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1280HZ~20000HZ
中頻160~1280hz涵蓋的所有的樂器及人聲
中低頻80~160hz涵蓋的樂器較少
低頻40~80hz是整首樂曲的靈魂
超低音20~40hz

如果覺的低頻讓受不了的時後
其實那不是低頻而是過多的下段中低頻

大部份人會搞不清楚頻率響應的數字與聽感的關係
ㄧ般鼓聲其實不是低頻而是中低頻60~100hz(不包括泛音)
ㄧ般音質控制器低音的中心頻率是設在60hz
所以增強的是中低音而非低音

對大部份喇叭而言增強這個頻段對低音的節奏最有感
這造成很多人對真正的低音有誤解

==========================================
5120HZ以上的極高頻

極高頻所容納的盡是樂器與人聲的泛音,一般樂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處
能量愈小也相對越難聽清楚.我們聽到..所謂的高頻延伸都是泛音.

所以當我們聽到高頻延伸好的器材..通常在詮釋人聲或樂器的餘韻
也都表現相當好.也就是說高頻延伸好的泛音都很棒..

怎麼分辨泛音呢?很簡單.我舉音叉.三角鐵這個例子來說..
當我們敲擊音叉或三角鐵後面的嗡嗡嗡聲那就是了.不是那金屬叮叮聲
或是電吉他後面按弦...嘶~~~的那個高頻尖銳聲

==========================================
開始特別注重低音,喇叭低音要軟Q,動毛髮,震耳欲聾,肚皮抖動幫助消化!
然後開始注重高音,叮叮噹噹,響亮透心涼!
最後才要求中音的重要,要領悟到,牙齒聲,口水聲,換有中音調整鈕!

以樂團經驗來說是低音,有低音才會有底,能讓出中高音的層次更清楚

==========================================
中低音有方向性易處理,
低音要連視聽室的週邊的低頻吸音、反射音一起考慮進去,
因為無方向性所以低音要好聽,還真的不簡單!

==========================================
音響系統發出質感好的低音,會像是樂器本身發出來的感覺,
而不是箱音還是什麼其他亂七八糟,速度遲滯的共鳴聲。
這樣來看的話,質感好的低音還有極低頻會把整個空間感跟全頻段響應的音樂都推上一個層次

==========================================
大部分喇叭,除非是 4~5" 單體,要不然加上音箱,多少都有 70~60 Hz
喇叭低頻雖能低到40Hz,但是如果有超低頻輔助,讓低音更完美,房間又夠大,對欣賞音樂有更上一樓的正面效果。
在中小型房間其實有中低頻就夠了,
當音響室是理想的10坪大鞋盒型專屬木造房間後,才發現低音對聽音樂的「真實感」這麼重要。

==========================================
何謂中頻突出?

若是中頻突出,表示這個部分的音量比其他頻段都高,再高跟低的頻率其實都只是點綴。
最簡單的方法去體驗中頻突出就是拿一台手提式的啦基歐,或是手提式的boombox,最好是那種便宜的,幸福牌的....那種聲音就是中頻突出的聲音。
簡單的講就是沒高又沒低,但是人耳敏感的頻段都已經大致涵蓋了。
沒高頻聽起來悶悶的,聲音不透明。
沒低頻聽起來怪怪的,聲音不立體。
聲音有肉無骨沒皮膚就是中頻突出的感覺。

中頻厚實,意味中頻在整個頻段中響度比較大,但不至於失衡,
但是中頻凸出,意味中頻在整個頻段中的響度已經超越高頻與低頻的頻段,有點失衡的感覺.

人聲的頻率範圍約200-1K
曲線圖中的"凸出"範圍"接近中低頻.....而非中頻
所以聲音應該是很悶
中頻突出的不會悶而是.....吵

中頻凸出就是低頻不足,以電子分音3way來調整,低頻多了就會悶,
〈適當時就豐潤〉少了就會中頻凸出,
高頻少了就缺乏甜美的光澤度,多了就嫌噪不耐久聽,
但條件是優良的錄音軟體,總不能拿個極差的錄音做參考標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uster 的頭像
    Auster

    Auster 隨手亂彈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