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常見的四種音箱設計

常見的四種音箱設計
密閉式 :

又稱為氣墊式,就如圖所示整個箱子為密封狀態,因此空氣在箱體裏面變成組尼,
這種箱體的特性是單體反應速度快,聲音可以快狠準,缺點就是不好推(要防止單體太早回來),
低頻延伸較受到限制而且量感也較少,而該設計通常音箱較低音反射式來的大才有較佳的金頻表現,
例如早期的AR3a就是採密閉式設計,為求良好的低頻都需出動大瓦數的擴大機,
現代喇叭如magico mini也是採用這種設計方式,當初在音響展聽的時候一對書架喇叭用了兩部PASS X-350.5去推,知道有多難搞吧. . .

密閉式特性 : 聲音快狠準,如要較佳的低頻量感與延伸則需要出動怪獸及擴大機

反射式 :

這是最常見的音箱設計,透過低音反射管來達到較佳的低頻量感與延伸,
因此反射管的面積,長度,音箱容積都會影響低頻的延伸與量感,
這種設計的音響通常都會看到一個圓形或長條型的孔,而這個孔可能在前面,後面,下面,上面,側面,
不用懷疑,喇叭六個面都有,另外也有長的水管一般可以旋轉的低音反射管,
低音反射設計為音箱設計的大宗,為大部分音響所採用,

反射式特性 : 剛剛好跟密閉式相反,有較佳的低頻量感與延伸,當然因為氣流在流動可能會造成轟隆隆的聲音是該設計的缺點

怠盆 :

低音反射式的另一種延伸性設計,怠盆是一種沒有磁性迴路的假單體,
怠盆可以向反射管一般提供較佳低頻量感與延伸,怠盆另一個好處是可以遮斷部分的中頻,
一般而言低音反射孔出來的聲音除了低頻外其實還帶有一些中頻,而怠盆則沒有此問題

傳輸式 :

這種方式其實可以當作低音反射式的延伸設計,只是把整個箱體變成低音反射管,
延續低音反射管的設計,只要反射管越長低音就越沉,因此傳輸式的特色就是聲音沉,
而它的問題也是超長低音反射管造成的,當低音從長長的管子中跑出來的時候,
基本上低音單體也運動結束,所以常有人說傳輸式低音會拖就是這個問題,
不過就我聽過的傳輸式喇叭其實還好,並沒有大家說的那麼遭,如果以密閉式設計而言,
它真的比較拖,極低頻也比較濁一些,不過這種設計在小房間使用我是大力推薦,
它有足夠的延伸卻不會有過多的低頻量感

傳輸式特性 : 低頻沉且量感不會太多,對於擴大機的要求比反射式來的高,低頻有脫的疑慮

背號角式 :

其實被號角就是把一般常見的號角裝在單體背面,藉由把號角摺疊起來盡量縮小音箱的體積,
一般而言號角有把聲音集中與放大的效果,因此背號角最大的特色就是把低頻放大,
這種設計最常用在低頻鮮少的低音單體上,或是把小單體得低頻量感變得像大單體一樣,
受限於號角的長度與開口,背號角式的喇叭如果要有足夠的延伸,
號角口要夠大而且管道也要夠長,所以被號角喇叭鮮少有小體積的,
背號角的聲音最大的特色就是極為輕鬆舒服,而它的缺點就剛好與它的優點相反,
低頻比傳輸式更拖,更濁,而且拳拳到肉的速度感與能量感與他無緣

傳輸式特性 : 低頻量大(但不見得沉)且效率高,聲音輕鬆但不結實

以下做各箱体設計的簡易比較

聲音速度 : 密閉>反射>傳輸>背號角
低頻延伸 : 傳輸>反射>密閉 (背號角不列入考慮)
低頻能量 : 背號角>反射or傳輸>密閉
擴大機需求 : 密閉>傳輸>低音反射 (背號角不列入考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uster 的頭像
    Auster

    Auster 隨手亂彈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