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線材祕技 (3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起初我都認為導線是沒有方向性的,自已的線材也沒有跟外皮上的方向標示連接,直至有一位玩音響多年的朋友同我說,一定要跟外皮上的方向標示連接聲音才會好,試了一下果然是真的,其後發現這情形在電源線甚至fuse,電阻零件也會發生,在某一個方向連接時聲音會較好,相信當中一定有些原因,所以想知在物理角度看會不會有答案.

原來訊號線也有分方向
"箭頭方向代表指向擴大機端"

DSC04124

=========================
音響的連接線通常是「屏蔽電纜」,你如果把它剪開,會發現訊號線與最外層的包皮之間有一層金屬網或金屬箔構成的「屏蔽層」。屏蔽層的作用是隔離外界的電磁干擾,如果沒有屏蔽層,訊號線會蒐集沿途遭遇的電磁干擾,與原本的訊號一起送進擴大機,音響播放出來的聲音就會多了很多雜訊。

這個屏蔽層必須要接地才能發揮屏蔽電磁干擾的功能。一般沒有方向性的連接線是兩端都接地,也就是說屏蔽層同時連接訊源端的地線與接收端的地線,這麼做是很方便,但是有時會發聲「接地迴路干擾」,反而出現更大的雜訊。因此考究一點的連接線就會做成有方向性的,也就是說屏蔽層只與一個端點的地線連接,這樣就不會構成接地迴路。

通常屏蔽層是連接到接收端的地線,方向接反了,收到的雜訊會比較大。

=========================
我一直對線材有方向性不解,直到看了美國貝爾實驗室的一些報告並且諮詢線材工廠,才知道原來發燒線廠為了表現其獨特性,將線材兩頭會因為電壓差產生哼聲做接地,標示成讓線有方向性,怪不得,家裏那一對有標示方向性的銀彩線說明書有一段仿真兩可的話說: 把線材按反方向接器材,看哪一個方向能有比較好的效果.

 我在制線過程中很注意遮罩,因為線廠的人告訴我工廠產線容易,製成品線難. 確實有很多細小地方要注意, 例如焊槍溫度,焊錫的成分與用量多寡, 焊制時焊錫的平整性與線材本身的表面油性物質等等. 還有線材與接頭固定的問題,焊接點氧化的問題….. 我又開始尋找合適的加工材料,用過很多國產熱縮管,品質不佳,熱風槍一吹表面縮起來後,卻好象會燃燒,管壁一下子變得很薄,還會因高熱變的黑黑的,有炭物質的產生. 後來經過推薦試用了一家很有名的SUMITUBE產品, 實在不可同日而語,他的物質不但防高熱還能防磁波干擾, 高價的PROCO成品線也使用這種熱縮管.

這期間參考很多發燒線的制程, 諮詢了很多我認為專業可信的人,開始嘗試如何編線, 因為有時要制雙繞,三繞與四繞線. 大英百科全書一翻開有很多理論可以查到,但是我搞不懂這一些理論對應到實際聽音時會產生甚麼效果, 好還是壞? 因為有一些理論跟線廠的專家講的不太一致,或許不是不一致,而是用於音響的世界裏可能一且都以實際聽感為基準吧.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鍍銀線 ----- 固定頻率傳輸, 電源AC , DC 線 , 地線
2. 純銀線 ----- 變動頻率傳輸, 如音頻訊號線, 當地線也很好, 地阻抗低有很多很多好處, 但成本高. 若因成本關係, 地線可用粗的鍍銀線.
3. 銅線 ----- 以上皆可, 若覺得銀線當訊號線聲音尖銳/刺耳/衝, 只好 改用銅線.

** 鍍銀線當音頻訊號線有何不好?
高頻某段細膩處會有毛邊, 質感也不如純銀線來得”純”. 曾請教過線廠的朋友, 這是因便宜的鍍銀線鍍銀層厚薄不均所致.

4. 單心線 ---- 聲音飽, 實, 有肉.
5. 多心線 ---- 聲音華麗, 有利高頻, 高頻在導體中傳輸, 有向導體表面靠攏的現象, 此即為”集膚效應”, 多心線比單心線表面積大, 故有利高頻.

6. 絞線/編織線 ---- 像 Kimber Cable 的銀線為何要絞? 絞線/編織線即是利用線旋轉後的電感效應 抑制高頻, 讓它不會”衝”過頭 . 所以當你買了一條貴鬆鬆的銀線而聲音太衝, 別急著出脫, 當一次紡織娘.
a. 2 條只能互絞, 但切記越絞聲音會越緊.
b. 3 條編成辮子線, 請去問你女朋友/老婆, 辮子如何編.
c. 4 條, 2 條左絞 2 條右絞 , 再將此 2 股對絞 .
d. 5 條我不會, 會的人教教我.
e. 6 條, 2 條2 條互絞, 再將此 3 股編成辮子線.
f. 8 條 …………. 自己想, 懶得寫了.

7. 線越粗聲音也會越實, 動態也大.
8. 導體越純聲音越清, 千萬別買到再製銅的線.
9. 請多多指教.

鍍錫銅:
國外成品線Supra即是,一般工業線也不少鍍錫銅的線
不過國外用家認為鍍錫銅當AC線要小心...好像因用久錫氧化後
會增加電阻,使線發熱...嚴重會火燒.......

補充六:
聽國外用家說,像Kimber編繳中有空隙可降低容抗,另外編織有程度上抵銷EMI/RF干擾的能力,一般認為Shield抗干擾效果還是比較好

=======================
4條還有一些方法
1. 由左開始往右上下穿....再把左邊那條上下穿
2. 另一種麻煩些....
1234 -> 1324 -> 3142 -> 3412 -> 4321 -> 4231 -> 2413 ->
2143 -> 1234
六條以上也可用第一種方法...第二種應該可用

=======================
可以理解單芯線比較不像多芯線有修飾柔化的效果, 聲音快、狠、準, 較易反映出器材的聲底.

但我不知道萬隆OCC跟太平洋電纜差異大不大, 我只用過OCC. 一開始也擔心用單芯粗線會不會音域不平衡, 譬如說高頻不夠或聲音較呆, 但實際試用並不會, 得到很正面的結果.

=======================
太平洋的2.0MM單心銅線
2年前用過......印像是乾澀不豐潤音質並不好,然後線太硬不好操作

萬隆2.0mm OCC單芯當喇叭線, 相當不錯, 清晰、凝聚.
萬隆有非常好聲、而且好粗的 OCC 電源專線,
不過規格是 22、30、38mm 平方,比較適合接配電箱這一段。

太平洋電線當專線就不錯了啦!c/p值高呢!
感覺太平洋2.0單心聲音的細緻度比雜牌電纜線好,可絞線粗,聲音比較大港,所以我2.0插CD,3.5插DA,5.5插綜擴,最近要將綜擴換成前後級所以再拉一條2.0專線插前級。

=======================
線身稍硬的Belden 和 DS  鐵氟龍鍍銀線材,全部換為DZ OCC多蕊線,線身較為柔軟,且增加低頻韻味。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來說,小孔的是火線,大孔的是水線(有W標誌),將插座的水線及火線接反了,會有任何問題嗎?需要立刻調轉過來嗎?

插座000

其實110V的插座,是交流電,接反了是沒有關係的,不會影響使用的品質,只是如果有3孔的漏電裝置,就要按照
正常標準施工,才不會影響其功能!

火線與地線相反的話,很容易觸電的
如手摸電腦機殼後再摸地板就會有觸電的感覺
一般火線對地板至少還有7~80 vac,所以盡快對調

一般是火線(窄)在上,水線(寬,W)在下。
但某些二孔插頭有分水火線,也就是插頭會有一支較寬(水),一支較窄(火)

==========================
如果只是一般兩孔的
其實沒啥差
中性線端較大一些是因為
要中性線接觸良好

有些插頭根本沒分大小端
兩端都一樣
正反都可以差
所以要求水線和火線就意義不大
但有些電器設計確實差反會有些漏電的情況
此時只要把插頭反過來挿就好了
如果真的不放心把兩條反過來就好

==========================
將插座的地線及火線接反了,會有任何問題嗎?

一般來說,小孔的是火線,大孔的是地線(有W標誌)
現在市面上電器用品.插頭會有大小防止插錯.+ - 電....建議立刻調轉過來
若為接地型電器設備.接錯線就有可能電子基板損壞機率高很多...無法導除靜電等因素
地線是白色
火線是紅色
控制線是.黃.藍.黑.橘.咖
專用(第三種)接地線是綠色
自行diy請不要接錯.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辨別耳機插頭與插座的左右聲道

1、身歷聲耳機插頭

00c8a2c0-b860-4a00-828a-f2d5a0658e15

2、耳機插座
將耳機插座頭背向自己,焊接端朝下,一般右側的金屬焊接端子為右聲道,左側(或者後側)為左聲道。

(1) 插入前

dc7d3711-371d-4306-9342-67df4791142e

(2) 插入後

7df12078-c485-45ec-a348-c2cef2b4a477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問線材AWG是如何定義的呢?
是不是不同用途的線材有不同最佳的AWG數呢?
不知道喇叭線,訊號線,電源線,機內線,分別適用何種AWG數的線呢?
AWG數的高低對聲音有什麼不同的影響呢?

AWG = American Wire Gauge
定義線材導體的粗細

訊號線常用20~22AWG.
最近網路上看到一則來源於專製作接頭公司的理論, 相信接地線截面積大於訊號線40%對聲音有正面的影響.

低音要好,地線要比較粗或多,尤其是銀線.

=========================
AWG的電流規範定的這麼嚴.
正常電流(NormAmps). 10安培要用到AWG13的線 !!!.

小黑線(18AWG) 電流只有3.2A
110V換算只有350W !!!

電料行賣的特粗線(14AWG) 也不過到8.2安培.
110V換算是900W.

市面的算法.
幾乎都是用MaxAmps 甚至是超過的.

難怪很多AWG表 都只有直徑面積的數據.
而沒有電流的數據.
想來是不敢列出.........列出來會很嚇人.

結論:
使用粗如水管的電源線.
只是依照規範 剛好而已.

=========================
市面上其實有3種標示方法:

1. AWG.
電子工業用的線 大概都會標這種數字.
大部分都是多蕊線. 通常是細而軟的線.

2. 面積.
如 2.0 / 3.5 / 5.5 / 8.0 / 14 mm^2(平方).
多用於"電火線"(接市電用的線) 電力纜線.
基本上都比較粗 是屬於絞線.

3.直徑.
就是那種家裡面拿來接插座 冷氣的單芯線(扁白線).
常見的就是1.6和2.0
只有這種單芯線標示的是"直徑".

簡單的換算:

AWG14 = 2.0mm平方 = 1.6mm直徑.
AWG12 = 3.3mm平方 = 2.0mm直徑.
AWG10 = 5.3mm平方 = 2.6mm直徑.(資料上有看到這種單芯線)
(常用的AWG號數 基本上都是偶數.)

電腦用的普通小黑線是AWG18.
大約是0.8mm平方. 1.0mm直徑 (注意到了嗎 這時候直徑的數字會大於面積).

很紅的入門喇叭線4S8. 大約是AWG16(單股).
這時直徑和面積的數字約略相等. 大概是1.3

比較會混淆的就是2.0這個尺寸了.
2.0面積 和 2.0直徑的線都很常用.
但是2.0直徑的單芯線 要比2.0面積的的線. 要粗上一個級數.

1C 2C 3C 4C 16C就是就是總共有幾條這樣的電線.
1C是單路線. 配線用的.
2C是一般電線.
3C是加上地線.
4C....應該是只有AUDIO用的喇叭線 才會做這種線.
16C 32C這種是訊號纜線.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機內以銅線來說大概要幾mm呢?
一般何處用單蕊 何處用多蕊呢?
隔離線用於訊號輸出,那是在配RCA部,經過電源怕干擾才需用到嗎?

==============================
電料行,很普通的多芯銅線而已

只是要避開雜訊的話,基本上還是佈線比較重要
音色走向的話,則是電路架構重要
通常你看到三四萬的廠機,裡面也不過是用爛線而已,但是依然可以出的了好聲

個人是覺得,調音等等,等到系統有一定水準再討論;信號線是可以買好點,畢竟是在外面跑的
至於機內線,老實說,佈線比較重要;BELDEN也經常用,但是老實說,用在一般信號傳輸上根本沒有幫助

如果是功率後級,那就需要做額外的考量,但是通常只要你焊接溫度正確,便宜線就很夠用了

==============================
太平洋或是華新麗華的多芯銅線就是便宜又好用的機內配線.
14AWG或是12AWG的線徑粗細剛好, 外皮的顏色又多. 雖然談不上幾N銅, 但是最少可以保證不是回收銅.

請問太平洋的哪裡買?
有在德昌買過啦!印像中B & Q裡也有。不過,德昌是一大捆的。
到德昌買的, 本想去買鐵氟龍鍍銀線使用, 但是線材太硬加上價格太高, 所以還是選擇太平洋的銅線.
我也趁機會買幾捆0.75mm與1.25mm的多芯線, 線身是沒有鍍錫的, 現在要用的時候, 撥開膠皮, 黃澄澄的銅線漂亮的很!

可能是太平洋的進價過高....這兩年德昌好像已經不再賣太平洋的電線了........不過不敢100%確認就是

電源配線用的是單芯線, 要是使用多芯線的話, 必須加上銅套或是銅管才能順利插入2P或3P的電源座, 在國際牌的插座包裝上有標示!

跑了一趟德昌,有賣太平洋的哦!而且有20蕊、30蕊、以及50蕊可供選擇,
20蕊的顏色較多!價錢稍貴一些,但還是再多買了一綑回來,準備當機內的電源配線用!
基本上這電線很耐熱,上錫時,外覆皮不易變形,真的好用啦!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V端子對照表:

439021251_m

439020962_m

在開始之前,先來看一下各種的訊號線:1號為S端子,2號為RGB(D-Sub)線,3號為AV端子,4號為聲音線,5號為一對二的聲音線。

439021180_m
A/V端子連接示範:

  所有的電視一定會支援A/V端子,不論是傳統電視、電漿電視、液晶電視、投影機。以下是使用了一台傳統電視來做示範,使用的線材為上圖的3號AV端 子,這種有三個頭的AV端子,一邊直接接在ZINTV「A/V OUT」的分別是VIDEO(黃)、AUDIO L(白)及AUDIO R(紅),另一邊接在電視機的「VIDEO IN」的VIDEO(黃)、AUDIO L(白)及AUDIO R(紅),只要對好顏色接好即可。有些AV端子的訊號線沒有分顏色也沒有關係,VIDEO對VIDEO,AUDIO L對AUDIO L,AUDIO R對AUDIO R接好就好。

1194657428

4299298267_b32d12e6fa

260746_3
需要高階晰度還是AV端子?

但是在這必須特別說明一點,由於自製的投影機,必須拆卸 LCD 面板,因此會失去保固,而且,而一般 15" 面版,只有 VGA 接頭,所以便利性方面是沒有市售的投影機便利,但是,與其透過市售投影機的 AV 端子或者是 S 端子來傳輸,我寧願選者傳輸畫質較高的 VGA 或 DVI 接頭,有就是所謂的仿 1080 ,高畫質輸出。

439020859_m

在上面的圖片我們看到,傳統的 AV 端子與 S 端子,最高解析度為 480i ,色差端子 YPBPR 與 HDMI 介面最高畫質能夠到 1080i 與 1080P , I 跟 P 的差別在於 P 是倍頻掃瞄, I 為漸進式掃瞄,假設 I 的掃瞄頻率為 1.3.5 .7.9 或 2.4.6.8.10 ,在 P 就為 1.2.3.4.5.6.7.8.9.10 ,因此 P 的代號在解析度與畫質上是比 I 的來好,適合長時間觀看,比較不容易疲勞。

雖然自製投影機沒有 AV 或者是 S 端子,但是有很多轉接頭能轉接到 VGA 的方式,根本就不是問題,在 150 吋的布幕上,放映 480P 的解析度,(經過實地測試,480i果然是效果奇差)根本就是爆譴天物呀。

因此對"追求高解析度大尺寸的玩家",AV端子,S端子根本就可有可無!!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擴大機到揚聲器之間是靠著喇叭線來做連接。
需知音源、擴大機和喇叭這三者之間,必須要依賴各自的電器參數相互作用,才能完成系統的頻率影響及特性。
雖然一般揚聲器只呈現一個額定電阻(4~8 歐姆) ,但其工作時阻抗是會變化的,所以喇叭線給予揚聲器的電訊號,要使揚聲器在轉換輸出聲音訊號時能盡量呈現平坦的頻率響應。
當然,擴大機輸出阻抗中還有感抗的成分必須要考慮,導致這三者之間的匹配問題相對的重要起來;那麼替系統慎選一組合適的喇叭線就成了不可忽略的工作。

由於喇叭線傳送的是功率信號,因此不會有太大的信號損失,在客觀條件上只要能要求喇叭線具有極為優秀的導電性能,要有優秀的導電性,因此線材必須具備極佳的傳送能力。
目前用來衡量這兩點的主要技術指標是 N 值與導線股數。發燒線選擇的主要根據是:
在連接線上的功率損耗越小越好,以及盡量不降低擴大機的阻尼係數最好。

喇叭線負責將擴大器處理過的聲音信號,傳導至喇叭單體轉換成聲音,假如你未慎選喇叭線,縱使你有相當高級的後級,就算擴大器可以再生 10~25KHz 的音頻,能傳到喇叭嗎?

擴大器有很好的動態表現,可能在喇叭上聽到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線材本身的阻抗、磁場效應以及不同的音頻在線材中的速度不同,這些原因常會導致擴大器和喇叭的效果大打折扣,
但我們卻常怪罪於硬體器材不好,也許因此而更動所有器材,白白浪費寶貴的時間和金錢。

發燒喇叭線所使用的銅線

發燒線材品質的好壞,導體材料的傳輸效果可說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最常用的導體材料是銅,其次是銀,當然也有用非金屬材料如碳纖維來作導體材料。一般常用於發燒線材的是高純度 的銅,
分為無氧電解銅(OFC)、LC-OFC 銅、無氧單結晶體銅(PCOCC)及 Super Pcocc 銅,依據純度來分有4N、6N、7N、8N。

N 值是反應喇叭線在製作中所使用金屬純度高低的參數。
目前普通的喇叭線所用金屬的純度應在 99.99% 以上,在表達 99.99% 時,習慣上稱一個 9 即為一個 N,
99.99% 即為4N,而 99.999% 稱為5N,99.9999% 叫做6N……。
現在市場上高等級發燒級專用喇叭線的純正度一般在 6~7N 以上。

OFC 中文稱之為無氧銅,因為在冶煉銅的過程中,不加入氧化物及避免了氧化所生產出的銅線,純度為 99.995%。
OFC 銅材中具有較長的顆粒,LM 約為 400 個左右,這樣可以令性能得到改善和進一步減少失真,
一條 OFC 銅線的聲音比採用高純度的普通銅作相同設計的線材更為清晰。
LC- OFC 銅線其純度比 OFC 無氧銅略高,但仍在 4N的範圍內,但導電特性要比 OFC 銅好。

PCOCC 銅是由 OCC 冶煉法抽絲出的高純度的銅。
PCOCC 的特點就是銅結晶體大,銅的純度則提昇為 99.996%,導電性當然是提昇得更為理想。
PCOCC 線材具備了信號傳輸上的重要特性,它在傳輸方向上達到了最小雜質的影響,極少或無顆界限,具有平滑的表面和特性的柔順性,因而可以傳送極為清晰的信號。
Super PCOCC 則是將銅的純度提高到 99.997%(6N),其雜質含量更低,導電性當然比 PCOCC 銅更好。

N 越多越好嗎?

N 是英文 NiNe 的簡稱,Six NiNes Coppe = 99.9999% 純度的銅 = 6N 銅,這是約定俗稱的說法,這其中也衍生了一些問題,
由於很多天價的喇叭線標榜採用高 N 值的銅線,強調其銅的純度比其他的線材高一等,久而久之 N 就變成判斷喇叭線發燒與否的重要性指標。
記得前陣子有發生一個案例:
有位發燒哥花了數萬元買了一對發燒喇叭線,經實際連接使用過後感覺音質並沒有起色,於是懷疑線材銅的純度,他將該線材送到材料科學研究所檢驗,結果是它的純度比一般的銅線還不如,
他不甘損失一怒告到法院去,結果燒哥輸了,因為線廠的老板說:誰說6N是 99.9999% 的意思,那是只是該線材的型號(編號),下一條叫7N ,或是8N,又或是9N有何不可嗎?

喇叭線純度越高越好嗎?

答案是:不一定的,例如超時空的頂級線就是合金材料。
合金材料夠7N嗎?不夠,連4N都不夠,但其音質比有些高純銅材料好得多;
再例如,美國線聖(AQ)的水晶系列喇叭線天下聞名,同樣是由非高 N 值的材料所製成。
大多數發燒初哥受商業廣告宣傳的誤導,片面迷信高純銅材料製成的喇叭線,4N、5N 還嫌不夠,到處去找7N 的喇叭線,
其實6N與7N的差別是百萬分之一與千萬分之一的差別 ,儀器的極限也不過是萬分之一的解析度,
人耳是否分辯得出電流是流過6N或7N的線,個人是抱著存疑的態度。
示波器、頻譜儀決非人的眼、耳能比的,人耳的分辯率是有限的,而銅的冶煉技術不斷的進步,相信不久9N、10N 就會出現,
至於音響發燒線是否有必要隨著高 N 銅的開發一味的跟進呢?這恐怕就是見人見智了。

多股導線

喇叭線中金屬導線在傳導各頻段頻率時所傳送信號的速度是不一樣的,特別是某些頻率的信號沿導線表面的傳送速度與其沿導線軸心的傳送速度亦有微弱的差別。
因此,為了使從擴大機一致的傳送效果,同時進一步提高線材的導電能力,每根喇叭線多配以多股導線盤擰製而成,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喇叭線的傳送質量。
一般而言,在 N 值相等時,股數越多線的傳導能力越強,線阻(阻抗)越低,傳導速度越快。

技術的角度看喇叭線

喇叭線作為傳輸電流的載體,首先考慮的當然是它的電阻,因為電阻越小線材的損耗也就越小,
根據電子學中導體的電阻公式 R=ρL/S,要減少電阻”粗”是最直接的方法,過細的導線顯然不會有好結果,
因為細線的電阻大,更多的功率將消耗在導線的電阻上,低音的損失尤其嚴重。
粗的導線可以使電阻變小,通常認為導線上的損失(插入損耗)在 0.5dB 以下是可以容忍的。
從擴大機輸出到揚聲器的這部分電路中,喇叭的阻抗、導線的長度、導線的粗細都很重要,一般的做法是根據導線長度和喇叭阻抗來推算出導線的粗細。

電流有集膚效應。也就是說高頻電流走銅絲表面,低頻電流走銅絲中間。
為了增加金屬線表面積,股數要多;為了增加截面積,銅線要粗。
喇叭按 4 歐姆算。大音量時,瞬態電流可以達到 10安,保守的講,至少需要2個平方的線材才能接近滿足瞬態要求。

下面的數字顯示 100 英尺(約30米)導線的線徑 、揚聲器阻抗和插入損耗之間的關係。
例如 30 米 18 號線,4歐姆阻抗揚聲器 ,插入損耗是 2.5dB 夠大的了。
大家要知道,3dB 的損失就意味著擴大機的輸出損失一半!

10 AWG:4 Ohm = .44 dB﹐ 8 Ohm = .22 dB﹐ 16 Ohm = .11 dB
12 AWG:4 Ohm = .69 dB﹐ 8 Ohm = .35 dB﹐ 16 Ohm = .18 dB
14 AWG:4 Ohm = 1.07 dB﹐ 8 Ohm = .55 dB﹐ 16 Ohm = .28 dB
16 AWG:4 Ohm = 1.65 dB﹐ 8 Ohm = .86 dB﹐ 16 Ohm = .44 dB
18 AWG:4 Ohm = 2.49 dB﹐ 8 Ohm = 1.33 dB﹐ 16 Ohm = .69 dB

喇叭線材的長度

正如前面所說,喇叭線應以控制力強、聲音清純者為上上之選,從而徹底發揮出許多難以伺候的揚聲器的潛力。
理論上,線材應以短的能獲得更佳的效果。
不只一次有發燒友詢問:喇叭線是否在一個指定的長度裏表現特別好?並指出這與聲波的長度有關 ... 等等。
不同的頻率會有不同的波長,而且彼此相差甚遠,那麼一條喇叭線如何去“迎合”不同波長和決定其“應有”的長度?
再者,波長和喇叭線傳遞風馬 牛不相干,故可視為神化一則。

過去,英國音響界提出應取長信號線與短喇叭線;亦有反對者則持相反的論點,二者究竟誰對誰錯?
先論前者,基於揚聲器單元的活塞動作,會明顯的受制 於擴大機的阻尼係數值。
假若喇叭線存在較大的阻力,便會大幅度拖低功放的阻尼係數,令聲音肥腫不受控制,嚴重程度比信號線更甚;
至於持後者的理論,卻相信接駁於較前端的信號線(相對於喇叭線而言),由於接近信號源,
假若信號於中途存在任何扭曲或改變,經放大後可能將此失真加大數百倍,故寧取短信號線和長喇叭線。
事實上兩派各有論據,不能說誰對誰錯,總之信號線與喇叭線皆越短越好,起碼自身的失真會盡量減少。

對於喇叭線作為一個影響聲音的環節,從 HI-FI 這個角度出發,就應該是線材越短自身的影響就越小。
但喇叭線過短則無法適當的擺位,會導致左、右聲道分不清,聲音模糊,所以選擇一個合適長度的喇叭線是絕對必要的。
其實喇叭線就好比揚聲器中的分頻器,是一個非用不可的累贅,縮短喇叭線會使低音渾濁,從任何物理學上解釋也不能解釋得通;
相反的,過長的喇叭線由於內阻相應增大,必會導致低頻變差。
在沒有高素質喇叭線的前提下,線材肯定是越短越好,對聲音的影響就越小。

有人喜歡“把喇叭線的音色調和增加到聲音中”,所以喜歡把喇叭線留得長長的,以便在系統中多增加一些喇叭線的特點。
這是一個另類玩法,不能完全否定這種玩法,因為玩音響的旁門左道很多,有些理論上無法解釋的東西,在實際中真的可能是有效的,
比如你的系統聲音尖銳偏亮,中、低頻薄,那麼通過使用長長的聲音豐厚的喇叭線,有可能是會改進的,這就是一種校音技巧的問題了,所以不能完全否定。
但是這畢竟是下下策,如果你的系統很中性平衡,如果也使用了這樣的長喇叭線,那聲音不就渾暗發蒙了嗎。
所以無論怎麼說,中性、平衡、無或少渲染,才是我們發燒友所提倡追求的。

從這個概念上來說,應該能夠明白喇叭線到底是越短越好還是越長越好了。
依反覆的試驗結果,1 米到 2.5 米最合適。

結論 :

線材畢竟是一種無源的器材,不會對聲音帶來質的變化,不要對線材的祈望太高。
有些發燒友將線材視為音響的靈丹妙藥,認為什麼問題都可以透過更換線材來解決的觀點是十分錯誤。
再高級的線材對普通器材也是無濟於事 ,不要盲目地去升級你的線材;而且線材與音響器材的搭配也有很大的關係。
搭配不當也不能充分發揮線材的威力,但一定要記清楚,音響器材始終是主要的這個基本點。

好的音響器材,也得要有好的線材匹配,才能讓音響發出它應有的好聲音。
線材也是音響器材之一,不該是附屬品,若只把線材當成音響的附屬品,而不能搭配適當的線材來使用,相對的惡性循環下,一套音響的品質勢必越來越差,也不可能得到一套好的音響。

補充個人當白老鼠的經驗:

1.不要太相信[大廠牌就一定好]
(大廠牌貴的可以但不一定最好(個人2年前買了15000左右的純銀訊號線---再跟自製ACT純銀訊號線比(此線加起來外徑約14mm,與15000元的廠線只少約5mm))但聲音不比廠製差.
(僅供參考,購線最好是能在自家音響試過再買最好,但往往不能,如買很貴的線材可請音響商行用與您相近器材播放,或只有搬您的cd或擴大機了!)

2.選線一定要帶自己喜歡,且音質音效不錯的cd去多試聽比較.
(購買不要當白老鼠是重點).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基本上, 是不可以的,阻抗也不一樣~
用在小功率(例如1,2瓦)基本上是可以的,跟 "阻抗" 不太相關,"粗細"、"長短" 倒是有關。

可以混用, 會有聲音, 但是好不好聽就看個人偏好.

一般來說訊號線建議用小於 24awg.
喇叭線要看擴大機, 一般最大 8~10 awg 就可以應付大部分的使用了.
訊號線粗沒聽過什麼好聽的, 用過最粗覺得還不錯的是 18awg 的純銀線.
喇叭線就複雜點了, 聽過 26 awg 不錯的, 18awg 很好聽的, 12 awg 不太好聽的...etc.

另外建議, 訊號線可以長一點, 喇叭線越短越好.
RCA 頭的訊號線(非平衡) 一般有到 5 米的, 平衡線就可以長得多, 20 米也算普通.
經驗是喜歡用單蕊線,
一般喇叭線用 12 awg,
小功率管機喜歡用 18awg 的單蕊軍規鍍銀線,
訊號線用 24 awg, 28 awg 也很棒, 但是難做.

訊號線拿來作成喇叭線...擴大機大電流輸出的時候線會燒起來吧
一般來說,大條的喇叭線可以拿來做電源線,因為線徑夠粗
訊號線當喇叭線用的話,線太細了,且不符成本
由於訊號線傳遞的是低電平的細微電訊,
因此訊號線的結構與材質通常會比較考究,以降低電容(絕緣)等問題,且必須保持一定範圍內的阻抗

AWG 是一個單位.
這裡有個換算表, 給你一點概念.
取自 Tnt Audio 網站.

awg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純銅:純銅常被稱作紫銅。它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和耐蝕性。純銅用字母T(銅)表示,如Tl,T2,T3等。氧的含量極低,不大於0. O1%的純銅稱為無氧銅,用TU(銅無)表示,如TU1、TU2等。
黃銅:以鋅為主要合金元素的銅合金稱為黃銅。黃銅用H(黃)表示如H80、H70,H68等。普通黃銅它是由銅和鋅組成的合金。當含鋅量小於 39% 時,鋅能溶于銅內形成單相 a ,稱單相黃銅 ,塑性好,適於冷熱加壓加工。當含鋅量大於 39% 時,有 a 單相還有以銅鋅為基的 b 固溶體,稱雙相黃銅, b 使塑性小而抗拉強度上升,只適於熱壓力加工 若繼續增加鋅的品質分數 ,則抗拉強度下降,無使用價值 ,代號用“ H +數字”表示, H 表示黃銅,數位表示銅的品質分數。如 H68 表示含銅量為 68% ,含鋅量為 32% 的黃銅,H90 、 H80 單相(金*黃*色),用於鍍層,裝飾品,獎章等。H68(單相) 、 H59 屬於雙相黃銅,廣泛用於電器上的結構件,如螺栓,螺母,墊圈、彈簧等。

經常看到純銅接線柱,賣家為了顯示其材質經常打磨掉一腳,露出“黃銅”的本質,其實這無可厚非,但很多玩家用這樣的接插件楞要配個單晶的線,讓人情何以堪啊!!!
一、銅的主要物理性質
    銅是僅次於銀的優良導電導熱體,常溫下銅的導電率為銀的94%,導熱率為銀的73.2%。
    密度(20℃ )    8.96 g/cm3
      熔點           1083.4   ℃
      沸點           2560    ℃
      比熱             386.0    J/(kg•K)
     熱導率       397    W/(m•K)
     電阻率        0.018Ω•mm2/m
二、黃銅H62的主要物理性質
   密度         8.43 g/cm3
     比熱        385.2 J/(kg•K)
   熱導率      108.9 W/(m•°C)
   電阻率           0.071Ω•mm2/m
三、金、銀電阻率
   銀電阻率    0.0165Ω•mm2/m
    金電阻率    0.024Ω•mm2/m
另外純銅在大氣中易氧化表面變黑,幾乎不導電,容易導致接觸不良。
    銀在大氣中易硫化表面變黑,幾乎不導電,容易導致接觸不良。
    金則很穩定,所以一般都會鍍金來保護基材,但黃銅鈍化後外觀類似鍍金,也導電,請注意區分。
純銅最好不要和鋁貼合,因為兩者的電位差極大,容易產生電化學腐蝕,一般鍍金後貼合。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錢用銀線的話,可以找Cardas或買
1.5-2.0米的Audioquest cv喇叭線拆開來當機內配線,
反正配線別用太爛就是了,其它的都是好料啊!!

機內配線用Cardas比較實際一些,
去唐竹問問,應該不貴,
這裏的6N銀線,價格稍高一些,一米380元!!

銀製喇叭線,低頻少了點,
但中高頻絕對OK!!
覺得喇叭線用6N銅線會全面一些!!

用電組小舖16awg純銅線材做為主要配線,
新換之純銅配線也略為增加低頻表現。

16AWG純銅配線
1. PVC絕緣外皮,最高工作電壓600V,最高電流12A。
2. 可使用於機內訊號配線、輸出配線。
3. 導體材質 : OFC
 
佈線、地聲道是用電阻小舖訂製的OCC單芯銅導線
左右聲道是Mogami 2791

訊號輸出入與訊號選擇模組電源供應部分,
線材使用DS的鐵孚龍前級專用訊號銀配線/22awg,
全機地線採用電阻小舖的Belden鍍銀線/20AWG,
電源輸入端子台部份採用DZ的OCC無氧銅多芯線。

訊號線則都使用跟DS購買的雙蕊隔離銀線,讓配線簡化了不少。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線材二三事


連接彼此的工具就是電纜

1.http://www.ablecable.com.tw/
2.http://www.canare.com.tw/audio_cables.htm

第一個是電纜線規範
第二個CANARE的使用手則

其實大家如果有操作實驗第一個就是要配合公式,先從專業的電纜玩起,他有公布他的使用長度,
還有使用方式,還有喇叭線響應是否完整,然而入門的CANARE都具備這個條件,
因此是可做為參考,相信有學過數理,也不置於太離譜。

電源線

4S11內心線已經達到2.0MM,在公式看起來足夠15A的滿足,另外也要考慮機器,若是15A的A類擴大機,就可以使用,

若是一般的擴大機大約是在10A的保險司,因此電源線也可以選用次一等內徑約1.25MM的4S8,滿足10A的線做為電源線,
實驗中,粗的電源線的確會使的中低頻飽滿,但是高音確有壓抑,這是常見的現象,
因此選用正確的線徑來滿足機器,才會有正常的聲音,當然安全第一,這點也是值得參考的。

一般CDP保險司的約為1A4S6G的,CDP跟AMP是不同的,殺雞閹用牛刀,
當你把線材也當作器材時也是需要給於正確的電源,才會導入正確的能量,
若用的線太粗,聲音難保都偏中下盤,能買足1A的線都能當作電源線,所以CDP電源都好細。

總而言之考慮的就是波形,要使的波形完整,就應該會是好聲音,
當然最重要的是喇叭、喇叭線、擴大機、電源線、排插電源線這個最重要,
接著就是CDP、CDP電源線、訊號線,這一些東西都要能滿足正確的波形才不會失去原味,

正確的電源線,也應該包含更深的意涵,也就是正確的比例,也許抹殺掉你的系統的就是那電源線而已。

喇叭線

在CANARE的網站也是有介紹,當用粗一點的線當然會有中下盤偏厚的現象,
但是在長期聆聽下,還是需要這種電纜,聽起來比較沒有壓力,給大家參考,
年輕人就是喜好那衝擊感,反正聲音是看人玩的,要因人調整,才有意義。

心得

線本身的粗細,可以簡單的當作放大鏡來看,
當然線材會好玩,來自本身系統需要線材來調整,
細的線放大的倍率感覺上會比較小,但是聲音是細緻的,
中等當然是中間囉,粗的就感覺形體比較大一點,但是聲音就比較粗,

所以線材是要看器材本身的素質來搭配,聲音已經很細膩了,用更細的線聲音就太細了,
質感出不來,有那種1000芯的喇叭線,聲音雖然線,但是聲音定位卻失去了。

不同線徑做出來的線,雖然有各種音效的產生,但是你會聽起來像有兩種放大倍率的聲音,
已經失去了原味了,但是這些玩味,都是個人經驗,對聲音要求直接,
對聽古典樂卻是重要的一環,

還有絞線,基本上仔細去聽絞線,音場也會因為有絞線過而產生前、中、後的感覺。

基本上不建議買那麼貴的線,因為要先把便宜專業的線聽懂,那些貴的你才知道價值在哪裡,
掌握住自己喜歡的素材,更勝於去買一些很貴的線才,但是這也是互相累積的,
用貴來比對,用便宜的來試驗,

相信專業的線才,那些貴的線才,也只是便宜的線去組裝出來的,重點價值來自於組裝跟運用,而不是他的貴,
聲音真的是盲目的,用耳朵聽才是實在。
當然不同素材取得不易,就形成他的商業價值,但是對於音樂應該不是只有貴族能聽見的才對。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燒音頻訊號線


在音響界除了講究功放、音箱、音源等設備外,對信號連接的線材也頗為講究。每條線的價格在百元至千元甚至百萬元的天價,對此有人則不以為然,認為為了改善音質將錢和精力投在線材上是一種極大的浪費,甚至認為線材對音質的改善非常微小,和它的價格相比嚴重不平衡。那麼信號線究竟對音質的影響有多大呢?其實如果您不是一個音樂迷或你的音響設備的等級太低,千萬別花冤枉錢去買這些高價的音響線材,因為如果你的擴大機對音樂表現力本身就先天不足,那麼使用一般線材和高價線材的效果是一樣的。這有點像給天生體質不佳體弱多病的人,吃很昂貴的補品一樣是沒甚麼效果的,不過這邊所謂等級太低並非泛指平價的音響器材,音響器材價格並不一定等於音樂的品質,也就是說價格低並不表示音響爛,就像我們自家的萬把元的擴大機和喇叭,我在此打包票,換上好線材肯定會有完全不同的表現,由我們評價上眾多的網友回應玩各種線材的心得可以得到證實。音響系統中之導線有以下三 類:1、 電源供應用 ─ 電源線。2、微弱訊號轉送用 ─ 音頻訊號線、視頻訊號線。3、喇叭驅動用 ─ 喇叭線。在此我們將來詳細介紹「音頻訊號線」。

甚麼是音頻訊號線

  音頻訊號線有人稱它為標準電平信號線,它是音源與擴大機之間的連接線,它的傳輸電平在 1V 左右,也是屏蔽型的傳輸線。音頻訊號線它的兩頭均為 RCA 同軸插頭(俗稱蓮花插頭) ,所以被稱作 RCA 訊號線。使用於目前市場上出售的 CD 機、VCD機、DVD機、LD機、卡座、調諧器等音源設備,與 HI - FI 發燒 擴大機、AV 擴大機等音頻處理/放大設備的連接。這種線使用廣泛,屬不平衡傳輸類型,具有一定的抗乾能力。音頻信號線是由導線和插頭兩項基本部分組成,插頭要求的是高純度優質材料製品,能與插座緊密接合,減少接觸界面傳輸損耗。從線材本身角度來講,材質、紡織方式、長度等不同,會造成各種音頻信號線在組合中還原效果的不同。

好線與普通線的差別在那

   從表面上看,好的線材與差的線材以直流信號通過的情況下電阻值都非常小,似乎沒有個麼太大的差異;其實,這對音頻而言是錯誤的。由於音響器材所重播的信號是各種不同頻率的交變信號,而非恆定不變的直流信號,因此在傳輸音頻信號時,好線材會使所傳送的的信號更加的準確,傳送的頻率範圍寬、表現更真實、層次更加豐富;而相對較差的線材所傳送的信號則會隨著頻率的變化而有所改變 ,其信號失真的程序也會因頻段的不同而各異,兩種線材的差別這時會相對明顯。

  普通線材只是一個把電聲信號接通傳輸的導體,而高級線材除了要達到高傳真的目的外,使用材質和製作工藝不同的線材,在音質、音色上還有各不相同的表現效果。發燒信號線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讓音樂信號在傳輸過程中沒有改變,但在實際使用中,所有線材都像濾波器,它們存在電阻、電容、電感等,會對通過的信號產生影響,使得信號在傳輸中形成欠阻尼,損失音樂信息和細節等現象。任何傳輸電纜都可等效為由電阻、電容和電感所組成的分怖系統,由於存在電容和電感,所以傳輸電纜就具有其特殊的頻率特性,即對不同頻率的信號有不同的時延(亦即所謂不同的傳輸速率)和呈現不同的阻抗 ,顯然這會使信號產生一定的失真。另外,電纜的電阻也會對信號產生損耗,但由於信號線通常都比較短,這種損耗可忽略。

音頻信號線的優劣判別

  不同材質的線材價位相差極為懸殊,一條普通線(如隨機信號線)的售價只有幾元,而大截面、高純導體的頂級線材可以賣到幾萬元,其成本主要不是材料,而是難度極大的工藝。但選擇線材須實際一點,絕不盲目追求高價。一般要去判別信號線的優劣,首先您要了解導線對音質影響的因素,影響傳送音質的好壞並非純粹以線粗或線肥來決定 ,一般同軸訊號線的外徑很難超過 90mm,有一些訊號線看起來很粗壯,大都是有著很厚的 PVC 層,讓線材看起來壯觀,實際上對於訊號傳輸一點也沒幫助。線徑的粗細與音質沒有絕對關係,關鍵是線芯與材料結構,有句話說的不錯:“不是你把線做的多粗,而是你如何做得讓線變粗”。

  一般最常用的訊號線是同軸結構,就是我們所稱的非平衡訊號線,最中間是線芯,然後是一層絕緣體,絕緣體外圍會有一層碳物質導電體,這看起來黑黑好象橡膠一樣的物質是會導電的,主要是減低電流通過的噪音;再來就是一層由銅芯或是類似的線芯編織而成的屏蔽網,這屏蔽網就是俗稱的地線,銲接在接地點後會讓同軸線完成一個迴路,然後就是線最外層的 PVC 外皮了,有一些線材為了增強抗噪能力,會再加一層編織隔離網,不過要留意的是多數的隔離網都是裝飾用,並不具抗 RFI/EFI 射頻的功能,只要同軸線本身結構與材料設計理想,隔離網並不是絕對需要,當然,也有貨真價實的隔離網,確實能發揮抵抗射頻干擾的作用,對於音質要求嚴格的人是不可缺少的抗噪配備 。音頻信號線的的優劣而是由下列三因素共同來決定。

一、導體的材質

  導體即導電性很好的材質。在材料工程上,通常以導電度 σe (Conductivity),或是電阻率 ρe(Resistivity),來表示材質的導電性。導體之所以能夠導電,是因為它本身能提供用以導電的自由電子,當金屬所能提供的自由電子愈多,金屬的導電能力就愈好。

  音響器材中各種連接導線是由金屬材料製造的,金屬導體是有一定的電阻的,而導體的電阻大小取決於導體的長度、截面積及導體的電阻率。如果導體的電阻越大,則對信號的阻礙亦越大,對信號的影響也越大。也就是說,選用不同材料的金屬所製造的音響線,其電阻率不同,因而對音樂信號的影響也各有不同。金屬材料中金和銀的電阻率最小,其對信號的影響就較小。再則,在音響系統中其音頻信號包含了許多高次諧波,高次諧波的多少往往決定了器材音色的好壞,高次諧波的次數越高傳輸能量越小。使用電阻率較大的導體作為信號的傳輸線,則會失去高次諧波信號,使器材的重放聲音色變劣。如果再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音響信號線是由電阻、電感和電容群組成的一個分布參數體,由於各種信號的工作頻率不同,通過導線的速度也不同,因此導線對各種信號所表現的阻抗也不同,因而對各種信號的損耗也不同,此原因也是引起音質變劣的一個因素。由此可見,音響線的品質對音響器材的重放效果是有一定影響的。其實聲音好壞是架構於主觀的認定標準上,無所謂使用最昂貴的導體就能夠創造出好聲音。就實際以我們自家”VT-3S + ND-100”搭配銀線與銅線的結果,銀線的聲音偏亮高音較刺耳,所以我還是喜歡無氧銅線材的聲音。

  現在一般我們所見的發燒線其本質都不外是銅,有些再加上銀的塗層。在物理學上來說銅的傳播速度相當快,而銀的高頻傳導能力則比銅更好。一般人耳的感覺對這些是相當敏感的。銅質純度的差異與聲音表現特性有相對關連,例如:銅的純度偏低,表現出來的細部聲音解析度差,聲音卻會變得比較柔軟;銅的純度偏高,表現細微聲音的顯像能力高,但是聲音會顯得堅實硬朗。更進一步說 ,銅質的純度高,中、低音的表現能力佳,而高音的顯應能力減弱,相反的比例在聲音上則有互補的變化。

二、 外包屏蔽線的材質

  一般認為屏蔽線可有效消除外界電場對內芯傳輸信號的干擾,從而保證了信號良好地傳輸。事實上並非如此,即使屏蔽良好的屏蔽線也還會引入一定的電場干擾,另外對信號產生干擾的不僅僅是電場,諸如磁場、振動、溫度等均可對信號造成干擾,信號在傳輸過程中受到干擾的程度,與信號線質量和傳輸距離有很大關係,信號線質量越差、傳輸距離越長,則受到干擾的程度就越大。在單端不平衡傳輸過程中對於已引入到信號線中的干擾是無法消除或削弱的。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干擾會有令人察覺的表現,輕則掩蓋了一些音樂的細節,造成音樂透明度有所降低,重則引入令人討厭的交流聲及其他可聞的噪聲。另外,在單端不平衡傳輸中,屏蔽層也是信號電流的迴路,存在著信號電流,當被此傳輸線連接著的兩個系統之間存在著交流電位差時,這個交流電位將直接竄入到信號中。在單端不平衡傳輸方式中,除要求傳輸線屏蔽良好外,對信號線材質要求也較高,即音質、音色對信號線材質依賴性較大。因此,在不改良傳輸方式的前提下,要想提高信號傳輸質量,主要依靠提高信號線質量。在遇到不得不使用較長的傳輸線時,再好的線材也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功效。這種不從傳輸方式著手改進,而僅從信號線質量上要求,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從信號傳輸方式上著手在許多情況下效果更好。

三、 導線的構造

  線材的結構,是線材設計中最巧妙的部份,相同的導體、絕緣材料以及包覆方式,甚至於使用相同的截面積,只要導體的結構不同,聲音就會有完全不同的表現。這關鍵僅在於導體的「集膚效應」所造成。所謂的集膚效應,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形容,就是信號頻率高的電子在導體中傳導時,會聚集於導體表層,而非平均分佈於整個導體的截面積中,這就造成了高、中、低頻量感分佈的不平均。就過去的線材觀念之中,為了避免集膚效應的影響,有廠商使用數百、數千條細如髮絲的細銅線製造線材,精神雖然令人敬佩,但比較之後卻發現照顧了高頻而犧牲了中、低頻,這是因為細線的截面積較小,中、低頻段的信號「流通效率」較高頻差所致。新一代的設計觀念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利用不同粗細、個別絕緣的導體,負責不同頻段信號的傳輸,如此即可避免集膚效應,同時又能夠達到全面性的要求。

線材的問題及加料

  一般線材最怕的是什麼呢?小音量時聽感不錯,但中、大音量時可能明顯感到低音的速度跟不上中、高音,或者是大音量時高音會「搶」出來,造成吵耳、刮耳的不良聲音表現。這原因是什麼呢?除了喇叭設計缺失在此不予討論之外,這些問題的造成原因之一是線蕊的純度不夠高、使用電解銅、再生銅製成的線蕊,另一點和線身結構的絞繞鬆緊 、角度結構也有關係。

  有一些線材為了要讓高音「顯耳」一點,會在中、高音域加料,讓一般樂友有著高音清晰變多的假象,但真正的超高音卻延伸不上去。這種線材在 A-B Test、發燒友大車拼時,在短時間之內很容易討聆聽者喜歡,但是買回去之後卻發現中、高音的音量變多造成吵耳的副作用,讓音響的耐聽度明顯不足。

怎麼選發燒信號線

一、接觸性良好

  多次插拔後的耐用性好。接觸性不佳,容易造成聲音或圖像信號劣質化甚至斷訊,這絕不是消費者所能接受的。而我們在使用各種影音器材時,不免會因保養、變更擺放位置、換機等不同原因,將線材多次拆下和插上,一條質優的線材絕不能因經過多次的插拔後即出現接觸不良的現象。

二、極低的傳輸損耗與良好的屏蔽性能

  線材的主要目的是傳輸信號,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應是將信號真實完整無缺地傳輸,不因線材本身材質和結構造成信號損耗或出現失真引致聲染色。故好的線材本身的阻抗和容抗要與器材間形成良好的匹配,使信號得以百分百的轉送。此外,現今社會高度發展,日常生活對電氣電子設備的依賴較高,各種電器設備工作時所產生的電磁輻射更是充斥於我們的生活空間,若線材本身的防輻射屏蔽隔離效果不佳,這些電磁干擾、射頻干擾等噪聲,便有可能干擾到正常的音頻和視頻信號,產生信噪比劣化現象,這可不是線材使用者所樂意見到的結果。

信號線有方向性?

  為什麼 RCA 信號線有方向性?有些喜歡追根究底的朋友們可能會懷疑『信號線順著箭頭接和反過來接不是都有聲音嗎?這個箭頭不是標好看的吧?』,也許有些廠商會表示:這是因為我們的線材裡面銅結晶排列如何如何;說實在的,假如以此論調來設定方向性比較不切實際,如果是以隔離網「接住」了外界干擾,還要想辦法把隔離網上面的雜訊快速地「洩放」掉,否則雜訊還是會干擾更內層的信號線。以前級與後級之間的連接為例,與後級相比,前級部份較為敏感,因此如果將隔離網上面的雜訊向前級釋放,受干擾的程度會較為嚴重,將隔離網只做單端的連接,這麼一來,這一條聲頻信號線的箭頭標示就變得有意義了,箭頭所指的方向就是在聲音所通過的路徑上較後面的器材,如果您連接的是CD唱盤與前級,箭頭就指向前級;如果連接的是前級與後級,箭頭就指向後級。再把重點重複一遍:箭頭所指的那一端有焊接隔離網,另外一端則不焊接隔離網,請將剝線後露出的隔離網全部剪掉。

鍍金或鍍銀有用嗎?

  一些高價的線材常常將銅導體鍍上銀或金,很多人會問這樣是不是會比較好聽?事實上鍍銀或金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可以減緩銅導體的氧化時間,壞處是這更加重了集膚效應。集膚效應是所有線材的天敵,當電流通過線材導體時會產生電磁層,隨著頻率增加,電流會愈來愈集中在導體的外層,變成高頻電流走在線材導體的外部,中、低頻走在導體的中間,鍍上金或銀的導體會使這個現象加重,因為金與銀的導電性比銅來的高,此所以集膚效應會愈嚴重,線材本身就會在高頻處衰減得更厲害,這時實際的聽音感覺就會聲音在中、低頻處變的量感多,所謂的空氣感減少,並且聲音會變得比較暗沉。.

結論

  線材對部分 Hi - Fi 和 AV 發燒友來說,可說是一種又愛又恨的玩意兒。關於線材是否能改變聲音,我想大家應該是持肯定的態度,但是對於改變或改善的程度多少,則屬見仁見智,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音樂的呈現屬音響系統內所有器材及線材搭配後所呈現出的最後結果,所以裡面任何器材都要有一定的水準才能發出靚聲,發燒音響線材並非萬能 ,但對各等級的音響組合,只要配以適合其特性的線材,就可將器材的潛能發揮出來。



線材的方向性基本上是這樣的

CD player=>前級擴大機=>後級擴大機=>揚聲器

線材上的英文字由左到右
就如同上面的器材的方向走

還有千萬不要頭重腳輕
線材的投資大概是器材的1/10
個人是認為比較合理的
因為我們要聽的是整體音響的表現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線材適用性必須看物理性基本組態. 以及電子基本特性: 感抗. 容抗. 和頻率的關係

1. 20KHZ工作頻率以內所有頻段. 感抗十分低 . 並且可達到感抗均衡不隨頻率增加而"巨增"
2. 正負極導線的極間電容量趨近於0. 或者是越低越好
3. 導體基本上為良導體. 當導體全截面積越高. 傳輸LOSS越少
4. 被覆絕緣材料. 也會影響傳輸品質. 通常直接與第2項有關. 另一方面. 最好為超低介電性材料: TEFLON
5. 裸線生產製作時. 本身應力不得過高. 否則線會很硬 .聲音也會呆硬.
記住: 線硬不硬是和製程有關. 而非純度. 差一兩個N並無關聯
6. 不論是OCC 或 OFC. 妥善應用適當結構都可達到極佳的傳輸水準. 第5項甚至比O?C還重要很多!

7. 最慘的音頻傳輸線大致上有三種 :
(1)一根圓形單蕊裸線直通到底. 不論銅銀. 或號稱純度
(2)多蕊全部相同方向麻花狀捲繞到底. 且螺旋密度高又緊
(3)多蕊全部相同方向麻花狀捲繞到底. 且螺旋密度高又緊. 並且超過2條以上並聯使用

8. 關於第7項 :
(1)聲音十分呆板硬. 除非用各種不同粗細並聯組成. 才容易顧到各頻段均衡性.
但仍然製作不易甚至易出問題. 導線很容易隨著頻率上升 . 而增加感炕

單蕊圓線TONE 改變程度與截面積的直接關係:
細線-------------->中等------------->粗線
偏高音------------>偏中音----------->偏低頻段
稍類似高通Filter------>稍類似帶通Filter---->稍類似低通Filter

一條單蕊圓線直通到底的用法. 除了可用來當作接地線. 或直流電源傳輸等應用.甚至用來作為AC110V電源線. 其效果都未必滿意

(2).(3)會稍微Q一點. 頻段分怖比(1)稍均衡. 很容易隨著頻率上升. 而增加感炕. 高頻偏暗. 甚至因為高頻感抗過高. 且非線性傳輸. 容易產生許多毛邊

9.講到了這裡 . 應該是各位最關心的了:

這些線到底要如何使用呢?
已經買了怎麼辦呢?
若是傳輸音頻信號的線. 要如何選擇?

單蕊粗圓線: 後級DC 直流電源配線. 接地線
單蕊細圓線: 前級. DAC. PHONO DC直流電源配線. 接地線
多蕊全部相同方向麻花狀捲繞到底的導線結構: AC110V 交流電源線

==========================================
線材如何選擇?
哪些線最容易DIY達到 "正常的音頻傳輸效果" ?

A: CARDAS LITZ WIRE 線 : 不易有 (1).(2)的問題
B: MOGAMI 音頻傳輸線 . 成線 . 或單股多蕊線 : 不易有 (1).(2)的問題
C: 單蕊方線 純銀或純銅 : 問題較 (1).(2)來的小 . 知名廠家TARALAB喜歡採用方線
D: 不要去迷信銀銅材質或純度 . 你要傳遞的是音頻交流信號 . 不是直流阻抗關係.
甚至是交流傳輸通過的阻抗必須夠低且一致. 物理結構&感抗容抗才是關鍵性問題

E: 通常A & B 方案 . 是幫許多玩家省下冤枉錢的快速路徑 . 信不信由你
F: 另一個建議 ! 線不要去編來編去 . 那是一種極蠢的作法 . 因為這將加大導線間的電容量 ! 可說是弊多於利
G: 不要用太多根已上絕緣被覆的導線並聯 . 有時容易出現您無法預料的問題 ! 並不是接錯線的問題.沒那個簡單 Rolling Eyes 甚至引起不當干擾進入機器!

高音 : CARDAS LITZ WIRE 17.5AWG
低音OR中音 : CARDAS LITZ WIRE 17.5AWG
唐竹有賣

建議採用MOGAMI單線. 好像有30蕊 .50蕊或更細的. 唐竹有售 . C/P值甚高
聲音正常自然
W2549內部的線拆出來用. 效果也不錯
線材這類的東西 . 不論是OFC無氧銅 . 或連續鑄造OCC . 並非重點 . 也沒有哪個一定好

材質如何. 不如去探討製程如何. 結構如何. 感抗容抗如何.
MOGAMI 線材在這方面. 數據交代的很清楚. 雖然並無刻意宣稱材質多高貴.
直流電源線. 也可將NORDOST FLATLINE 拆開用. 那種扁線也OK

關於音頻傳輸線 . 可參考MOGAMI網頁的介紹
http://www.mogami-wire.co.jp/e/puzzle/index.html

==========================================
mogami 3173適合傳遞輸位訊號
做RCA訊號線不適合

mogami 2549就規格而言
是傳遞類比音訊訊號的好線材

線材搭配要看特性 跟他的粗細無關
高音M2514 . 低音M2516

==========================================
以MOGAMI 2549訊號線來說,
製作RCA訊號線, 依照"隔離網只接一端地當隔離.不作地迴路"
請問如果以CD輸出至前級來看,
隔離線要和CD的輸出端的地接在一起, 還是前級的輸入端的地?

選其中一端接地即可 . 不讓隔離網作為地迴路 .
隔離網下地點 . 線的前端或線的後端皆不同聲音表現 . 見仁見智 .
但是左右聲道必須相同

==========================================
1. 當然須要單點接地. 信號地和電源地請分開. 在電源濾波電容負極下地.
DC電源地為 2.0mm . DC電源+極為1.0~1.5mm .
信號地為1.0~1.5mm . 信號線部份建議CARDAS 19.5AWG LITZ .
輸出信號線部份建議 CARDAS 15.5AWG LITZ
2. 燈絲線要絞. 貼機殼
3. DC電源主線
4. CARDAS很好用. 價格也合理.

==========================================
請問整流器輸出的9v-0v-9v、14v-0v-14v,
還有輸入端的兩組110v-0v、110v、 0v,
共四組線怎麼纏繞比較合適??
照您前面的說法,是不是先四組麻花,再把兩組輸出麻華在一起,兩組輸入麻花在一起??
另外單蕊鍍銀裸線,套上teflon做機內數位線,+-需要纏繞嗎?

1. 是的. 用螺旋狀絞繞
2. 需要絞繞

==========================================
太平洋或是華新麗華的多芯銅線就是便宜又好用的機內配線.
14AWG或是12AWG的線徑粗細剛好, 外皮的顏色又多. 雖然談不上幾N銅, 但是最少可以保證不是回收銅.
太平洋多芯線除了銅線的材質外, 膠皮材質的確比一般不知名線材好,

太平洋的哪裡買?
有在德昌買過啦!印像中B&Q裡也有。
德昌,有賣太平洋的哦!而且有20蕊、30蕊、以及50蕊可供選擇,20蕊的顏色較多!價錢稍貴一些,但還是再多買了一綑回來,準備當機內的電源配線用!
德昌,50芯買420元,降價了

另外還有一種線材也可以試試看. 奇摩上有一種"矽膠線",
內部的導體材質應該是銅鍍錫, 外部是矽膠. 超級耐熱, 大概是除了鐵氟龍線之外, 最耐熱的線材.
特點是線身非常柔軟, 內部銅線非常細又多. HP與FLUKE的電表測試線就是這種材質!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議題:喇叭線


一、概述

  在音響器材中,相互連接的線材,對整個音響系統中的音質影響究竟有多大,在音響界中已爭論了很久,但都沒有結果。最主要的原因是,音響效果的好壞是很主觀的,所以很難有一個客觀的定論。但大家都有一個共識,線材對音響效果會產生一決定性的影響。

  當您把大筆的錢投資在發燒喇叭線上,其最終目標是要讓音樂信號在傳輸過程中沒有改變,也就是零失真;但在實際使用中,它們內部是存在著電阻、電容、電感等,會對通過的音樂信號產生影響,使得信號在傳輸中形成欠阻尼,漏失音樂信息和細節模糊等現象。設計精良的線材,能傳送最清晰和無損的音樂信號,並具有平衡和易控制的特性,任何喇叭線都可等效為由電阻、電容和電感所組成的分布系統,由於內存電容和電感,所以喇叭線就具有其特殊的頻率特性,也就是說對不同頻率的信號,會產生不同的時間延長,它會造成傳輸速率不一樣,和呈現不同的阻抗,這就是造成信號失真的最主要原因。

二、器材與線材之間關係是相輔相成

  音響系統中的線材,其基本任務是將不同的相關的器材連接起來,最終令揚聲器發聲。高檔的線材,能保持較低的自身失真,和具備抗外來干擾的能力。但由於線材並不具備主動放大或修正功能,所以也無法將器材的本質轉劣為佳。許多時候我們察覺到,系統用上某名線後,效果突飛猛進,這是由於線材扭曲音樂信號的程度比較小,或者是能量感方面,剛好與系統的表現相反。例如,低音薄者配上低音厚的線材,便產生了互補作用;但是,如果系統本身沒有良好的低頻響應,再好的線材也幫不了忙。喇叭線是音響器材中,專門用於擴大機與喇叭間連接的線材,由於喇叭線傳送的是功率信號,因此不會有太大的信號損失,優質的喇叭線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良好的導電性,使得線材擁有極佳的傳送能力。專業喇叭線內部的直流電阻,與一般的導線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但在交流阻抗、分佈電容量和抗干擾方面就會有一定的差別。

三、喇叭線的長度會影響音響系統整體的聲音

  喇叭線應以控制力強、聲音清晰者為首選。理論上,線材應以短的能獲得較好的效果。有人說:喇叭線在一個指定的長度裏,表現得特別好,並指出這與聲波的長度有關係,但反對此論調的人指出:不同的頻率會有不同的波長,而且彼此相差甚遠,那麼一條固定長度的喇叭線,如何去迎合不同波長而決定其應有的長度?再說,波長和喇叭線的傳遞品質沒任何關係。其實喇叭單體的活塞運動,明顯的受制於擴大機的阻尼係數值。假若因喇叭線太長,導致存在較大的阻力,它便會大幅度降低擴大機的阻尼係數,令聲音肥腫不易受控制。所以信號線與喇叭線越短越好,因為它自身的失真會減少。總之長短適中的優質喇叭線,可以將擴大機與揚聲器之間的距離拉近,低頻緊湊受控制,音樂旋律分明。而某些長喇叭線,聽感上雖不會對系統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卻控制不了揚聲器喇叭單體的線性活塞動作。至於長度多少最合適呢?以”VT-3S + ND-100”這一套系統而言,喇叭線長度以1.5M ~ 2.0M 為宜,這與實用的長度較為接近,如超過  4M ,會使音域變窄,音樂的餘韻和力度有所下降。不過喇叭線也不宜過短,喇叭線太短,會導致兩個喇叭距離太近,因而造成無法調出音場、左右聲道混濁等問題,因此建議長度也不要短於 1.0M。

四、喇叭線的粗細

  過細的喇叭線因它的電阻大,會導致擴大機更多的輸出功率,耗損在導線的電阻上,低音的損失尤其嚴重。過粗的導線雖然電阻小,但相對成本亦高,當然此花費或許是值得投資的。就電阻而言,乃是線材將電流轉換為熱能,其內部導體的多寡決定其電阻值。通常導體的平方數【截面積】愈大,其單位電阻值愈小,但是僅從外觀尺寸來判斷常常產生誤導,因為有些線材將披覆層做得極厚,而導體卻不成比例,所以應從截斷面來確認。以何種規格合適呢?以”VT-3S + ND-100”這一套系統而言,4N 無氧電解銅(OFC)200 ~ 300 芯即可,或是截面積在  2.5 ~ 4 平方毫米左右的多股無氧銅發燒線亦可。

五、喇叭線的電氣規格

  以最常使用的銅線來說,包括以下幾種:(1) 材料就包括便宜的電解銅 TPC ( Tough Pitch Copper )。(2) 進一步除去 TPC 內所含的氧化雜質等不純物的高純度無氧銅 OFC。(3) 讓銅形成大的結晶,使其結晶粒子的界面空隙減少,而成的 LCOFC ( 線形結晶無氧銅 )。(4) 訊號傳送方向的結晶粒子界面理論上為零的 OCC ( 單結晶狀高純度無氧銅 )。

   市面上有太多號稱 6N 甚至 8N 的線材,最離譜的還有所謂 9N 銀線。N是金屬材料純度的表示,與材料的種類無關,例如:99.99% 即有 4 個 9,稱為 4N 材質。高純度無氧銅 OFC  以上的銅大都為  4N,這也是音響導線使用最多最普遍的材料,稍具規模的煉銅廠都可以生產  4N 銅;進一步以化學方式,除去含氧量與其它微量金屬,是可以讓純度再提昇,但儀器不一定測得出來。萬隆的高董事長就說,他們與工研院合作進行量測,但國家級的工研院也只能測量到  5N ,再來的誤差就太大了。那麼  6N  或 8N 怎麼來的?高董事長含蓄的表示,他個人對這些數據持保留態度。一般在科學量測時,有所謂的加法與減法,假設同樣的材質以加法量測,將氫分子等微量元素按比例計算,得到其純度為  5N 。以減法量測,這些微量元素含量極低,幾乎無法計算,就當成零,於是最後其純度變成 8N。一個 5N,一個8N,但它們其實是同樣的東西哪!

六、發燒線的迷思

  有些發燒友將線材視為音響的萬靈丹,認為什麼問題,都可以通過更換線材來解決,其實這個觀點是十分錯誤的。不同的線材有不一樣的效果,這種效果很難用文字來描述,一定要經過試聽、比較,才會建立正確的認識。線材的作用和效果是不能用價格來衡量的,簡單的說:不是越貴就越好,最重要的關鍵是要適用。就發燒線而言,價格有的高達幾十萬元一對的,價格低的,有十多元一對的。不一定是價格高的線材就一定效果好。在一套音響器材中,線材的比例是多少,是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的,需要依不同的組合,經反有覆試聽、比較才能確定的。

七、煲線

  各位經常聽到的是煲機,譬如說:”VT-3S + ND-100”這組超值的音響系統,大概要煲機半小時後,管味才會源源的跑出來。針對發燒線,我們也需要”煲線”,沒有煲過的線,是很難得到好的聲音的。線材一般因材質的不同,而所需要煲的時間長短也不同。一般煲 5 到 6 個小時,就開始有明顯的變化,而有些線材為了得到更好的聲音,要煲 400 到 500 小時。不但是新線要煲,如果音響器材擱置較長時間而不使用,在下次使用之前,都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煲線,這樣才能讓你的線材發揮其威力。

八、玩線的要訣

  為了把線材玩好,我們一定要對線材有一定了解才行。首先,我們要肯定檔次不同的線材,其存在的作用也不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目前手中所擁有的線材的最大潛能發揮出來。為了把線材的最大潛能發揮出來,線材走線要直來直往,不要讓音響線材有變彎曲曲(或卷成圈)以減少應力,如果音響線材在長度上要多留餘地,也應讓其懸吊起來;在線材的旁邊不要有發生震動的物體存在,盡可能減少線材產生震動的可能性。

九、總結

  我們都知道線材的材質、純度、編織,對音質有很大的影響。越是高檔的音響器材,對線材的要求就越高。而且我們要有一個心態,就是在高檔的音響器材中,換線材就等於換器材,影響的確是非常的大。另外再高檔的線材,對普通音響器材也是無濟於事,因此,不要盲目地去升級你的線材;而且線材與音響器材的整體搭配,也有很大的關係,搭配不當,也不能充分發揮線材的威力。如果你不是一個發燒族,或是你的整體音響系統不是太高檔,千萬別花冤枉錢去買些天價的發燒線,因為這些發燒線會如此的天價,很多是人為炒作出來的,即使它具有超規格的電氣特性,那也是屬於物理特性,一般人類的耳朵是不易分辨出來的,就以”VT-3S + ND-100”這套音響系統而言,使用者只要多花個 200 元,我們會提供一組 1.5M  / 4N 無氧電解銅(OFC)300 芯的喇叭線,只要該系統其他週周邊搭配得宜,此組喇叭線已經足夠讓它發出美聲。假如您的擴大機,對音樂表現力本身就先天不足,使用一般的線材和高價的線材效果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您的音響系統本身音質就不怎麼樣,即使選用了天價的線材,也無法改善整體的音質。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