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CD選購的5點建議

第1點: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也就是說,購買CD機,情願選擇一個一般品牌的旗艦機,而不要選擇一個頂級品牌的入門機。因為不管是一般品牌還是頂級品牌,其頂級機或者旗艦機總是代表了這個品牌最不妥協的製作,最具代表性的聲音,最追求完美的表現,如果忽略價格因素,當然是這個品牌裡最值得購買的機種了;而低檔機或者入門機總代表著這個品牌最有妥協的製作,最無法反映聲音特質的型號,最平庸的聲音表現,如果忽略價格因素,當然沒有人願意購買這樣的機型了。

有位朋友問我,最近市場上有看到二手MBL的CDP2和ARCAM的CD23,兩者都是歐洲機,問我買哪個好?考慮也沒考慮直接推薦CD23,為什麼呢?如果看名氣和新價,都是MBL佔優勢(CDP2還貴過CD33兩千大洋),理由很簡單,MBL的CDP2是MBL最低價的CD機,是磨改日本MARANTZ CD67而生產出來的機種,說磨改,實際上大方向,包括外觀佈局都沒有大動,主要改動在電源部分,聲音上實在無法與MBL其他的CD機抗衡,你在它身上無法找到MBL聲音的影子,而CD23,是屬於FMJ系列的ARCAM當年的頂級機,很多國外對雅駿多年來一直採用塑膠製造機器面板而頗有微詞。

他們認為售價500英鎊以下的機器,採用塑膠還可以接受,而售價更貴的型號是否物有所值,金屬面板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FMJ (Full Metal Jacket)就這樣誕生了,CD23是在前作Alpha 9旗艦 CD機上的升級機型,採用了Sony轉盤和24 bit的dcs Ring DAC晶片,注意,是英國大名鼎鼎的DCS一起合作的Ring DAC哦,DCS的作品,任何一個沒有個2500美金是拿不下來的,在電源部分上,CD23採用數位與類比分開獨立供電,CD23還附帶HDCD解碼功能,也算多個功能吧。

由於是頂級機,ARCAM CD23在遮罩,供電,避震等方面下足了工夫,力求在聲音上最沒有妥協,與下級的機器拉開差距,而MBL CDP2由於是低端機,在上述各方面能省則省,要是做到與1531一樣的聲音與外觀,誰還買9000美金的1531上開蓋CD呢?!同樣是二手8K左右,你選擇MBL的CDP2還是ARCAM的CD23呢?

第2點:品牌沒有用,型號更重要

很多朋友購買CD機,尤其是二手CD,只關心品牌,認為只要是大廠出產的機器,品質和聲音就有保證,其實不然,每個品牌都有LL的產品,也有GL的作品;有高檔的參考機,也有低檔的入門機;買到LL的產品開心,買到GL的產品,花了大價錢,是又聽不到好聲又肉痛-----------也就是說買CD機不能光看品牌,而要看其型號。

舉個例子講,有朋友說搞了台PHILIPS的CD機,問他型號,他說是CD951,我立即給他潑了頭冷水:機器太港!朋友看不懂了:PHILIPS不是老好的牌子麼?相比CD930/931不是高級型號麼?搭載CDM9搖臂轉盤和DAC7解碼,則麼還不好?看來這位朋友的確是做過功課了,對CD951瞭解的不少,就像他說的,PHILIPS一度是響噹噹的CD機品牌,推出了很多優秀的CD機(現在PHILIPS的高檔CD機都由MARANTZ負責生產了),但CD951,不是LL的機器,理由有三:

第一,PHILIPS是大牌,沒錯,但名垂青史的不是CD系列而是LHH系列,也就是聽了之後就“樂哈哈”的系列,LHH的CD,從入門級的LHH100一直到專業級的LHH2000,都是不同投資價位值得考慮的優秀機種。雖然CD951相比較CD930/931是檔次高了些,但兩者轉盤使用相同,解碼部分上的提升也不夠明顯,屬於矮子裡面拔長子,

第二,搭載CDM9搖臂轉盤和DAC7解碼不能證明其LL到哪裡去,在CDM12沒有出廠前,PHILIPS只能用最低檔的轉盤,也就是CDM9,當年還有CDM9 PRO壓在它的頭上,使用CDM9而沒有使用CDM9 PRO只能說明其檔次劃分在最入門的水準;使用DAC7聲音一定好麼?!KENWOOD Z1使用的就是DUAL DAC 7,聲音則麼樣?

第三,做工方面非常簡化,同樣是採用CDM9轉盤(非PRO)與DAC7的LHH系列機種LHH200又如何呢?兩台CD是同一廠家生產,都是PHILIPS的牌子,很有可比性,LHH 200的聲音就是硬碰硬比951好,內部做工明顯高出一截,遮罩的處理,轉盤的補強,全金屬的外殼,側板的加重避震,都為聲音的提高添磚加瓦。

有朋友問我:是ARCAM好還是MARANTZ好?低端機是SONY好還是TEAC好?轉盤是PHILIPS好還是CEC的好?這些問題小張只好苦笑,不是不肯回答,實在是沒有辦法回答,因為沒有確定型號,談品牌一談起來就是幾天幾夜,一個一個型號地說過來.還有些朋友看不起日本牌子,崇尚歐美機種,這不一定客觀,小張覺得不能因為ARCAM是歐洲聲就覺得LL,而MARANTZ是日本聲就看不起,如果是ARCAM的CD72我看就比不過MARANTZ的SA-1。所以說,不確定型號,什麼都是空談,什麼都別談!

第3點:音源不要忽視產地

決定二手CD價格的,還有一個因素是產地,產地重要麼?現在很多產品不都國產了麼?只要QC能夠過關,還有必要在日本做還是泰國做?18歲少女做還是80歲老爺爺做?問題就在於我們玩的CD不是目前最新的產品,是一些幾年前,十幾年前的老機,在那時各地的生產水準還不是特別齊平,而且,發燒友是特別頂真的,對任何細節要求一絲不苟,幾乎苛刻的地步,他們還是最相信原廠的製品。

比如MARANTZ的CD15,是MARANTZ 1BIT機的老旗艦,當時就有三個不同尾碼版本:F/P/K,F是100V電壓的日本本土版,P是提供歐美地區的版本,多為發達國家,各種電壓都有,K是提供日本外的亞洲地區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的220V。日本的HIFI廠家自豪地認為本國的HIFI發燒友是世界上最為挑剔的發燒友,對聲音要求最為苛刻,接下來是歐美,所以,本土版的總是享受第一批篩選最優秀的原料,保證製作最為到位,接下來製作歐美地區的機器,最後的留給阿拉亞洲兄弟們,所以很多人,也包括我在內,選擇日本製作的機器都首先挑選帶F或者100V的本土版,以保證聲音。

所以,在二手市場上,JS也很明白我們的目的,一樣成色條件下,價格方面F總是最貴,K總是最便宜,即使搭配100V變壓器肯定會劣化音質也在所不惜,因為有人相信變壓器帶來的劣化要低於本身分級別製作帶來的聲音等級差別,我的一位朋友曾經對比過CD15 F/P/K尾碼的三台機器,也打開看過,他的結論是差不多,沒有我們想像當中的差別。

有時,我們降低電壓要求,挑選100V的機器還有一個言不由衷的理由,那就是有些CD只對日本本土發行,不對其他國家的AUDIOPHILE銷售,而這些機器往往又是高級/頂級的製品,理由也是因為“本國最苛刻”原則,我以前用過DENON S10II,比較滿意,S1太貴買不起,就琢磨著想弄台DENON經典S10系列裡的最高級機S10 III LTD,但是總是找不到220V的版本,一請教才知道,原來這個機器不僅產量很少,而且只有100V的本土版本市售;

SONY的天皇名機CDP-R10轉盤+DAS-R10解碼,一套一共200W日圓,也是只提供日本國內發燒友才有福氣享受的100V版本,讓人惋惜,國內還有很多發燒友拼命尋找這兩件R10,而不考慮變壓器的問題,就是因為其聲音太好,遠遠超過任何一款SONY的其他CD 機種,什麼SCD-1,XA7ES,統統彈開,200W日圓一套SONY公司還說是賠本的製作,你說能不買麼?

另外關於SONY的機器,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當時ES級別最新款且最高級製作XA7ES CD機,以銷售到美國的黑色XA7ES為最高級,要價3000美金,比本土的還要好,不知道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所以,這次小張收的二手SCD-777ES也要偷笑了,到手一看銘牌原來是99年第一批的黑色120V電壓版本,據說這批的製品是提供給美國打品牌用的,所以各方面挑選極其嚴格。

PHILIPS平價的CD930/950是比利時製作的,CD931/951是新加坡製作的(還有一說是北京等也做過),產地不同導致二手價格不同,買的時候請注意。

很多HIFI廠商仍然相信,最LL的貨色一定要在自己的工廠裡製作,保證品質!其他消費級的一般貨色可以發到勞動力便宜一些的地方製作,多賺點錢.

第4點:請買專業CD廠家的經典作品

在玩音響,既然是玩,就要挑那些值得的去玩,不要去玩那些沒名氣的。現在有很多廠家是以前做功放/箱子出名的,為了佔領更多的HIFI市場,賺取更多的發燒友血汗錢,在小有名氣之後,就開始把魔爪伸向其他HIFI領域,做一些它們不擅長的器材,比如做功放出名的XINDAK也出了HIFI鹹菜,做喇叭出名的丹特聲現在做電子管發大器了,做膽機出身的歐博竟然也出號角喇叭產品了,做功放的ONIX也CDP了,這些器材值得玩麼?

如果有真才實料,比如MARK LEVINSON又做放大器又做音源,照樣LL給你看,照樣能夠登上《STEREOPHILE》的A級榜,照樣拿《STEREO SOUND》的COTY大獎,這些才值得買.所以,買音源就要買在數碼方面有專長的廠家的產品,哪些呢?美國有WADIA和THETA,英國有MERIDIAN和DCS,日本有ESOTERIC和SONY,德國有LINDEMANN和THORENS。

同時,不光光要看准廠家,還要選擇其經典的系列,比如,SONY的CD機,除了一些頂級機外,只需要看後面有沒有ES尾碼就可以了,ES表示EXTREME STANDARD,是一個檔次裡最為高級的系列,買SONY的只需要盯住ES系列的幾台機器就可以了,其他的無視,呵呵。(難道X-5000,MS-1也無視?!當然不是,SONY的另一個看點就是是否搭載了固定光頭轉盤系統)

TEAC/ESOTERIC的機器,值得選擇的是帶有VRDS轉盤系統的機種,表示帶有Vibration-Free Rigid Disc-Clamping System獨門轉盤的機器,比如VRDS-20,VRDS-25,VRDS-P700等(當然VRDS轉盤還區分不同材質的CMK-1/2等),其他的機種如果連TEAC的金字招牌,獨門秘笈轉盤都沒有使用,那還能稱得上是TEAC之音麼?!還有買回來把玩的意義麼?

WADIA與THETA的解碼器,精髓在使用DSP(Digital Signal Prossor)進行數位濾波。所謂DSP數位濾波就是廠商把軟體寫在EPROM中,然後通過高速DSP晶片運算進行數碼濾波,目前頂級的解碼器幾乎都使用DSP數碼濾波,不過其他廠商一般都使用摩托羅拉的DSP晶片,但是Wadia一直使用三片結構的AT&T晶片。沒有DSP的WADIA與THETA解碼,價格便宜,當然也享受不到原廠正聲了。

第5點:關注內部結構與做工

內部結構與做工是判斷這個機器檔次的重要手段,尤其對日本CD非常有效。比如MARANTZ最新SACD機SA11S1與SA15S1,由於考慮到外殼重複開模的成本,所以看外觀差不多,但是你一打開機器一對比,你就會發現兩者的差別,SA11S1的機身裡面整個都是經過鍍銅處理的,連電源變壓器的外殼都是的,而SA15卻半點都沒有;SA11S1提供RCA輸出之外,還有XLR輸出,而SA15S1沒有平衡輸出;SA11S1的電源處理部分是獨立做成一塊板的,與類比部分的板完全獨立,避免干擾影響,而SA15S1考慮到成本妥協都做在一塊板上面了;SA11S1使用D/A轉換IC從以往SA15S1上的CRYSTAL的製品,變為NPC的最新銳的DSD/PCM對應的SM5866AS,而且每聲道一個;轉盤部分與SA15S1完全通用,但為了區分檔次.進行了機械結構上的補強,安裝了中央轉盤上的穩定器以提高剛性。

這些細節都是能夠被觀察到的,當中的任何一個,你都能敏感地意識到,SA11S1比SA15S1更高班。除了採用鍍銅處理外,日本人還比較喜歡的區分檔次方式是分牛,也就是說原本是使用一個牛的,開始採用兩個牛,數位與類比獨立供電,比較誇張的例子是SONY的CDP-333ESD與其上級機CDP-555ESD,333ESD只有一個牛,而且沒有遮罩牛罩,而555ESD是兩個牛,而且都有黑色牛罩,不光如此,555ESD還把兩個加了牛罩的變壓器放到了機身的外面,就像在背部張了兩個瘤子,好處當然是徹底解決了數模分開,也徹底杜絕了干擾。所以在預算允許的前提下,一直推薦555ESD。


關於CD選購的後5點建議

6,不要忽略成色、附件、包裝

一個二手器材的價格,型號是決定性要素。瘦死的駱駝比馬大,SONY SCD-1的二手價格總不會便宜過SCD-777ES,即使SCD-1是100V,而SCD-777ES是220V的也一樣,在功能完全正常的前提下,有一種可能SCD-1的價格會非常接近SCD-777ES: SCD-1沒包裝,沒遙控,機器上頂板有明顯劃傷,非原裝片鎮,整機只有6成新;而SCD-777ES有原包裝紙盒,原狀遙控器,原裝說明書,行貨購買發票,使用3個月不到,機器沒有大劃傷,原裝片鎮,整機至少95成新,在這樣的情況下,後者的二手價錢很有可能超過前者。

主要是因為成色、附件、包裝這些因素沒有辦法讓購買者心理塌實。買二手最害怕機器來路不明,買回去不過半個月機器報銷,不是光頭老化就是電容爆缸,越高級的機器配件越難找,有位朋友,買了個DENON的DP-S1轉盤,開心啊,使用DENON獨門的三重避震的最頂級轉盤,買回去沒多久,罷工了,據說是光頭問題,到現在找不到備件更換,只有在家裡放著當擺設。

機器來路不明,你不知道這是第幾手的機器了,JS說二手收的來你就相信是二手?!即使我們相信是二手,你也不知道上家是則麼使用與保養的,是唯讀正版片還是多讀盜版片?是在多灰潮濕的地方使用還是清潔乾燥的地方使用?機器有沒有維修過或者磨過,光頭有沒有換過?等等,這些都沒有辦法證實,所以,最保險的購買二手CD機的管道是找熟識的一手用家自己淘汰的機器,或者說來歷能弄的清楚的機器。接手的下家馬上可以權衡,上家的使用習慣,使用時間,有無維修和故障等情況,大家當面也方便溝通。

就目前大多數人的心態,買個二手器材,就圖能看到實物,當場驗機心裡放心,寧可價格貴點也怕運輸途中損壞,那只能求助於當地二手商了。

買二手的沒關係,在型號確認後,請注意以下4點:

A,成色

成色的好壞直接影響其價格,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作為用家保養的好壞會直接影響你出手時的價格。因為器材成色好,無非就幾個原因:或者機器年代近,使用時間短;或者是陳列的樣品機,平時做靜態展示;或者用家保養仔細,平時用遙控比較多;或者沒有經過多重轉手,或者沒有長途運輸(多轉手一次,多運輸一次,都會給器材的外觀帶來或大或小的損害可能)等等,成色好,當然能夠給予買家一個資訊:機器狀態可能不錯,能夠使用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

成色差,用家也會得到一個資訊:上手用家連機器都保養不好,肯定不會愛惜使用,這麼明顯的敲傷,保不齊內臟也有大出血,暗傷看不出卻直接折壽了,則麼敢買?

如果那還是個高檔的機種,連成色都不能保證,價格又偏低,就請你多個心眼了:高檔機價格都老貴,買的起這些機器的人都是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這些用家一般都有愛惜保養器材的好習慣,一般都買正版唱片,也不會沒事搬來搬去折騰,造成器材損傷的可能性很小,則麼會有嚴重的外觀磨損呢?

如果看外觀成色還可以,也不一定表示使用時間短,請仔細看按鍵的磨損程度,如果相當厲害,尤其是PLAY和OPEN那兩個鍵如果字都沒了,適當考慮,因為一般讀唱片多了才會多按PLAY 鍵。那如果上手用家用遙控操作的呢?那就仔細看遙控器上的PLAY。那如果沒有遙控器呢?碰上沒遙控器的,很多功能就不能用,比如:WADIA,SONY等,那就……

B,附件和包裝

附件就是包括:遙控器,說明書,保修卡,發票,電源線,好一點的還有信號線等。原包裝和附件齊全往往會成為二手機的一個賣點,JS也會抓住這點不放而趁機多開幾百塊,因為這至少證明機器的來歷不是野路子,不是收來的沒有保證的裸機一個,不是YLJ的幹活,發票還能證明其購買時間和所購價錢,JS也就不會亂開價;

如果有保修卡,還在保修期裡面還能買個放心,即使以後壞了,也證明不是水貨,可以協助修理;如果包裝還留著,以後自己要出手外地問題就不大了,不必擔心運輸的磕碰而費心打包。

如果你買SCD-777ES,沒有遙控,你就無法遠距離遙控切換SACD與CD層,如果你買MARANTZ CD63SE,沒有遙控就無法控制耳機插孔的音量,還有一些高級機,為了顯示高檔機種的簡潔風格,面板上的按鍵能省則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LINN的CD12,用託盤的控制,別出心裁!)很多附加功能都只能通過遙控操作,沒有遙控就是死蟹一隻。附送的信號線與電源線一般不是特殊的製品,朵特也無所謂了,對於用家而言,但其他的最好保存好,別買機容易賣機難啊。

C,打開內部

看看機殼的螺絲有沒有生銹或者有沒有豁口,避免買到經常被擰開的機種,看看線路板上的螺絲有沒有鬆動或者被擰的痕跡,如果有,那問題嚴重了,沒事情你卸線路板幹啥呢?

先看看佈局和規整程度:一般LL的機器內部都比較讓人放心與滿意。看看內部有沒有東西動過,有沒有增加或者減少東西?有沒有特殊的焊點或者松香印記,有沒有修補的痕跡,有沒有對稱的電路上使用不同元件的?有些機器,JS會告訴你,在哪裡哪裡磨過,用了什麼什麼猛料,聲音馬上LL到什麼程度,這個時候你要要考慮,那個磨改的位置到底是壞了之後修的還是用真的用補品替換?那些地方可能會去磨伐?!對聲音有多少影響?(比如說,一台高級解碼器,JS說已把解碼晶片升級了,升級成PCM63PK,先不說高檔器材有多少人會去磨,也不說PCM63PK有不少假貨,只要不是原廠升級的,這台解碼即使再便宜請你也不要考慮)

機器磨改之後,聲音到底是變好還是變差自己要有判斷,俗話說“針無兩頭尖”,要聲音速度快,就有可能缺少韻味,要聲音速度慢,就有可能缺少力度,要真正做到平衡的,不單單要會選補品元件,還要懂器材會校音的師傅操刀,否則極有可能使聲音劣化。退一步說,即使你花了幾K塊磨改成功,自己聽的相當滿意,要出手的時候,別人的口味可能與你不同,認為失去了原型機的平衡感,原來不磨改的時候機器能賣8K,你再花3K進行打磨,結果出手的時候別人只肯出你5K元,白白賠了6K,你說你窩色伐?!

高檔器材之所以高檔,是因為其設計都比較獨到,各方面考慮比較全面,而且一般都有一套理論或者絕活進行技術支持,買家自己動手操作磨機,往往會打破廠家認同和設定的聲音平衡,撥管你磨的聲音如何LL,別人一般都不買帳,更換電子管不算啊,所以,你看一般磨改之後機器都會小小貶值,所以一般燒友不敢對高檔器材動手術,也不推薦動手,便宜的器材你磨磨也無妨,磨壞了也沒幾個錢,卻享受動手快樂。

D,試音

轉盤與CD的試音就是放唱片進去讀,各類唱片大刑伺候,看看能不能順利讀出第一軌,然後快速跳到最後一軌,看尋跡,再跳回到當中幾軌,看速度與跳片,最後,跳到最後一軌(挑選錄的比較滿的唱片),看能否播放完。我記得當年幫朋友去買MICROMEGA的老SOLO旗艦合併CD機,我帶了這些唱片:正版金片、正版銀片、盜版片、打洞片、打口片、燒錄藍片、中圖黑片、燒錄黑片、劃傷片、難讀片,一圈下來,SOLO的ERROR燈不停在閃爍,原來是藥機,最終沒買成。有些CD機器冷機有跳盤,熱機卻很好,還有的正好相反,冷機打開15分鐘內好的,15分鐘之後就SORRY,一定要看清楚試仔細了,二手機的門道比我們想像的要多。

7,型號還不夠,最好懂尾碼

以前說了買二手機要看型號,不能光看品牌,最好能讀懂型號,JS就沒辦法蒙你了。比如說,MARANTZ的CD63,這是MARANTZ最為暢銷的CD機長青樹,第一代是上開蓋的,後面的尾碼不要太多哦,什麼SE,什麼MKII,什麼MKII KI,還有TEAC 25,都搭載了VRDS的金屬壓片轉盤系統,什麼25X,什麼25N,什麼25XS,還有DENON S10,前前後後出了4代,還不包括SACD的系列,有S10,S10II,S10III,S10III LTD,做的伐得了。

現在讓我們分別解讀一下個中奧秘:SE,就是SPECIAL EDITION(特別版)的縮寫,一些廠家喜歡弄個什麼重料/補品的特別版,可以說是最方便快捷的升級手段了。比如:1994年推出的MARANTZ CD63SE就比CD63原形機在無氧銅饒EI牛、底座增加鑄鋼板、增加背板開孔等方面上做了改進,性能有了很大提高,63SE可以說63系列當中最具性價比的產品,二手最熱門!63MKII KI聲音是有提高,就是價格下不來,二手要超2K了。

MKII的就是MARK TWO,就是第二號機,不過沒見過MK1, MK1就默認為是原型機了,MKII我理解為改進版,對MARANTZ感興趣的朋友一定知道當年的一款名機MARANTZ CD 72MKII,市場上也有CD72不帶MKII的,價錢卻賣不高,為什麼?因為72雖然也使用位元流的技術:SAA7310+SAA7350的組合,但72MKII使用的是與PHILIPS LHH系列帶R的參考機種完全相同的SAA7310+TDA1547(DAC7),換句話說72只有半個DAC7,其次,72內部沒有金屬盒遮罩的MARANTZ獨創的HDAM放大模組,而72MKII就有,所以,二手市場72MKII要比72至少貴500也合情合理。

順便提一句,如果你要購買CD72這個機種,上上選是CD72a,背板標記為CD72AF,是100V的日本版,為提高機身的穩固性和降低其諧振,兩邊有加厚的鍍鋅鋼板,重量達到8。5KG,這個是72裡面最優秀的機種,裡面全鍍銅還不算,電源與解碼部分還都用鍍銅板分隔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鍍銅板上面還標記著解碼輸出的線路圖,記得CD15也標,呵呵,製作嚴謹。

上中選是72MKII,注意,是金色帶側版的,據說這個是72A的國際版本,就是非100V提供給其他國家使用的版本,中選是72MKII黑色,沒記錯的話機身裡面應該沒有鍍銅,沒有側板,機身不像金色的這麼堅固,要好好考慮墊板,中下選是72金色的,我以前認為72沒有金色帶鋼板的版本的,後來一查是有的,當年賣8W日圓的機器。下下選,呵呵,不用我說了吧,CD72黑色的版本,估計二手最多也就2K大元了。

MKIII,如果MKII是改進版,那麼MKIII就是再次改進版,一般是廠家看到MKII在市場上銷售不俗,繼續跟進提高音質的產品,當然,價格肯定超過MKII了,比如Acoustic Energy,當年PHIL JONES打天下製作的AE-1,後來更新為AE-1 MKII,最新的型號為MKIII,還是兩單元設計,低音單元從5.25英寸縮小為4.8英寸,靈敏度低了2DB,由於設計MKIII時,PHIL JONES老早就離開AE了,所以兩款喇叭聲音可以說完全不同,評價他們已經沒有意義了。據說比AE-1 MKII頻響更寬闊,聲音的解析力再度提升,瞬態特性也跳躍至一個令人矚目的層次。

其他的例子還有MARANTZ CD17MKIII,CD17也有不少的尾碼,如CD17A,CD17DA,CD17MKII等,最新的是CD17MKIII,其他的尾碼都停產了,使用PCM1716的MARANTZ MKIII就相比之前的17MKII或者17DA而言,個人不是特別推薦購買。

SI,就是SIGNATURE(簽名版)的意思,本來是由設計師或者老總在機身上或銘牌上簽名,以示區別,現在好了,大家混口飯吃,根本也沒人簽名,就寫個SIGNATURE就算簽名版出廠了,一般簽名版是全盤考慮升級,廠家考慮的因素比較多,否則設計師臉上也掛不住啊,哈哈,所以要比前面的改進版更值得購買。

不過這裡有個特例,就是法國文豪METRONOME,它家的器材,不管是CD機,轉盤,還是解碼,都是一出來就加SIGNATURE的,不加SIGNATURE就加REFERENCE,好象沒有原型機的似的,就是要告訴別人:出來的東西就是最終版,每一個都達到REFERENCE或者SIGNATURE的品質,永遠不需要升級改進!

MARANTZ的機器一般不用SIGNATURE來標記簽名版,而用KI的標記,這表示由MARNATZ總工程師石渡健先生(KEN ISHIWATA,KI是其首字母的縮寫)親自磨機定型的最終型號,是最LL的機型了,比如CD63 MK2 KI,而CD67系列沒有根據以往的慣例在推出67MK2 KI,而是改稱為67OSE(ORIGINAL SPECIAL EDITION:原音特別版)

R就是REFERENCE的意思,表示參考機型,這個參考不參考說實話不太好衡量,並不是說加上REFERENCE就變成中型沒有味精,強調兩段延伸的聲音了,相隔4年著名的PHILIPS 樂哈哈(LHH)系列就先後發售了LHH500和LHH500R,雖然當年的售價是500更高,但由於500R搭載了DAC-7,而且各方面向800R看齊,可以說是800R的縮水版,所以二手價高於500。

在LHH系列裡,除了200R(200還有一個RX,旁邊的冊版不一樣,價格更高)之外,有3個機種被冠以大R標記並被熱炒,900R,800R,和600R,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機器,不單單是我們關注,二手市場的JS也很懂,一看到R,就曉得可以多賣個千把塊了,發燒友看到PHILIPS的LHH系列已經笑得合不攏嘴了,再看到有REFERENCE標記,豈不要馬上掏錢?

D,就是DIGITAL的意思, 有這個標記,一般表示此機接受數碼輸入,可以作為獨立解碼器使用,在MARANTZ的CD上出現的比較多(在SONY的老機裡也有,表示支持數碼輸出,如333ESD)。如CD17D,CD23Da等,MARANTZ的解碼部分,尤其是類比輸出部分採用專利的HDAM(HYPER DYNAMIC AMPLIFIER MODULE),據說採用多個場效應管和其他元件組成的分立混合單元,與運放類比輸出相比,運算速度大大提高,使解析力、信噪比、動態範圍、頻率回應等有了很大的提高,其鬆軟醇化的音色在聽感上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所以獨立做解碼也是一個賣點。

有很多日本高級CD,也採用可以做“獨立解碼器”為賣點,不過並沒有特殊的標記,全靠你對機器的瞭解了,比如:DENON S10II與TEAC 25X,雖然都沒有D標記,但兩者都可以做獨立解碼器,並都接受光纖與同軸RCA數位信號。順便說一句,S10II與25X做轉盤都是不錯的選擇,而且都擁有同軸/光纖數位輸出,單端/平衡類比輸出,可換電源線等設計,但DENON S10II功能更強一項,就是擁有大力的耳機輸出,耳機發燒友可以暫時不買二房,這一項TEAC 25X是沒有的。

LTD,就是LIMITED的縮寫,表示限量版,一般是給某些地區提供的加料版本,或者製作者採用更好原料製作的限定產量的型號。比如MONARCHY的MODEL 22B,這個型號也有MODEL 22B LIMITED EDITION,在廣告上是白色面版的,據說是為HK的燒友特別製作的,動態更大,聲音更好。SANSUI的ALPHA -717 CD機,也有LTD版本。LTD版本肯定價格比普通版本更高,更值得收藏和購買。

ULTIMATE(最終決定版)的尾碼,比如美國CONVERGENT AUDIO TECHNOLOGY(CAT)的分體電源膽前級SL1,最新的版本就是2000年登場的SL1 ULTIMATE,對電路板進行了重寫,既然SL1已經ULTIMATE了,那麼後面還則麼出呢,原廠只好決定製造SL2更高級的前級作品,但時間未定。

8,重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平時小張一說這個CD重,重得讓人搬都不想去搬,LL!那個CD輕飄飄,讓人沒有半點信心,GL!認為從重量上判斷聲音是很愚蠢的事情,其實這個觀點既正確又不正確!

正確的理由是從同一個廠家的角度來判斷,從同一個系列的機種來判斷,重量越輕的機種檔次越低,價格越便宜,反之,越重的機器定位更高,聲音更好,最重的肯定是旗艦了。

為什麼呢?為了提高電源的品質,採取重量級的電源變壓器和濾波電容;為了減少電源中的脈衝成分對數碼及放大電路的干擾,增加電源濾波器;為了解決電源、數位、類比三部分之間的干擾,用金屬盒相互遮罩;為了獲得穩定轉速和緩解外部震動帶來的干擾,優秀轉盤一般大量採用金屬元件,而且同種類轉盤越高級的型號,在越多部件上喜歡用金屬部件代替塑膠製品,壓片也重,有些還喜歡獨立出來用手動重壓片,這樣馬達的功率也大了,又增加了重量;機身的避震更是少不了,越高級的越會用相對較重的機身結構和材料來杜絕震動,外界的和內在的都會影響聲音的表現,帶來麥克風效應。

這如此多項的手法無一不在提高音質,無一不在增加重量,比如目前MARANTZ官方網站上的兩聲道SACD機,最高端的是SA11S1,重14KG,下級是SA15S1,由於採用了幾乎相同的外殼來減少成本,重量看似只減少了0。5KG,其實內部的變動非常大,取消了機身的全鍍銅和轉盤穩定器等,再下面就是SA8400,入門級的產品,重量就差的遠了,只有7。5KG。不單單日本廠商的機器遵循這個原則,歐美廠商的機器也是如此,比如GOLDMUND,MARK LEVINSO,由於廠家在高端機的電源、遮罩、轉盤等地方下工夫,不得不增加原件,不得不增加了重量。                          

不正確的理由是不同的廠家的機器拿來比較,尤其是不同產地的機器,日本的高檔CD機一般做的比較像坦克車,內部打開來滿滿堂堂,讓你感覺每一塊錢花的值,你看SONY SCD-777ES,方方正正像鐵塊,打開機蓋沒有任何的多餘空間,整整25KG,一個CD比很多功放都要重了;而歐洲的機器外型一般比較秀氣,內部打開讓人吐血,因為沒有什麼恐怖的用料和結構,燒友來玩絕對不敢打開SHOW QUALI,但是聲音卻一貫的優秀,就說LINN IKEMI吧,3000英鎊的機器,你猜猜多重?只有4KG啊,哈哈,買回去都不要打車,直接拎在手裡做公車就回去了,雖然只有SCD-777ES的六分之一還不到,但已經是LINN的單體純CD播放機的次旗艦型號了,再上面就是著名的CD12,不過你會說LINN IKEMI的聲音比SONY SCD-777ES差麼?

9,不要害怕買2手高檔機

為什麼?因為“一分價錢一分貨”原則,這一分貨不單單反映在聲音素質上,還反映在機器可靠性與使用壽命上。當然這個也有很多例外,不可以一概而論。很多朋友有這樣的困惑,錢不多,買全新的高級貨不行,就想買個二手頂級的,但,又怕光頭壽命保不齊,太老的沒必要買,比如DENON DCD-3300這種當年的頂級請不要考慮,如果是DENON DCD-S1這種比較近的頂級貨,完全可以考慮的,因為頂級機的光頭一般會有保留,不會自己砸自己的品牌。

舉個例子講,你花2000塊買台入門級別CD機,2年後壞了,你還氣得過:畢竟是入門機,可靠性也打折扣,畢竟只花了2000塊,但是,如果你花50000塊買了台頂級CD機,2年後壞了,你肯定要指著代理的鼻子罵娘:這麼高級的CDP也會壞?!跟入門機一樣了!玩越高級CD型號的玩家,一般都有這樣的感覺:越HI-END的CD機對唱片的品質要求越高。有些良莠不齊的盜版片根本不讀,為什麼不讀?就是為了保護光頭,不讓其超負荷工作減少壽命。

二手的高級CDP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出手的時候虧的百分比不會太多,因為玩高級機的機會不多,總有後來者接手的。不過也要靠量買家對機器保值性的鑒別,哪台會保值?哪台會升值?哪台會貶值?MARANTZ CD15值不值得?SA11S1值不值得?DCS ELGAR值不值得?MICROMEGA SOLO值不值得?當然,這是一定要火眼精精。哪個能讀片好?比如,當年MICROMEGA的頂級機SOLO就會有讀片的問題,你買不買?

10,要看得懂雜誌的推薦

喜歡音響的都喜歡找一點國內外的雜誌來看看,看雜誌成為我們的一大愛好,一些老雜誌更成為我們買而手器材的重要文獻資料,比如絲帝落。桑多雜誌,就是老的比新的值錢,而且高價收購還找不到,你說厲害不?雜誌上有很多推薦榜單,STEREOPHILE的年度推薦榜單,現代音響技術的編輯推薦榜,STEREO SOUND的GRAND PRIX(以前的COTY獎),則麼看這些器材榜單,大家一定要會看。

就拿絲帝落。桑多來說,雖然玩的和寫的水準都很高,但還是有本國製品優先的傾向,比如說某個價格帶的產品,只有有日本本土製品出現,而且有一點點競爭力的,第一名第二名肯定是它,不會留給歐美器材的,所以有的時候很好笑,明明知道ESOTERIC的製品不可能LL過DCS的,但就是ESOTERIC第一名,DCS靠後。從聲音上來說,難道日本人就喜歡聽蘿蔔味嗎?

非也,其實只要你仔細看桑多,多看文章,你就會知道像管野,柳澤是完全聽得來的,有是也會說道日本器材的音樂感染力不夠,但是,一談到民族利益,本土廠家,他們就要“亂聽”了,其實也很好解釋,文化藝術是植根於經濟基礎的。國內的HIFI雜誌也是這樣,只要你給錢了,就給你打槍文,港的器材寫成ESOTERIC,好的器材寫成DCS,最近還看到隆宇的一篇吹噓好好好的文章在各大雜誌發表,實在是錢多先生。

看雜誌要看得懂,全說好的當然是槍文,沒有A/B比較的也是槍文,最狡猾的就是精心挑選對比器材,把要吹捧器材的好處完全展現出來,但缺點卻只比參考機器差一點點,兩者價格缺差很大,看官心理當然開心,一個幾千,一個上萬,能夠這麼比較,差距不大,就買它了。。。。。。結果吃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uster 的頭像
    Auster

    Auster 隨手亂彈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