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臂的種類:
依照循軌的方式可以分為直切臂和曲臂,而曲臂一般為支軸固定於唱盤的一邊,有分S型(Technics ),J型和直臂(直臂非直切臂)。
物理特性:
直切臂:
因為刻片刀在刻片時是以正切方式工作,而直切臂的唱片在循軌時和唱片也是呈正切拾取訊號,所以理論上較能完整讀取信號,以不失真的情況呈現聲音。
曲臂:
曲臂因為支軸固定於唱盤一邊,在唱片上是以畫弧形的方式在循軌(如圖),而因為這樣,所以曲臂在讀取唱片時可以說基乎以無正切的方式在循軌,這種因角度不正確的誤差稱循軌誤差(tracking error)。就是因為循軌誤差,會導致唱針無法完美的在V字形的音溝中行走,因而造成失真,角度誤差越大,失真越大!也可能產生破音!
曲臂會有循軌誤差,因為循軌方向不是正切,所以從頭到尾都在誤差中拾取信號,那到底要怎麼辦?
就把誤差角度變小,至少失真降低!有兩個方式可以做到:
1.增長唱臂
2.設補償角 (offset Angle)
增長唱臂:
從圖中知道,唱臂越長的劃的弧越接近直線,形成的誤差角度會越小。也越趨正切。
但是如果做一個像圖中一樣的長的唱臂,那唱盤會變很大台,所以由於唱盤的大小,所以一般唱盤唱臂不會那麼長。
一般看到的唱臂有9吋、10吋、14等,像Technics SL-1200 mk5的唱臂是9吋!
既然受限於唱盤體積而不能讓唱臂那麼長,所以廠商只能在有限制的情況下計算並設計出有效臂長,由於臂長不足而產生的誤差角度會再加上補償角度來修正進而達到誤差角度減小!
所以會看到有些唱臂會帶有偏角(補償角)的唱蓋:如圖!
增補償角:
除了加長唱臂長度,也可以增加補償角度來降低誤差角度。
什麼是補償角,也就是為了要唱針和唱片溝槽達到正切而調整的角度。
直臂是在唱蓋上做偏角(如上圖),而S臂和J臂的臂管已經有補償角度(如下圖右邊藍色唱臂)!
有沒有補償角有什麼差別呢?
如圖中有兩個唱臂,黃色唱臂是沒有補償角,藍色唱臂有補償角:
當黃色唱針讀取到紅色溝槽時,在那個黃色&紅色的接點正切角度是綠線。可是因為黃唱臂沒有補償角,所以出現了黃線和綠線所夾的誤差角。
當藍色唱針讀取到紅色溝槽時,在那個藍色&紅色的接點正切角度一樣是綠線,可是這次藍色唱臂有補償角度,所以藍色和綠色一樣正切紅色溝槽!形成0誤差角!
臂長&補償角關係:
說明了以上之後,再補充一點,當唱臂越長,唱臂的循軌路徑會更趨於正切,所需要的補償角會越小!
剛剛提到,由於廠商在設計唱臂長度時,受到唱盤體積影響,在有限的範圍內,廠商會用幾何理論計算出一個有效臂長和一個最適合的補償角。
廠商會算有效臂長加補償角,算到讓唱臂在循軌時從外圈到內圈可以保持最低誤差角度(2度以內)。
到達最低誤差時,會有兩個正切點:在唱片66mm和121mm的地方會出現0誤差角度的正切點。(正確位置是(66.04與120.9mm)
==========================================
Victor(JVC) 中階直驅盤,AB 點明顯不正切,唱頭蓋是不可以調整唱頭的偏頭角,以及有效距離
S臂的偏頭角度不對,角度對 AB 點就可以正切了,AB 點調不好,是唱臂角度不對
S臂,有很大的比例,角度都不對
唱臂數據上,一個是"有效臂長",像是通稱的 9 吋唱臂,指的就是這一段 ---- 唱臂軸心到唱頭針尖的距離,
另一個數據,"偏頭角"就是唱頭偏離這條線的角度,也就是圖中,兩條紅線的夾角,
有效臂長 / 偏頭角的關係是固定的,向是常見的 225mm 有效臂長,搭配的角度就是 24.5 度 ,250mm 有效臂長,搭配的角度就是 22 度,(因為選擇的AB點不同,會有不同角度,但是頂多差個一度 )
這台 JVC ,差了大約三四度,所以喬到正確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