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黑膠靈魂 (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唱盤在撥動唱頭蓋時被電到,
唱盤沒接地端子
用線連接唱盤螺絲再接到唱放的接地端,還是被電

把黑膠唱盤,綜擴跟唱放一一關機各自啟動測試,
發現唱放機殼電壓高達37V,
漏電就是唱放,要如何解決漏電狀況?

==========================================
把變壓器連接到電源插座地端的"黃綠線"剪斷,應該就OK
PE表示地線,一般用黃綠雙色線。

88221699

==========================================
先確定是哪台機器「漏電」

所有的訊號連接線都拔除, 只插電源線並開機
三用電錶撥在AC110v檔
一隻手握著一支測試棒的金屬端,
另一隻拿著另一支測試棒去接觸外殻螺絲
有顯示電壓的就是「罪魁禍首」

==========================================
Revox B750 有這問題, 漏電傳到唱機去。
用這個方法查到的, 然後把插頭倒過來就好了。

==========================================
唱盤的唱盤+唱臂+放大線路的地線,都已經接在一起,
如果有接地線,不用另外處理,
如果沒接地線,RCA 負端就是接地端。

會電人,把接線全部拔掉,
電表量一下(另一探棒接觸磁磚縫隙,先灑點水潤濕),
確認是哪一台機器漏電。

很多機器的電源濾波器,會將「雜訊」導引到機殼,
理想狀況是機殼有接到大地(真實的大地),
如果機殼沒有接地的話,會感覺到微微的電人
電人就是這樣子來的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樣就不用,
除非覺得AMP MC部分聲音不滿意, 那就透過MC升壓器接MM 端

==========================================
MC昇壓器優於 MC 直入,但是昇壓器規格要對
用匹配好的唱放,會發覺新世界,
不過這種事情變數太多。

==========================================
七八零年代日本大廠出的前級本身的唱放就很好,
luxman c1000,1010就是ear老闆Tim設計的。
老marantz, mark levinson, threshold之類唱放也都很棒。
二手貨要找到狀況好和會維修的師傅。

黑膠,或類比技術斷代二三十年。
現在出的獨立唱放,建議多試聽。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拿到尺規之後,把尺規放到轉盤上

ZaJ17mJ

擺動唱臂以及旋轉尺規,使 null point 切線可以對準唱頭蓋中心線

qQk4ZIQ

前後移動唱頭,使唱針可以落在弧線上

lnBXe4C

在來就從唱頭正面看唱頭蓋是否有水平,唱頭是否有左右偏,這樣就算完成了。
只要對的準,你就可以完整的體會到什麼叫做類比味,然後知道為什麼一大堆人把類比味當成高標準看待。

黑膠的內外圈聲音差很多怎麼解決?
大部分的失真量都在 0.2% 到 0.4% 之間,這應該是不太容易感受得很明顯。

==========================================
下圖是幫某隻唱臂畫的調校規圖
只要正確出圖在較厚的紙卡上,再護貝就很耐用了,只印在紙上當消耗品使用也很便宜。

BbtyKqg

從圖片可以看出其實很簡單,就幾項基本的重要參數而已。

再配合唱臂調校步驟,就可以輕鬆完成基本調校。
效果大輻改進。甚至不少人發現原來用的兩點校正的聲音還沒發揮出配備的實力。

也有遇到少數配備是沒辦法調到那條線完全符合的,那就只有適度取舍怎麼調校了。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是一些正確調校唱盤的常規步驟,如能遵守,一定會有更佳的唱片重播效果。

(一)唱頭位置調校

唱頭的位置,必須調校在最準確的地方上,角度也一定要準確,否則嚴重影響重播效果。就算你有最高級的轉盤/唱臂/唱頭的組合,假如唱頭的位置調在不正確的地方上,可能只得普通套機音色或甚至更差。
要調校唱頭,使之在最佳位置和最佳角度,有三個地方是要注意:

第一,為了使唱針能完完全全垂直在唱片槽裏循跡,或說避免則面循跡誤差,可以向前或向後移動唱頭位置,如唱頭只能牢牢的裝在唱頭殼上而又不能移動的話,就要將整支唱臂移前或移後了,量度儀器方面量好採用一些隨唱臂或唱盤附送的咭紙,將咭紙的小圓孔套在轉盤的轉軸功率平放在唱盤執上,咭紙上有兩點,分別代表唱片的週邊的每一條紋與轉至近中心時的最後一條紋,首先將唱針放到最外的一點上,然後在唱頭前面觀察唱頭是否能與點前的橫線平行,如出現偏則,就試將唱頭的位置移後或移前,以求調在唱頭能與橫線平行的最佳位置上。以相同的方法再將唱針放在剩下的一點上,同樣觀察唱頭能否與點前的橫線平行。如兩點都沒有問題,唱頭移前移後的工夫便大功告成。

第二,唱頭的方位角是否在水準位置,這個調校更簡單,如可以的話,旋轉唱頭到你認為是水準的位置,然後取一面鏡子,放在唱盤墊上,再將唱針放在鏡上,然後在唱頭前看看,鏡裏唱頭的倒影是否與唱頭對稱,有沒有偏向左或偏向右,務求要唱頭的倒影與唱頭能百分百對稱,這樣唱頭的水準調節工夫便告妥當。水準調節不當,會影響聲道分隔能力。

第三,最後看看唱頭的高度是否正確。唱頭的唱針在不加任何針壓時,亦即唱臂在完全的平衡狀態時,唱針是否剛剛落在唱盤墊之上(記著是不是壓著唱盤墊),如果不是就要調校唱臂是不能調校高度,但如可能的話,也要將唱臂的高度調節器至最準備的位置。

(二)收緊螺絲

當你完成唱頭的位置調校後,你一定要固定它在唱頭殼之上,螺絲一定要收緊,好緊。如此音色會靚些,但收緊至什麼程度才算理想呢?絕對不可以像大水牛一樣去扭緊螺絲,因為可能會弄毀唱頭的外殼與唱頭殼,甚至螺絲扭至那一程度才是理想。建議大家在認為已是扭至最緊最緊時,向後退回1/8轉(即45度),那點應該是最理想的位置。
又選擇螺絲與絲母也不能馬虎,尼龍或塑膠的螺絲的絲母是最差的材料,大家切記不可使用。普通鋁質的算是不過不失,但最好還是用一些鋼造的螺絲和絲母,效果最佳。
將唱頭裝上唱頭殼時,最佳的方法是先將唱頭殼除下來,裝上唱頭後才套回臂管上,但有些唱頭殼是與唱臂管連體設計,是不能除下來,這時候你便應將唱臂管除下來,才將唱頭裝腔作勢上唱頭殼上。這樣,唱頭的安裝工夫便辦妥。

(三)循跡力與偏壓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原來有很多人仍然不知唱頭循跡力的重要性。不是其物理上的影響--這是人所共知;而是它對音色平衡的影響力。只調整循跡力0.05g,也會有可聞的音色分別。基本上低的循跡力會令低頻輕而薄,高頻光輝;高的循跡力會令低頻過重,音色混濁.在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合適的循跡力,便有最理想的音色。
一些測試循跡力的特別唱片,其實功效不大,因為單是測試某一個頻率的循跡力是不準確的,其實不能代表了一段真實的音樂演奏。要測試你唱頭的循跡力,最好使用一些鋼琴音樂或大合唱等,因為假如循跡力不佳時,會很容易聽到音色的變化。但要知道循跡力的表現是隨著唱針移動至近中心的唱片末段時越入越差,所以不可單試某一段唱片紋。
唱片的偏壓往往使唱臂受一種向內移動時的向外反壓力,引致聲道分隔能力變差,而影響音質。和調校循校跡力一樣,最好使用音樂的片段來測試,單一頻率的測試是沒有意思的。
增加循跡力會減少垂直循跡角度,相等於將唱臂弄低了。所以增加循跡力會改善音調平衡,但如將唱臂高度輕微校高,就會將定位與生動感變壞,所以如果你是減輕循跡力,最好嘗試將唱臂高度調低。

(四)唱盤的承托

將唱盤放在一個穩陣的地方,是人所共知的知識,最好就是找一張專用來承放唱盤的台去承唱唱盤,例如英國Sound Organisation的唱盤台;又或可找一張輕但堅固的茶几去承唱盤,雖然是多花一點金錢,但對重播效果有改善也是值得的。
如果你是將唱盤放在組合櫃或其他櫃裏,應將螺絲轉入木板內,但不可整粒螺絲轉入木板裏,要留下螺絲頭暴露於木板上,然後才將唱盤放在板上面,這個避震法據說是一們美國發燒友想出來的計仔,聞說效果倒不錯。
原理很簡單,因為承托唱盤的木板,物理學上是一件低通濾波器,是很容易傳導低頻的震盪。而選項用輕的材料因為重量是能量儲存器,所以材料越輕,其儲存的震盪能量便越少。所以材料越輕,其儲存的震盪能量便越少。所以將唱盤放在一張大而重的臺上或放在擺滿唱片的櫃裏時,會受很大的儲存能量影響,使動態減低,音像顯得模糊。螺絲的原理是將木板連唱盤與組合櫃隔離,所以受到的震盪也減至最少。
唱盤受則面傳來的震盪,往往是比從垂直傳來的震盪大很多,所以在設計唱盤承托器時,最好考慮這個問題,就是儘量避免則面震盪。

(五)唱針清潔

不知有多少人知道火柴盒則面的火藥面搽唱針,是有最佳的清潔效果,大家不妨一試,但如果因此弄毀你心愛的唱針的話,我們恕不負責,因為這只是專家的意見而已!
如果傳統的清潔方法,即用搽塗一些清潔液在唱針上掃幾次,清潔液與掃最好用Disc Washer Kit。因為它被一致公認為其有基溶濟品質最高,短毛唱針掃設計出色而不浪費清潔液,對清除針上的頑積很有效。
使用電子唱針清潔器,效果也不錯。當唱針放到能活動的墊上時,唱針的污穢便會在墊上,但這類電子唱針清潔器有很多牌子的產品,所以選擇時要留有那一款效果比較好,才買那個。
清洗唱針時,搽唱針的方向要留意,一定要從後拉向前,絕對不能從前掃向後,或從旁邊掃唱針,因為唱針的懸掛系統會因此受損;又清潔時,應將擴音機的音量旋至最低,以免損害揚聲器。如果肯花多一點,購買一個放大鏡是個不錯的主意,對檢查唱針尖的情形更一目了然。

==========================================
沒有好好保養你的LP發黴了,哪怎麼辦?
現在就教你如何解決。

對於已發黴或髒的舊唱片保養法與禁忌,就要切忌唱片在未處理時播放,因為黴菌和灰塵將在唱針與溝槽中擠壓,而使音軌受傷。在經濟許可的範圍下買台洗唱片機能比較一勞永逸。處理過的唱片必須把已髒的內套換掉。
若必須以手動方式洗片需準備如下工具,洗臉盆一個、"尼龍面刷 "一隻、中性洗潔精少許(或含活性介面之中性清潔液)、棉質布一塊(可以用已報廢之棉質內衣褲)。
有了以上的工具就可以動手了,手動方式洗片最好在一間比較少灰塵的房間進行。先用洗臉盆接上半盆水,以蒸餾水為最隹, 純淨水次之。然後在水中滴上兩三滴中性洗潔精,或含活性介面之中性清潔液。
先打濕唱片,以尼龍面刷順溝槽方向刷,再以蒸餾水沖乾淨後,以棉質布擦乾,然後放入無塵室陰乾,最後換上新的內套。

==========================================
如何安裝唱針和設置

在 DJ 播放歌曲時常發生的跳針(Skipping), 或是聲音的問題, 大部分的原因是出現在唱針的安裝以及唱盤的調整上. 唱針的特別角度是為了在黑膠唱片上播放所設計.
這個示範就拿DJ 所熟知的 Technics SL-1200 以及 Stanton 唱針來做解說.
希望能提供正確的唱針調整方式.

1. 第一個唱針的調整步驟就是唱針頭的安裝. 針頭(stylus)必須安置於唱針座(Head Shell)上, 唱針座也就是我們經常用手移動的前端部份. 在Stanton 500, 680 以及890 系列需要兩個小螺絲把唱針座(Head Shell) 部份固定, 而當我們在購買這些系列時, 唱針座大部分已經被固定住. 當我們要使用這個系列來作刮唱片(Scratching)的表演時, 建議把唱針座增加一些重量. 像是黏一個一元銅板避免跳針. 安裝好之後可以檢查, 從前端看看針頭是否與唱針座本身於一直線.在較為專業 DJ 所喜愛的 Stanton Groove Master/ Track Master 系列上, 它們的設計有別於500, 680 以及890 系列. Groove Master/ Track Master 已經沒有可以看到細小電線的唱針座. 取而代之的是一體成形, 而且是流線造型的唱針.

2. 第二個步驟就是把組好的唱針座安置於唱臂(Tonearm)上. SL-1200 的唱臂前端設計了一個圓形的卡損, 一蘋手握著唱臂, 另一蘋手握住唱針座, 順勢將唱針座卡入唱臂前端, 並將圓形卡損以逆時鐘方向(從唱臂前端看)鎖緊. 把唱針頭上的塑膠保護蓋移開, 並把唱針移到唱盤上的唱片表面. 從前方檢視針頭與唱片表面的接觸是否平穩. 如須再做調整, 必須鬆開卡損並再重複之前的動作.

3. 第三個步驟是調整針壓(Stylus Pressure). 在將唱針座完整的安置於唱臂之後, 要把唱針頭的塑膠保護蓋移開. 在唱臂可以自由活動的情形下, 逆時鐘方向(從唱臂前端看)調整唱臂後圓柱形的平衡法碼 (Counterweight), 直到整之唱臂平衡地浮在唱片或唱片墊 (Slip Mat)上. 在這個調整針壓的步驟中, 不要讓唱針座掉落在唱片或唱片墊上, 因為這樣很有可能會損壞針頭. 現在, 小心的握著唱臂, 另一蘋手將平衡法碼有數字的黑色內圈以逆時鐘方向調整至 “0”. 接下來, 逆時鐘旋轉平衡法碼的尾端, 小心不要碰到法碼的內圈, 依照不同的唱針系列來設定唱針針壓.

4. 第四個步驟是防滑設定 (Anti-skate Adjustment). 如果只是使用唱盤作為播放使用, 可以把防滑設定設與針壓一樣. 如果要用到刮唱片(Scratching), 或是逆向找尋唱片的接點(Back Cueing), 就要把防滑設定設於“0”.

5. 最後的一個步驟是唱臂高度的調整. 先把唱臂的基座(Tonearm Base)鬆開, 找到相對應的唱臂高度數值, 旋轉基座將數位對準刻度. 再將唱臂的基座重新鎖住便大功告成.

唱臂高度設定
唱針的高度-依照唱針製造商 唱臂的基座的數值

所提供的數值
(High of Cartridge) (Scale Reading on The Arm-
Height Adjust Ring)
15mm 0、16mm 1、17mm 2、18mm 3、19mm 4、20mm 5、21mm 6

相關的SL-1200調整參考數值:

Stanton 500 系列:
500 AL, 500 AL II, 500 AL MKII 505SK, 520 SK
"0" 防滑設定
"1" 在沒有唱針(Head Shell)時的唱臂高度設定
"2" 有外加的重量時的唱臂高度設定
2-5 公克的針壓設定

Stanton Groovemaster series:
Groovemaster AL, Groovemaster II RM, Groovemaster II RM Ltd.
"0" 防滑設定
"0" 唱臂高度設定
2-5 公克的針壓設定

Stanton Trackmaster series:
Trackmaster AL, Trackmaster II AL, Trackmaster II SK, Trackmaster II RS, iTrack
"0" 防滑設定
"0" 唱臂高度設定
4-5 公克的針壓設定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松下Technics SL-1200 MK2 MK3 MK4 MK5 MK5G M5G MK6 LTD GLD G & GAE
均屬於Technics唱機系列次品牌是由Matsushita松下電器在1972年十月份註冊。
S是“身歷聲”的意思,L意思是“玩耍”.

最初面向於Hi-Fi發燒玩家的唱機類型,而後它卻迅速成為電臺及俱樂部DJ們的摯愛。
自從1978年第一台唱機生產出來,SL-1200MK2及其親系產品成為了混音及磨盤使用率最高的唱機。
MK2型號有著眾多的改良,包括其轉動馬達和外殼質地。
從1972年開始超過三百萬台唱機被買走。它以被廣泛地認同為最可靠及耐用的唱機。
而且有不少70年代產的唱機至依然被使用著。
而在2010年夏,松下公司宣佈停產所有型號的唱機。
在倫敦科學博物館內(LondonScienceMuseum)一台TechnicsSL-1210被永久地安放在這裏,因為它同樣改變了我們所身處的這個世界。

不久前的CES2016展會上又重見Technics的唱機,黑膠似乎又重回大家的視野中。

==========================================
特點

SL-1200 的部分特點如下:
1.電磁直驅構造的轉盤。
2.高扭力(1.5 kgf‧cm 或者 0.15 N‧m) 這遍意味著唱機可直接達到正常轉速 (0.7 秒即可從靜止達到33 1/3 RPM 的轉速),這為對拍提供了方便.
3.極低的抖動 (0.01%) 這便意味著轉盤的轉速與正常轉速之間的差別不會超過1% 。
4.厚實的機身 (12.5 kg) 使得轉盤與機身隔離 減少了跳針的機率。
5.可調節的音調控制器它允許轉速可以在 -8% 至 +8%之間調解 (為DJ對拍提供方便).
6.極高的可靠度: 很多SL-1200s的使用壽命都超過 15 年,而且承受一定的物理撞擊不對機身產生影響。
7.S型的曲臂: 儘管高保真唱機不再流行

Technics 的唱機幾乎可以任何DJ演出時被看到。

==========================================
型號

原始型號:
SL-1200 (1972年產) 銀色的機身此型號最為最早用於家庭的高保真唱機。

140220rmkyim1mw53ubrmd

==========================================
MK2 型號
MK2在歐洲以不同顏色來去被型號進行銷售; 1200 (銀色) 和1210 (黑色).
在美國與日本最初也是以此種方式銷售,而後1200 則不僅有銀色款,也有黑色款。

SL-1200MK2 (1979年產)
同樣以黑色與銀色型號發佈。Technics 提供馬達與防震地線保護和更為順華的音調控制器。
此型號便成為後續產品的基礎,並一直生產至2010年。
後續產品中1970年和1980年產的型號使用了4英尺半徑的轉盤以及RCA與地線,而較新的產品中則附贈2英尺的橡膠墊。

SL-1210MK2
它只有黑色型號,而功能與SL-1200MK2完全相同 而值得一提的是轉盤內的電磁線圈使用了不同的電阻器。
而 Technics 1210 系列同樣帶有電壓轉換開關,但 1200系列卻沒有。

SL-1200MK2PK
此版本使用了與鋼琴琴身相同的材質所研發出的特別版唱機,但僅限於美國發售。

140358pvfpgsgbk4jpjj14

140357scwa767u6to8bwwj

==========================================
MK3 modelsSL-1200MK3 (1989年推出)
與 MK2使用相同的顏色 鍍金電源插頭,以及一塊鍍金並鑲在機身上的銘牌。此款唱機僅在日本發售。

SL-1200MK3D (僅日本地區發售)
SL-1200M3D(1997年推出)
與 MK2使用相同的銀色。附送防塵罩,將音調滑塊推至零刻度是機器不會產生任何機械止動同時允許更小單位的音調調整。
同時它還具有音調歸零按鈕,它可以無視音調滑塊的位置而使轉盤以正常速度轉動

SL-1210M3D
除去顏色之外與SL-1200M3D相同,當然它還多了一個電壓轉換開關。

140454n948gqafxtxxelqd

==========================================
MK4 models
SL-1200MK4 (1997年推出)

與MK2使用相同的配色 同時只在日本發售。
此款唱機更面向與高保真發燒又而非DJ。這也是最後一台使用機械止動的唱機。
有趣的是,它除了33與45rpm轉速的按鈕,還多了一個78rpm轉速的按鈕。
而它所使用的電源與1200及1210有著明顯的區別。

140707kc95jk3s5ydkc984

140706ammvpabbk90spnh0

==========================================
MK5 models

SL-1200MK5 (2002年十一月一日推出)
與 MK2有著相同配色 增加了anti-skate 設置,從 0–3 grams-force (0–30 mN) 至 0–6 grams-force (0–60 mN).
還有著白色的 LED 燈。現在MK5有著一塊帶磁性的防塵罩。

SL-1210MK5
與 MK2配色不同 但功能相同,同時也有著電壓轉換器。

SL-1200MK5G 與 SL-1210MK5G相似
SL-1210MK5G (2002年十一月一日發售)

烤漆質地的1210特別版,為慶祝sl系列三十周年所設計的型號。最初只在日本發售。

140907rqkheqp0ekq00e0u

==========================================
MK6 models

SL-1200MK6-K & SL-1200MK6-S (2008年二月在日本發售)
Mk6的改動不大,調整了機身防震能力及音調控制器的準確性。

SL-1200MK6K1
與 SL-1200MK6相同,於2007年十二月發售,作為sl系列35周年的特別版發售。

 

technics

==========================================
特別型號

SL-1200LTD (1995年十二月發售)
以 MK3為基礎烤漆鍍金的機身,全球限量10000台

141447yjeot6ro1cj1y6x6

141447cccjjcinoi7jdjzq

SL-1200GLD (2004年發售)
另一款限量特別版型號而它是以MK5G為基礎進行修改的版本。

141631dz7tkq5x66hcph61

==========================================
2010年十一月一日 Panasonic在 DMC World DJ Championships 的官方網站上發佈了停產的申明。
所有模擬唱機全面停產。Panasonic隨後在秋天又確認了此消息。
最為橫跨三分之一個世紀的唱機品牌,這不免讓人感到惋惜。
但sl系列唱機已成為永恆的經典。

不久前的CES 2016展會上,除了索尼推出一款全新的黑膠唱機之外,另外一家日本廠商松下同樣推出一款黑膠唱機產品,型號為Technics SL-1200。
不過這款產品並不能算全新的,只是1972年推出的同款型號的複刻產品。
此處松下共推出兩款,其中包括限定1200台的五十周年限定版Grand Class SL-1200GAE,以及SL-1200G普通版本。

松下這款產品從發售一下就比較受發燒友、電臺、DJ等歡迎,松下表示此次複刻產品轉盤工藝上有比較明顯的進步,不清楚是否能獲得此前一樣的熱捧呢?
目前這款產品未公佈價格。

141836twaxwzv6wuhakvf6

==========================================
2016年 SL-1200G零售版

234432tio8ooxkdwkd1omm

234433jchs86l4n88fsl4h

==========================================
2017年 SL-1200GR

232855ct3othb8hbjb8hhb

232855dkzxwvw7wkdk54hh

==========================================
松下SL-Q210直驅電唱機的電原理圖。
直驅唱機採用晶振時鐘,鎖相環穩速,霍爾馬達直驅。
在速度穩定和抖晃率等指標方面是很出色的。
松下專門為它的直驅唱機開發了專用積體電路。

這個集成不限於1200,其他型號都有使用!

100548jigf51yiieoyph95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膠唱盤的輸出電平跟一般CD或DAC的RCA輸出不同,
一定要插入有註明Phono的孔,並且還要有地線連接.
如下圖:

5dd3227d98044c57f7f10bbd2f83de22

唱盤本身就會附一條地線接到綜擴的地線極.

3d58a93a172270be4cc8d73675c3b853

大部分主動式喇叭很少有支援Phono輸入的,
主動式喇叭可以接唱盤的: Peachtree M24. RCA輸入可以切換Phono 或 Aux, 也有地線端.

102982f4b04bfb417eadaf06c4bd7fde

==========================================
黑膠年代綜擴含唱放 但無法數位輸入
能數位輸入的綜擴 通常沒有唱放 需要另購唱放
不然就是買含唱放的新式黑膠唱盤>>新綜擴

電腦用3.5轉RCA接綜擴 聲音實在不會好
結論建議買(唱盤+唱放)+新綜擴(有數位輸入)
然後黑膠>>唱放>>綜擴
電腦則數位輸出>>綜擴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通用型的黑膠調整尺規最好不要用,那種東西的誤差蠻大
最好的方式還是請會製圖朋友幫你做一張專用的調整圖
一般只要給出有效臂長跟超距就可以畫了
偏頭角在 A 點 跟 B 點上面的直切角度應該會差個兩三度
一般是抓這兩個角度的中間值以求整張片子的聲音內外圈差距不大。

2. VTA 的調整方式最好挑一張頻寬較大的鋼琴
一般來說太高的話低頻會很緊,殘響不足,太低的話高音會不夠清脆
一開始會從水平開始往上下測試。鋼琴不熟的可以用同時有小提琴跟大提琴的音樂
進入甜蜜點區域時候,可以聽到突然間大動態時聲音非常開闊,結像超穩
提琴會出現滑順感而不是摩擦的乾澀感,我想這是因為泛音結構開始完整
一般而言 VTA 的要求精度比超距跟偏頭角高很多,對聲音的影響較大

3. 最難的參數是抗滑
抗滑造成的聲音影響比較沒有像是 VTA 那種規律
目前看起來只有使用測試黑膠加上收音器材來測失真才有辦法調出甜蜜點
如果網兄有什麼好用的方式還請賜教

4. 唱放目前我聽得比較順耳的都是真空管的,我認為真空管唱放在釋放黑膠特有
的細微細節跟艷麗音色上面,還是有他獨特的魅力,但管唱放底噪真的大很多

5. 聽黑膠最大的收穫,是懂得欣賞五零年代的真空管刻片的魅力,尤其是 MONO 片
當調得好的時候,會聽得出來那時候的很多好片細節非常豐富,音色圓潤逼真
結像極為具體,空間感很好,動態強勁

玩黑膠最好還是有認識會玩的朋友,直接示範比較好
收唱片的話,看聽什麼為主,很多片子不貴可是也好聽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唱放有一個 RIAA 曲線修正,錄音時有降低低音量感,
放大時有做補償,聲音才會正常。

==========================================
RIAA 曲線修正

29542145_637497543264820

藍色線是唱片裡的音樂訊號記錄的頻率響應曲線
紅色線是唱片播放時的還原濾波器頻率響應曲線

 

若不經過唱頭放大器而直接接到擴大機上時, 高音會很強低音會很弱
所以我們必需把低音拉高、高音降低, 才能聽到「正常的音樂」
讓頻率響應成一條水平直線(那是理想但事實做不到)
這個濾波線路名稱簡稱為RIAA

唱片公司必需這麼做的原因是...
如果直接把正常的音樂訊號刻在唱片上, 低音的音軌將變的很寬高音不明顯
1.減少唱片音樂容量(低音訊號佔太大面積)
2.震動震幅太大唱針無法順利拾音
3.會拾取太多音樂訊號以外的高頻雜音(灰塵刮痕)

其實除了黑膠唱片外
盤帶及卡帶的訊號也是跟黑膠ㄧ樣的記錄狀態, 也需要訊號壓縮與解壓縮過程
因為他們都「不是理想的儲存媒體」, 容易產生高頻雜音
所以要把高頻音樂訊號加強後再記錄到磁帶上
播放的時後把高音音樂訊號壓低時同時也壓低了高頻雜音
這時後就可以得到純淨的聲音了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唱臂的種類:
依照循軌的方式可以分為直切臂和曲臂,而曲臂一般為支軸固定於唱盤的一邊,有分S型(Technics ),J型和直臂(直臂非直切臂)。

tonearmshape

物理特性:

直切臂:
因為刻片刀在刻片時是以正切方式工作,而直切臂的唱片在循軌時和唱片也是呈正切拾取訊號,所以理論上較能完整讀取信號,以不失真的情況呈現聲音。

tangential

曲臂:
曲臂因為支軸固定於唱盤一邊,在唱片上是以畫弧形的方式在循軌(如圖),而因為這樣,所以曲臂在讀取唱片時可以說基乎以無正切的方式在循軌,這種因角度不正確的誤差稱循軌誤差(tracking error)。就是因為循軌誤差,會導致唱針無法完美的在V字形的音溝中行走,因而造成失真,角度誤差越大,失真越大!也可能產生破音!

tonearm101

曲臂會有循軌誤差,因為循軌方向不是正切,所以從頭到尾都在誤差中拾取信號,那到底要怎麼辦?
就把誤差角度變小,至少失真降低!有兩個方式可以做到:
1.增長唱臂
2.設補償角 (offset Angle)

增長唱臂:
從圖中知道,唱臂越長的劃的弧越接近直線,形成的誤差角度會越小。也越趨正切。

longarm

但是如果做一個像圖中一樣的長的唱臂,那唱盤會變很大台,所以由於唱盤的大小,所以一般唱盤唱臂不會那麼長。
一般看到的唱臂有9吋、10吋、14等,像Technics SL-1200 mk5的唱臂是9吋!

既然受限於唱盤體積而不能讓唱臂那麼長,所以廠商只能在有限制的情況下計算並設計出有效臂長,由於臂長不足而產生的誤差角度會再加上補償角度來修正進而達到誤差角度減小!
所以會看到有些唱臂會帶有偏角(補償角)的唱蓋:如圖!

straight offset

增補償角:

除了加長唱臂長度,也可以增加補償角度來降低誤差角度。
什麼是補償角,也就是為了要唱針和唱片溝槽達到正切而調整的角度。
直臂是在唱蓋上做偏角(如上圖),而S臂和J臂的臂管已經有補償角度(如下圖右邊藍色唱臂)!

有沒有補償角有什麼差別呢?
如圖中有兩個唱臂,黃色唱臂是沒有補償角,藍色唱臂有補償角:
當黃色唱針讀取到紅色溝槽時,在那個黃色&紅色的接點正切角度是綠線。可是因為黃唱臂沒有補償角,所以出現了黃線和綠線所夾的誤差角。
當藍色唱針讀取到紅色溝槽時,在那個藍色&紅色的接點正切角度一樣是綠線,可是這次藍色唱臂有補償角度,所以藍色和綠色一樣正切紅色溝槽!形成0誤差角!

offset102

臂長&補償角關係:

說明了以上之後,再補充一點,當唱臂越長,唱臂的循軌路徑會更趨於正切,所需要的補償角會越小!
剛剛提到,由於廠商在設計唱臂長度時,受到唱盤體積影響,在有限的範圍內,廠商會用幾何理論計算出一個有效臂長和一個最適合的補償角。
廠商會算有效臂長加補償角,算到讓唱臂在循軌時從外圈到內圈可以保持最低誤差角度(2度以內)。
到達最低誤差時,會有兩個正切點:在唱片66mm和121mm的地方會出現0誤差角度的正切點。(正確位置是(66.04與120.9mm)

null
==========================================
Victor(JVC) 中階直驅盤,AB 點明顯不正切,唱頭蓋是不可以調整唱頭的偏頭角,以及有效距離
S臂的偏頭角度不對,角度對 AB 點就可以正切了,AB 點調不好,是唱臂角度不對
S臂,有很大的比例,角度都不對

唱臂數據上,一個是"有效臂長",像是通稱的 9 吋唱臂,指的就是這一段 ---- 唱臂軸心到唱頭針尖的距離,
另一個數據,"偏頭角"就是唱頭偏離這條線的角度,也就是圖中,兩條紅線的夾角,
有效臂長 / 偏頭角的關係是固定的,向是常見的 225mm 有效臂長,搭配的角度就是 24.5 度 ,250mm 有效臂長,搭配的角度就是 22 度,(因為選擇的AB點不同,會有不同角度,但是頂多差個一度 )

6704351486618476964_n

這台 JVC ,差了大約三四度,所以喬到正確角度

17990393_1795480423802053_5702300617233405947_o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膠唱盤是TEAC TN-300,
入門的朋友,可以先用內建的唱放,想升級,再把訊號Bypass出來外接高階唱放。
請問唱放要怎麼外接呢?

==========================================
把PHONO EQ關掉

17884253_1539531036065367_6079990871089745456_n
==========================================
連接順續
mc > mc放大器 > 唱頭Riaa等化器 > 十倍放大 > 後級

外接唱放, 卻沒把內建的唱放關掉
訊號過兩次唱放, 接錯過荷, 聲音會破聲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黑膠唱機的構造圖解

ulgn42locmtkmys1pv38rh5auhgpz8

驅動方式:目前黑膠較主流的驅動方式為直接驅動與皮帶驅動兩種。

1. 直接驅動是將驅動馬達直接置入唱盤座下方,通過軸心直接帶動唱盤座,令啟動較敏捷及穩定。(許多DJ型號的唱機還加入了磁力驅動,使手動操縱或停止唱片時不會損壞驅動馬達)
2. 皮帶驅動則是以馬達驅動轉輪,轉輪帶動橡皮帶使唱盤座轉動的驅動方式,可以部分抵銷馬達帶來的晃動,進而穩定音源來達到更好的聲音品質,這類驅動方式相當受到發燒友的歡迎,缺點是皮帶會老化。

唱頭:唱機的播放原理是由唱針摩擦唱片刻紋的兩側來讀取播放。唱頭指的是整個唱頭座加唱針,唱針可隨意更換。

1. MM唱頭(動磁式,Moving Magnet):簡單的說就是唱針帶動磁鐵發電(動的是磁鐵),優點是輸出較大,但因為是帶動磁鐵發電,有些人認為屬間接發聲,所以音質較不如MC唱頭。
2. MC唱頭(動圈式,Moving-Coil):唱針帶動線圈(動的是線圈),而磁鐵因受感應而發電,不同於MM唱頭,MC唱頭的信號相對較小。由於線圈連結在唱針尾,所以唱針損壞後必須整組維修或更換,這也是MC唱頭的最大缺點。

一般來說會建議入門玩家選擇MM唱頭,造價昂貴又易損壞的MC唱頭則較適合進階級玩家。

常見的播放系統搭配可分成下列幾種方式

wsi354nha915c2tpkp6b17xuo7onql

或許喜歡黑膠的人們會這麼形容:黑膠的聲音比較沒有那麼生硬、也比數位音訊豐厚溫潤一點。
但你知道,在完善的音響系統建立下,大部分的人們其實無法分辨兩者之間的差異嗎?
1993年時就有兩位心理學家Klaus-Ernst Behne和Johannes Barkowsky針對了160位重度音響迷進行實驗,請他們同時聆聽這兩種技術所播出來的音樂,雖然許多人都可說出黑膠唱片的溫暖及人性,但卻僅僅只有4個人能分辨出他們聽的是哪種系統播出來的音樂。
數位還是有數位音訊的好處,音場如果聽起來比較有空間感,這倒不是跟黑膠有關。

歸納出黑膠唱片的「優勢」如下:
1. 能真實還原80年代以前的歌曲原貌
2. 保存期限較CD長
3. 封面很大張
4. 播放起來有一種聽歌的儀式感
5. 聽完A面一定要自己去翻B面
6. 唱針落下時會發出浪漫的讀取雜聲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播放出美妙的黑膠聲音,是離不開唱盤、唱臂、唱頭、唱放四者緊密配合的。
而唱頭又是整個系統的靈魂,是影響黑膠唱片音色的最大關鍵。

唱盤的播放原理是依靠唱針讀取——即磨擦唱盤的溝痕兩側,通過磨擦所產生的震動藉由針杆傳回唱頭,繼而產生磁電轉換輸出電流;
再將這些電流轉換成電壓形式,輸入到前級,再經過等化線路還原,繼續進入信號放大部分,最後經由喇叭播放出音樂的。

顯微鏡下的唱針讀取

e900004c616dd142ecd
黑膠的溝槽,刻片機在黑膠片上刻下V型溝槽,V型的兩面各為左右聲道,唱針呈現一個 X 型振動,
左上--右下 = 右聲道
右上--左下 = 左聲道,

兩組線圈分別送出 L/R 訊號到輸出端子,而這兩組線圈是異相位接線

下圖是圓形針尖跟橢圓形針尖的示意圖,
圓形針尖接觸面大,所以一些微小的振動(高音)是收不到的,
這也是圓形針比較沒有超高音的原因,聽起來沒有細針的那個細膩感,
橢圓形針藉著側邊比較小的半徑,可以拾取到微小的變化,聽感上泛音會多一些,
橢圓形針大多會標示一個數字 , r/R 8/18um
小r  就是負責拾取接觸面的水平斷面半徑,
大 R  就是負責拾取接觸面的垂直斷面半徑,

1429731152-3717127900_n

看一下圖會比較清楚,通常愈是高價的唱頭,小r會做到很小,8~4 um 都有,愈細的就是愈高價,
有的標是 mil,0.3mil = 0.3 * 2.5 =  7.5um

簡單說,就是唱針借針杆將震動傳回唱頭,產生磁電轉換,變成電能,再輸出回放,最後喇叭放出聲音。
而『磁電轉換』的方法有很多種,以MM、MI、MC三種方式最具代表性。

MM唱頭

全名Moving Maganetic ,動磁式唱頭,示意圖如下

e8e0004c799334f65fd

其工作原理,將唱頭裡的線圈固定,針杆的後方帶有一塊小磁鐵,通過前方唱針接收訊號振動小磁鐵的方式,產生磁力線切割的作用,從而獲得輸出電流。

很像法拉利電磁感應: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裡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
舉個例子,很早之前手搖發電機,就是線圈在磁場中旋轉,產生電流,有了電,只不過功率很小。

MC唱頭

全名Moving Coil,動圈式唱頭,示意圖如下

e920004c3277708a539

其工作原理,是在針杆的後方繞上又小又薄的線圈,通過針杆的振動帶動線圈振動,並由此產生輸出。

MI唱頭

全名Moving Iron ,動鐵式唱頭,示意圖如下

MI

其工作原理示意圖,則是由固定磁鐵與線圈組成,以針杆帶動鐵芯從而改變磁力線的分布量,藉此輸出電平信號。

MI、MM唱頭輸出較高,大概為1mv到5mv之間,不需要升壓器或前前級、製造成本低,唱針通常可以自行更換;
而MC唱頭,輸出電平較低,大概為0.1mv到0.5mv,要升壓器或前前級,製造成本高,又因針杆後面纏上線圈,使得針杆的負荷較大,以至於影響針杆的循軌能力,而且唱針不能自行更換,維修花費大。

1429734735-1717477198_n

故總體而言,MM輸出電平是MC唱頭的10倍,使用MC唱頭的代價頗高,初入門者以MM或MI唱頭為宜。

MM、MC唱頭在實際聆聽感上,也略有差異。
MC唱頭的優點在於其線圈足夠小,而且線圈是纏繞在針杆上的,其能夠非常迅速地感應到唱針傳來的振動,能夠分解更細微的唱片溝槽里的訊號。
MC唱頭能接收到的聲音細節比較豐富,更適合表現古典音樂里的細節,在小品獨唱,人聲定位,高頻空氣感上取勝 。
MM唱頭,動作大,輸出高的特點,更適合搖滾、流行、甚至爵士,像專業的DJ,一定會用MM唱頭,因為成本低、耐久性更好。

但有一個常常被提及的MC唱頭優點,是高頻的延伸以及解析度。
以技術規格來看,即使是一般的MM唱頭,頻率響應通常上到25K Hz是沒有問題的,高級的MM/MI設計, 突破40K Hz也是完全可以。

但話又說回來,聽黑膠的唱頭真的需要超過25K/30KHz的頻率響應來對應?
回到刻片源頭的cutting head來看, Neumann SX68/74,一個到16KHz, 一個到20KHz正負1dB....所以真的需要那麼高規格的唱頭?
另一個常常聽到對MC/MM的說法是, MM的中低音比較好聽, 相對高音沒有MC那麼漂亮。

需要了解一個RIAA等化曲線。

147453226366566700_a580xH

當初為了刻片, 無可避免的將低頻訊號先行衰減,所以黑膠重播必須再經過一個等化的線路將被衰減的低頻訊號修正回來。
從RIAA等化曲線來看,30Hz在刻片時被衰減了約19dB,50Hz約17.5dB,100Hz約7.5dB。

所以使用低輸出的MC唱頭,正確重播低頻的訊號的難度很大,才會有一個認知MM的中低音比MC唱頭好聽。
需要強調一下,唱頭的比較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你很難切開其它因素的干擾。
像是正規的MC,通常都先要有一級的MC放大,除此之外,對更小訊號的傳導與干擾隔離,又是一個很客觀的問題。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EAC TN-300是很好的入門器材選擇,
入手是日本版的TN-350,雖然可調整的部分不多,但相對也降低了入門難度,照著說明書調整好狀態就有水準以上的表現。
內建唱頭放大器還堪用,玩一陣子後再添購一台唱頭放大器就又升一級了,不滿意以後還可以再換唱頭,
如果不想花大錢玩黑膠系統,硬體資源可以放在唱頭放大器及唱頭,其他就放在軟體唱片多一點吧!

不推300 原因是它的唱臂要換唱頭很麻煩
唱頭難換 這點對於玩家來可說是壓倒性的不便
如果是350就可以~因為修正了唱臂的問題

==========================================
TN-300下面四個角能轉動嗎?
認為應該是可以

放LP的桌子很穩 然後水平差一點點有關係嗎?
沒關係 ,但其發燒人士可能會斤斤計較這個

先把唱臂調成水平樣 然後在轉到2
因為是調2 所以針壓器也調2
針壓由於TN-300附的唱頭其針壓在說明書的規格就有寫是2克 所以調整是對的

其他靜電刷 唱片鎮 唱頭放大 在慢慢購入
那是EP環不是唱片鎮!拿EP環壓在唱片上是沒有任何效果的

TEAC TN-300 問題在於換皮帶的問題,大概幾年換一次,必須確保在數年後也可以買到皮帶的來源。
TEAC TN-300 對入門算不錯的選擇 只是皮帶是消耗品 未來如果黑膠熱潮又退了那麼零件取得又會大不易

==========================================
TN-350台灣沒進口
而且貴 又是水貨 比TN-300貴上五六千以上

TN-300就是唱頭蓋有角度,日後比較不好買,如果不在意其實也還好。
TN-350如果有機會自己去日本搬很划算,跟台灣TN-300價格差不多。
TN-350除了唱臂不同外,附的唱頭為AT100E,比TN-300附的AT95E高一個等級,價差一千多元。

==========================================
要玩, 就不要怕調整. 所以第 1 台要能練功
1. A/B 點必須能調
2. VTA 必須能調
3. 能換管臂線

二手老盤必須注意以下
1. 最好能調轉速
2. 靜態平衡時, 唱臂要放那停那
3. 台灣是 60HZ 的 PULLEY
4. 不用太貴, 但脫手必須容易, 因為很快就會昇級.
盤/臂/頭/放 不是最大坑, 而是唱片

==========================================
TECHNICS SL-1200 雖然是業界標準,
但是二手貨不外乎就是轉速不穩、唱臂軸承磨損,有可能轉盤軸心也歪掉,必須要慎選。

它的好處是直驅盤,不用考慮換皮帶的問題,
但是缺點是,直驅盤可能會有馬達的異音,這是因為直流驅動控制電路造成的;固定頻率叩叩叩的聲音,但是非常小聲,如果不仔細聽是不太會感覺到。

如果真的很在乎調整,就選SL-1200吧,可以玩上個好幾年、加阻尼油槽、換臂管等等,甚至玩到修改內部電路

SL1200會轉速不穩是因為調PITCH的直線VR不良導致
請選擇有PITCH LOCK按鍵的SL1200MK3D/MK5就可以避免此問題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黑膠唱機
不過發現把唱針裝上後 放上唱片 聲音非常之小
是不是該買擴大機呢?

==========================================
需要一台唱頭放大器,來放大LP唱盤出來的聲音,現在的擴大機因為成本問題,已經將這部分功能取消了.

==========================================
內藏擴大機的小喇叭嗎?(像電腦用的那種,需要插電或由USB供電的)
如果是的話,只要把AT-PEQ3接在喇叭(其實是擴大機)與唱盤之間即可
不過電腦喇叭的效果一定很差,只是能發出聲音而已

AT-PEQ3是可以把MM唱頭的輸出提高成一般LINE OUT的水平,
像官網http://www.audio-technica.co.jp/atj/show_model.php?modelId=534說的,
輸入是2.5mV,輸出是150mV,150mV的輸出電壓已經相當於CD唱盤的輸出了,可以直接接任何擴大機的CD/TAPE/TUNER/AUX等輸入,

選唱頭放大器要注意規格,
有一種是MC專用的,只是把MC唱頭的輸出拉到跟MM唱頭一樣的水準而已(大約10倍左右,比如從0.25mV升成2.5mV),
唱頭是MM的,不適用MC唱頭放大器或升壓器,只能找像AT-PEQ3這類輸出有到150mV左右或以上的才可以,
或者再買一台兩聲道擴大機,有PHONO(唱盤)輸入(找中古老機應該都有,只要有MM即可,MC你現在用不到),即可直接唱盤,不需要再買唱頭放大器了

==========================================
參考一下AT-PEQ20的官網http://www.audio-technica.co.jp/atj/show_model.php?modelId=1448
大概就可以明白MM和MC的規格差異,

MC的輸出比MM低,有的擴大機的PHONO輸入沒有MC放大,所以需要一個升壓器或MC唱頭放大器把MC的輸出拉到跟MM一樣才能用,
MC唱頭輸出低,雜音大(因為訊號小,要放大10倍才能跟MM一樣,雜訊當然也被放大了10倍),價格高,又不能換針,
但是音樂性比MM好太多了,有機會一定要體驗看看MC的魅力!

==========================================
以前LP為主時,前級擴大機都有phono stage 的放大 (mm唱頭 level 幾mv 到幾十mv輸出),才能放大到1,2V的line level (如CD,...)
好讓前級擴大機增益到後級吃得下,(如果是不到1mv輸出的mc唱頭又要所謂前前級放大器放大到幾mv)

因為一級一級都要錢,LP式微以後,這些不需要了,都只作line stage pre-amplifier了
When you buy the amp-built-in speakers, 要注意gain,否則不是推不動就是雜音一堆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購買第一套唱盤系統時,首先要傷腦筋的大概就是唱頭的選擇。
除了需先明瞭MM(MI)、MC的區別外,再來就是有關唱頭放大部分的考量。

至於是MC好呢?還是MM好呢?只要看看廠商的價格政策,說MC唱頭優於MM唱頭(廠商絕對比我們消費者來得清楚)。
至於音質好壞、音色優美與否,除了客觀因素外,還必須考慮下評論者的主觀感受。

對入門者而言,選擇MM唱頭的另一個利基,主要在於此種唱頭在唱頭放大的選擇上,可做彈性極大的調度。
可以直接購買中意的唱頭放大器(Phono Stage),或是花個幾百元買個IC及零件來自己裝。

如果選用MC唱頭,那麼對於唱頭放大器便必須仔細思量了。
在MC唱頭工作電壓範圍內的小信號類比放大回路之設計與生產,絕非想像中那般容易就手。
因此要達到全面性表現極優的機器實在很少,這也是為什麼Accuphase C-280能用十餘年的重要原因。
如果輸出小於0.2mV的唱頭(例如Ikeda唱頭),那麼問題只會更加深刻與嚴重。
市售音響中比較推薦的,Ensemble和Ayre兩個廠牌,一個是鋼琴表現突出,一個是音樂性極佳,
價位中階更是經濟稍微寬裕者便能負擔得起。
缺點是小信號放大器的使用上容易受到末端調整與使用手段的影響。

另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則是在前級放大器身上,主要是因為進入CD時代,中高頻音域的能量遠強於當時的類比機器,
再加上某些廠商發現將CD唱盤的輸出電壓加大(CD直入後級擴大機),可以得到更大的動態與更飽滿的音色,
因此CD出力電壓加大後,擴大機廠商在前級輸出端與後級輸入端之放大倍率就必須做出相對應的保守修正。

因此現今的中高價位唱頭放大器與前級擴大機相互搭配,成果若能差強人意已屬十分萬幸。
昔日製造的獨立唱頭放大器或者是MC唱頭放大器,稍有名氣的市場價格都已水漲船高。
另一個融通的方法,就是尋找一些七、八十年代頗有級數的晶體前級擴大機來變通使用,
這也是目前正以類比唱盤搭配綜合擴大機使用的最佳升級管道。
千萬不要輕視唱頭放大器這個環節,如果這個環節不先力求改善,那麼在教調唱盤系統的過程裏對聲音變化的因果關係就容易發生誤判。

==========================================
在音響器材之中.就屬唱頭放大(MC)技術層次最高.動輒1000至4000倍的放大.
把一般在製作後級.前級或數位器材上.可忽略之大小事項.都計較起來了.
不管是PC上的佈線.零件的噪訊值.電阻電容的精密度及配對.干擾源之抑制.
難怪有很多的音響大廠根本不碰.

曾經在RIAA分頻網路上"不計較"的使用一顆2900pf +-5%之小小電容.
(100pf在一般後級或前級中.了不起就作抑制射頻雜訊或防止高頻震盪用)
因零件誤差少了175pf.因而導致RIAA特性曲線1K Hz以下各頻段皆提高了1db.
唱片還原的RIAA特性曲線都不符了.還要高談什麼音質.音色嗎?

下圖是RIAA特性曲線

RIAA特性曲線

下圖是DECCA. LONDON特性曲線

DECCA. LONDON特性曲線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部前級於1978年開始銷售, 當時售價是日幣170,000元. 算算也是將近30的事情了.
扣除腳墊機身厚度不到5公分, 體重頗不輕, 竟然有8公斤重, 仔細端詳後面一排端子, 端子的金屬加工非常好, 硬度很夠,
再當時還不是很講究所謂發燒零件時, 果真有著銘機的氣派.

C-2a的分析力勝在細節. 這是乍聽下的感覺,
很開闊而且溫暖的聲音, 不是印象中晶體機的冰冷無色的直接, 高頻延伸顯的非常的開闊, 增添不少氣氛樂器的細節. 中頻部分並未虛弱無力, 仍然保有樂器的型體質感
難得的是低音部分的分析力, 相對於管機而言, 這部分顯得更有自信了
應該聽聽這部晶體機的RIAA與MC放大部分實力,體會LP全盛時期的晶體產品.

C-2a是C-2的後一代, 用家對於C-2a的評價均相當不俗, 當然, 後一代的C-2x也很棒, 只是非常的少見.
非常優秀的RIAA+MC放大線路, 駁上Ortofon SPU mono, 放大增益相當的足夠, 噪音非常的低,
切換到MC檔位沒放唱頭且開大音量時, 哼聲幾不可聞, 與我以前總認為在當時的日本機器MC放大的素質不夠班與增益普遍不足的疑慮.
高中低頻的細節層次感特佳, 音色整體而言仍屬韻味十足的走向

==========================================
使用的是一部廉價的半自動直驅唱盤,裝設的唱頭為Ikeda 9R,擴大機是SONY組合音響系統裏的綜合擴大機。
此擴大機雖附有MM唱頭放大線路,以MM唱頭試聽,毫無意外地屬於完全無法接受的低劣水準。

將的YAMAHA C-2a充當獨立唱頭放大器使用,唱盤的唱臂輸出訊號線連結到C-2a的MC入力檔位,
然後從C-2a的REC Output端子引出一組訊號線,接至SONY綜合擴大機的任意一組高電平輸入檔位。
加入C-2a以後,不論是音樂感染力、聲音細膩度或者是音色層次變化,皆向上提升至頗具水準的表現。
至於YAMAHA C-2系列(C-2/C-2a/C-2x)的前級擴大機,目前在二手市場取得的合理價位頂多萬把塊罷了!
最重要的一點,當初這一系列前級擴大機十分暢銷,市場貨源決不虞匱乏。

==========================================
RIAA 前級的品質實在是太重要了. DIY其實非常具挑戰性. 基於零件取得不易要做的好真的不容易.
Yamaha C-2 實在好. 沒想到 C-2a 更好.

==========================================
yamaha c-2前級規格,
phono的響應頻率是30Hz~15KHz,不像c-2a是20Hz~20KHz
這表示c-2無法播出15k以上的訊號嗎?

並不是聽不到,而是PHONO放大部分的頻率響應是 30Hz~15KHz ± 0.2dB.
而在這的頻率範圍外的響應誤差已經超過0.2dB了.
這台機子到現在評價還是很高,尤其它的唱放聲音很好.
不要太在意它的規格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一個完整的唱頭放大器而言,至少需要MC放大線路、MM放大線路以及RIAA等化線路三大部分,
較高等級的前級擴大機常用的構成可粗分為兩大類
(1)MC +(MM +RIAA)
(2)MC +RIAA // MM+RIAA。
這兩種唱頭放大有甚麼差別呢?

前者在唱放有一個完整的MM與MC放大模組,當中的括號代表RIAA等化線路結合在MM模組當中。
如果用的是MM唱頭,那就只用到唱放裏面的(MM Amp+RIAA)。
如果用的是MC唱頭的話,就依序由MC 入,在唱放裏頭自MC 引出後再進入下一級的(MM +RIAA)做訊號放大。
後者就乾脆在機體內塞下兩個完整的唱頭放大器,一組供MM唱頭專用,另一組則是專門供給MC唱頭使用。

次一等級的做法,也是大部分唱放的標準做法,那就是(MC or MM)+RIAA。
這個做法是在唱放內只放一組放大模組,藉由切換放大倍率來調整增益配合唱頭使用。
認真一點的用晶體或是(晶體+IC)的兩級或三級結構,而只用一顆或兩顆IC搞定全部的也不少見。

這幾年主流的MC唱頭的輸出電壓幾乎都拉到0.3mV左右,甚至0.5mV恐怕會成為下一個主流規格。
輸出電壓增加的好處在於唱放端的要求可以不用那麼嚴格,
缺點則在於唱頭的振動系統的有效質量增加讓唱頭的表現能力打點折扣。
這趨勢事實上也點出了今日唱放的低電平處理能力已大不如前,逼得唱頭廠商得提高輸出電壓來因應。

1980年代高階唱頭的輸出電壓一般都落在0.15~0.2mV之間,乍看之下似乎只有兩倍多一點的差距而已。
唱頭放大器的輸出電壓跟CD唱盤的2V看齊的話,以往的唱頭需要10000倍到13000倍的增益能力才行,
當前的主流唱頭則僅需要動用到4000倍到6700倍的放大能力即可,
前端的1.5倍左右的電壓輸出能力的影響竟是如此巨大。

如果對聲音的要求並不太高的話,單獨IC所構成的唱頭放大並不失為一個既經濟又好用的方法。
IC本身就適合在高增益高放大倍率的電路中使用,藉由製造廠商的整合能力將IC框在小黑盒中,
使其具有高增益特性又能避免過高增益讓電路出現干擾、發振、不穩等等不可預期的困擾,
只要根據廠商的技術手冊正確使用,幾乎都可以達到某種程度的效能與難以挑剔的安定性。

只不過這些音響用的泛用IC在整合過程中仍然不得不犧牲一些性能來求得穩定與耐用,IC廠商也知道問題之所在,
使用廠商提供的IC選單中的產品,衡量需要來做部分性能的取捨。

譬如說低雜音特性與電流輸出能力這兩項需求,可以輕易的在市售電晶體或FET中找到具備更優秀特性的放大元件來使用,
效能當然更勝單純用IC來製成的唱頭放大器囉。

==========================================
MM放大器是要使用 MM唱頭
如果你的唱臂裝的是 MC唱頭
那放大倍率及阻抗都不對
需要再MM放大器前端再加一級MC升壓器
MC升壓器一般可分為電子升壓(要加電源)及變壓器昇壓(不用加電源)
2者音質不同各有特色

==========================================
輸出端的 4μ7 電解電容改為 2μ2 耐壓50V或63V、腳距 5mm 的小型塑料電容

以前也以為塑料電容聲音會比電解好
不過現在觀念剛好倒過來,大部分的時候電解電容聲音比較好,一般來說如果pp是1uf換成電解大概在3uf左右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膠系統需要幾個設備,分別是轉盤/唱臂/唱頭/唱頭放大器

轉盤

盤,臂分離式的唱盤,5~6萬元左右的大概是入門級,老實說與其花這個錢,建議還是找日製的直驅盤
好的盤通常沒有功能性,可以自動舉臂/唱完回臂,大多是便宜的,不建議,需要手動的大部分會好一些
入門建議考慮日系盤夠用了。

日本直驅盤是我建議的方向,整台約是10~15Kg,
約是5000~12000 可以選到一個不錯的,建議以 Trio ( Kenwood 前身)/Denon考慮

Trio轉盤將重心外移,轉盤直徑33cm,可以得到一個很大的轉動慣量
Denon 好在便宜,轉動慣量沒Trio 那樣大,但也不錯了
YAMAHA 也不錯,價格被吵到很高,所以不建議
MICRO 也有不錯的唱盤

VICTOR JA-B44 直驅盤 7000元日幣,寄到台灣再多加個3000元台幣左右 初學者玩這樣的盤肯定是足夠的

二手TECHNICS SL1200系列,調整項目齊全,品質穩定度也高,配顆DENON或AT入門MC頭

黑膠轉盤唱臂尺規的畫法
http://artistming.blogspot.tw/2015/02/12.html

唱臂

要便宜,就不要另外買唱臂,用盤上原有的就好,
可以選的話,建議選直臂,音染較少,S 臂音質較軟,喜歡這方向就選S

唱頭

唱頭一定要使用MC唱頭,可惜MC唱頭的價格都是很讓人害怕的價位

MM 唱頭價格 800~25000,一般以 8000~3000 是大家比較常接觸的,聽古典樂的話約是 3000~6000 以上的唱頭就很好聽了,針尖/針桿壞了可以自己更換
MC 唱頭價格 5000~50000,一般常見的在 10000~20000 價位,MC 頭故障很難修,要價 10000~20000 算正常
聽古典樂,MC唱頭可以,爵士樂會建議 MM,味道比較對

Ortofon OM10,約是2千多可以買到,已經可以聽古典樂了
Ortofon 聲音準確性相當好,沒有太多癖性,中低音飽和度,聲音厚度都是上選,完成度也很高,主推這個
OM3/OM5 不建議,圓針的細節不夠

Audio Technic,MM頭有顆 AT-15Ea,針夠細,聲音也不錯,往上可以買 AT-150e

唱頭入門的建議,鐵三角MC,ATOC9舊款二手不過5K上下,聲音已經可以打趴一堆MM。
進階一點,AT33R應該會優於AT33PTG,全新約2萬多,風評不錯。ATOC9 III則是近年推薦的好唱頭。

唱頭放大

擴大機有唱頭(Phono)輸入嗎? 有的話, 唱頭放大器就可以省下來了

目前絕大部分的擴大機(前後分離or綜合)已經很少有廠商做MM/MC放大的輸入,就算有也是聊備一格,堪用而已;
而一台稍微好點的MM/MC擴大機幾乎可買不錯的綜擴了

MM唱頭正常輸出約4~5mV,需要經過一個唱頭放大 1000~2000倍的放大器,內含RIAA 修正迴路,把低音放大到正常準位
常見放大器以 OPA / 電晶體 / 真空管,為主要放大元件,聲音等級也幾乎是這樣排列,
OPA 總是最低等級的,比較不推薦的

用 op amp 做前級雜訊就要高出 6db.
因為 op amp 都是 differential input. 每個輸入端都存在相同的雜訊. 雜訊因此加倍 (+6db).

Phono RIAA preamplifier 對 LP 系統的聲音是個十分關鍵的元件.
這元件的 "失真", "訊號與雜訊比" 以及 "RIAA 準確性" (THD, S/N, RIAA accuracy) 都不能忽視.

經驗是 THD 不但要低於 0.005%, 而且在 5K ~ 20K Hz 也要低於 0.01%.
S/N 至少也要有 80db 以上.
很多低價的 preamplifier 的 specification 在這上面都交代不清楚. 實際可能高達 0.05%.
可以找一台比較高階的 MM phono RIAA preamplifier. 再外掛一台獨立的 MC head amplifier.

為什麼聽古典音樂不要從 LP 入門,就是因為唱放;
MC 唱頭無論高低價位還不至於讓樂器音色表現地太離譜,而唱頭放大器常常是百分之百的『音色殺手』;
保證可以讓小提琴與中提琴無法分辨,長笛與單簧管也無法分辨。
市售的唱放太容易因為個人喜好而扭曲原始聲音,再憑著LP調整高手自行把被扭曲的某種樂器聲音修復。
問題是再怎麼修復,就是絕對比不上原始不扭曲的聲音,結果就造成了『音色不正確』的普遍問題。

整體花費

盤+臂 8000~12000,唱頭 3000+,唱放 10000,就可以進到黑膠的世界了

==========================================
一盤一臂該如何選?

說實話,豐儉由人,小到二手的日系皮帶盤、THORENS上至VPI、ROKSAN或是現在也爆貴的ORACLE,其實選擇非常多。

1.直驅盤

毫無疑問TECHNICS SL1200和MICRO SEIKI DD7(搭配知名的MA505唱臂)/DD5(搭配MA202唱臂),便宜好用!
YAMAHA GT-750/GT2000雖然漂亮,但是市場二手價格居高不下。

TECHNICS SL1200

33/45轉速可微調,唱臂VTA方便好調,功能簡潔實際,盤身底座由好幾層
橡膠組成,所以重量扎實又穩固,可以拿當年DX團購的2500元LP轉盤來比
較,重量可能只有SL1200的1/3~1/5,由此可知SL1200不是浪得虛名。

MICRO SEIKI DD7

造型典雅的直驅盤,33/45轉速可微調,上頭搭載MA505唱臂,光唱臂在日本
單獨購買,都要一萬元起跳,而這台二手直驅盤在日雅拍的結標價都在台幣萬
元內,而同系列DD5搭配MA202唱臂,都是經濟實惠的選擇

DENON DP75

DENON直驅盤型號繁多,但是可以只買空盤,自己訂製安裝盤身,也是可靠的選擇

2.皮帶盤

日系皮帶盤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價格低廉的選擇不少,甚至國產DARLING也是堪用可用的。
不過還是會選擇THORENS,畢竟從TD160/166/160super或是TD125/126還有高擋的TD520/521,選擇很多。
對於入門朋友,建議找TD160super或是TD126就好了,唱臂再找日系唱臂或REGA RB300來搭也足夠了

當年TD160super是搭配SME3009來賣,12年前市場二手價不到萬元,
現在應該都要15000元了。皮帶盤除了注意皮代是否鬆弛外,馬達的狀況也要留意,有異聲就要注意了。

ARISTON RD11s

不同於LINN LP12目前市場上的高貴,ARISTON 11S是市場上被忽略的二手品牌,上頭多搭載日系GRACE707唱臂。
不過現在二手價格卻是居高不下

ARISTON RD40

同廠還有一台RD40轉盤,當年是黑膠年代末期的產物,雖然有型,但輕量的塑料底座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建議與其買RD40,不如直接拼 MITCHELL GYRODEC

SOTA SAPPHIRE

20多年前紅極一時的經典軟盤,當年許多資深玩家讚譽有佳的好盤,加上SAPPHIRE盤身又大又重,很佔空間。
這盤當年大多搭配SUMIKO MMT唱臂或FT-3唱臂,後來也有玩家裝上ZORIN氣浮臂。
這盤實力絕對在LP12之上,是不想花大錢的超值選擇,唯一需注意,寶石軸承是否破裂,這會是使用上的麻煩

MITCHELL GYRODEC

有型又美到爆表的轉盤,10年前低廉的二手價,這盤改裝後可以安裝兩支唱臂,彈簧和SOTA一樣,又軟又敏感,
所以唱臂太重,彈簧的3點平衡會不好調教。原廠還有升級電源另售,
相較於目前LP12二手價格居高不下,擁有GYRODEC應該會暗自竊笑,目前全新的GYRODEC 價格也是高到讓人不想攀了

LINN LP12

外型典雅簡樸是LP12,只是它一直沒太多的驚喜和驚艷,陸續用過SOTA和GYRODEC之後,LINN反而不如TD160super。
二手LP12 ,價格曾經非常親民,也因此今天不管原廠如何升級,都不覺得它物有所值。
這台盤是最不建議的,如果預算多又不在意驚人表現的朋友,當然是可以買回家欣賞使用。
何況LINN的產品組裝品質,水準是相當不錯的!

Basis Ovation

Ovation的壓克力盤身做工精美,轉盤面也塞入銅柱增加鋼性來維持穩定度
最特別是4根油壓避震器,整體安裝調教好,什麼音樂都能唱得很好,
誰說壓克力盤就會難聽呢,這盤確實做得很不錯。
不過,雖然盤身大,但是只能接上9~10吋唱臂,有點可惜。

==========================================
不要比好聽的話,1萬元的全新MC頭+6000元的HANSS唱放,再加5~8千元的二手日系直驅盤,應該輕輕鬆鬆可以得到比中高階CDP更自然更樸實的音色。

數位CD可以輕鬆有華麗的音色,豐富的動態和寬廣的頻寬,可是CD在音場的縱深,空氣感和活生感,這部份確實是不如LP的。
CD的感覺比較像看畫,一幅美麗的畫,而LP則是讓我有置身在音樂現場的感覺。
很多入門黑膠朋友對LP錯誤的觀念是LP很「厲害」,可是這厲害到底是什麼卻沒有說清楚,
因此跳進LP之後,反而不知道這麼麻煩的東西到底厲害在哪?好聽在哪?
要領略LP的好,得先拋棄自己長久以來習慣的數位聲音表現,慢慢你才會容易感受到LP樸實而不起眼,但真實又自然的聲音!

==========================================
輸入阻抗固定的升壓器,不會有阻抗匹配的問題嗎?
以手上這台套件為例:
*前級 PHONO MM: 2.5mV, 47 Kohms
*MC唱頭: 0.5mV, 20 ohms
*MC 升壓器: output 50K ohms (~ 47 kohms)
輸入(ohm)
3  -->
5  --> 低頻較多 (高音不破)
24 --> 適中
48 --> 高頻過多(易破音)

==========================================
所有的升壓器輸入阻抗可以說都是固定的. 它們的輸入阻抗要決定於它們的 Seecondary/Primary 圈數比. 也決定於 Phono RIAA preamp 的輸入阻抗.
如果Phono RIAA preamp 的輸入阻抗是標準的 47K. 則 MC 升壓器輸入阻抗為:

Zin = 47000 / (n2/n1)^2.

如果您的 MC 升壓器圈數比是 10 倍. 也就是說升壓 10 倍. 則 MC 升壓器輸入阻抗為:

Zin = 47000 除以 10 的平方 (100) = 470 ohm.

如果在 MC 升壓器輸入端並聯一個 130 ohm 的電阻. MC 升壓器輸入阻抗就變成 101 ohm 了.

MC 升壓器有很多的缺點. 音響器材的設計能避開變壓器就避開.
MC 有非常多優點. 但是一旦被迫使用 MC 升壓器時. 許多優點就難免要打些折扣了.
最好的 solution 是用一台 MC head amplifier.

==========================================
剛試算了一下,preamp Rin 47kohms,MC升壓器 24 ohms 檔位的圈數比是46,所以MC升壓器實際的輸入阻抗應為 22.6 ohms,
看來已經很接近MC 唱頭的20 ohms了。

圈數比是46時等於是 33db 的電壓提升. 正是一般 MC head amplifier 的增益值.
增益 = 20 x log (46) = 33.

==========================================
6000元的HANSS唱放也不錯!
HANSS唱放拿來配DENON 103,另一部 MF XLP備用,
只是這唱放還比不上PASS ONO

手邊有三台非廠機PASS ONO,一部是DS版,另兩部是香港版 ,
DS版目前配ORTOFON MC20 SUPER老唱頭,香港版一部配LYRA DORIN或AT OC9,另一部配ADC MC或AT33 PTG唱頭,
若還找得到DS或香港版的ONO PCB,倒是建議自己裝一部,還蠻不錯的!只是配對零件比較不好找而已。

Pass Aleph Ono phono preamplifier
Maximum harmonic distortion is less than 0.05% (1kHz) at 20V RMS or less.

自製唱放 (PASS ONO和PHONOCLONE)

==========================================
是哪些因素影響了唱盤的品質?
震動
轉速準確度
穩定性
隔離干擾的能力

震動可以來自內及外
內包含馬達,軸承摩擦及轉盤平衡

震動主要是影響循軌的精確及
附加的諧震會造成音染使聲音的線條模糊
反應在細節頻寬線條及形體感還有空間感

轉速是否準確影響很大
基本要求是33 1/3時,轉三圈動一格
45轉時轉速快,要求會加倍

對於自身的震動能否做到最小,並在最短的時間內消除
這包合針尖在循軌是的微小撞擊是否會有回授
及外界因為聲音的震動是否能夠被吸收或者轉化成被聽到的頻率

好唱盤要內外兼顧
不容易

==========================================
黑膠系統最大的三個問題
1. 聲音的平衡性
2. 透明度
3. 細節不足

很多高級的系統能量很強但卻不平衡,細節很多但卻沒共鳴質感
很多中低價的系統聽起來很厚但下盤卻糊成一片
很多黑膠系統空有厚暖及音場但卻毫無細節與層次可言
這些都不是靠高價的硬體就可以解決的
愈高價的系統要調到平衡極致愈要花費更大的心力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訊號傳遞流程:
唱片 (凹槽) -> 唱針 (震動)-> 動圈式(MC)唱頭 (線圈震動) ->切割磁場 (磁生電) (弱訊號) ->
RIAA前級 (小訊號) -> 後級擴大機 (強訊號)-> 喇叭 (空氣振動) -> 耳膜 (耳膜震動) -> 心靈震動

===========================
為什麼只用一根唱針,卻可產生出Stereo的聲音出來呢?
唱針要如何在同一根抖動的狀況下分離出左/右聲道呢?

Stereo 唱針的唱尖是"V"型的...
可以拾取立體聲唱片的左音溝跟右音溝...
另外..,
有些前級本身就有附 唱頭放大器(MM..,)
有些前級甚至有 MC 的放大線路!!~~
不過..,一般的普羅大眾大都是用分離式的唱頭放大器(MM,MI or + MC..)
由於唱頭放大器是置於前級擴大機的前面..,
所以台灣又俗稱""前前級"..,另稱"Phonostage"(英..)..
還有一種講究的 MC 唱頭的昇壓方式..,是日本人的最愛!!~~
是使用專門的唱頭昇壓器(MC Transformer..)..
再接上有 MM 擴大的前級或唱放就好了...

唱針要如何在同一根抖動的狀況下分離出左/右聲道呢?!
這就考驗到您的針壓,循軌,抗滑的那些調整功力,LP 轉盤的盤重或避震跟唱臂的精良了!!~
唱臂有分直切臂跟單點臂...
單點臂裡還有分九吋臂跟十二吋臂..,
也還有直臂(沒off-set..)跟 J型臂(有off-set..)..
轉盤也有分軟盤(EX:Linn),硬盤(介於重盤跟軟盤之間..)跟重盤...
軟盤一般是利用彈簧避震..,重盤則是利用其盤重(理論上越重越好!!~只要您傳動馬達好到能驅動其重量!!..)的穩定度來抑止唱尖到唱片音溝間的共振..,拾音訊號才會越精越準確!!~
驅動方式也有直接驅動或皮帶驅動,或是用 Rim-drive..,各有優缺..
不過理論上..,直驅是最便宜最廉價的轉盤設計方式..,
Rim-drive 跟 皮帶則是各有擁護者...

選擇 MC 唱頭放大器..,
首先要"優先"考慮您的 MC 頭能匹配的阻抗!!!~
要是不能匹配的話..,至少您的唱放增益要足夠!!~
否則就只好全部砍掉重修了!!~
不得不慎!!~
這種東西跟改裝跑車一樣..,
越精準的調整聲音一定是越好越漂亮!!~~


===========================
訊號傳遞流程應該這麼說:(用淺顯易懂的白話)

黑膠年代的訊號傳遞流程是:
唱針->唱頭->黑膠年代前級擴大機->後級擴大機->喇叭

CD年代播放黑膠唱片的訊號傳遞流程則需 + 「唱頭」放大器:
唱針->唱頭->「唱頭」放大器->CD年代前級->後級擴大機->喇叭

因為拾取唱針震動所產生的電平非常微弱
所以黑膠年代的前級擴大機的放大倍率設計的比較高
而CD本身電平已設計的比唱針高
所以CD年代的前級擴大機的放大倍率就設計的比較低
這使得播放黑膠的訊號>>CD年代的前級,會有放大不足的問題
所以才有唱頭放大這玩意 補足黑膠訊號與CD年代的前級銜接的落差
而播放CD>>CD年代的前級則完美銜接,不需唱頭放大
這應該可以先解釋你的問題3

至於唱頭的功用
跟DAC一樣也是一個轉換器,但是它不是數位轉類比
它是將唱針的震動轉成微弱的電流,也是挺奇妙的

「唱頭」放大器
擴大機跟放大器其實是一樣的意思 就是將訊號放大

===========================
LP 是全類比的,跟數位無關 .
MM : 動磁
MC : 動圈

這是從唱針讀取唱片溝槽,因電磁作用產生音樂訊號的原理不同,所以才有分這兩種唱頭,
MC的訊號比MM的小,所以MC唱頭放大(也就是前前級)的倍率比MM大,
才能有足夠的電壓去 "引發" 前級去驅動後級推喇叭,
通常MC唱頭比較貴,也可以說是比 MM 唱頭好(不討論例外) ..
所以從前比較便宜的擴大機只有MM放大,好一點的有MM跟MC ...

從小小的針尖讀到的訊號是多麼微小,
所以很容易因為機械震動或雜訊干擾造成音樂訊號不佳,
LP唱盤所用到的電力其實跟音樂訊號無關,
插電的目的是在驅動馬達的 (除非是內建前前級)
所以不要以為LP唱盤像CD唱盤一樣,還有像OP之類的放大電路在裡面,
這也是現代主動式喇叭越來越流行的原因,
因為CD或電腦的訊源的電壓就夠大到推動後級,不像 LP 要從微小訊號一級一級放大 ....

所以就原理來說,
LP是相當低科技的東西,
但是為何那麼貴呢 ??
因為越貴的機器,成本都花在高精密度金屬加工的機械結構上了 ...

===========================
因為唱片凹槽的關係,大動態要刻很深Telarc 1812序曲,唱針容易跳針.
故母片在刻時高低音會加以減弱.
反之,由於唱針的輸出Level非常小(動磁式MM 1~5mv,動圈式MC更小所以還要先經MC放大器)
在播放時為還原原錄音的動態的範圍,就必先經過RIAA等化放大器,
做高位準的放大及高低頻的增強,
(直接接後級聲音會很小)輸出再接入前級放大器(電壓放大),
後級放大器(電流放大)推動喇叭.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