱,所以使用擴大機時,除了不要音量開的過大之外,750A特別在機殼的上下蓋都留有透氣孔,
用以加強功率晶體的進一步散熱能力,也讓變壓器能與外界的空氣產生對流的狀況,進而讓變壓器保持恆溫。
就整體而言,750A的整個散熱處理,比一般的擴大機處理的較好。

一般會導致功率晶體所產生的熱,無法透過散熱片即時排解的因素,
最主要的原因是音量過大,導致功率晶體瞬間所產生熱的速度,大於散熱鋁板的熱傳導的速度,此種情況時間一久,就會產生超負載,
就750A而言,此時它會啟動自我保護裝置,聲音會斷斷續續忽有忽無,此時只要將音量轉小,聲音即可恢復正常;
另外一種工作不正常的狀況,就是所推的喇叭效率過低,擴大機本身推不動此低效率喇叭,
此時最明顯的現象是,即使把音量旋鈕轉大,音量卻不會隨著加大,此時最好關機,否則可能會將擴大機燒毀。

二、散熱片鎖在機殼內部

現在一般市面上的擴大機,有些為了降低成本,都把散熱片鎖在機殼內部,
這對散熱片而言,猶如身處在一個密閉空間內,也就是說散熱片在這種環境下,根本無法有效散熱,
像這種機子只能靠散熱片底面與機殼接觸部份,做間接性熱傳導,
此種傳導方式,據估計只能散40%左右,也就是說,有將近60%的熱能,無法即時散掉而滯留在散熱片內部,
這種累積的結果,造成機殼越來越燙,這時整部機子的元件,都會呈現工作不穩的情況,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擴大機在聽一段時間後,會越聽越難聽的因素。

假如擴大機屬於高大寬鬆型的,因為內部空間大空氣對流較好,或許可撐久一點,
但對體積較小的迷你機就沒那麼好了,所以針對迷你機散熱的考量就變得格外重要了。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的前級的負載對象,也就是後級的輸入阻抗都是幾萬歐姆的
而耳機大概都是幾百歐姆甚至幾十歐姆
對前級來說應該都是很沈重的負載

可以用前級的輸出(RCA或XLR)經過轉接線來接耳機嗎?

==========================================
若是管前級,最好選輸出變壓器耦合的,
電容交聯的面對低輸入阻抗的耳機可能會撐不住(後級也是,如mbl等)。

若是晶體前級,還是以輸出電流大、輸出阻抗低的比較好搭配,
例如用hitachi j49/k134 mosfet作輸出buffer級,推hd600(絕不是個好推的耳機)

==========================================
一般的管前級. 大多為交聯電容輸出的. 輸出阻抗高.
就別想去推耳機了. 除非是輸出變壓器型的

一般的晶體前級. 輸出電流能力夠強的. 大概也沒幾台
當這些機器輸出級電壓一高之後. 輸出電流可能只剩下數mA了. 根本控制不好耳機.
此外. 有些機種輸出端還串個電阻緩衝(防振盪).
有些串個10R. 有些還有串個330R的....

==========================================
前級會不會燒耳機或自燒?
要看前級有無過載的自保能力。

前級的推力是針對後級所需而設計的,
一般的後級輸入阻抗約數kΩ~數十上百kΩ,而且只需 1~2Vrms 的訊號電平,
再看耳機的阻抗約十幾Ω~數百Ω,有千倍之差。

1~2Vrms 對 HD650 (300Ω) 也是夠用,可先加轉接頭直推聽聽看,
或再加一電流放大器,只需數個mA~十數mA 就能滿足 HD650 的需求。

==========================================
綜擴當然可以推耳機
而且效果---聲音好到可以超過耳擴

==========================================
一個完整的功率放大線路通常有差動放大級, 電壓放大級跟功率放大級
而前級擴大機並沒有功率擴大這部分
回授及阻尼值也不是為了驅動耳機設定的

就算前級有保護功能
也要考慮到可能會發生的失真跟驅動力不足
但是聲音是一定會有

==========================================
簡單來說
如果前級放大倍率高,訊號輸出電平夠(聲音失不失真得看放大 OP & buffer),推耳機就夠用

反之前級前級放大倍率低或是根本沒放大,只是當做訊源選擇器,拿來推耳機聲音一定不好
但或許接後級推喇叭,聲音又很適合。一切都看系統來做調整到都可以接受的程度。

前級適不適合當耳擴?
如果是仿間廠製機,就不建議。
原因是很多廠製前級,不見得有考慮到細節,通常有一好沒兩好
有的後級是大功率後級,有的又不是,有的耳機阻抗靈敏度低但有的又高。沒辦法滿足所有消費者需求。
所以普遍認知都是前級當耳擴問題很大,一定不好。

前級定義太廣,有的在VR接上訊源選擇,幾條線拉一拉就夠,有的人則搞的很複雜。
也不少人用CD player耳機孔直接插著推耳機
此時會在乎耳幾孔內版子功率晶體或是設計是不是有驅動級嗎?

很多有數位音控的 CD player如wadia 調整最大音量(99)為 3~4 Vrms
調最大推耳機也是OK

==========================================
做過實驗,
前級輸出直接接耳機, 9點鐘以前聲音就是一個虛,
超過音量9點鐘聲音就開始嚴重失真, 到了約12點鐘就崩潰了,
這就是用前級直接接耳機 "推不動" 的表現了

前級輸出接上 HDAM BUFFER 再接耳機, 聲音就正常了,
只是出力仍不夠, 還不到威武有力的表現, 不過細節倒是蠻不錯的
把訊源聽換成輸出大的純DAC , 表現就又更好
很多小耳擴其實也就是一個緩衝電路 , 實驗到此結論就很清楚了

==========================================
很多低價耳擴. 輸出功率也不大. 基本上也跟前級一樣.
所以光用前級是可以推耳機的
如果使用後級輸出. 動態跟低頻會比較有力道跟層次感

==========================================
耳機單體阻抗低 產生一樣的跨壓比起輸入音箱的高阻抗需要更大的電流
如果電路的電流驅動能力不足就推不動 或可能輸出阻抗過大造成阻抗不匹配
以上情況處理就是後級電路的功用

至於耳機會不會燒掉就要看這個單體能承載的的瓦數
一般耳機在耳朵還沒爆掉的音量應該都還安全

基本上只要後一級的輸入阻抗大於前一級的輸出阻抗5-10倍以上 就可認為阻抗匹配良好
前級輸出600ohm 耳機32ohm
分壓下來嚴重阻抗不匹配 應該會很難聽
試了一下真的推不動 只有幾乎聽不到的聲音

==========================================
窪田式的前級拿來推耳機夠力嗎?

線路圖如下

IMG_1206
將39R 改為 3.3R
將1.2K 與VR3偏壓電路拆除改為只用一根1N4148偏壓.
MOSFET的偏壓重設即可推耳機. 至於其他小部份的修改. 要實測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聲音要文字化就有一定的難度.
所以只能找過去類似發生的經驗來描述,
這也是為什麼,沒有體驗, 很難知道這什麼意思.
還是只有親耳多聽,也許有一天,你也會認同。

"原本聽不清楚的聲音變得更清楚,不該有聲音的地方變得更安靜,
小提琴、鋼琴的聲音更像真的,聲音快結束時細微的餘音也更明顯,
明顯到似乎聽得出空間到底有多大的感覺,

女聲唱歌時,輕重頓挫、咬字、發音、呼氣、吸氣也都能多聽到一些相關的聲音,
每個聲音要結束時,漸漸小聲到無聲的過程都比較聽得到,不會突然從有聲變無聲,
聲音突然變大或變小時,所有樂器的聲音幾乎都能到位,不會有誰慢一拍,
因為每個聲音都聽得清楚了,所以不會覺得是噪音,或覺得吵雜。"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每個人追求的音色就跟每個人追求的菜色一樣,
很難有個確定的答案
有人說現場演出是最棒的, 但許多次的實際聆聽經驗是,
假如現場的amp以及speaker不夠好, 或是座的位置不夠好,
那還不如回家聽好的音樂配備

大致可以分幾點來說明

1. 好聽並不代表聲音很平衡, 可能特性集中在某些區段, 剛好又聽那類型的音樂恰到好處
2. 高低音延伸的很開, 也不代表聲音很平衡, 中間可能有凹陷
3. 頻率響應很平坦, 這聲音是否很平衡就見仁見智了, 因為很可能是什麼都不強, 很多高檔配備, 也只是集中在每個區段的超強表現

可以先最簡單的找出自己口味的方向

1. 喜歡聽歌聲, 爵士樂, New Age等輕音樂, 以質感, 魅力為主要目標
2. 喜歡聽國樂, 古典樂等樂器演奏, 以質感, 解析度為主要目標

接著在找出自己較注重的細項特性, 這點比較難有個標準,
不過可以將大致分成幾點

01. 質感, 擬真, 細膩度, 聲音密度, 抱歉這點不好描述... 但卻是最重要的, 質感不好, 其餘都不用談了, 彷彿真人在你面前唱歌, 各種樂曲也像真實樂器演奏出來
02. 魅力韻味, 要很有味道, 要唱到你的心坎裡, 這點很難搞, 往往一個器材單靠魅力就可以單挑大局
03. 動態力道, 速度的快慢, 這也要拿捏得很好, 過與不及或落得很難搭配
04. 細節清晰, 很清楚的聽到每個細節, 譬如歌聲的吞口水聲, 呼吸聲都要清楚
05. 音場, 高低音下上延伸的程度
06. 空間感, 能表現出演奏空間就在你面前, 深度與寬度表現的夠好
07. 音源位置, 前中後
08. 音源的層次分離度, 各種音源聲音能夠清楚的辨別出來
09. 定位, 能清楚知道每個聲音的發聲位置, 例如歌聲, 除了來源方向, 還要明白的指出歌手嘴巴的位置
10. 高中低音的表現搭配, 以及音量平衡, 低音很結實不是散掉的聲音, 高音很延伸的很高, 卻不刺耳, 中音不能有凹陷
11. 堂音, 殘響, 這做到好, 不太容易... 有時靠的是真實樂器或試聽空間才有辦法表現
12. 軟硬的程度, 太軟或太硬都不合適, Q度, 很有彈性的聲音
13. 厚實的程度, 偏瘦還是偏厚
14. 溫暖的程度, 偏冷還是偏暖
15. 背景雜訊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要是玩過naim的新機 就能感覺到聲音是很鮮活的 充滿朝氣

說naim不鮮活 很多時候可能是聽了naim的老機器
陳舊的naim確實存在這種情況 因為使用時間太長元件整體老化了
但新的naim聽過多個型號都不存在這種情況 包括用naim線路DIY的新機 如果做得好 聲音也是很鮮活的 和新的naim聲音接近 而不是靠近老的naim
不過話說回來 要做出老化的機器那種死氣沉沉的感覺 還真有難度

用過全新的naim 也用過早年份的naim
早年份的naim始終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總覺得壓抑 聲音也偏暗
最喜歡說的就是 老naim機器聽起來的感覺就像夕陽西下黃昏的感覺 全新的naim像早上太陽剛升起的感覺 完全是兩種聲音

==========================================
naim在市面上基本是nac 12/32/32.5/42/42.5/62/72/92。

其中12是早期機型,比較罕見,很多都是julian本人製作,編號很多甚至找不到,適合收藏,但是電容老化嚴重聲音存在不確定性

32/42屬於一個時代的產品,32採用分立設計,42採用集成設計。
32可以換板子,所有板都拆下來之後就是一張空的母版,
32算是52和82之前的旗艦。
42就是把na321,na324,na325板的電路設計在一張板子上了.

後來的32.5和42.5都帶點5。意思是採用了新的雙+24v供電設計。其他基本一樣。
不帶點5的機器與現在的hicap配合存在一些問題,比較適合snaps供電(早期簡化的hicap,單路24v,使用了nap110的牛和一隻電解).

62是代替42.5的後期產品,做了一些優化。

72是代替32.5的產品,它們的區別是72使用了729延時板而32使用了324版。
所以32.5如果用了729版,基本可以看出是個72,實際聽音結果也是這樣.

92是後期的集成設計前級。
如果你拆開一個nait3,你會發現它是由一張92和一張90的電路組成的。

從12到72/92甚至52。naim的前級核心的放大電路結構都是基本相同的。
都是由na321板作為主要放大。
根據聽音經驗,其中32/42/42.5/62聲音非常相似。
32.5與72差別只在729卡。92加90組合跟nait3一摸一樣。52和82主要提升都在供電潛力方面。

52是旗艦,82是次旗艦。

==========================================
還有就是naim的每一台機器都是獨立編號。
不管多老的naim發回原廠都可以保養,發給naim授權的保養店例如英國classAaudio也可以。
你只要將編號發給naim的官方。他們會回復這台機器的所有官方和授權保養記錄。
機器粗略生產年份可在官網查。具體年份郵件可查。

早年間naim官方提供3242改點5的服務。nap110官方改140也曾經有過。
nait3加din5介面的套件naim也曾經提供過。

naim的後級最好搭配naim的喇叭線這是官方說過的。
naim的後級中沒有電感。它們的喇叭線每米電感很大。naim的喇叭線二手常見a4與a5。
其中a4與linn的k20是一模一樣的東西,早年因為這個事naim還打過官司。官司之後naim改用a5線。
a5在聲音上比a4要好。如果嫌a4價格高。可以考慮k20。linn k20在國外的新散線價格非常非常低。

==========================================
建議收白邊nait2,1除非有玩黑膠等級到lp12不然不推薦,5很多不著急。
建議試naim的喇叭,nait2推sbl或ibl都是老燒的退燒首選。
nait2不關機+A5+3/5a=好聲

==========================================
說一下naim的命名規則,
第一代32,42,52,82,92,其中52是旗艦,82次旗艦,42,32屬於中堅力量。
現在在銷售的,552是旗艦,當然5開頭只有一台前級,一台後級,一台音源。
而2系列裏面,252最好,282次之。
1系列機器比較少,102,112,152,其中152最好。
在任何一個系列*52結尾的前級都是最好的一個型號,從該機支持2個hicap可見一斑,更貴的202也只能支援1個hicap。

實際幾代*52對比的話,152的定位和價格偏低,但這是一種產品更細分的表現。
對比其他機型,152更靈動,透明,但同時完整的保留了一流的質感和naim獨特的韻味。應該說更適合小型落地箱和書架,不會讓小型系統的聲音太有壓迫感,搭配合理的時候比更貴的機器又更好的表現。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頻1280HZ~20000HZ
中頻160~1280hz涵蓋的所有的樂器及人聲
中低頻80~160hz涵蓋的樂器較少
低頻40~80hz是整首樂曲的靈魂
超低音20~40hz

如果覺的低頻讓受不了的時後
其實那不是低頻而是過多的下段中低頻

大部份人會搞不清楚頻率響應的數字與聽感的關係
ㄧ般鼓聲其實不是低頻而是中低頻60~100hz(不包括泛音)
ㄧ般音質控制器低音的中心頻率是設在60hz
所以增強的是中低音而非低音

對大部份喇叭而言增強這個頻段對低音的節奏最有感
這造成很多人對真正的低音有誤解

==========================================
5120HZ以上的極高頻

極高頻所容納的盡是樂器與人聲的泛音,一般樂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處
能量愈小也相對越難聽清楚.我們聽到..所謂的高頻延伸都是泛音.

所以當我們聽到高頻延伸好的器材..通常在詮釋人聲或樂器的餘韻
也都表現相當好.也就是說高頻延伸好的泛音都很棒..

怎麼分辨泛音呢?很簡單.我舉音叉.三角鐵這個例子來說..
當我們敲擊音叉或三角鐵後面的嗡嗡嗡聲那就是了.不是那金屬叮叮聲
或是電吉他後面按弦...嘶~~~的那個高頻尖銳聲

==========================================
開始特別注重低音,喇叭低音要軟Q,動毛髮,震耳欲聾,肚皮抖動幫助消化!
然後開始注重高音,叮叮噹噹,響亮透心涼!
最後才要求中音的重要,要領悟到,牙齒聲,口水聲,換有中音調整鈕!

以樂團經驗來說是低音,有低音才會有底,能讓出中高音的層次更清楚

==========================================
中低音有方向性易處理,
低音要連視聽室的週邊的低頻吸音、反射音一起考慮進去,
因為無方向性所以低音要好聽,還真的不簡單!

==========================================
音響系統發出質感好的低音,會像是樂器本身發出來的感覺,
而不是箱音還是什麼其他亂七八糟,速度遲滯的共鳴聲。
這樣來看的話,質感好的低音還有極低頻會把整個空間感跟全頻段響應的音樂都推上一個層次

==========================================
大部分喇叭,除非是 4~5" 單體,要不然加上音箱,多少都有 70~60 Hz
喇叭低頻雖能低到40Hz,但是如果有超低頻輔助,讓低音更完美,房間又夠大,對欣賞音樂有更上一樓的正面效果。
在中小型房間其實有中低頻就夠了,
當音響室是理想的10坪大鞋盒型專屬木造房間後,才發現低音對聽音樂的「真實感」這麼重要。

==========================================
何謂中頻突出?

若是中頻突出,表示這個部分的音量比其他頻段都高,再高跟低的頻率其實都只是點綴。
最簡單的方法去體驗中頻突出就是拿一台手提式的啦基歐,或是手提式的boombox,最好是那種便宜的,幸福牌的....那種聲音就是中頻突出的聲音。
簡單的講就是沒高又沒低,但是人耳敏感的頻段都已經大致涵蓋了。
沒高頻聽起來悶悶的,聲音不透明。
沒低頻聽起來怪怪的,聲音不立體。
聲音有肉無骨沒皮膚就是中頻突出的感覺。

中頻厚實,意味中頻在整個頻段中響度比較大,但不至於失衡,
但是中頻凸出,意味中頻在整個頻段中的響度已經超越高頻與低頻的頻段,有點失衡的感覺.

人聲的頻率範圍約200-1K
曲線圖中的"凸出"範圍"接近中低頻.....而非中頻
所以聲音應該是很悶
中頻突出的不會悶而是.....吵

中頻凸出就是低頻不足,以電子分音3way來調整,低頻多了就會悶,
〈適當時就豐潤〉少了就會中頻凸出,
高頻少了就缺乏甜美的光澤度,多了就嫌噪不耐久聽,
但條件是優良的錄音軟體,總不能拿個極差的錄音做參考標準。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現代人為何覺得投資二萬在自己聽音樂的設備上是一種不必要的「浪費」
然後手機四萬排隊也要買,好像不用錢

現在娛樂的重心已轉移到手機,根本不花錢買書買音樂的人會不會已接近九成?
這是一個讓人心驚的消費轉移現象,手上覺得自己沒那麼多閒錢,自然會重新分配錢的用法,
而在這群人心中覺得可以隨手可得的音樂,為什麼要花錢去買去投資

玩音響沒有到那麼高不可攀
預算一萬上下 確實只能找床頭音響 soundbar 或主動式電腦喇叭這類
但其實順順聽也夠了

預算有三到五萬 已經非常夠用了
擴大機一萬出頭到三萬都有
基本上谷津 pioneer yamaha Teac nuprime nuforce等等 都是主打這些族群
以上的擴大機 搭配個一兩萬到兩三萬的書架喇叭 聽起來已經很舒服了

聽兩聲道 要接受的就是 低頻永遠輸很大 不要說20Hz 連40Hz都很拼了
但是除了某些電影原聲帶 低頻轟隆隆的包圍感
耳機還是聽起來比較爽 幾千元的耳機就海放兩聲道了
不能夠期望兩聲道的組合能達到像耳機那樣的"全頻段"20Hz-20kHz 這種水準

聽兩聲道喇叭 就是要舒服聽 輕鬆聽 那會愉快許多
不管是人聲 小提琴 鋼琴等等
其實一套三到五萬元內的兩聲道 就足以讓人聽很舒服 聽一輩子了

大部分時間還是聽人唱歌 聽鋼琴演奏等等比較多
這些音樂 一兩萬的書架喇叭應付起來都很舒服了
所以兩聲道門檻沒有那麼高
空間才是真正的門檻 器材絕對不是

說出花多少錢在音響、音樂上,還會被投以異樣眼光,
變成只能自己默默玩,或看到稍微有同好在外才分享一下
只是同樣的,不會對某人花多一點在買車上就對他覺得"奇怪",
反而是感同身受,對,要是我允許,我也想這樣花錢

但在對於多花一點在音樂上,現在是進入隨手可得的東西,
怎麼會想花那麼多錢在它上面,有一點這種感覺

聲音是個非常有排他性的娛樂
你的美妙音聲 可能只是他們耳裡的魔音噪音 更何況花大錢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D PLEYER
1986/07 --- DP-80 \240.000
1986/07 DC-81 \400.000
1987/06 DP-70 \390.000
1988/11 DP-80L \260.000
1998/11 DC-81L \470.000
1989/11 DP-11 \270.000
1990/04 DP-60 \270.000
1990/11 DP-70V \480.000
1992/12 DP-90 \450.000
1992/12 DC-91 \800.000
1993/11 DP-65 \330.000
1994/11 DP-75 \580.000
1996/03 DP-55 \230.000
1996/06 DC-61 \300.000
1997/03 DP-90B \450.000
1997/12 DP-65V \360.000
1999/12 DP-75V \650.000
2000/07 DP-100 \700.000
2000/07 DC-101 \800.000
2001/02 DP-55V \250.000
2001/07 DP-85 \880.000


POER AMPLIFIER
発売年月 --- 型  番 標準価格
1973/08 P-300 \230.000
1974/09 P-250 \175.000
1975/07 M-60 \290.000
1976/05 P-20 \190.000
1977/09 P-300S \260.000
1978/09 P-400 \410.000
1979/04 P-260 \210.000
1980/06 P-300X \300.000
1981/07 M-100 \500.000
1983/03 P-266 \220.000
1983/04 P-600 \650.000
1984/06 P-300L \330.000
1985/05 P-500 \510.000
1987/01 P-102 \235.000
1987/07 P-300V \320.000
1987/11 M-1000 \630.000
1988/07 P-800 \680.000
1989/02 P-500L \530.000
1989/07 P-11 \230.000
1991/03 P-360 \370.000
1991/12 A-100 \950.000
1993/05 A-50 \880.000
1994/04 P-550 \580.000
1994/06 P-350 \300.000
1995/06 A-20 \320.000
1995/12 P-700 \780.000
1997/04 P-450 \380.000
1997/12 M-2000 \1.000.000
1998/12 A-50V \950.000
1999/06 P-1000 \1.100.000
2000/03 A-20V \330.000
2000/06 P-650 \680.000
2001/03 P-370 \360.000
2001/05 PX-600 \550.000


PRE AMPLIFIER
発売年月 --- 型  番 標準価格
1973/08 C-200 \165.000
1977/06 C-220 \220.000
1977/09 C-200S \200.000
1978/08 C-240 \430.000
1979/05 C-230 \190.000
1980/06 C-200X \280.000
1982/12 C-280 \680.000
1983/03 C-222A/B \220.000
1984/06 C-200L \330.000
1986/04 C-270 \440.000
1987/01 C-202 \215.000
1987/02 C-280L \640.000
1987/07 C-200V \320.000
1989/07 C-11 \220.000
1990/12 C-280V \800.000
1991/04 C-260 \370.000
1992/04 C-270V \580.000
1993/11 C-290 \880.000
1994/06 C-250 \270.000
1995/07 C-275 \480.000
1996/11 DC-300 \980.000
1997/03 C-265 \330.000
1998/12 C-290V \980.000
1999/12 DC-330 \880.000
2000/06 C-275V \530.000
2001/12 C-245 \320.000
2001/05 CX-260 \380.000


INTEGRATED AMPLIFIER
1974/05 E-202 \198.000
1978/07 E-303 \260.000
1981/11 E-301 \198.000
1983/12 E-303X \298.000
1984/12 E-302A/B \220.000
1987/12 E-305 \250.000
1989/10 E-405 \350.000
1991/11 E-305V \280.000
1993/06 E-406 \380.000
1994/12 E-306 \260.000
1995/04 E-210 \170.000
1995/04 E-210A \190.000
1996/12 E-406V \380.000
1997/12 E-306V \280.000
1998/11 E-211 \190.000
1999/11 E-407 \400.000
2000/12 E307 \280.000
2001/11 E-212 \198.000


TUNER
1973/09 --- T-100 \155.000
1974/05 T-101 \110.000
1978/10 T-104 \250.000
1979/01 T-103 \150.000
1980/10 T-105 \120.000
1984/01 T-106A/B \145.000
1985/07 T-107A/B \92.000
1990/03 T-11 \120.000
1990/04 T-108 \120.000
1993/12 T-109 \150.000
1995/11 T-110CS \220.000
1999/05 T-109V \170.000

==========================================
在最下面Product museum,
還有照片喔。
http://www.accuphase.com/prod_e.htm

==========================================
補充2002年以後新發售機種,價格為不含稅日幣定價

cd/sacd player
2002年12月DP-77 (¥600,000)
2003年 7月 DP-67 (¥360,000)
2005年 3月 DP-57 (¥280,000)

INTEGRATED AMPLIFIER
2002年 2月 E-530 (¥500,000)
2003年 7月 E-408 (¥400,000)
2004年 4月 E-308 (¥300,000)

PRE AMPLIFIER
2002年 VX-700 (¥980,000)
2002年 7月 C-2800 (¥1,100,000)
2003年 8月 C-2400 (¥580,000)
2004年 7月 C-2000 (¥390,000)

POWER AMPLIFIER
2002年 8月 M-8000 (¥1,100,000)
2003年 6月 P-7000 (¥980,000)
2003年12月 P-5000 (¥580,000)
2004年 5月 A-60 (¥950,000)
2004年 7月 P-3000 (¥390,000)
2004年 12月 A-30 (¥350,000)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看看聲音的變化過程

1. 錄音:
把自然界的聲音通過話筒等設備變成一定連續變化的幅度的電類比信號
2. ADC:
把錄音的的電類比信號通過採樣(理論採樣頻率越高和原類比比失真越小,這就是16bit,24bit的區別)變成1,0的碼流
3. WAV:
把1,0直接組合的音樂碼流
4. CD碟片:
將音樂母盤的音樂數位碼流,通過設備在CD光碟上刻成凹,凸來代表的1,0的資料音樂碼流形成CD碟片
5. 轉盤:
通過光頭讀取CD碟片上的凹,凸來組成1,0的音樂資料碼流
6. APE:
採用無損壓縮的音樂碼流
7. DAC:
把轉盤,或還原了的WAV,APE碼流1,0變成連續變化的電類比信號
8. 功放:
把DAC轉換的電類比信號放大
9. 音箱:
把功放放大的電類比信號轉變成聲音

APE是碼流的無損壓縮。
何為無損壓縮打個簡單的比方:有串音樂資料碼流
111111000001100001111111
經過壓縮變成
1605120417
(16代表連續6個1,05代表連續5個0,以此類推,當然實際上不會都有5,6之類,也是按指定的規則編碼成0,1,當然APE編碼可能相應的加密演算法之類和在一起)
資料容量從21位元變成11位元,容量減少了一半

當要播放APE的話,按上規則還原
16---->111111
05---->00000
12---->11
04---->0000
17---->1111111
組合起來又變成了
111111000001100001111111

從上面的比方應該知道APE和原音樂碼流資料流程是完全一樣的。
CD光碟是從數字母盤上刻成16BIT資料。
APE無損壓縮也是從數字母盤上面壓成24BIT資料。

而失真最大的是將原錄音文件灌錄到母盤,而後母盤灌錄到CD,用轉盤讀出資料流程的過程,特別是CD讀資料流程的過程,因為光頭是機械結構,總會產生跳讀,漏讀碼流的情況!
高檔的CD,轉盤都在光頭上下功夫,就是改善機械結構的準確性!
所以只要拿到灌錄母盤的錄音壓成APE,肯定比到CD讀取出來的保真多!

從上面過程可以看到最容易失真的是:
錄音>ADC>轉盤讀取>DAC>功放>喇叭,

APE和CD碟片差別主要是在讀取設備讀CD的信號的機械過程,而實際上像刻錄光碟機在讀取信號還進行校驗的,因此APE和CD之間的失真比功放放大,DAC轉換,喇叭轉換少很多倍!!

說明一點:現代技術控制數字信號的失真,比類比信號容易很多!

播放音樂的方式:
電腦帶同軸數位音效卡---DAC---功放---音箱。
(加帶同軸的數位音效卡,聲音比USB的接法好3倍,是電腦能出好聲音的最佳配置,推薦使用)
CD同軸/光纖---DAC---功放---音箱
DVD同軸/光纖---DAC---功放---音箱
高清播放器/光纖---DAC---功放---音箱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傳統的聽音樂模式:
傳統的標準3大件:CD機 + 合併功放 + 音箱。

CD機是16BIT的,CD機裏面集合了CD讀盤器和解碼器做在一個機器裏面。如果要效果好肯定是獨24BIT立解碼器。功放要效果好,肯定是前級+純後級分體的。
更好的5件套:
CD讀盤器 + 獨立24BIT解碼器 + 功放前級 + 純後級功放 + 音箱。

CD讀盤雖然是16BIT的,但用24BIT的獨立解碼,同樣會有更好效果。功放前後級分開設計才有好效果,那是肯定的,做一起的,我從來沒聽到過一個可以滿足高要求的。後面的功放要效果好,肯定都是可以換成前後級分開的,就不再重複了。

這種組合效果非常經典,很多現在號稱指標很高的配置(除了一些數字母帶級別的播放器),基本都不是那種老的配合模式的對手。不過可惜的是,現在新出來的CD機,都不如以前老的CD好了,1萬下的新CD機器,沒聽說過有好聽的。所以很多寧可找一些老的2手CD來作為音源,還是有道理的。

2. 電腦發燒流行的模式:

筆記本USB輸出 + USB轉同軸 + 獨立24BIT解碼器 + 功放 + 音箱。
台機電腦 + 數位音效卡 + 獨立24BIT解碼器 + 功放 + 音箱。
當然優點是片源多,片源幾乎=無窮大,配個好的解碼器也會有不錯效果,性價比高,通用性廣。當然論絕對效果,不如高級CD,和可以比美普通CD機。

3. 高清DVD+兼聽音樂的模式:

DVD + 獨立24BIT解碼器 + 功放 + 音箱。
也可以機頂盒,高清播放器,高清DVD,加了獨立的音頻解碼器後,效果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果直接用DVD這類播放音樂,聲音幹硬平,只能說會響而已。好一些的DVD+DAC,可以和普通型1萬內的CD比美效果。1萬以上的CD機都是專為高燒音頻設計的,要DVD來超過還是有難度的。

4. APE播放器模式:

APE播放器 + 獨立24BIT解碼器 + 功放 + 音箱。
APE播放器,一般都是用硬碟播放或SD卡播放,應用比較方便,體積比較小巧,如果有配上APE無損壓縮播放,那效果也是相當好的,完全可以達到或超過普通CD播放效果,完全可以和高級CD比美。
不過沒能超過高級CD。

5. 數字母帶播放模式:

數字母帶播放器 + 獨立24BIT解碼器 + 前級功放 + 純後級功放 + 音箱。
著名英國蓮LINN等發燒CD生產廠家,已經不生產CD了,現在都開始數字母盤播放了。國產的價格一般都在5000-1萬左右。不經過任何壓縮,效果肯定好得多,但對機器設備要求比較,資料量大很多倍。
500M(相當於1張CD容量)只能存一個歌曲,但效果好。適合高要求客戶要求。

CD光碟也是從數字母盤上刻成16BIT資料。
APE無損壓縮也是從數字母盤上面壓成24BIT資料。

雖然說是無損壓縮,那只相對CD而言,壓縮過總是不如沒壓縮的。多一道步序,對聲音不會有任何好處,只會更差一些,雖然是數字壓縮,還原出來的資料是一樣的,聲音的變化損失肯定比模擬COPY小多了。
一旦壓縮過再解壓過以後,頻率抖動誤差,要高好幾倍。就好象光纖傳輸資料,頻率抖動誤差,是同軸數位傳輸的20倍,出來資料是一樣,但有抖動誤差,聲音區別明顯。

所以,目前比較好的HIFI 2.0音樂音源排序為:

1. 數字母帶播放器

做的好的目前都是進口品牌的,比如英國蓮LINN的,價格3萬以上。國產的也有出品,不帶DAC的5000左右,帶DAC的1萬左右。
目前為止還沒聽到過好聽的國產品,都評價不好,還不如CD機。

2. CD唱機

雖然CD是16BIT的,但他是專為聽音樂而設計,效果也很不錯。尤其一些老款的經典CD,調音確實十分成熟。
所以一些老款的CD,在2手市場上依舊非常受歡迎。再接個DAC,對聲音更有提高效果。

3. 電腦

雖然綜合效果比不過CD,但配上好的DAC以後,還是可以接近CD機的效果的。而且他的好處是音源多,網上下載就可以了,目前應用也很廣。但前提是必須要有好的DAC。

目前其他音源,比如:APE/FLAC播放器,高清播放器,電腦出來的音效卡,等等。有的還號稱支援數字母帶播放,這裏注意他的用詞,只是支持,就是能有聲音,但不能全解的,所以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母帶播放機,完全2回事情。

不能配AV功放,AV功放是為家庭影院設計,為了操作簡單帶遙控,裏面大量用了電子控制,對HIFI音樂聲音劣化10倍以上,基本就和HIFI發燒,沒多大關係了,能響而已。前面音源高了再好,後面的設備跟不上,也是徒勞。

前面有了好的音源,後面一定要配2.0的HIFI功放,音箱和線材,缺一不可。這才能組成音頻的HIFI系統。只要其中有一個不行,就會形成瓶勁效應,嚴重影響整體效果的發揮。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ttp://goo.gl/ydjy5W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音樂頻道的一篇文章, 裡面把用不同音質播放同樣的歌曲做測試,看你的耳朵和器材分不分的出差別

quiz3_custom-c3a757e8a1873dc9d7c8c37fbedf711e11226fd2-s700-c85

==========================================
如何一聽就分出無損?

無損的殘響比較明顯,鼓聲較有彈性
專心聽三角鐵或鈸等器樂聲還滿好分的
純人聲那首反而比較好找,在換字的時候的"唾液"音
128K的會破,但無損的很自然

純人聲的要聽頻率集中的區段  高低頻比較有的就無損
Coldplay 無損的鼓點比較精準 其它的稍亂
無損的迴響真的有差

==========================================
真實的樂器聲越多差越多,電音合成器做出來的不算
純人聲似乎比較好判別,太複雜的聽不太出來

==========================================
用500元喇叭 老是選到128K
用HD800選到五個無損,HD800果然有照妖屬性

覺得音樂類型影響蠻大的
用網頁聽跟用播放軟體聽也有差

耳機差很多~
用cx400ii聽4個無損
用XBA-40 聽3個320K 2個128K

==========================================
混音太多的音樂 320/無損分不太出來
不過128k很明顯聽得出來,怎聽就是少一味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