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坊間各式速食店及自家廚房等,每天不知產生多少的回鍋油,而大部分也都倒入水溝裡,也因此造成排水溝滋生老鼠、蚊蟲,時時散發惡臭等。為了環境,讓我們一齊來回收回鍋油以製造環保肥皂。本環保肥皂的特點是不添加有如磷、界面活性劑等的任何化學物質,因此它在使用時既不傷手也不傷害皮膚,而且更重要的是,當使用過環保肥皂後所得的肥皂廢水排出屋外,可立刻被分解,而不致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

材料:
回鍋油300c.c.
氫氧化鈉(化工原料行有售)46公克
清水100c.c.

器具:
容量5000c.c.左右之鋼盆一個。
容量600c.c.的寶特瓶一個。
容量至少200c.c.的裝水杯一個。
木或竹筷一雙。

做法:
先將46公克的氫氧化鈉(白色片狀結晶)放入塑膠碗。
把100c.c.的清水也倒入碗內,以筷子攪拌。
攪拌時間50秒(冬天)、70秒(夏天)。
將300c.c.的回鍋油倒入鋼盆內,徐徐加入氫氧化鹼容液再攪拌。
攪拌至碗內容物成粘稠狀為止(時間大約1至2分鐘)。
靜置2天(夏天)、3天(冬天)後可將碗內的肥皂塊取出。
白天置於室外日曬2周(夏天)、4周(冬天),肥皂即可完全硬化且顏色成象牙白色。

注意事項:
因氫氧化鈉為強鹼,故請戴橡膠手套操作。
氫氧化鈉加水後可立即產生高熱(90℃),所以二者混合及攪拌時,動作要極為小心,需避免燙傷和汁液的四濺。萬一汁液觸及皮膚,請立即以清水充分沖洗乾淨。另,在攪拌初期可見鹼煙之冒出,請避免吸入。
若回鍋油量多,欲大量製皂,請按下述比例行之。
回鍋油3公升+氫氧化鈉450公克十清水850c.c.
回鍋油2公升+氫氧化鈉300公克十清水570c.c.
回鍋油1公升+氫氧化鈉150公克十清水280c.c.
回鍋油0.5公升+氫氧化鈉75公克十清水140c.c.

用途:
本肥皂去污力強,可用於清潔不易去除之髒污上,例:廚房油垢、馬桶尿垢、衣服之領口、袖口、襪子等,但不適用作洗手等潔淨皮膚之用。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可能認為最流行的是wats up man之類的,其實這種說法實際聽到的並不多。如果有人這麼說,恐怕倒是有點要耍酷的樣子。我有幾個黑人朋友,超級愛唱rap,他們就會這麼說,可能是唱歌的後遺症,哈哈。

  基本上我聽到wats up的幾次都是從黑人嘴裏聽到的,還是很小的一部分黑人會這麼講最常見的說法是how are you doing?前面加上對方的名字,可以說hey Matt,how r u doing?一般來說hey顯得比較親近,而hi就比較生疏一些,不過也更加禮貌一些。這時候回答可以說:I'm good或者更加省略地說good,說完之後可以反問how are u doing?如果想要和別人交朋友,一定要反問,不要只回答一下就算了。同樣回答別人的問題的時候,也不要只說一個yes 或者 no否則別人會覺得你有不是很想要搭理的意思。

  也有另外的說法,比如how's everthing 或者 how's the day goes?這些並不那麼順口,但是也時時可以聽到。回答how's everthing可以說good 或者not bad。回答how's the day goes?可以說smooth或者pretty good。比較隨意。

  有時候也可能會聽到good day作為開門見山的問候。一般服務生說得很多。這時候可以不用回答,也可以說一聲hi之後就告訴對方需要辦什麼事情。

  如果對方介紹你和某人認識,可以在握手的時候說出自己的名字。比如Tim和James認識了,兩個人握手的時候只要說Time和James就算介紹了。然後可以說how are u doing之類的來問候,也可以省略不說。當要道別的時候,可以說:James, i gotta go. nice meeting you或者nice talking to you。然後可以加上一些寒暄的話,比如have a nice day或者take care.

  have a nice day簡直可以算得上北美最流行的道別寒暄了。幾乎任何場合任何時 間都可以用。當然如果天很晚了,也可以改成have a good night,但是基本上沒有必要區分的那麼清楚。

  take care也很常用,大概相當於中文保重的意思。bye,have a nice day和take care甚至都可以疊加在一起用。 不過疊在一起女生用的明顯比男生多,可能男生覺得說那麼多話不夠酷吧。

  如果在路上偶遇朋友,而對方正好要去餐廳之類的,可以說enjoy ur breakfast/lunch/dinner。一般來說如果對方告訴了你下一步他要去做什麼,一定要說一些針對那個活動的寒暄。如果對方要去party或者玩樂的地方,可以先說cool,讚嘆一下,然後分別的時候說have fun或者enjoy it。

  總結一下,和對方說話一定要多說兩句,不要只回答對方的問題,除非當時時 間緊張比如急著要去上學,這種情況下說一下hi就匆匆走掉的情況也是很多的,大家心知肚明就可以了。另外如果對方告訴了你他要去做什麼或者說了自己碰到的事情,一定要就這個事情發表一下意見,不要當作沒有聽見。

  記住這兩點,是交朋友的起點。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還有我們的下一代怎麼辦??值得深思!!......6.7年級生的悲哀

三十歲,該是怎樣的年齡?在過去,中國人說「三十而立」,這是一個人成家立業的關卡,不只是建立個人事業,也是接下家庭重擔,從上一代承接社會、國家責任的年齡。但是,現在台灣三十歲上下的年輕人,卻距離三十而立愈來愈遙遠,愈來愈多個人無法獨立,更別談接下家庭、社會的重擔。

為什麼?這一代,其實該是台灣五十幾年來最幸運的一代,在經濟起飛年代下長大,享有最多升學、留學、自由自主的機會。

但是他們也可能是最倒楣的一代,因為當他們進入社會時,卻碰到五十幾年來最微利、最低報酬的年代。

台灣三十歲年齡層出現了集體的焦慮。
一股普遍覺得這一代將比上一代不如的心聲,正在這個族群間蔓延。
往前看,很多人感到茫茫茫;往後看,覺得更年輕的一代將比他們更沒前途。
當一股全面的心理不景氣,衝擊到原本該是台灣未來希望之所繫的一群人,對個人、家庭、社會,甚至國家未來,將產生哪些深遠影響?三十歲的焦慮,出口在哪裡?三十歲的這一代,要如何開創屬於自己美好的年代?

※※※  ※※※  ※※※

三十一歲的劉人華,身穿黑T恤、牛仔褲,衣服下面的肌肉看得出來是練過的,朋友愛笑稱他是「劉德華的弟弟」。

一心想成為創作型表演工作者的劉人華,畢業於改制前的國立藝專戲劇系,當兵、短暫工作後,四年前進一步到英國倫敦進修表演碩士。

出國時,劉人華樂觀地認為,進修回國後一定可以有更好的發展,「四年前台灣景氣很好啊,表演團體正蓬勃,不少團體都全省巡迴。」

哪知道花了數百萬台幣,終於在去年初學成歸國後,卻碰到嚴重的經濟倒退,表演團體紛紛倒閉,剩下的知名劇團也大多賣座困難,而新興的電視偶像劇,要的卻是二十歲的年輕演員,他又顯得太老了。

近一年來,他靠接一些廣告通告當零用金,平均月收入一萬到一萬五千元間,有時候整個月也沒案子接,仍未放棄理想的他笑說:「我最多的時間,就是在找下一個工作機會」、還有「學著習慣這種沒事情做的慌張。」除了工作狀態會讓家中長輩操心,頻頻建議「為什麼不去找穩定的工作」?最近長輩們最常催他的還有「什麼時候要結婚」?這也讓他有點困擾。

「過去世俗認為到了三十歲應該要有的東西,也就是三十而立--有穩定的生活、有老婆、有房子,我現在都沒有,」仍堅持表演之路,並開始嘗試寫劇本的劉人華說。

※※※  ※※※  ※※※

外表看起來帶著濃濃書卷氣,三十三歲的陳柏廷,即將拿到政大地政所博士學位,現在面臨的困難是,要去哪裡找到專任教職的工作?

「公私立大學、科技大學想都不要想,只能去技術學院試試,但機會也不是很多,」他說。

機會不多,是因為台灣近十幾年來實在培養太多博士了,光是本土的博士畢業生,十年來就從每年八百個,增加到每年超過一千五百個。

加上很多公立大學教授退休後,轉到私立學校任職,領兩份薪水的趨勢愈來愈明顯,更排擠到年輕博士的求職。

為了累積教學經驗與人脈,陳柏廷必須先從兼職做起。每個星期二、三各在台南立德管理學院和文化大學當兼職講師,賺取一小時才五百多元的講師費。住台北的他,要到台南上課,必須趕清晨四點多的遊覽車,「如果睡過頭了,坐飛機趕去台南,教書的薪水都不夠付交通費,那天就只好當做當義工。」

為了方便,他在台南下車的地方放一台摩托車,一個多月前車子還被偷。這樣在台南上六堂課,直到晚上九點,再坐夜間十一點半的莒光號火車回台北,到台北大概清晨五點多,接著又騎著擺在台北火車站的摩扥車,到文化大學上早上八點的課。一個夜晚必須在車上度過,兩所學校的教書所得,扣掉車馬費,淨收入約兩萬元。

「這樣的日子是有點苦啊!但這就是我的資源,情勢已經這樣了,抱怨也沒用,只能握住目前擁有的,」陳柏廷一面喝著咖啡,望著外面的公園人來人往,一面說著自己的處境。而且,陳柏廷認為自己還不會是最可憐的那一代,「往後看,更晚畢業的人,有可能比我更慘,因為機會會愈來愈少。」

※※※  ※※※  ※※※

三十歲的挫折,不僅限於文法商背景,就連一向人人稱羨的醫師、科技人,目前年輕一輩也都籠罩著美好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的心情。

近年來SARS疫情引發國際注意傳染病危機,曾在一九一八年造成歐洲和北美洲4000萬人死亡的流行性感冒,也連帶成為研究課題。

曾花一年業餘時間翻譯《流行性感冒》這本書的台大第四年外科住院醫師黃約翰,對於年輕醫師的處境感受深刻。

問他為何會翻譯這本書,三十一歲的他笑著回答︰「因為缺錢啊。」。缺錢出自醫生之口,乍聽令人覺得像玩笑話。

「當醫生,當然還是比很多行業好,但是跟過去比,真的是差太遠了,」。黃約翰說,台大住院醫師月薪平均在八到十萬元間,選擇外科後,他每天工時超過十二小時,週末也要巡病房。有時他會跟媽媽說,千萬對他不要期望太高。

以前醫師可以買幾甲地、在中山北路買幾棟房子、在鄉下買一條街等,這些過去的美好時光,現在都不太可能了。

主要原因是自從實施健保制度後,在健保給付的限制下,醫生的收入下降許多。

「長期以來醫學系一直是年輕學子的第一志願,但是再過一兩年,可能不是了,」,開設自費醫療的心美診所,完全擺脫健保限制,很多名人求診的精神科醫師陳國華說。

畢業於高雄醫學院、三十四歲的陳國華表示,他有不少同學在公立醫院服務,收入約十萬出頭。十年前他到市立療養院服務,月薪是15萬,「那是好好時代」,但現在市療的新進醫生,待遇可能不及他當年的一半。

※※※  ※※※  ※※※

醫師外,科技界年輕人也普遍有著從新貴地位摔下來的失落感。過去認為拚個十幾年,就可以在四十幾歲退休的美夢,已經破滅。

台大資訊碩士,三十四歲、IBM金融事業群資深顧問王鎮志,就是夢醒的科技人之一。

「坦白說在三、四年前我一直認為可以在四十幾歲退休,存三千萬就好,一年如果利率6%,光靠利息生活就夠了。可是利率一直在降低,這個夢想破滅了、」「現在已經很少聽到什麼人在談四十五歲退休了,」王鎮志說。

而當很多科技人開始覺悟必須好好工作,把退休年齡延後時,整個資訊產業也陷入微利時代,毛利率愈殺愈低。

「殺到血流成河的背後,就是我們做得更累,」跟記者約晚上七點吃飯,王鎮志表示「今天算是很早下班」。

不少科技人現在努力雙倍,但報酬只有過去的一半,怕撐不住,想換工作又不敢換。因為即便是科技行業的工作機會,也不再像過去那麼多了。

十年前進入職場的王鎮志,感受到當年他選擇很多,「多少工作等著你挑」,但是現在畢業生是倒過來,「有多少工作可以讓你挑?」現在他手頭上至少有十個朋友或同事的弟弟請他幫忙推薦工作的履歷表,但是他不知道可以推薦給誰?

而三十多歲的他這一代,又面臨要不要去大陸的兩難抉擇,以及會不會被大陸崛起而淘汰的危機感。

「你會覺得到大陸『好像』未來的前景比較好,台灣的未來在逐漸衰退中,可是我又比較喜歡在台灣的生活品質,」王鎮志說。

三十六歲的威盛電子亞太區行銷總監鄭永健形容,科技人的身價短短幾年間像是「從豪宅變國宅」般縮水。

部門內大多數是年紀更輕的三十歲員工,他們比鄭永健更晚進入這個領域,多少都有「生不逢時、太晚入行」的遺憾。

※※※  ※※※  ※※※

從國外留學碩士,到台灣的土博士,從醫學系高材生,再到科技人,這種普遍認為台灣經濟正在走下坡,認為自己這一代將比上一代辛苦、不如的心聲,正在台灣三十歲上下的年輕族群間蔓延。

這是心理的不景氣。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著作《想做的事就去做》中,描繪日本的狀況,跟台灣其實很類似。

他寫著日本三十五到五十歲的上班族就像是迷途羔羊,工作提不起勁,生活過得亂糟糟。

這種低迷的氣氛擴散到三十到三十五歲間,無奈、虛脫的憂鬱症若遍及最旺盛的日本勞動力,到時候政府祭出再多振興景氣的政策也將無濟於事。

且聽聽看一群台灣的年輕人,是如何形容自己的處境:「一言以蔽之,就是四個字:出道太晚,」二十九歲、畢業於台大新聞研究所的李恆宇,花了七個月才找到第一份記者工作。

「我們是什麼都趕不上的一代,」一位即將到美國柏克萊攻讀MBA學位的二十六歲年輕人說,台灣幾次可以爆發的機會,像房地產狂飆、股市萬點、網路潮、科技新貴,他們統統都沒機會參與到。

他同時認為:「我爸媽現在供我出國念名校,一年一兩百萬台幣,我將來恐怕無法這樣栽培我的小孩。」二十八歲,正要進入交通大學資管所就讀的袁緒杰也有感觸。

他說,父親那一輩,隨著歲月的成長,會慢慢累積財富、社會地位,小孩也一天天成長。

他回憶小時候爸爸騎腳踏車,換摩托車,之後換小車子,再換大一點的車,房子也是一樣,從小房子換到大房子,基本上人生就是會不斷水漲船高。

但是,他自己對未來就不是這麼明確了。「一定可以隨著歲月,不斷累積財富、地位、家庭、穩定?我要打一個大問號,」

「以前說三十而立,現在三十歲可以照顧好自己就很好了,」袁緒杰說。

※※※  ※※※  ※※※

過去三十歲的人好像可以看到一個具體目標,往前衝衝衝,現在三十歲的人,往前看卻茫茫茫,往後看更覺得未來的人,可能更慘。

為什麼台灣的青壯年齡層,會出現這種集體焦慮?這種心態對這群人的未來,還有台灣的未來,又可能產生哪些影響?

分析起來,目前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可說從小就是在台灣經濟起飛下成長的一代,大多數從小衣食無虞。

因為沒有經濟壓力,父母與國家對這個世代的教育投資,可說比以往世代高出許多。從大學到碩士,再到博士,每一個學位的畢業生人數,二十年來都成長數倍甚至數十倍。

二十年前,台灣一年大學畢業生才三萬多人,到了去年已經超過14萬人。
二十年前台灣一年才培養2400多位碩士,去年就成長十倍,達2萬5900人。
博士更是成長近20倍,從二十年前的86人,到去年1500多人。

年輕人就學率逐漸上升。
若單以二十六到二十九歲高年齡層在學比例,跟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紐西蘭、澳州等先進國家比較,台灣這個年齡層在學比例高達14.6%,比美國還高出超過3個百分點,堪稱世界第一。

出國留學與遊學的人數,。根據教育部統計,一九八八年,台灣學子到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日本等世界各國的人數是8100多人,到了2002年,達3萬2000多人,變成四倍。

※※※  ※※※  ※※※

然而這群台灣五十多年來第一代備受呵護栽培出來的天之驕子,卻不幸碰上五十多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最低報酬的年代,讓他們淪為「高投資,低報酬」的一代。

一位二十八歲、剛拿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財管碩士的年輕人,出國前工作薪水3萬8000多元,花費近200萬,回來新找的工作,薪水是4萬出頭,他很感嘆大環境實在是不好,也有點後悔,幹嘛出國花這麼多錢?

國中教師退休、今年六十歲的謝媽媽,養育了一對子女,今年一個三十四歲,一個二十九歲。為了栽培這兩個小孩到海外拿碩士,花費是跟「台北市永吉路一棟房子差不多」。其中老大出國從語言學校、大學念起,「花掉了兩部賓士的錢」。今年初兩個小孩紛紛回國,歷經找工作的折磨,二、三個月後總算各自就緒,一個月薪三萬二,一個四萬開始工作。

謝媽媽的小孩能順利就業算是不錯。她身邊的好友們,不少像她一樣高投資子女的案例,其中一個送小孩到美國讀書,讀了八年,花了一千多萬台幣,結果回台灣找不到理想工作,就兼家教、兼差,收入不固定,最後受不了,又回美國繼續讀書去了。也有老同事的女兒在美國念完碩士,半年找不到工作,最後決定再念博士,而學費當然都是父母支付。

父母高投資、子女低報酬的現象,可以從節節攀升的失業率上看出來,面臨全面的經濟衰退,愈來愈多年輕人難經濟獨立。十年來二十五到二十九歲的年輕人,失業率從1.94%,提升到6.41%,三十到三十四歲年輕人,失業率也從0.96%提升到4.65%。

※※※  ※※※  ※※※

高學歷、高視野,連帶也拉高了這一代的期待。但卻碰到大環境的不景氣,工作難尋、升遷變得更困難。高期待碰上艱困的環境,也使這個年齡層的焦慮感提高。

三十出頭,今年初剛從澳洲拿了美術設計碩士回國的謝建章,就深深經歷了找工作的挫折。在五月初正式找到工作前,他每天投十幾家履歷,「真正去面試的有十家,直接拒絕的有四家,其他的都沒消息,我好鬱卒啊,」四月底接受訪問時,他很感嘆讀了一身武藝,卻不容易找到發揮長才的舞台。

當他終於找到一家外商公司的美術設計工作時,當天立即興奮地打電話告訴許多朋友。

※※※  ※※※  ※※※

三十歲上下年齡層的焦慮來源,除了是台灣本身機會愈來愈少外,另一個焦慮來源是大陸甚至東南亞的崛起,排擠到他們的生存。

遍訪許多行業,例如科技業、傳統製造業、廣告業,許多負責人都明白透露一個訊息,未來工作機會成長會大部份在大陸,台灣成為總部、備援單位後,雇用員工數量成長有限。這麼殘酷的事實,已經是台灣年輕人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

例如才創業四年,幾乎每年成長三倍,去年每股盈餘達19元的薄型光碟機製造商廣明光電總經理簡貞介就明白表示,目前廣明台灣員工200人,大陸已經800人,未來大陸會迅速成長,台灣頂多增加到250人。

泛太國際執行顧問孫大偉也說,隨著客戶外移,台灣廣告業的高峰期也已經過了,「分水嶺就在莊淑芬(前奧美廣告台灣區董事長)今年初到大陸去。連她都去了大陸,表示台灣廣告已經走下坡,」孫大偉分析。

孫大偉觀察,不只大陸,連韓國、泰國的人才,也會排擠到台灣。例如韓劇興起,對本土戲劇工作者產生排擠,又如目前泰國廣告製作水準提升很多,也同樣會排擠到台灣廣告人才。

然而,對於「該不該、想不想、要不要」去大陸發展,卻又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下決定的,因此這也成為年輕人的新焦慮之一。

新聞工作者,二十六歲的侯如珊就說:「我爸媽也有大陸熱,他們也叫我去大陸發展,可是我去大陸有競爭優勢嗎?」

準備就讀交大資管碩士班的二十八歲袁緒杰也說,去大陸發展會有優勢的,是已經四十歲左右的管理階層,可以把台灣經驗帶過去,但像他們這樣還在學習階段的人,「去大陸能跟大陸人競爭嗎?恐怕只是大海中再瓢進一滴水吧。」

※※※  ※※※  ※※※

三十歲年齡層的焦慮,事實上也跟高等教育的過度擴充有關。高學歷的一代,不見得就是高競爭力的一代。

當全球化已經打到台灣家門口來,台灣高等教育的過度擴充,已經讓不少人開始反省,「教育到底在創造失業,還是在培養人才?」長期研究失業問題,現任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就提出這個疑問。

目前台灣的大學、研究所仍在增設中,很快地,大學聯招的錄取率將超過百分之百。

充裕的受教機會,讓台灣的小孩,從小一路念書,不必經過太多挫折。但是缺點卻是,面臨到要踏出校門的時刻,才發現人生前幾個關卡都很好過,到了最後一關卻很難。

「就像跳石過河一樣,一要進入社會,才發現距離愈來愈遠,愈難跳,」二十九歲,政大政治系、新聞研究所畢業的吳豐維,對於他這個世代有這樣的體會。

一些最新的調查發現,台灣年輕人的期待與社會現實間,差距頗大。《天下雜誌》二個月前曾針對一千大企業調查,結果有52%的企業打算凍結人事,還有13%的企業表示會裁員。

這樣惡劣的職場環境下,《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六月初針對三年以下工作年資者的調查卻發現,有35%的人寧願失業也不接受待遇不好的工作。只有41%的人在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願意修正或降低期待。其他人選擇繼續尋找,或是再進修、升學、做臨時工等。

這一代,從小大多在相對優渥的環境下成長,一般被認為比較缺乏抗壓性、忍耐力。當高期待的天之驕子,碰上幾十年來最困難的年代,愈來愈多人選擇延遲進入社會。

近五年來大學應屆畢業生中,選擇延畢的比例一直上升,從6.97%提升到去年11.1%。今年畢業季節,部份大學校園甚至傳出近五分之一學生選擇不畢業。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就觀察,很多學生的就業動機其實不強,這可能與有父母可以依賴有關。有時辛炳隆會催學生趕快畢業找工作,反而學生不太急,認為反正不景氣,慢慢來沒關係。最近一個學生表示要考博士班,他還叫這名學生多多考慮,因為台灣博士的就業情況,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變得十分困難。

去年,辛炳隆才剛從中華經濟研究院轉任國發所,他是四十二位應徵者中,被錄取的二位之一,深知博士一職難求的窘境。

身為大學教授,辛炳隆說,明明學校裡一堆學生都無法到社會上找到一個舞台發揮長才,但是大學為了爭取經費,仍在不斷擴充。他實在很矛盾,高等教育的主事者可曾想過,要為這些學生的未來負責?

當三十歲上下的年輕人焦慮情緒持續蔓延,當愈來愈多具有生產力的年輕人寧願待在家裡或校園,而延後進入職場,又會對國家競爭力或是未來社會產生哪些衝擊呢?

結婚率下降、生育率下降、失業率卻提升,表示年輕一輩為家庭或社會扛責任的比例是下降了。在過往年代裡,六十歲的一代會慢慢將家庭、社會、國家的責任交棒給三十歲的一代,但是,現在這一棒是不是愈來愈難交下去?

在學校的時間長了、失業率增加、所得減少,自然衝擊到這個適值結婚年齡的人口。十年來台灣二十五到三十四歲的年齡層,未婚比例一直上升。二十五到二十九歲的未婚率,已經從48%提升到63%,三十到三十四歲的未婚率,也從21%提升到30.6%。

生育率近幾年也是快速下滑。每個育齡婦女的生育數,去年已經下降到一.三四個小孩,是台灣有史以來最低點。

再就這一代的競爭力而言,這種心理不景氣,或延緩就業時間,可能也會衝擊這一代的個人競爭力。

辛炳隆就指出,許多先進國家也都有嚴重失業問題,他們尤其對於年輕人失業後,將如何影響他們之後的生涯發展特別關心。

他舉OECD國家的研究指出,年輕人自學校畢業後到進入職場前五年,仍應該算是學習期,仍是對這個人的投資階段。若在這個階段真心想工作,卻找不到工作,或是工作不順利感到挫折,那對這個人的未來職場發展會產生負面影響。

一是會影響個人信心。二是等於這個人一出校園就缺乏投資,造成人才出校園後競爭力持續下降。這無疑也是台灣應該重視的課題。

從三十而立到焦慮的三十歲,台灣青壯年齡層目前處境與心境,不只挑戰他們個人生存的問題,也挑戰家庭結構、社會、國家整體競爭力。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每天都要「倒空」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空碗」!
因為,只有讓自己成為一個「空碗」,才能使自己不斷地學習別人的優點,才能裝下更多的知識與智慧。

我是一個靜靜的人,平時不愛說話;在有多人的聚會時,我大都是安靜地聽別人講。

說真的,我不是一個「領導型」的人,在聚會中,我也很少是「主角」,或是大家眼光的焦點,因為,我不是個滔滔不絕、或善於搞笑的人。

然而,在台上,我的表現是不一樣的!
曾有一名新聞局官員對我說:「戴老師,我以為你只會寫文章,不太會演講,因我看你在台下都是很安靜,不太說話;可是,沒想到,你一上台,竟然那麼有魅力、那麼吸引人……」

的確,從小我就不愛說話,直到今天,我的父親對別人談到我時,總會說:
「我這個兒子啊,從小就是靜靜的,不太愛講話……」

可是,「不太愛講話」,不等於「不太會說話」呀!
而且,一個「愛說話」的人,不一定「會說話」喲!

我是「不太愛說話」,因為,在很多場合,我並不是「主角」,也不是我的「舞台」,不是我的「場子」,我何必「愛說話、多說話」呢?

不過,當我去聽演講、在問答時間,我會勇敢地舉手發問。
為什麼呢?因為,我在訓練我自己!只要我勇敢舉手、站起來講話,這「舞台」就是我的,這「時間」就屬於我,我就要學著讓自己從容、鎮定地站起來說話,講得有內容、有條理……

也因此,在藝專唸書時,我就「主動」報名參加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比賽,或是即席演講比賽!僅管當時都沒有得名,但我仍不放棄,我還是堅信--只要我勇敢地站到台上,就是「戰勝自己」,就是「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

後來,我拿了全校演講比賽第一名,也拿了全縣演講比賽第一名,也被選為「青年節慶祝大會主席」!那,真是值得我興奮和回憶的過往。
真的,我不要在台下吱吱喳喳地說話,而是要站在台上,勇敢地、風光地、大方地說話。

就如同以前長輩教導我們的--
人,不要像一隻「鴨子」一樣,只在地上呱呱叫,跑也跑不快,游也游不遠!
人,就是要像「老鷹」一樣,不多話、不呱呱亂叫,只是「靜靜、優雅、從容、高貴地」在天空中飛翔!
而牠,眼睛十分銳利,也專注地盯看各種可能的獵物,只要機會一來臨,牠就可以大展身手、快速俯衝、攫取獵物!

我常感嘆現在許多年輕人,在台下,不停地交頭接耳說話,不懂得「傾聽」別人的精彩故事;
而在該上台說話、表現時,卻又是「臉紅脖子粗」,支支吾吾、言不及義、不知所云!

其實,我們每天都要「倒空」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空碗」!
因為,只有讓自己成為一個「空碗」,才能使自己不斷地學習別人的優點,才能裝下更多的知識與智慧。

也因此,「主動請教別人」、「多製造別人說話的機會」就成為我學習的標竿和方法。

在當學生時,我就曾主動請求中廣的名播報員閻大衛先生,指導我的國語播音;我每星期和他見面一次,準備十五分的錄音帶,請他為我指導。
而為了十五分鐘的錄音,我得花上四、五個小時不停地練習。

我也曾主動地到中央日報,請一些知名的作家,為我批改作文。
雖然,我知道我的文章寫得不夠好,但我很用心,也不怕丟臉;因為,別人肯花時間聽我的錄音、看批我的文章,並給我指導,就是我最大的福氣啊!

所以,有句話說--「今天請教別人,明天就可以勝過別人!」
假如,自己不敢發問、不敢請教別人,我們如何能進步呢?
因此酖酖「問題是沒有愚蠢的,只有不問問題時,才是愚蠢的!」

●其實,我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型」的文字工作者,沒什麼文藝才華;我沒念過中文系,也沒學什麼寫作技巧,更不知道什麼詩詞歌賦的文學理論,也從沒參加過什麼文學獎比賽!
然而,我知道,文章是給人看的,必須有內容、有故事、有笑有淚、有感動、有人生啟示。

所以,我要「多主動請教別人」、「多製造別人說話的機會」,來聆聽許多感人的故事。
例如,曾有一年輕人,因擄人勒索、綁架別人而被判處「無期徒刑」;可是,他在監獄裡苦讀十年後,終於得到報考大學的機會!後來,他驚喜、如願地考上「台大」!
他對我說,英文的「高標準」是五十一分,他考了「五十五分」,而且,他每一科「全都超過高標準」!

天哪,我好慚愧、好汗顏哦!因為,我以前聯考時,英文才考十一分,而且,兩次聯考都落榜!所以,「專注,是一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
一個不專注的人,「吃一、挾二、看三、想四」,是不會成功的!
因為,「想抓住兩隻兔子的人,將會一無所獲」,不是嗎?

●也有一次,一倉儲公司的副總經理對我說,他媽媽在他剛踏入社會時,就對他說:
「兒子啊,你進入公司以後,絕不能自認為『大材小用』!
你如果太自大、太自傲,認為自己是『大材小用』,你就不會成功……你要自認為,你是『小材大用』,不斷地虛心請教長官、請教同仁,這樣,你才會成功!」

的確,「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四個字是一樣的,但它的排列順序不同,就影響這年輕人的一生,也使他當上了副總經理。

人生,有太多值得學習的「人和事」!
我,是個平凡的寫作人,但我希望,透過自己的「眼」和「口」,時常多觀察、多發問、多請教!因為,「每個人都有缺點,但不能沒成就啊!」
既然上帝賜給我「好眼、好口、好筆」,我就得多用心地加以發揮呀!

而我,也永遠不忘記,當我到馬來西亞吉隆坡演講時,曾有一個年輕華人認真地對我說:
「戴老師,成功很不容易,但是,要『守住成功』更難哦!」
的確,我們都得小心翼翼,來守住一些得來不易的成功果實呀!

◎戴晨志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PS就是每股盈餘(一般指的是稅後),它表面上代表公司的獲利能力,但不代表股東們實質能夠獲得的利益,因此EPS根本沒什麼實際的參考價值!

而本益比就是用市價去除以每股盈餘(EPS),但與股東實質的利益也沒什麼絕對的關係,因此也沒什麼參考價值。

整天把EPS與本益比掛在嘴上的分析師,實在是沒什麼程度,相信很多看不懂財報,對投資一竅不通的人也都知道什麼是本益比與EPS,如果EPS與本益比真的這麼具有參考價值,也就不會有一堆人在股市裡慘賠了!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台開公司(駙馬爺涉案那家)今年EPS7.28元,但為了彌補以往虧損所以今年不發股利,引起股東們躂伐。股東們獲利等於零,以目前股價不到12元來看,本益比還不到二倍,豈不是太划算了????

假設本益比十倍以內是合理的,如果這個理論是對的,那股價豈不是應該漲到70幾元????簡直真是太無稽了!!!!

事實上,有許多公司EPS很高,但分紅時,董監事先分贓(吃肉),員工再分紅(啃骨頭),加上保留盈餘,給股東的剩下一些些湯汁和渣了,股東實值獲利低的可憐,這樣的公司EPS高有什麼用,本益比低又有什麼用?

股東實質能夠因為股票而獲利的應該看股票的殖利率或現金收益率,用這個標準來衡量股價才會合理。而就長期整體股東權益的獲利而言,股東權益報酬率更是重要的參考指標。

竹科一家頗具知名的半導體公司擔任工程師,該公司前年EPS將近6元,當年度工程師就拿了100多萬的股票紅利,而該公司更高階的主管拿更多。

當年該公司實際分紅只剩每股三元,股利分配率差不多只有五成。其中股票還占了二元,現金只有一元,這樣的公司,股價最高也不超過40元,本益比夠低了吧!只有七倍!EPS也不錯吧,告訴你,30幾元以上去買保證賠死你!

如果你投資股票看不懂財報,又常聽信分析師的分析,整天只會把EPS與本益比掛在嘴邊的分析師,這樣的分析師不過只是幼稚園的程度,千萬不要聽他的指令買股票!

葛拉漢曾說過:「就短期而言,股市是一個情緒化的投票機器,但就長期而言,它卻是個準確無比的天平。」

沒錯,市場的情緒確實常常讓股價失控,但最終決定股價的因素絕對是股東的獲利,因此若能掌握這個原則,就能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而不會流於市場情緒而隨波逐流!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跟著巴菲特 賺進下一個10年
「投資郭台銘」是最近數年來台股投資最熱門選項之一。確實,如果10年前買入鴻海股票,持有不賣,靠著配股配息「複利」增值效果,郭台銘就能讓你的財產增值9.68倍;投資經營之神王永慶,也能讓你的財產在10年間增加3倍。

問題是:無論是鴻海,還是台塑、南亞,以及台化,股價都已經來到相對高點;未來,哪些標的是可以為投資人賺進下一個10年?

◎撿便宜 長期投資獲利基本考量

答案在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他的「價值投資法」,正是可以為投資人賺進下一個10年。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講求的就是「穩健投資」,所以,除了符合股價被低估,也就是「撿便宜」的最基本條件外,公司體質健全與成長潛力,也是重要考量。

在撿便宜方面,價值投資法強調,縱使是長期投資,股價仍然是相當重要的考慮因素;即使公司具有成長潛力,也不宜股價過高時買入。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就有不少投資人在短線操作時,被套在高檔;結果,自我安慰地說:「沒關係,我長期投資、一直抱著,反正股價遲早會重回高點,而且靠著配來的股子股孫,抱個10年,一樣可以賺到錢。」只是,這樣的講法真的對嗎?

看一下英業達的狀況即可知。10年前,也就是民國87年年初買入,當時股價是在148元,之後股價就連跌3年,最低還曾來到13元最低點,股價連十分之一都不到。然而,在這10年中,英業達是年年賺錢,而且也因為配股配息的「複利」效果增值,到目前為止手中英業達持股,也由原本的1000股增加到4765股。但是,股數雖增多了,但以目前24元股價計算,持股價值也不過114360元,與當年買入成本148000元相較,縱使經過了10年的配股配息,仍然處於虧錢的狀況。

◎體質健全與獲利成長並重

巴菲特對於企業獲利能力是否能夠經得起時間以及景氣循環的考驗,也相當重視。巴菲特認為,即使面臨不景氣衝擊,好的經營團隊就會設法盡力撙節支出、降低成本,在逆境中亦能創造獲利;所以,在過去10年之中,公司亦不可以出現虧損,這是巴菲特另一項重要的選股條件。

此外,巴菲特對於公司本身與營業的規模也相當重視,不少體積小新興事業會因為科技進步與市場需求快速冒出,而且,獲利能力呈現倍速高成長;但是,對於這一類高獲利的小公司,巴菲特通常會敬而遠之,除了未經時間考驗外,未達到一定規模,實際上是很難站上全球舞台,追尋更廣大、更長久的成長動能。

於是,巴菲特認為,總資產至少要15億元(5千萬美元),全年營收則要到30億元(1億美元),這樣規模的企業,才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最後,談到獲利成長性。企業營運好壞,受全球經濟及所處產業景氣波動影響,要求企業營收與每股稅後盈餘呈現逐年成長,不免強人所難。然而,若是將時間拉長來看,企業獲利軌跡卻必須呈現向上成長趨勢。也就是這一波景氣循環的高峰,必須高過前一波景氣循環的高峰,這樣的獲利趨勢才值得長期投資。以台泥為例,前波景氣獲利高點在87年1.6元,而這波景氣高點雖尚未出現,但去年每股2.2元獲利表現已超過前波高點,這樣的獲利趨勢就可以說明產業的成長性,適合進行長期投資。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靠股利賺50倍
買台化傳家,至少富三代;抱台泥12年,1張變15張;握緊鴻海,輕鬆打造億萬身價……現在,你該買誰?

有一群「不貪心」的長線投資人,對於現在最流行的LED、IC設計,他們從未深究,也不認得力晶黃崇仁,旺宏吳敏求,更不知道什麼叫「董監改選」。

但是,他們選對了股票,跟對了老闆,靠著穩健獲利,贏得驚人的報酬。

◎案例一:小S公公許慶祥。

十多年前拿新台幣數千萬元獨壓鴻海一檔個股,長期持有,透過配股配息,總價值翻到數十億元以上,報酬率50倍。

◎案例二:運昇投顧總經理汪潔民。

五年前開始,每個月固定提撥出新台幣1萬元,以盤後交易方式投資鴻海,每年報酬率至少15%。他準備抱股到退休。

◎案例三:退休公務員張錦輝。

24年前,他買了5張台化;24年來,他有錢就買;到現在,已經累積400張;今年,光是靠現金股利,就領了200多萬元。

◎選對股票 跟對老闆

前述這些人都是靠長線投資賺大錢的真實案例。在多數人眼中,他們的投資方式很傻、很懶,因為只買一檔個股,在股價高點時還不會賣;卻也因為「情有獨鍾」,讓他們賺大錢,從一開始第一年平均報酬率15%,利滾利之後,隨著時間越拉越長,個股的資產價值也跟著利滾利,最後是翻了一倍、兩倍以上。

「不貪心」是這群長線投資人的個性;再來,他們做對了兩件事:一是選對股票、二是跟對老闆。比起那些每天浸在號子裡、搖旗吶喊的散戶,這群長線投資人對股市相對陌生。

他們買股票唯一的樂趣,不在於股價翻紅上漲,而是在於每年收到股利分配通知書,上頭寫著:去年要配多少現金股利和多少股票股利,「我媽從幾十年前就買台塑,一直放到現在;每年,她最期待的就是這一天,比中樂透還要開心。」運昇投顧總經理汪潔民說。

近5年來,汪潔民也開始懂得長線投資的魅力。現在,他每個月固定投入1萬元,用盤後交易的方式買鴻海,鴻海的股價上漲再加上每年的配股配息,換算下來,一年至少15%的利息,持有10年,就等於增值1.5倍、20年變3倍,汪潔民大喊:「到哪去找這麼好的投資標的?」

◎賺錢不靠股價

不只汪潔民愛郭台銘,就連藝人小S的公公許慶祥,也獨壓鴻海一檔股票。許慶祥在十多年前收起醫院退休後,就投入股市研究,最愛買郭家軍的股票,根據他身邊的營業員透露,他以數千萬元買進的鴻海股票,現在至少已變成數十億元。

還有公務員張錦輝,34年來不斷買進台化,有錢就投入、抱著不放,到現在已經擁有數百張台化,靠每年的配股配息,就可以幫家人再買一棟房子。享受到配股配息好處的他,近幾年也開始幫兒子買台化,一年投入100萬元,希望兒子也能成為長期投資一族。

「會長期投資的人有三種特色:多金、知識程度高、早期買股票。」德信投信總經理儲祥生分析,十年前,正是股市走多頭的時候,吸引投資人一窩蜂把資金投入股市,再加上當時能夠選擇的個股不多,因此投資人寧願把錢放在他們信任的企業老闆身上,像張忠謀、王永慶等。

不過有趣的現象是,這些長線投資人有很多是因為不懂股票、不看財經雜誌,因此不容易受到市場氣氛操弄、不輕易買賣股票,所以往往一抱就是5年、10年以上。「不靠股價賺錢的心態,反而讓這些長線投資人比波段操作的投資人賺得還要多。」儲祥生說。

根據本刊調查,長抱股票10年最賺的就屬鴻海。10年前,鴻海股價165元,現在281元,每股價差116元,相當於一張鴻海資本利得就賺了116,000 元,要是再加上鴻海每年平均配2~3元現金股利、股票股利2~3元,如果,投資人長期持有鴻海都不賣,10年總報酬率高達867.68%,資產增值 9.68倍,居所有上市櫃公司之冠,成長幅度相當驚人。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今年的股東會上開宗明義就說:「你們買鴻海股票,就等於錢放在那邊,我們會幫你把錢變出更多錢來。」這番話雖然霸氣,卻也顯現出像鴻海這般營收、獲利高成長的公司,長期投資下來,絕對能擁有高報酬。

不只鴻海,如果你持有中鋼10年不賣,報酬率高達410.33%,台化、大成鋼的長期持有報酬率至少有300%,還有南亞、台積電、台塑這些耳熟能詳的公司持有10年,報酬率至少翻一倍,成為長期抱股人的最愛。

從這30檔長期投資報酬率高的個股中發現:要選長期抱股「公司每股盈餘趨勢向上,仍是長期抱股的最重要關鍵」,就算每股盈餘不是呈現長期持續性的向上趨勢,也要確定在買進之後的數年之內,每股盈餘仍有成長的機會,也就是具有美好的前景以及產業趨勢。

◎台塑四寶 力抗景氣循環

「鴻海是中長期投資的最佳標的。」世新大學助理教授梁彥平說明,鴻海是高成長型的公司,近10年來的每股盈餘穩健成長(圖1),從每股7塊多、成長到2006 年的11.59元,由每股盈餘走勢圖可看出,鴻海的獲利不受景氣循環影響,每年都有成長,還能配股配息。再加上股價走強,「投資人等於兩邊(資本利得與股利)都賺」梁彥平說。

不只鴻海,退休族最愛的台塑四寶,也就是台塑、台化、福懋以及南亞,也是長線投資的表率;因為,它們的資產價值年年穩定增加(圖2),不受景氣循環影響,10年來資產價值成長3倍以上,代表公司經營穩定、獲利穩健,再加上前景看好,值得長線投資。

台積電也是一樣。雖然它的股本龐大,股價有如牛皮,不易大漲,但是觀察台積電10年來的資產變化(圖3),也呈現年年穩健成長;台積電所處的產業環境深具景氣循環特性,但台積電的資產價值卻能將景氣循環衝擊降到最小,主要就是因為台積電厚植穩固的研發實力,加上現金部位高,才能打敗景氣,保持成長向上。

◎股票生股票 資產暴增

長期投資除賺取資本利得的價差,更重要的是透過配股配息,讓股票生股票、現金生現金;再投入股市,錢滾錢之後,產生複利效果。

公司賺不賺錢,是長期投資選股的最重要條件。因為,企業有獲利,才有機會分錢給股東;從下頁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台股上市櫃企業能夠連賺10年且投資報酬率大於100%的公司,合計有30家,其中,只有大成鋼與大成長城2家企業的主要獲利貢獻來自股價上漲,其餘28家的企業獲利貢獻則皆來自於配股配息,比重高達93.33%。這代表長期投資要獲利,股利政策好不好才是致勝關鍵;否則,像台積電、台達電、統一超以及仁寶,10年前買進的股價和現在相比,依舊是賠的,加上每年的配股配息,才具有投資獲利空間。

股利政策可以讓你的錢生錢、股票長出股子股孫。舉例來看,從2001年買進10張鴻海,隔年參與配股配息,到了2006年,投資人可以領取11萬元的配息;更吸引人的是,透過配股,原本的10張鴻海股票已經變成20張,短短5年,資產就暴增2倍以上。

要是5年前買10張中鋼,到現在賺取的現金股利至少有25萬元;若買10張台塑,累積的現金股利至少有39萬7千元,連汪潔民都不禁大喊:「長線投資真的很賺!」

◎台股揚 長期投資看好

尤其在台股攻上8千點,多頭大師還揚言2008年總統大選前的行情還有可能站上12,682的波段高點,若真是如此,代表現階段還有投資空間,在許多投資人還在盲目的跟隨市場流言撒錢買股的時候,我們鄭重推薦,長期投資的買點真的到了。

汪潔民認為,依據歷史經驗,台股有40%的時間是下跌的,剩下60%多是在整理期,真正大波段漲幅的時間很短,換句話說,投資人想要抓住大盤指數趨勢、波段操作,真的不容易。再說,台股的資金結構當中,法人戶至少占了3成以上,影響力動見觀瞻。

而一般投資人資金分散,力不從心,市場消息又不對稱,當利多出現時,往往已經是第二手消息,小投資人無法掌握金流,又很難在第一時間掌握公司動向,往往是吃虧者,最後,總是買在高點、賣在低點。因此,不如選支好股,長線投資,透過每年發放的股利,降低持股成本、墊高報酬率,平均下來,一年的報酬率至少都有 10%。

長抱好的股票,的確可以賺大錢;不過,必須留意的是──「長線投資仍要看買點」。

以家庭主婦張簡太太為例。她在19年前用每股1千元的價格買進3張中信金的股票,由於當時中信金正要上市,股價很熱,張簡太太誤以為金融股上市後就會有行情,哪知,中信金上市後股價表現不如預期,到現在就算每年平均配2元現金股利還有股票股利,也不夠賺。「早知道就不要買。」張簡太太說。

◎5檔優質股 值得長期投資

除了股價之外,還要留意產業的景氣循環;當景氣循環正準備反轉走跌時,就不要買進。相對地,要選擇景氣好轉的時候買進,如此可以賺資本利得,還能賺股利報酬,兩頭都賺。

要選出未來10年值得投資的標的,瑞展產經董事長陳忠瑞提出「三個條件」說。是哪三個條件呢?第一,是產業特質;第二,企業所處產業位置;第三,財務狀況。依照這樣的選股條件,他認為中鋼、台塑、晶電、聯發科、五鼎都值得中長線布局。

在投資界20年的華頓投信投資長楊師銘則表示,還可以觀察這家公司在面臨景氣循環時,能不能一個波段走得比一個波段還要高,要是企業獲利能夠隨著產業前景愈爬愈高,代表這家企業的賺錢能力,能夠打敗景氣循環,長線還是值得抱股。

根據巴菲特的選股方式:「挑對好股,長期持有」。想要賺錢,不一定得靠波段操作、累個半死;只要抱對一檔股票,長期持有,你也可以輕鬆地穩賺不賠。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海外共同基金,四個重要步驟:

第一是選擇進出場時機(佔獲利中的40%):
依景氣循環高低峰位,判斷進出場時機,這項重大決策,關係到投資之後,能否有獲利的機會。投資人只要在景氣循環的谷底區作多,並在高峰區將基金脫手即能獲利。那麼,什麼時候算是高峰區?什麼時候算是谷底區呢?
這些疑難雜症,在本著作裡已幫你們規劃好了。投資人只要按表操課,長期便能增加獲利減少損失。

第二是選擇主流貨幣(佔獲利中的10%):
海外基金通常以美元以及歐元計價方式為主,兩者走勢非常對立,規模也具備大型貨幣,已形成投資大戶分散風險的指定貨幣。由於匯率波動較小,所以佔投資基金獲利的比重大約只有10%左右。
一般外行人會覺得既然匯率波動不大,我們投資海外基金便可忽略這項操作策略,這是嚴重的錯誤知識!倘若您投資海外基金,看不懂主流貨幣現在所處的相對位置點,以及判斷長期趨勢方向為何?便看不清資金流向到哪一個區域國家,以及全球市場正在流行什麼類型的主流產業,還有未來即將會輪到哪一種產業上漲(或下跌)…等等。總之,只要搞懂國際匯率的走向,自然就能領悟出主流產業的動向為何。

第三是選擇主流產業(佔獲利中的30%):
當能準確判斷出主流貨幣的所在區域國家,自然就能準確抓出主流產業。
如美元長期升值,而歐元看貶時:高科技產業以及債券市場有相關聯的基金,通常會有輪流波段上漲的表現機會。這一階段表現較好的基金經理人,當然是跟高科技有關的操盤手,在1995~2000年期間,美元長期走多,全世界資金紛紛流向美國,而美國又是以科技為文明的國家,科技類股自然易漲難跌。
此刻投資大師“巴菲特”的表現就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神”囉!因為他只會操作傳統產業以及原物料股,其上漲的條例是建議在美元長期走空時。

反之,在美元長期貶值,歐元看漲時:原物料、黃金原油、內需產業有相關聯的基金,則會有輪流上漲的表現機會。美元在2001~2007年呈現長期空頭走勢,此階段的主流產業都跟美元下跌有關係。那麼“巴菲特”此刻的表現當然會比以往更好,因為這些主流產業,正是他平時最擅長操作的投資標的,公開承認死多頭的他,手中永遠有大量傳統產業股的多單,在多頭市場中,想不賺大錢也難!

於是我們會發現一種有趣的現象,在1995~2000年,高科技展開大多頭的期間,操作不順遂的巴菲特,當時跟他有關的財金書,有些後來賣不出去而悄悄下架,投資人轉向去買“索羅司”的書,原因是在亞洲金融風暴中佔了一席之地。直到2003~2007年期間,傳統產股業股紛紛大漲,人們又重新對股神巴菲特的操作手法深感興趣,有點風水輪流轉的現象。

第四,最後才是選擇操作績效最好的基金公司(佔獲利中的20%):這項資訊最容易取得到,投資人只要上網查詢近年來的基金淨值變動以及績效排名,利用近1年、3年以及5年來的績效,分別名列前矛者,為優先考慮即可。 

 基金1

基金2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您經常搭乘飛機的話,您一定會發現,飛機的每一個座位,就如每一個乘客的愛好,都是不一樣的──有人比較喜愛靠窗的座位,有人則喜愛靠走道的座位。

對於短途乘客而言,飛機座位的好壞可能無關緊要,但對於長途飛行乘客而言,尤其是經濟艙的乘客,您一定不會否認,選擇一個舒服的座位很有可能決定您整個飛行旅程的快樂與否。

目前,大多數國際與國內航班都允許乘客,尤其是常客,各自通過網絡或發送手機短信在起飛前48小時之內選擇座位。

加拿大旅遊顧問萊弗爾(RandyRaphael)表示,從他30多年的旅遊經驗來看,飛機乘客已開始越來越注重座位的選擇了。

SeatGuru.com,SeatExpert.com,LoveMySeat.com等網站都包含了許多全國各個航空公司飛機座位的長度、寬度、乘客評價等信息。

LoveMySeat.com創辦人赫爾(StevenHall)表示,獲得舒服的座位往往是乘客的首要願望。

他強調,不同航空公司之間座位的長短有時相差5公分以上,對於長途乘客而言,這或許就決定了你整個旅途的舒服與否。

除了大小尺寸之外,該網站也包括每一個座位離廁所的距離、是否享有特別服務與飲食信息等。

目前,最受歡迎的座位無非就是緊急出口旁與每一客艙第一排的座位——這兩排座位的寬度要比其他座位寬得多。

可惜的是,由於必須確保坐在緊急出口旁的乘客能夠在緊急情況下協助飛行員工,大多航空公司規定這些座位不能被預先定購。

此外,客艙第一排的座位通常也由各個航空公司留給了常客,老年乘客或帶有孩童的家庭。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每一個緊急出口旁的座位都會比其他座位寬,由於各個航空公司使用的飛機型號不同,乘客可不要盲目搶訂這些座位哦!

此外,SeatGuru.com創辦人戴姆勒(MatthewDaimler)表示,喜愛靠窗座位的乘客與喜愛靠走廊座位的乘客分別是對半開,而喜愛坐中間的乘客幾乎是零。

「靠窗座位能讓乘客在起飛與降落時觀看到窗外的情景,同時也可以讓乘客睡覺時把頭靠在窗上,並且不必擔心需要起身讓人出入。

靠走廊的座位則保證乘客能夠享有一個扶手,更大的空間,並且可以把腿伸得更長,然而,靠走廊的乘客必須時不時的起身以讓中間或靠窗的乘客出入。」

他指出,目前數據顯示,旅遊乘客最喜愛的是靠窗的座位,而商業乘客最喜愛的是靠走廊的座位。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選項則是座位的排數。戴姆勒表示,通常來說,客艙前排的座位離引擎比較遠,所以噪音較為少,而大多艙內飲食供應也是由前排開始。

此外,坐在前排的乘客在抵達目的地後也能夠優先下飛機,更快辦理海關手續。

相反,客艙的後排則不太吸引人,除了最後獲得飲食供應、飛機引擎噪音大之外,通常廁所也大多設置在這裡,導致人來人往的噪音與氣味令人反感。

儘管如此,一些乘客依然表示比較喜歡乘坐後排,原因是他們能夠最早登機,確保行李能夠找到地方放。

這裡也向讀者透露一個小祕密:波音747飛機的最後一排由於機體設計而享有如緊急出口旁座位一樣的加大寬度。

最後,大家一定知道,經濟艙最幸福的座位是什麼?那一定是自己一個人坐在四個空位上了。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察職場上的各色人物,不難發現,辦公室裡的「顧人怨」人物,通常不是什麼奸惡之輩,只是他們都習慣說「蠢話」。如果你不想成為人見人厭的標靶,就該避免以下不智的說話方式:

1.愛抱怨:渾身散發黑色負能量,彷彿全世界都對不起他,對許多事都充滿怨懟。

2.愛說教:倚老賣老,像個辦公室道德警察般檢查大家是否有禮義廉恥,嚴詞數落他看不慣的事。

3.愛潑冷水:喜歡批評、挑剔、「唱衰」其他人的構想、點子,但又無法提出更有建設性的替代方案。

4.愛炫耀:認為自己的腦袋、學歷、外貌、家世、財富、工作能力,或甚至配偶、子女高人一等,動不動掛在嘴上講,唯恐人家不知道。

5.愛賣弄術語:說話愛用一些艱深晦澀的詞彙或專業術語,或是兩、三句就夾個不必要的英文單字,以為這樣就可以讓他人覺得自己很厲害。

6.裝內行:不懂裝懂,明明錯了還死鴨子嘴硬。

7.自戀:所有話題圍繞自己,並且以自己的價值觀為中心,對相悖者嗤之以鼻。

8.情緒化:彷彿有被迫害妄想症,認為他人都針對自己,常為小事大動肝火,甚至找人評理,弄得臉紅脖子粗。

9.抓耙子:喜歡在老闆面前打其他同事的小報告。

10.白目:無法分辨場合說話,也看不懂人家的臉色,對他人的情緒反應遲鈍,自己出洋相倒也罷了,常讓其他人也陷入尷尬萬分的處境。

11.捕風捉影:「看一個影,生一個仔」,一點風吹草動就能詮釋成一個八卦故事。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