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短線操作,壓力太大,且進出了一整年平均報酬率大約都才10%上下。
對『定存概念股』這個名詞,也是非常的陌生。
與其抓每天盯盤抓趨勢股,壓力大到睡不著。不如買一些穩定,且相對安全的股票。
(挑台灣五十的大型股)並且嚴格控制進場的價位。交易次數變少了,獲利反而增加不少。
不認為存股是唯一的成功道路,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種,找到『適合』的才是最重要的。
嚴格設定好相對便宜的入場價位,放著慢慢領配股配息來降低持有成本。
當股價過高時,可以適當的減低持股。再次降低持有成本。
是非常適合的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加上勤看財報。
舉例來說,中華電信也是非常好的定存股,但在100多元價位時(大約5%殖利率)且目前接近歷史高點了,風險大於存股的收益,選擇的就是賣出。
將賣出的錢,投入更高殖利率的台灣50成份股。
為什麼買台灣50呢?台灣50是長期投資的好選擇。
金融股也可以選擇(只選台灣五十內成份股,且有官股背景的,分別選了第一金,華南金,合庫金)
拿目前績效最差的合庫金來說。
當初合庫金在低於16元時進場買入。(最低有跌到12.x,最高有33元過)
過去七年,每年目均配息是一元,平均成本配了七年後,一張不到10元(因為有配股,配息在投入)
就算去年最低跌到12.x元,還是獲利差不多40~60%之間。
存股的魅力,就在於時間,耐心,可以讓自已持股的成本達到非常低的價格,
拿合庫來說,買股到現在也差不多快10年了,還沒看過他10塊以下過。
但只要放著,每年看財報,確認基本面沒有大虧損。經過每年的配股配息,就可以讓自已的持有成本降低到不可思議的價位。
靠殖利率來降低成本的算法:
合庫金如果在15元時,買進100張,每年配一元(過去十年平均都有這樣的水準)
且去年eps為1.22元,估計今年應該也有1元以上的水平。
經過十年後持有成本一張將降低到5元上下。
若是十年後一張價格還在15元,到時在賣出。就有250%~300%的獲利。
其實存股就是耐心,跟適合的價位入手。
未來是否還會每年配一元也不敢肯定,所以每月的10號會看esp。
==========================================
如果你選擇的方式是去存定存概念股
最好就是定期定額去買 不見的是買一張,或許可以選擇零股投資 這樣你的成本會很容易跟均線一致
如果連續定期定額買80個月,應該也不至於會有大幅度的虧損
也不會有要不要繼續向下攤平的問題
屆時如果現在有一個小波段(5%或10%的漲幅)
因為已經買了80個月 就有機會一次回收六七年來的投資了
再來就是停利的部分了
假設我原本設定的目標是8% 那獲利達到8%的時候就應該出場
也不盡然要一次出場,分兩次或三次也行
8% 停利50%的投資
12% 停利另外的25%
16% 就全部出場了
當然這是個人設定的方式
==========================================
最好的操作方式是以長線保護短線,
在20元投入1倍資金(或相同張數),每獲利1~2元就出場,回到20元再進,長線的不動,靠股票跟股利來降低成本,
短線的部份賺價差以加速成本的降低。
如此一來可以不斷降低原持有張數的成本,同時也可以避免所有資金都套在這一檔股票上。
==========================================
◎巴菲特說:五種行為讓你承擔高風險。
1.短線進出
2.企圖掌握(預測)市場走勢
3.重押少數股票
4.支付高昂且沒必要的管理費用
5.融資槓桿
◎高風險的背後,可能是高利潤,也可能是高虧損。
◎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是第2點,即,喜歡去預測未來走勢。
◎通常,犯了第2點的人,也常會犯第3點及第1點,及/或第5點。
◎僅供參考。
- Mar 04 Fri 2016 09:39
『定存概念股』存股的魅力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