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產業日趨成熟,市場趨於飽和時,策略對公司就愈形重要,尤其當廠商不是處於領導地位時,策略的選擇更是關鍵。沒有好的策略,公司等同在打散戰,毫無成功把握。美國便利商店產業與台灣並無太大差異,故Store24的問題,也是台灣所有便利商店所面臨的問題。

唯有透過透徹瞭解顧客及其期望,公司才能推出相對可行的策略。但好的策略並不能代表成功,好的策略必須加上好的執行,才能收到預期效果。策略必須具體指出行動方向,而且各個部門也能瞭解,並進而施行。然如何檢視策略是否具體?平衡計分卡(BSC)恰可用來作為檢視工具,我們可透過BSC的四個構面來檢視所擬訂的策略是否具體且清楚:

1. 當策略成功時,財務面會有何不同?
2. 為讓策略成功,內部流程必須強化哪些?
3. 為讓策略持續成功,組織與員工應有的進步與學習?
4. 如推行此策略,顧客會有何不同的感受?

如果以上四個問題沒有清楚答案,或答案與策略的關聯性低時,代表公司並未有足夠清楚、具體的策略。

有人批評BSC完全重視量化指標,忽略不能量化的部分。事實上,這是對BSC的誤解。BSC是要求公司將過去視為不能量化的部分,尤其是非財務性指標,嘗試轉為可量化的指標。當公司能衡量到其他公司所不能衡量的指標,相對於其他公司就更有競爭力。實務上,大多組織可能都在衡量類似的指標,而且儘量找容易衡量的指標來做。

例如學校如何衡量教學效果,大多學校均透過期末教學評鑑。但在哈佛或華頓商學院,則會透過資深教授至現場聽課,及時提供授課老師現場的評估結果,如參與互動學生百分比、有效互動百分比。試想哪一樣評估方式對教學有正面幫助?很清楚的是後者,但後者的推行相對於期末評鑑困難且耗成本。

BSC之所以重視非財務性指標,在於非財務性指標可提供具有前瞻性管理意涵,而財務性是成果指標,只能告訴我們最終結果,不能提供改善方向。所以非財務性指標,可被視為領先指標(Lead Measure);而財務性指標則為落後指標(Lag Measure)。

許多公司在推行平衡計分卡時,常以為指標愈多,代表BSC的推行愈徹底。事實上,BSC每年的指標不要太多,四構面總和最好不要超過25個指標,因太多指標反而會造成無所適從。指標的擬定,必須以策略為核心,並以總公司立場思考哪些指標至關重要,所以應該按由上而下的方式來擬定指標。


大部分的公司只知訂出策略,而不知或不重視評估策略。以 Store24而言,公司應如何來評估「歡樂購物」策略是好、是壞?

當公司直接以成果來判斷策略的好壞,未必是正確的方式,要正確的評估策略,不能忽略策略執行面的評估。以Store24為例,若公司以市場調查結果作為策略評估的依據,則公司會認為「歡樂購物」是錯誤的策略。若以營業利潤的成長為依據,則會認為「歡樂購物」是正確的策略。公司常會依據錯誤的分析形成錯誤的判斷或決策。Store24的管理階層在2000年5月選擇放棄「歡樂購物」策略,但Store24若能善用所蒐集的BSC資料,進行管理分析,應可及早發現推行「歡樂購物」策略的執行面問題,提早加強員工技能。但實務上,許多公司均如同Store24,只會盲目的衡量BSC指標,卻不會將這些指標值轉換為有用的管理資訊。

前IBM執行長葛斯納(Louis Gerstner, Jr.):「公司不必花太多時間在找完美的策略,而應將時間花在策略的執行與落實。」公司在推行BSC後,應善用BSC的資料來評估策略執行,並據以修正策略及相關活動,如此一開始不是很好的策略,最後反而會成為完美策略。

WaWa是美國東岸的便利商店,過去績效平平,但最近公司推出「新鮮咖啡」策略,讓門市重現人潮,開始受到業界重視。看似簡單無奇的策略,但為何能帶起這麼大迴響?當你走進店面,看到不下20壺的不同口味咖啡,冒出熱騰騰的煙霧,每一壺旁邊皆有碼錶計時,忙碌的咖啡店員,穿梭於不同咖啡之間,倒掉逾時咖啡,準備新鮮的上來。看到這樣的景象,顧客很難不被公司落實策略的決心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uster 的頭像
    Auster

    Auster 隨手亂彈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