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為何覺得投資二萬在自己聽音樂的設備上是一種不必要的「浪費」
然後手機四萬排隊也要買,好像不用錢
現在娛樂的重心已轉移到手機,根本不花錢買書買音樂的人會不會已接近九成?
這是一個讓人心驚的消費轉移現象,手上覺得自己沒那麼多閒錢,自然會重新分配錢的用法,
而在這群人心中覺得可以隨手可得的音樂,為什麼要花錢去買去投資
玩音響沒有到那麼高不可攀
預算一萬上下 確實只能找床頭音響 soundbar 或主動式電腦喇叭這類
但其實順順聽也夠了
預算有三到五萬 已經非常夠用了
擴大機一萬出頭到三萬都有
基本上谷津 pioneer yamaha Teac nuprime nuforce等等 都是主打這些族群
以上的擴大機 搭配個一兩萬到兩三萬的書架喇叭 聽起來已經很舒服了
聽兩聲道 要接受的就是 低頻永遠輸很大 不要說20Hz 連40Hz都很拼了
但是除了某些電影原聲帶 低頻轟隆隆的包圍感
耳機還是聽起來比較爽 幾千元的耳機就海放兩聲道了
不能夠期望兩聲道的組合能達到像耳機那樣的"全頻段"20Hz-20kHz 這種水準
聽兩聲道喇叭 就是要舒服聽 輕鬆聽 那會愉快許多
不管是人聲 小提琴 鋼琴等等
其實一套三到五萬元內的兩聲道 就足以讓人聽很舒服 聽一輩子了
大部分時間還是聽人唱歌 聽鋼琴演奏等等比較多
這些音樂 一兩萬的書架喇叭應付起來都很舒服了
所以兩聲道門檻沒有那麼高
空間才是真正的門檻 器材絕對不是
說出花多少錢在音響、音樂上,還會被投以異樣眼光,
變成只能自己默默玩,或看到稍微有同好在外才分享一下
只是同樣的,不會對某人花多一點在買車上就對他覺得"奇怪",
反而是感同身受,對,要是我允許,我也想這樣花錢
但在對於多花一點在音樂上,現在是進入隨手可得的東西,
怎麼會想花那麼多錢在它上面,有一點這種感覺
聲音是個非常有排他性的娛樂
你的美妙音聲 可能只是他們耳裡的魔音噪音 更何況花大錢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