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聲音的變化過程
1. 錄音:
把自然界的聲音通過話筒等設備變成一定連續變化的幅度的電類比信號
2. ADC:
把錄音的的電類比信號通過採樣(理論採樣頻率越高和原類比比失真越小,這就是16bit,24bit的區別)變成1,0的碼流
3. WAV:
把1,0直接組合的音樂碼流
4. CD碟片:
將音樂母盤的音樂數位碼流,通過設備在CD光碟上刻成凹,凸來代表的1,0的資料音樂碼流形成CD碟片
5. 轉盤:
通過光頭讀取CD碟片上的凹,凸來組成1,0的音樂資料碼流
6. APE:
採用無損壓縮的音樂碼流
7. DAC:
把轉盤,或還原了的WAV,APE碼流1,0變成連續變化的電類比信號
8. 功放:
把DAC轉換的電類比信號放大
9. 音箱:
把功放放大的電類比信號轉變成聲音
APE是碼流的無損壓縮。
何為無損壓縮打個簡單的比方:有串音樂資料碼流
111111000001100001111111
經過壓縮變成
1605120417
(16代表連續6個1,05代表連續5個0,以此類推,當然實際上不會都有5,6之類,也是按指定的規則編碼成0,1,當然APE編碼可能相應的加密演算法之類和在一起)
資料容量從21位元變成11位元,容量減少了一半
當要播放APE的話,按上規則還原
16---->111111
05---->00000
12---->11
04---->0000
17---->1111111
組合起來又變成了
111111000001100001111111
從上面的比方應該知道APE和原音樂碼流資料流程是完全一樣的。
CD光碟是從數字母盤上刻成16BIT資料。
APE無損壓縮也是從數字母盤上面壓成24BIT資料。
而失真最大的是將原錄音文件灌錄到母盤,而後母盤灌錄到CD,用轉盤讀出資料流程的過程,特別是CD讀資料流程的過程,因為光頭是機械結構,總會產生跳讀,漏讀碼流的情況!
高檔的CD,轉盤都在光頭上下功夫,就是改善機械結構的準確性!
所以只要拿到灌錄母盤的錄音壓成APE,肯定比到CD讀取出來的保真多!
從上面過程可以看到最容易失真的是:
錄音>ADC>轉盤讀取>DAC>功放>喇叭,
APE和CD碟片差別主要是在讀取設備讀CD的信號的機械過程,而實際上像刻錄光碟機在讀取信號還進行校驗的,因此APE和CD之間的失真比功放放大,DAC轉換,喇叭轉換少很多倍!!
說明一點:現代技術控制數字信號的失真,比類比信號容易很多!
播放音樂的方式:
電腦帶同軸數位音效卡---DAC---功放---音箱。
(加帶同軸的數位音效卡,聲音比USB的接法好3倍,是電腦能出好聲音的最佳配置,推薦使用)
CD同軸/光纖---DAC---功放---音箱
DVD同軸/光纖---DAC---功放---音箱
高清播放器/光纖---DAC---功放---音箱
- Jul 26 Wed 2017 09:36
談談CD, APE, WAV 無損音樂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