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arantz CD19a,ROTEL RCD-971,MICROMEGA STAGE 6,上一代的ROTEL RCD-975,CREEK CD42,AMC CDM7、CD6。在這些東西中老系統的飛利浦之聲蠻吸引我的,尤其ROTEL的上一代跟這一代之間的差異最為代表性,上一代音樂性流暢,聲音厚實,這一代走向活潑高解析。Marantz 柔美,有點像是加了一個柔焦鏡。STAGE 6更美一些,可是可能修飾頗多,這不太對我胃口。而STAGE 跟Marantz CD19a都是新一代平價轉盤CDM12.1或12.4的結構,差別都是在類比線路的調音,這個,我是覺得屬於比較不難搞的部份,傳動結構的體質頗為重要。

轉錄一個前輩對於轉盤的評價:「PROCEED(PDT-2,PDT-3 or PCD-2)機器雖然上市己一段時間但其穩定的程度絕對超乎你的想像!而其拾音系統是採用PHILIPS最令人稱譽的CDM-1,整個拾音結構以全鋁鑄造(以杜絕不必要的諧振!)而最精彩的部份就是以“蔡司”鏡片為鐳射鏡面(當初是PHILIPS不惜成本之作)跟目前一般全是塑膠的產品相比起來實在是 HI-END 多了!談到製造品質又是一絕,相信以如雷貫耳的“Mark Levinson”為背書,這一點是沒啥爭議的,內部用料發燒,十足HI-END架勢,令人玩味的是這樣一台空前(算不上絕後!)的CD竟是出現在 “Mark Levinson”的副牌上………你所列出的其他器材中都有其特色,SONY的個性太重,不太客觀,雖然他的轉盤結構是一絕,但在使用(實用)上有些不太方便……. 而marantz CD-67mkII同屬PHILIPS結構(採CDM-12.1),不如找一台狀況佳的CD-16(至少是很穩定的CDM-4,但其LENS同樣是塑膠)」

之後,說真的,我在試聽很多採用不同傳動結構的CD PLAYER之後,頗贊成這樣的說法。我一些朋友都跟著我用CDM4或有人用到CDM1的東西,其中大多是從CDM-12.1跳過來的。

這些只是企圖比較完整的說明我選擇CD PLAYER的想法與實踐的結果。並不是要說Marantz CD19a的評價。基本上,我是先不管東西要多少錢的,先去找真的覺得不錯的東西,然後再來想怎麼用最省錢的方法達成目標。

關於marantz cd63mkII和cambridge d500

客觀上來說也一直是平價機種中一些人樂於推薦的,這也表示算是不錯的東西。

通常平價cd player要避免生硬的數碼聲,這點不是靠解碼晶片,是靠類比線路。marantz 在這點採取的策略是所謂的hm什麼線路,聽感上是一種「柔美化」,好聽是不能否認,只是針對這邊釵h使用「照妖鏡」式耳機的樂友,我會建議「更誠實」的 cd player,AMC CD 8B。

至於cambridge d500,其實不錯,但是對我而言跟NAD 3020,或ROTEL平價機種,差距十分有限,也難逃平價晶體機活生感不夠的通病,這種機器,聽流行樂還可以,聽爵士就有沒什麼氣氛,聽古典就有點粗糙。

近來狠狠的聽了Marantz CD19a(1萬8),ROTEL RCD-971(1萬9),MICROMEGA STAGE 6(3萬5),然後順便聽的,有ROTEL RCD-951(1萬4),上一代的ROTEL RCD-975(1萬4),CREEK CD42(1萬8),AMC CDM7(已停產,原價1萬8左右)。

試聽的東西大抵都是用管機推HARBETH6號這樣的組合來換CD PLAYER試聽。

大概說來對這些聲音的走向心理有個底了,我發現比較老系統的飛利浦之聲蠻吸引我的,尤其ROTEL的上一代跟這一代之間的差異最為代表性,上一代音樂性流暢,聲音厚實,這一代走向活潑高解析。Marantz 柔美,有點像是加了一個柔焦鏡。STAGE 6更美一些,可是可能修飾頗多,這不太對我胃口。

聽著聽著,我發現ROTEL RCD-975的聲音頗對我的胃口,本來心想大概就是這個了吧,誰知之後隨便抱來一起聽聽看的機器中,一台AMC CDM7的聲音卻吸引了我,在那些我聽得最熟的CD中出現了新的東西,不是什麼解析度的問題,是感情跟活力。查一查它的資料:傳動結構CDM4(非常著名最有音樂性的傳動結構之一,大概僅有最高階的CDM1贏它,不過價錢一定三級跳),飛利浦SAA7323位元流DAC晶片,模組可換,類比放大部分是以 5532 OP放大為主的單端輸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uster 的頭像
    Auster

    Auster 隨手亂彈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