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油價時代來臨,能夠替代石油的技術頓時成為顯學,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太陽能電池廠茂迪,股價從前年200元一度狂飆到去年衝上930元天價,讓大家正視到太陽能應用的新趨勢,同樣兼具石油替代及環保特性的生物可分解材料,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太陽能明星產業?
隨著中國大陸等金磚國家崛起,全球石油需求量暴增,國際油價也扶搖直上。布蘭特原油價格從2003年的每桶25美元,去年一度飆漲至75美元,國內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最近更是跨界喊話,大膽預估未來油價將漲上每桶100美元天價。

伴隨「高油價時代」來臨,大家直覺想到什麼能取代化石能源,經過多年研發、轉換率已大幅提升的太陽能相關應用,立刻搖身變成明星顯學、也成為投資人追逐的焦點。

不過大家容易忽略,能源可不是石油的唯一功能,包括pe、pp、pvc、pet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泛用塑膠原料,也都是由石油衍生而來,這些材料被製作成容器、包裝、餐具、紡織纖維等,對人類生活已經不可或缺。

為找到這些塑膠材料的替代辦法,已有許多業者相繼投入由澱粉、玉米、葡萄糖等生物材料製作而成的替代材料,且具有可分解等環保特性,在高油價及環保意識高張的新時代,未來成長性不容小覷。

生物可分解醫材攸關人體安全漸受重視

常見的塑膠與保麗龍盒等容器,在環境中分解不易者將遭全面禁用,改以生物可分解材料取代,因此生物可分解材料的應用,近年來在醫材方面已開始受到重視,頗值國內廠商關注。
生物可分解材料在生醫領域受到重視,主要是部份醫材必須長期植入人體,生物可分解材料植入人體後一段時間後,即會在體內分解,較不會引起長時間植入,所造成的身體排斥現象。
當然,生物可分解材料若欲成為生醫材料,除了應該具有生醫材料的功能性需求外,其生物相容性、生物可代謝性及代謝產物是否有毒性,也將成為評估的指標,較工業環保用生物可分解材料,有更多安全上的限制。
生物可分解材料應用可分成四大類,第一類為手術用途,包含縫合與結著等用途,此類產品應用已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早期羊腸製成膠原蛋白纖維手術縫 合線,減緩水解而經鉻化處理的羊腸線,以及一九七○年代,利用合成共聚物製成的手術縫線,至今仍是主流的產品,根據frost & sullivan在二○○二年估計,美國縫線市場將近六億美元。除了手術縫合線外,其它手術相關產品還包括組織黏合的黏著劑,與手術後抗沾黏產品,其市場 規模也在近幾年日益增加。
第二類用途為生醫材料的應用,如人造骨、血管支架、心律調整器和尿導管等,是否可利用生物可分解材料,來克服抗排斥是最重要的研究課題;另外, 生物可分解植入物在手術後即不再取出,可減少手術感染的機會,kalorama information估計在二○○二年時,生物可分解材料在骨關節滑液的全球市場,就已達到四.二五億美元。
第三類用途為藥物傳輸載體,當前研究方向包括控制釋放、標的強化、新的傳輸方式等。生物可分解材料的角色,是扮演載體完成了控制釋放、標的性及 傳輸方式後,能夠被人體吸收,而不期待留於人體循環中。目前利用聚乳酸(pla)為藥物載體的藥物,包含應用於牙周病的atridox、治療前列腺癌的 trelstar depot及末端肥大症用藥sandostatin lar,已相繼獲准上市。
第四類用途為組織工程的應用,很多人工器官及捐贈器官的移植,目前仍有不完備的地方。以生物可分解材料開發組織工程,將比現在的人造器官更貼近 人體。目前組織工程皮膚產品可算是當前最成熟產品,medmarket diligence report估計組織工程皮膚市場規模為三千七百萬美元,預其未來複合成長率將達到二○%以上。
宜採高品質、低價策略 爭取商機

生物可分解性材料有:

(1) 生物可分解醫藥用聚乳酸 (pla) 粒,可用於製造骨釘、骨板、手術用縫線、長效型藥物釋放材料。
(2) 生物可分解粒,可用於製造生物可分解膜、袋、杯、瓶、盤、用具 …… 等。
(3) 生物可分解膜,應用於農業用膜、商業包裝用膜、工業用膜、醫療用膜。
(4) 生物可分解袋,用途為購物袋、包裝袋、垃圾袋 …… 等。
(5) 生物可分解器材,用途為叉子、刀子、盤子、湯匙和盒子、罐、瓶子、杯子。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uster 的頭像
Auster

Auster 隨手亂彈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