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尊mbl

在德國音響市場上,mbl不是規模最大的,Elac與T+A才是公認的龍頭老大;mbl也不是最貴的,Acappella與Burmester都有很高價的產品,一些德國小廠的稀奇古怪作品售價更令人吒舌;mbl是不是最好的?這就見仁見智了。我知道ASR的設計者頗受德國音響業者尊重,而mbl以獨創的喇叭也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路線。

產品有一半以上在德國境內銷售的mbl,毫無疑問的,它們的造型與品質,都給人家帝王之尊的印象。你看看有著金字塔型尖茅造型的mbl 111A喇叭,在任何地方亮相都叫人眼睛為之一亮,映著照明的光芒也讓人不敢逼視。再看看mbl 101D喇叭,葫蘆振膜放在細鐵網裡面,像不像一個睥倪群雄的王公諸侯坐鎮堡壘中?新的mbl 111B喇叭,換了一個小巧秀麗的弧形網罩,這回又像是氣質高雅的公主羞滴滴的展現風情。擺在音響架上氣宇軒昂的mbl 6010前級,從1987年問世後內部屢經修改升級,也遭到競爭者一波又一波的挑戰,但直到如今,它仍穩居寶座。1993年上市的超級擴大機9010,不但體積與重量傲人,它驅動喇叭的能力多年來同樣無人可以企及。
mbl的老闆Wolfgang Meletzky看起來像一位優雅的貴族,從他手中誕生的mbl音響器材,天生就流著貴族的血液!

老頑固

從2000年起,mbl 6010C前級就不再供貨,原廠更早前宣佈將推出改款的6010D前級,於是買家翹首期盼。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半年多,儘管國外的訂單已經在排隊,mbl就是不願意讓還沒有十全十美的產品推出,可能只為了幾個零件,也可能是操作不夠流暢等小問題,但mbl寧可讓大家等,也不願匆促草率的壞了自己的名聲。 mbl的貴族形象,其實是從這些小地方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

我家中有一對mbl 300D喇叭,這是1999年才改款的產品,我們也覺得表現不錯,但mbl卻不滿意。他們傳真給全世界經銷商,要求進行分音器的改裝,上面詳列所需要的工具、材料,並且一個一個步驟說明。據代理商告知,這是V1.16版本,之前已經有過好幾個版本了。如果是一般的製造商,產品上市就上市了,可以賣繼續賣,不能賣再換個樣子改型號即可。但這對300D喇叭編號還是300D,不說的話消費者根本不知道,連一點小地方都如此「龜毛」,難怪mbl產品出廠的速度這麼慢。以mbl 6010前級來說,一年頂多一百多部的產量,太多了他們也做不來。對消費者來說,mbl錙銖必較的態度,除了是品質的保證,也是mbl王國的致勝之道。

真堅持

可能很多mbl的用家都不知道,你花錢所買的音響器材原來裡面有那麼多看不見的堅持。舉兩個例子來說,一是6010前級,一是mbl的喇叭。

6010前級不單看起來壯觀,聲音也是堂而皇之,結合了力與美的要素。有些人批評這部前級中零件少得可以數出來,但Meletzky不以為意,整個機箱幾乎都是他設計出來的,他認為厚重的鋼板機箱、黃銅車出來的旋鈕等都是好聲的事實需要,沒有聲音以外的浮華。6010以黑色搭配金色的外觀設計,不但成了 mbl的招牌,更增添mbl的貴族氣象。為了讓用家永遠珍藏,mbl在這部前級的面板施以七層鋼琴烤漆處理,漆的總厚度為2mm,要把這麼厚的漆在金屬板上處理得如鏡面般一樣平滑,至少得花二個星期時間,而且一有瑕疵就得退回重做。那兩個大旋鈕鍍上5μm厚的24K純金(是一般鍍金的五倍),然後再仔細研磨使它們像鏡子一樣平,你可以靠近瞧瞧它們映出來的影像就知道有多精細。別看6010的變壓器小小的,它的初級線圈與次級線圈各加了一層屏蔽,二層屏蔽各自接地,由於做得夠精密,所以電壓變動在-20%-+10%之間都能應付,而且不需考慮電源極性的問題。舉凡這些細節,造就了6010前級無可比擬的聲音表現,我認為它的皇者地位當之無愧。

再看看mbl的喇叭。獨特的101葫蘆振膜沒話說,從碳纖維、鋁合金的切割、成形、塗漆到音圈繞製、組裝等工序,都必須自己來,這樣才能確保品質可靠。即使製造傳統喇叭,mbl也絲毫不馬虎,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材料,Meletzky乾脆自己做。所以在mbl的工廠裡,有一個很大的金屬加工部門,像1621 轉盤等複雜的機箱,全部以CNC電腦車床自行生產,真是耗工耗錢的方式。過去mbl所有的傳統單體,大的不會超過12吋(300mm),小的不超過五吋(130mm)。低音單體如果太大,振膜就有一定的重量,很難迅速起步與剎車,所以一直到今天,mbl都自己生產錐盆倒扣,有巨大磁鐵的低音單體。用作中音或低音的五吋單體,超過這個尺寸同樣在中高頻段會有失真,所以mbl很少有兩音路設計的喇叭。早年他們曾向KEF、Focal買過單體,但都無法合乎需求,只好自己下海了。而為了做好五吋單體,他們從振膜、音圈繞製到成形又一手承包。

1621與1521兩部CD轉盤,mbl考慮許久之後(從設計到推出足足花了四年多時間,其間研發費用超過120萬馬克),分別採用Philips的CDM-12 Pro與CDM-12工業型傳動機構。以Meletzky的個性,可能的話,連傳動機構他都會想自己做!

正聲音

不一定所有人都認同或喜歡mbl的聲音,以台灣音響迷的口味,過去對mbl器材最大的意見,是它低頻的量感不夠豐富飽滿。近年來Meletzky不堪代理商的持續反應(台灣是mbl最大的海外市場),終於在聲音調整方面作了一些讓步,把中低音設計得豐厚一些,但骨子裡Meletzky卻不一定贊同。他曾經表示,美國人喜歡的Punch感,或者東方人所說的衝擊力,都是指100Hz-200Hz之間的頻率,那不是真正的低頻,真正的低頻在100Hz以下。結果這個頻段mbl設計成非常平直沒有突出,反而大鼓、管風琴、低音大提琴與電子樂器等真正具有低頻到極低頻延伸的樂器,在mbl喇叭上聽得非常清楚。我們認為不過癮,Meletzky卻說那才是正確的!

在中音、中高音,甚至較高的低頻段,喇叭反應要靈敏,這樣才能分辨出音樂中的細節與樂器音色變化。可是真正低頻段並沒有速度的問題,真實樂器聽起來都是柔軟、深沈而稍微緩慢的,任何聽起來緊繃或硬梆梆的聲音都是不對的,仔細想想mbl喇叭的表現,的確如此。還有,Meletzky批評那些低頻很多的喇叭,往往裡面包含了各種失真,因為單體振膜無法有效控制,應該振動一次的卻晃了好幾次,這樣的低音渾濁缺乏解析力,更談不上什麼質感,也不符合mbl對正確聲音的要求。
低音如此,中高音亦然。Meletzky很喜歡Dynaudio單體,所以較高級系列都採用Dynaudio高音,便宜如323等型號才會用Vifa產品。極高頻延伸清楚,中音透明,整個音場才會開闊自然,只要配上好的訊源與擴大機,樂器甘美的甜味自然就會撲鼻而來。mbl喇叭聽起來特別飄逸細緻,充滿空靈之美,也是Meletzky追求原音重現的結果。

巧設計

其實很多人忽略了mbl器材的搭配性。本刊主筆梁過是百分之百的mbl擁護者,他不但使用全套的mbl頂級器材,還追隨著Meletzky「起舞」,從 101、101B、101C到101D喇叭一路換下來,他把mbl的癖性摸到熟透,而每一次都有驚喜,每一次都更滿意。早年他曾用過6010前級與 8010後級(當時最高檔組合)推動mbl 311喇叭與211超低音,結果有得有失。後來Meletzky說明,5010前級才是311喇叭的正確搭檔,211喇叭也是為301、311、321等喇叭設計的。6010前級應該配合頂級的101喇叭,加上頂級的201超低音。由此可見,不一定都用最高級的產品,就能得到最好的聲音表現。

從前級來看,mbl的線路幾乎沒有換過,是真正的一以貫之。每次修改,都是換了一些零件,或讓它更簡化一些,從最高級的6010到較便宜的4004,相差無幾。我試用過mbl 5010CM前級,不但裡面的線路板打上6010編號,電源板也與6010無異,那顆巨大的德國MSP音量控制器如數使用,但它的聲音就是和6010不同,何故?有機會請教Meletzky,他說線路的確是一樣的,但高級型號產品使用的零件都經過仔細配對挑選,所以表現更好是正常的。6010前級使用簡單的IC放大,也是mbl飽受爭議之處。Meletzky慢斯條理的表示,音響產品設計最主要的考慮不是方法,而是結果。他的意思是說,只要能達到設計者對聲音的要求,使用什麼零件,什麼線路都不重要。同樣的IC別人也在用,聲音就是與mbl不同,Meletzky認為單純將IC放在電路中是不夠的,而必須針對IC的特性為它創造合適的電路環境,才能發揮良好效果。

從喇叭來看,你有沒注意到mbl產品的效率都不高?因為他們堅持Linkwitz-Riley四階式分頻網路,雖然複雜一些但可讓每顆單體工作範圍更明確。還有,mbl喇叭的分頻點都差不多,因為他們所用的單體大同小異,最大的改變出現在300D與111B身上。300D的中音單體是向法國Davis購買的,外加兩個大尺寸低音單體,但再仔細一想,300D根本就是311D加上低音的放大版,這就是mbl的設計理念。111B也打破mbl對五吋單體的堅持,每邊用了兩顆六吋半中音,但mbl另外加上很多新密技,這對喇叭可以說是mbl另一個驚人的創新。有傳統,有創新,讓兩者相容不悖,mbl的成功絕非偶然。

高品味

從許多mbl的用家訪談中,我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mbl會讓人中毒,越用越多。應該說單獨一部mbl器材也許很好聽,兩部會更棒,全套都用mbl就美得無話可說。我曾單獨試聽一部mbl後級,搭配幾對喇叭後,可以發現其汁多味美的優點,但其魅力不足以讓我心動。另外加上mbl的前級,它們起了互補作用,原來的高貴質感與平滑華麗音色依舊保留,而音樂韻味卻已濃厚許多。我相信很多人先買了mbl的擴大機,後來又娶進mbl的數位器材,就是受不了mbl 這種一家親的甜蜜誘惑。

現役產品中的6010D前級、8011後級、300D喇叭、111B喇叭與CDP-2 CD唱盤,我們明顯感受到mbl的聲音走向有所改變。前面提過,在消費者強力要求下,Meletzky適度的調整了中低音比例,所以這些器材聽起來變得飽滿許多,衝擊力增加,音像形體感也紮實有肉。另一方面,優雅纖細的表情,舒適自然的透明度,難能可貴的輕鬆餘裕感,以及高超的細節剖析力與寬大音場表現這些mbl的長處,並沒有打折扣。過去的mbl好像是日本料理,清淡生鮮,必須細細咀嚼才知美味。現在的mbl則似法國料理,兼顧色香味傳達,材料一樣鮮美,但多了廚師巧妙的調味。哪一種好吃?我都喜歡!

Wolfgang Meletzky這個人

只要經常參加音響展的人,一定都看過Meletzky本人,他除了自己動手調整音響,讓系統發出令人滿意的聲音,通常他還會親自坐鎮播放唱片,每年帶來的示範CD幾乎都精彩無比。一般人的印象中,Meletzky西裝革履,溫文儒雅,說話不多,高大的身材與和藹的笑容,為日爾曼人豎立良好的典範。很多德國人愛喝啤酒,Meletzky沒有大肚子,應該不是癮君子,不過他愛開快車卻是有名的。Meletzky不但開快車,他還是保時捷賽車俱樂部的會員,一部保時捷911已經開了很多年,上面滿是他四處征戰的痕跡。每次賽車都是對自己的挑戰,同樣,每一款mbl產品的推出,也是對自己的考驗,Meletzky 用同樣的態度來面對他的嗜好與事業。
算起來Meletzky今年已經58歲了,年近花甲的人還那麼精力充沛,與他勤練空手道可能有點關係。他是德國技術學校畢業的正牌電子工程師,1972年成立一家電子儀控產品公司,但他從小就對音響有興趣,九歲時已經完成自製的晶體收音機,所以後來與朋友合作開發出360度發聲的葫蘆型100喇叭。 1979年,mbl公司在柏林成立,並在柏林電子展中秀出100喇叭。mbl名字來源就是Meletzky Berlin,加上L則是避免與很多同名的MB公司發生混淆。
購買mbl的產品,除了欣賞他們的創意,喜歡他們精細的作工,認同他們的聲音品味外,Meletzky投注的精神還賦予了無形的價值。孔子所說的:「誠於中,形於外」,在Meletzky身上的確是很好的例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uster 的頭像
    Auster

    Auster 隨手亂彈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