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融資餘額(投資人融資買股票,借錢的總金額)
融券餘額(投資人融券賣股票,股票的總金額)

2. 融資使用率 

一般而言,融資及融券使用率代表著散戶動向,融資使用率高代表許多散戶有看多的傾向;而融券使用率高則為散戶看空傾向的人多。由於資訊的傳遞需耗費時間,因此散戶得到的資訊常常是落後於公司派及法人,在此狀況下,融資融券使用率高代表著訊息已傳遞到末端,為股價反轉的開始。

在另一方面,由於散戶成交量佔市場九成之多,因此股價要漲須要有散戶具追價意願。當融資使用率高時,代表著欲追價的散戶多已進場,後勢將有力道缺乏的可能;並且當股價下跌時,這些融資使用者將可能被迫賣出而產生賣壓。反之,當融券使用高時,則後勢軋空上漲的力道可能有助漲勢。

在計算上,融資使用率 = 融資餘額 ÷ 融資限額。

(註).融資限額:融資餘額不可以超過該公司股票發行數量的25%。

3. 資券比 

是融資餘額與融券餘額之比率。可用以研判個股是否融資過高,有無軋空行情。一般來說,資券比若高於40%,產生軋空的機會較大。


融資限額 = 該公司股票發行數量的 25%

例如:(2441)超豐
該公司股票發行數量 = 372,192張
融資限額為 93,048 = 372,192 * 25% (在計算融資限額時,應以(張數)來計算)

1. 融資餘額(投資人借錢買股票,融資的張數)
融券餘額(投資人借券賣股票,融券的張數)

一般市場上所說的(融資餘額)通常(單位)是以金額計算。
但在計算融資限額時,是以張數計算。

融資餘額的金額和張數由交易所統計的,
並由交易所來管制數量。

融資融券對於股市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利用融資融券投資股票時要多注意大盤融資融券變化和個股信用交易,一般說來,如果融資餘額增加,代表更多的投資人看好股市的表現,所以借資金來買股票,但如果融資餘額過高,則代表已有許多人手上握有股票,想買的人減少,想賣的人增加,因此上檔賣壓就會變得沉重,如果一旦有人大量殺出持股,這些以融資方式買股票的人一定也會趕快脫手,因此可能造成股價狂跌;相對的, 融券餘額的增加代表許多投資人認為股價會下跌,所以借股票來賣,如果融券餘額過高,代表會有更多人需要將股票買回以還給券商,因此造成股價上漲。 信用交易可使資金放大,風險與獲利也相對放大。即使你沒有以融資融券的方式買賣股票,但也別忘要觀察融資融券餘額的變化!

總結:

融資融券使用率高 -> 訊息已傳遞到末端,為股價反轉的開始
                    資券比若高於40%,產生軋空的機會較大

融資餘額增加 -> 投資人看好股市的表現,所以借資金來買股票
融資餘額過高 -> 許多人手上握有股票,想買的人減少,想賣的人增加,因此賣壓就會變得沉重
                        如果大量殺出持股,以融資方式買股票的人一定也會趕快脫手,因此造成股價狂跌

融券餘額增加 -> 投資人認為股價會下跌,所以借股票來賣
融券餘額過高 -> 代表會有更多人需要將股票買回以還給券商,因此造成股價上漲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十日均線操作法  
(一)十日均線法的提出

1. 小小散戶少參與股市
每逢知道親朋好友初涉股市,總是奉勸他們不要涉足。無他,因為小小散戶的錢實在太容易賠了。每次我發現已經百分之百需要出貨時,仍然有許多小小散戶在接貨。這些人必然都成為套牢一族。職業做手與業餘小散戶無論從心理和技術比較均不在一個檔次,小小散戶焉能不敗。

2. 不要相信投顧老師
相信許多朋友都同意,跟著投顧老師做股票不可能賺錢。筆者從不寫投顧老師,主要是不想騙人和浪費別人時間筆者的一些朋友和同事做投顧老師,有的還相當有名。據我觀察,來來去去都是些“逢高出貨,逢低買納”之類的廢話。 真正具備做手素質的極少。偶有幾個高手又多半在替大機構作股票。由於利益衝突,關鍵時刻就很難期望他們給你說真話。

3.當前策略
上上策:金盤洗手一段時間,多干點正事,股市不是唯一門路。等候下一波多頭。這是做手的最高境界。
上策: 精研技術,只做中級行情。
中下策:勤測底,做反彈。

4.幾點作股票竅門。
基本面與技術面。
在,技術面為主,基本面為輔。
基本面中,多一些宏觀的(經濟形勢), 少一些微觀的(分紅,個別公告)。
技術面,多一些古典指標( KD,MACD,MA),少一些現代指標(波浪理論,四度空間)。

5.簡易操作法
可能有的人會認為我說的太泛,對實際操盤沒有多少幫助。 對於那初進場的小散戶和屢戰屢套的老小散戶,我推薦一個最簡易的買賣原則。
收盤價在十天平均線上,才可以考慮買入股票。股價跌破十天平均線時,必須賣出股票。
有的人一定會覺得這太簡單。難就難在你做不做得到。 不信各位股友回顧一下自己一年來的買賣史,如果那一次你剛買股票就被套住,九成九你是在十天平均線下買入的。如果那一次你剛賣股票就踩空,九成九你是在十天平均線上賣出的。 如果你堅持該原則,一定會多賺少賠。

(二)十日均線法的詳解

十日均線的提法是:收盤價在十天平均線上才可以考慮買入股票。收盤價在十天平均線下必須賣出股票。

比如你現在滿手鈔票,準備買入股票,必須等到股價上昇到十日均線上,才可以考慮買入股票。有的小散戶馬上就問某某股票已在十日均線上,是否可以買了。還有人問股票最高價通常在十日均線上,買入豈非套住?

請注意我可沒說過在十日均線上買入必賺。其實這只是前提條件之一。另一個隱含的條件是該股須有較大的上昇空間。在我看來至少有20%的獲利空間才行。但有無上昇空間恐怕是最難回答的問題。涉及的因素很多,比如:大勢如何(多頭,空頭,調整市),有無題材,主力實力,離十日均線,歷史套牢位的距離...且在不同的階段,各種因素的影響比重是不同的。這裡難以一一贅述。

最後的決定將取決於你個人的經驗和感覺,有時甚至還要靠點運氣。買入的決定應該是最難下的。這就是我說的買入要謹慎。實際上沒有任何買入是穩賺的,只有贏面大小。

一但買入,情況就簡單了(其實要做到也不簡單)。如果你買對了,該股繼續上昇,你就一直等到該股最後跌破十日均線才獲利了結,否則就一直持有。這就是我說的買對了要守得住。如果買錯了,該股沒幾天就跌破十日均線,你也必須砍單或了結了結。也就是賣出要堅決。其實此簡易十日均線法背後蘊含不少股市的訣竅。

(三)十日均線法的依據

十日均線法的理論根據,或者說為什麼十日均線法贏面較大?

先分析一下為什麼要在十日均線以上買入。你可以觀察一下,一支股票的上昇和下跌過程,顯然在股票上昇過程中買入,只有一點是錯誤的(最高點),在股票下跌的過程中買入,只有一點是對的(最低點)。因此我們認為股票上昇過程中買入贏面較大(假定為90%),而股價在十日均線上的技術意義是該股正在上昇,因此在十日均線上買入股票贏面較大(90%),而如有的小散戶那樣專在十日均線下買入的贏面就很小(10%),至少短期被套的概率很大。

再分析一下為什麼要等到股價跌破十日均線才賣呢?多數小散戶一見手中的股票漲了20%-30%,甚至只有10%,不等破十日均線就趕緊拋出。如果一下套住,就是破了十日均線也捨不得砍單認賠。做法與十日均線法正好相反。

我們不妨比較一下,假定我們在十元買進一支股票,有兩種可能的情況,一是該股繼續上昇,直至15元後破十日均線向下;二是繼續下跌至5元,兩種情況的概率假定相當(如你在十日均線下買入上昇概率更低)。以十日均線法,情況壞時一破位就賣出,我賠一點(如1元),好的時候我賺5元,總的來說我每股賺4元;他們的方法呢,情況不好賠5元,情況好也只能賺2元,加起來還要賠3元。十日均線法顯然優勝。這其實是強調要懂得控制風險,一旦買對了就要賺到盡,以彌補一旦買錯可能招致的損失。這樣兩步綜合起來,十天平均線法的贏面就更大了。

有的小散戶股價下跌時覺得股價便宜就去買,一上漲,稍有獲利又很擔心再跌回來,就想賣,套住了又捨不得賣,最後必然多賠少賺,這都是人的心理弱點。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多人就是做不到。除了有必要的理論修養,修心也非常重要。要賺大錢又能不理會一時的金錢得失,理性地分析,平常心看市,何嘗不是做手追求的最高境界呢?

(四)十日均線法與魚身理論

不少朋友看了我的文章後問,如果按十日平均法,非要等到股價漲到十日均線上才買,往往已經損失了從最低價上來這一段盈利;在跌破十日均線後才賣,又損失了從最高價下來這一段盈利。其實這正體現了著名的魚身理論的精華。

即在股價底價區,情況不太明朗,風險較大。屬於魚頭,不好啃。還是避避為好。直至到發現股票進入明確的上昇階段後,風險較小,贏面較大時(魚身)才買入。在股價上昇的後段,雖然仍可能有上昇空間,但風險已較大,就像魚尾,也不宜介入。許多人都知道此道理,都要吃魚身。

但如何知道哪是魚身呢?十天均線法正是提供一個客觀的判斷魚身的方法。當股價從底部上來穿越十日均線時,我們可以假定魚頭已現,後面想必就是魚身,只不過是魚身大小的問題,所以可以買入。股價在十日均線上繼續上昇,魚身在不斷地展現,但未能看見魚身的全部,當然不能賣。直到股價最後跌破十日均線,我們可以認為魚尾已現。那一塊是魚身已經很清楚了,焉有不走之理。

有一種錯誤的做法是:當手中的股票漲了一段後,就覺得差不多了,把股票賣掉,說後面的魚尾讓別人去吃吧。但你說漲30%算魚身,萬一最後漲了一倍呢?你說漲了一倍算魚身,如果最後漲了十倍呢?香港的紅籌股最近有的漲到十幾倍,讓你做一定守不到最後。其實道理很簡單,魚身必須等到魚尾露出來才能確認!可見做股票,只要能堅持正確的原則,不須有很強的想像力,一樣能賺大錢。

(五)十日均線法與長短線投資

十日均線法的一個言外之音是不主張做短線。

做短差大致有三種情形:

一是多頭漲昇過程中的正常回檔,也就是當指標超買時賣出,回檔以後再買回。這樣做其實踩空的風險較大,因為多頭中的漲昇有時會猛烈得出人意料。超買再超買得情況屢見不鮮。即使你出對了,何時把貨撿回來也成問題。因為調整力度每次不可能相同,較難把握。

二是空頭下跌過程中的反彈。也就是當指標超賣時買入,反彈以後再賣出。這種情況也類似於上一種。即使反彈起來,差價也有限。逆勢操作風險大,有如刀口舔血。了結不果斷的話,僅有的一點獲利便會化為烏有甚至被套,損失慘重。而十日均線法則不為短線波動所動,以不變應萬變。

三是多空平衡階段的調整震蕩行情。逢高出貨,逢低買納。但一旦多空分出勝負,形成突破。其結果不是踩空便是套牢。十日均線法的處理是在此區域股價跌破十日均線後,先賣掉出來再說,靜觀其變。如果最後是向下突破,當然你可以慶幸逃過此劫。如果確認向上突破,你仍然可以再度追上。損失的不過是一點小差價。

總的來說,股市走勢越是短期,越難掌握。短線做得越多,犯錯的機會越大。為了一點點蠅頭小利,冒大風險實在不值得。還不如立足中長線做大勢。有人問中長線投資是否非得持股一,兩年才算?非也。十日均線法著眼於大的差價而不是持股時間長短。只不過通常來說,股價的大幅上揚需要較長時間的換手盤上。實際上在高投機市場長時間持股風險更高。試問如果能幾天賺幾倍,何必要等十年,八年呢?

(六)十日均線法與趨吉避凶

如何在股市中趨吉避凶是每個小散戶的必修科目。

股市中充滿了機會,同時也充滿了陷井。一個較為合理的市場,其概率應為各半。如何在股市中賺錢,其實歸結於如何抓住機會和規避陷井。十天平均線法正是提供了一種趨吉避凶的手段。

先說避凶。在空頭階段,大市下跌可能呈不同的方式,盤跌,急跌,反彈,再跌。經驗稍淺的小散戶一見反彈就以為見底就去追,不想卻買到了反彈的頂點,成為下一波下跌的犧牲品;高明一些的就趁指標超賣時買入做反彈,但這些差價一般不大,風險很高。而使用十日均線法,僅一條十日均線上才可以考慮買入就可以濾掉80%以上的此類錯誤買入的風險,其餘20%多半可以綜合其他因素濾掉,即使萬一買錯了,你也可以用第二條原則及時停損。所以此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風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你嚴格執行十日均線法,世界上任何一次股災你都攤不上。

再說趨吉。一旦你買對了股票,上了吉船,就不能輕易放過。有些小散戶看見股票漲了一段或到了心理價位就拋,還有的小散戶在上漲過程的震蕩調整中,把持不住,被洗盤洗了出來,而十日均線提供一種客觀看市的方法,使我們不易受市場氣氛的影響,不破線則不賣,不容易被洗出來。當然你要想坐得更穩,你還可以選15,30天線等,只不過在頂部多損失一些獲利而已。十天實際上是一個取捨的結果。

縱觀股市,由於體制的深層次問題,大部分股票很難說有投資價值,因此長期投資資金不足,但也要看到外圍短線熱錢非常充裕,造成股市非牛即熊,上不見頂,下不見底。的股票又具有很高的投機價值。在這種背景下,十日線法既能賺取高額的投機差價,又能避開高度的投機風險。屬於一種適合一般小散戶的偏於穩健的投資策略。

當然我不能完全否定一些小散戶根據自己的情況,採取較為進取的策略,他們願意冒更大的風險,如果能賺更多的錢是合理的。否則的話,如果每個人都按十日均線法去做,股票一跌破十日均線就不會有成交了,我們又如何出貨呢?我們的券商,交易所,上市公司又靠誰來支持呢?這就是市場的魅力所在。

(七)十日均線法與技術分析

十日平均線法實際上是強調技術分析為主,基本分析為輔。

首先我們不妨研究一下股價是如何形成的?一個簡單的事實是股價是由股票投資者的買賣行為的總和所決定的。一段時間內買量=賣量,股價大致不變;買量>賣量,股價向上;買量<賣量,股價向下。那麼問題歸結於一個投資者如何作出買入或賣出的決定。首先投資者分析這只股的基本因素。微觀的如每股獲利,凈資產,市盈率,利潤預測等等,宏觀的如行業分析,經濟大環境,股市環境。這些因素中有些是有利於股價上漲的,有些則不利於股價上漲。我們在分析時無形中是根據當時情況給這些正負面因素加入心理上的權衡比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可能去買一支大多頭中的劣質股,而去賣一支大空頭中的優質股。這是因為你對市場環境的權衡比重遠大於個股微觀因素的權衡比重。一個數量化的表達就是:
股價=買賣行為=( 基本因素I * 心理權衡比重I)

一個基本面分析者很可能是通過上述方法來判斷股價走勢的。但其缺陷是明顯的。

1.要掌握在某一個時間的全部基本因素是很困難的。舉一個例子。在國內股票的主力情況可能是小散戶比較關心的一個基本因素。有的小散戶一聽說某股票有主力就往裡殺,以為跟著主力就能賺錢。其實主力還分大小,有五千萬的主力,還有一,兩億的主力。主力的風格也不盡相同。有的慢吃慢拉(慢收集慢拉高),有的快吃快拉,也有的光吃不拉。有的人一定會問難道還有光吃不拉的主力嗎?不瞞你說,筆者就做過此類主力。這類主力國外也有,一段時間裡,股價往上攻擊,買進ㄉ巨大,等你跟進去不久,突然間買進ㄉ全無,股價下滑。究其由是某機構想增持該股一定股份,買完了自然就不買了。這樣的情況外人實際上是很難知曉的。又比筆者以前做的一支股,前後上漲了70%,曆時幾個月,基本面並沒有什麼變化。到目前為止,經紀有兩種說法,一是收購,二是該公司在發權證,所以要拉股價。但都未證實。而在國內做風更盛,主力隨便製造一個題材就可以借題發揮。甚至實在沒有題材,也搞一個干做題材,因為有主力本身就是一個題材!顯然如你非要找到一個明確支持股價上漲的基本因素才去買股的話,你很可能會錯過很多賺錢機會。

2.即使你在一個時間內能掌握全部因素,但這些因素是在不斷變化的,你不可能完全掌握其變化。比如你根據一支股票的盈利情況判斷它應值10-15元,但最近它卻上漲到25元。一個可能的因素是該公司利潤有較大增長。

3.即使你能掌握任何時間段的基本因素,你也不可能完全掌握各因素對投資大眾的心理權重,因為此權重隨時間,地點不同而不同,比如在國內一段時間“浦東概念股”走紅,而最近又變成“績優股”的天下。又比如最近一段國際市場的焦點在於亞洲股票市場,那麼香港股票市場走勢對世界股票投資者的心理權重顯然比以往要大得多。因此你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在任何同樣的基本面下,都總存在著多,空方分歧,這是因此多空雙方對相同的基本因素有著不同的心理權重。而技術分析並非從分析基本因素著手,而是避重就輕,較為單純地分析股價運動本身。實際上它並不分析股價運動的內因,它只是對股價運動的一個描述而已。相對於基本因素,心理因素等諸多不明確的一面來說,股價運動本身卻是非常明確的,可在圖表上清楚地顯示出來。而所有內在因素的綜合結果最終都會從股價中體現出來。技術分析其實承認股價在任何時候都有其一定合理性,如果你認為某支股票價格不合理,很可能你忽略了某些基本因素。

當然我這裡並不是完全否定基本分析,我只是說基本分析不能作為買賣的第一判斷工具。在以技術面為主的前提,基本分析可以是一個很好輔助工具。或者你可以在前面的公式中插入一個技術面因素,並在任何時候賦以最大權重,這樣也可以把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八)十日均線法與順勢而為

許多人都知道順勢而為的理論。它強調做股票不能太主觀,要順從大勢的方向。而十日均線法正是體現順勢而為的精神。當股價在十日均線下時,可以認為大市是向下的,不能買,還要賣。當股價在十日均線上時,可以認為大市是向上的,可以買。

很多人都說我也看圖表,也懂技術分析,屬於技術派。熟不知對技術理論的運用有順勢和逆勢兩種用法。就拿十天平均線這個指標來說,一種用法就如十日均線法,屬順勢操作。另一種典型的用法(你們可以在任何一本技術分析的書上找到)就是當股價遠低於十日均線(比如10%)時可以買入,當股價遠高於十日均線(比如10%)時可以賣出,這種做超買超賣的方法明顯屬逆勢而為。

再舉一個例子,趨勢線理論。我對它的運用是當股價在一個上昇軌道中運行時,可以認為股票在走上昇趨勢;當股價在一個下降軌道中運行時,可以認為股票在走下降趨勢。這理論可以作為研判大勢的一種方法。但我從不用來作具體買賣的依據。但我認識的一些圖表派人士,很喜歡隨身帶一些歷史圖表,在上面畫出各種的上軌,下軌,支撐線,阻力線,且傾向於在股價壓回到支撐線時買入,上昇到阻力線時賣出,其實這已不知不覺墮入了逆勢操作的範例了。

其實這種死亡交叉摳圖表的方法實在機械,有點走火入魔。先不說每一根各個高,低點連起來的支撐線,阻力線的可靠性有多大,即便其有技術意義,在每個特定的情形,其作用有多大也很難估計。事實上,在大市向上時,任何一個技術壓力點最終都會被突破;在大市向下時,任何一個技術支持位最終都會被跌穿。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市
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股票上市,必須先經過辦理公開發行手續,再提一定成數﹝普通約一至三成﹞股票,委託證券商辦理承銷,以分散股權,俟股權分散符合規定時,再申請上市。依據申請手續階段的不同,新上市公司的型態可分為: 己公開發行的公司,辦理承銷上市手續者未公開發行的公司,補辦公司發行,再辦理承銷上市者公開募集上市者。第1、 2種方式上市,均為已有股份提出來承銷上市,第3種方式則為增資募股,等承銷完畢後,再補辦公開發行申請上市。

證券
所謂證券是有價證券的簡稱,在證券市場交易的有價證券通常包括股票、公債和公司債。因此,股票不是等於證券,只是有價證券的一種罷了。

面額
是指股票票面上所印製之金額,在民國六十八年以前,證券市場上上市流通的股票,其面值有許多不同的金額,譬如面值十元的有台泥股,面值五十元的有中化股,面值一百元的有彰銀股等,形成﹁戰國群雄﹂紛亂的局面。證管會有鑑於股票面值種類紊亂,不便交易和交割的管理,於六十八年六月八日以四字第0六七0號函,通令規定股票面值限期統一改為十元,這就是一般通稱的現行股票面額。

市價
股票的市價是經由交易決定的價錢,隨時都在變動。決定股票市場的因素不一而足,包括發行公司獲利能力、市場資金的供需關係,甚至作手的人為炒作等,都足以影響股票的市價。

比價
即將同類股票,或同樣股息的價格相比,叫比價。如甲與乙均為水泥股,業績差不多。甲股價格21元,乙股價格16元,兩種股票一比,乙股價位就偏低了。

丙種
合法的證券商,分為證券自營商及證券經紀商。經紀商稱為甲種經紀人,自營商稱為乙種經紀人。證券市場除了上述兩種證券商以外,還有一種私下的墊股墊款營業,以賺取利息,市場稱為丙種經紀。

主力
主力是指那些有辦法在股市中大額進出,對股價造成重大影響的人。主力可以算是台灣股市特有的產物,國內報章雜誌對主力的動向,報導不遺餘力,這種備受矚目的程度,也是國外少見。

業內
證券公司的職員,上至董事長,下至辦事員,統稱業內。

散戶
指的是在券商開戶買賣股票的個別自然人。散戶進出股市的憑藉,很多是小道消息,坊間股市投資刊物的各種分析,或是追隨大戶、作手的動態。散戶比例高,股市就容易震盪、不穩定,加上台灣股市投機氣氛濃厚,投資人習於做短線,股市風險也相對的加大。

股性
股票原無股性,因人為操作使股票在漲跌中,具有特殊的走勢,即所謂股性如某種股票在大勢上漲時,卻下跌,或原地踏步;大勢大幅跌落時,卻逆勢上漲,這種股票屬性即為逆勢股。如上市公司董監事介入市場炒作,投資人只要碰上這種股票只有認賠,這種股票屬股性惡劣。或某種股票抗跌性很強,大勢不好亦能挺住價位,或某種股票位長期性牛皮走勢,絲毫不受大勢影響,這些也是屬於股性的一種。

抬轎
抬轎者於股價上漲中,仍搶進追價,將股價墊高,或得知消息已遲,仍進場追買,但獲利有限,有時還得擔負甚高風險。或於高價買到時反慘遭套牢。

坐轎
坐轎者,乃指先行得知消息,或公司有大利多宣布,或有市場主力即將介入,於低價先行買進,等大批散戶跟進追價而時機成熟時,坐享股價開動上揚,獲利也較可觀。

多頭
係指投資人研判股市行情或上市公司末來發展極佳,預期股價也將因此水漲船高,所以在自認為適當的低價時買進,俟上漲至相當的幅度後買出,稱之為多頭,其中亦分短多、長多、死多頭等。短多即在短期中,甚至幾天內看好,一獲利即拔檔就跑,屬投機性較重的。長多即看好較長的大勢,可能數月至一年以上,將股票長期持有,不計漲跌,偏重於投資力面。死多頭即水遠看好後市,即使價位持續下跌,損失慘重,仍不肯拋售持股,此稱之為死多頭。

利多
股票市場是一個對於消息非常敏感的市場,經濟大勢的轉變和影響上市公司營運的資訊,都足以決定股價的漲跌,好消息稱之為利多。如上市公司與國外大廠策略聯盟,公司派或大戶將進場等消息,帶動了股價上揚即為利多消息。

空頭
抱著較為悲觀看法的投資,預期產業景氣將趨於低迷,股市末來發展遠景不佳或研判上市公司業績或股價走勢將漸趨下跌,所以先向復華公司或市場丙種融券借出股票,趁價位高賣出,低價位時補進清償借來的股票,一出一進賺取差價者謂之空頭,簡單的說,當買入股票時已是多頭,賣出股票即是空頭開始。

拉抬
當市場主力大量買足某支股票後,即向上拉升,用大成交量突破整理區,並透過外圍人士放出消息,甚至與公司董監事等大股東或業內人士聯合大幅拉抬股價,以誘使散戶跟進。

摜壓
意思是大量賣出,而且是愈賣低價愈好,目的是希望股價垮下來。摜壓的行為大致來自三個方面:空頭希望能製造恐怖風氣,使多頭害怕而賣出股票,造成多殺多現象,股價為之遞跌。 做手或董監事等大股東,為了達到打低行情買便宜貨的目的,突然採取毒辣的「不限價大量賣出」手段,將行情打下去。 做手股票快賣光了,剩下最後一部份股票,不限價賣出,祇求賣光。

吃貨
買進股票,通常是指做手在低價不動聲色買進股票,叫做吃貨。等低價股吃得滿意了再開始拉行情,引誘別人跟進,以便在高價賣掉賺錢。

洗盤
這是民國67年間開始流行的術語,當台灣股市做手勢力很大,意思是做手為了達到其炒作最終目的價位,在中途必須讓低價買進志不堅的轎客下轎,以減輕上檔壓力,同時讓持股者的平均價位昇高,便於施行養、套、殺的手段。因此,做手某一時機,突然製出一股賣壓,好像股價要崩潰了,讓一些浮多殺出,而做手都在低檔大量買進,等到浮多賣的差不多了,再往上拉行情。

軋空
空頭放出的股票,股價不但不跌還大幅上漲,同時氣氛熱烈,空頭害怕,被迫強行補回股票,使空頭成為股價的推動力,這就是軋空,也稱之為空行情。

套牢
買進股票後,股價下跌,拾不得賣出,看好後市,或不甘賠錢買出者,就是被股票套牢。

斷頭
當融資或墊款的客戶因股價下跌,繳的保證金已經因股價下跌賠光時,復華證券公司或者是兩種經紀人主動將客戶的股票賣出,俗稱斷頭。

淨值
就是指股票的帳面價值。淨值的計算,通常是公司的資本額,加上法定的公債、資本公債及累積盈餘或減除虧損後,所得到的數額,就是淨值總額。再以淨值總額除以發行股份總數,就可以得到每股的淨值了。每股淨值=淨值/當時總股數 =淨值/資本額 *10

風險
在股票市場中,風險一辭可作兩種解釋:一為財物風險,一為心理風險。只要涉足股市,任何人皆無法避免此兩種風險。那麼投資人為何要冒風險?最簡單且最正確的解釋是:欲獲得較高的投資報酬。對大多數投資人而言,「風險」意指他們可能遭致損失的程度,以及股價可能下跌的幅度。

融券
手上沒有股票,同時看壞後市,先向復華借股票在證券市場賣出謂之融券賣出。爾後不管漲跌,將這些股票回補時,謂之融券買入。

除息
上市公司股東名簿所登錄記載的股東,領取各公司所發放的利息。除息計算公式為:除息後參考價=除息前收盤價-現金股息,如發配3元之股息則除息後參考價為: 96元-3元=93元。

填息
除息交易日前一日該股的收盤價與除息價間留下一個除息價位缺口,如果除息後股價上升將該價位缺口填滿,謂之﹁填息﹂。例如該股除息前市價朋元,每股配息1元,除息後參考價90元,數日後股價回升至冊元,即為頃息完畢。除息之時,如正逢股市多頭行情,則填息成功機率較大。

填權
除權後股價上昇,將除權差價補回,即為填權。

溢價
上市公司獲得證管會的核准,以高於面額的價格辦理公開承銷,或者是已上市的公司以高於面額的價格辦理現金增資,即為溢價。

開盤價
就是開盤價格的簡稱,每一種股票,每天開盤第一筆成交的價格。

收盤價
通常證券交易市價週一至週五是中午12時結束當天的交易,週六收盤時間是上午11時,行情表中的收盤是指收盤價格,而收盤價格則是指在收盤時間最後一筆成交的價格。

成交價
買力欲進股票的價位與賣力賣出股票價位相同,經電腦撮合而成交時之價位稱之。

最高價
行情表中所指的最高,是當天成交各種不同價格中,最高的價格,最高價的成交筆數可能是一筆,也可能是一筆以上。

最低價
是指當天成交價格中最低的價格。

益比(FER)
所謂本益比,是指股票買進價格與該股當期稅後純益的比率。例如:某股票買進價格是每股20元,預估該股當期稅後純益每股2元,則該股的本益比是10倍。其公式如下:本益比=每股市價/每股稅後純益。

特別股
所謂特別股是相對於普通股而言,它的權利義務有別於普通股,另在公可章程中明訂。特別股與普通股權利義務不同處,主要有三方面:

分配股權有不同優先順序,通常特別股在公司章程中訂明最低保證股息,不論公司盈虧,皆須發放保證股息,但是,如果公司盈餘很多,特別股的股東也只能領保證數額的股息,不能參加盈餘分派,但也有的公司特別股在章程中訂明,可累積參加盈餘分派。
有無表決權,通常特別股沒有表決權。
剩餘財產分配權,當公司破產清算時,特別股通常有優先分配權。
平均股價
個股某一段期間的收盤價總和平均,可以衡量某一股在某一段期間內投資人買進的平均成本位置。

利多出盡
利多消息在市場流傳,醞釀已久,俟正式公布的時機,大勢或個別股不漲反跌,市場的稱呼為利多出盡,意思是消息從初露端倪到證實的期間,股價已經漲過頭了,形成回跌的現象。

利空出盡
利空出盡,表示對股價具有不利影響的所有消息都已經宣佈出來了。比如說,油價可能上漲,對股市來說,屬於利空消息,一旦正式宣佈油價上漲,即為利空出盡。

量價同步
最簡易的解釋是當價位上漲時,成交量亦跟進遽增,成交量與上市價位步伐配合極為一致。

量價背離
量價背離與量價同步是截然悖道而馳的另一種現象。其解釋有兩種:

雖然價位上升,但成交量反見萎縮,即價漲量縮,這種情形經常是市場惜售,大勢看好,投資人追價但上升時無大成交量,將會使價位上升無力道,反使賣壓大增,股價疲軟而回跌。
另一種便是價位大跌,成交量放大,即價跌量漲,這種情形經常是投資人信心不足,全力出脫持股,或主力大量出貨,但若低檔持續吃貨,顯示後市仍有可為。
轉帳交易
照規定,證券交易必須在公開市場,以競價的力式完成買賣,但如果買賣雙方對某一股票,同意按照特定的價格、成交特定的數量,即可委託證券經紀商,透過交易市場,不經過兢價的程序,直接完成交易。此種事先約定好買賣,只在股市補辦個手續的證券交易,稱為轉帳交易。為什麼要進行轉帳交易?因為

投資人私下讓受股票
董監事彼此間攤股權
大戶在除息前分散所得
發行公司為了使轉投資符合規定
當日沖銷
在股市中,所謂當日沖銷者,就是對同一種股票,在當天同數額的買進賣出,買賣數額當天相互抵銷以賺取差價者。當日沖銷有先買後賣或先賣後買兩種。當預測當天股價會上漲時,則於開盤時買進,等價格上漲後賣出。如預測當天股價會跌時,則當天開盤後先賣出,等價格下跌後再買回。當日沖銷之買賣,因買賣股票。

全額交割
係證券交易的一種術語,簡單說,就是現股、現款交割,有別於普通交割。證券交易所目前每日辦理上父割係採取各證券商內部客戶買賣軋平後之餘額向交易所辦理交割,而全額交割係客戶在向證券商委託買賣,填寫委託書之同時,即應繳足款、券,就是買進全額交割股票時要繳足買進價款,,賣出時,必須先繳驗股票,不得作沖銷。如取銷後再委託時,另需重新辦理委託手續。被列全額交割的股票,都是財務發生困難、重整,或停工的公司,其用意在限制其股票的過度流通。

信用交易
意即融資和融券兩種業務。客戶必須依照規定繳納一定比率的保證金,再且要辦理信用交易,仍需有資格的限定,信用交易在市場交沒過冷或過熱之時,常能適時發揮其功效,國內市場則經常以調整融資或融券之比率,來穩定股價免於巨幅波動。

融券標借
得為融資融券交易股票之融券餘額超過融資餘額時,於次一營業日或再次一營業日在台灣證券交易所集中交易市場以公開方式向該種股票所有人標借、洽借或標購等方式取得該項差額股票,以依交割或還券之用,由交易所會同辦理。

融資餘額
一般所稱證券融資餘額,係為當天證券累積的金額,投資人以融資買進,累積的餘額達到一定比率以上時,就不能再繼續融資交易(即暫停融資),此一比率也可稱為融資餘額限額。

含息股票
尚含有股息之股票。所謂股息一般指現金股息。

含權股票
尚含有股權之股票。所謂股權一般指股票股利。

有償配股
即股票發行公司辦理現金增資,經股東大會通過並呈經主管單位核准,此時公司股東按一定的比例,繳清認購股票的股款,始獲得配股的權利,稱為有償配股。

無償配股
股票發行公司,利用股息的一部分轉增資發行股票,依比例配發給公司持股的股東,股東獲取新股無需另繳股款,稱為﹝無償配股﹞,此外公司以資產重估或出售資產的增值部分,轉入資本公積,然後每年以若干比例配發給公司的持股者,亦屬無償配股。

攻擊性股票
即為買進具有價位變動率較大的熱門股或投機股性質的股票,求取其較大的價差。此類股票之技術線型較為陡峭。

防衛性股票
即指且看穩定的投資報酬或有固定股息股利收入的股票。當大勢不好時亦能守住價位的績優股亦屬此種股票。

轉換公司債
轉換公司債即是公司債發行一段時期以後,得要求轉換為該公司的普通股或特別股,甚至其他公司的股票。但轉換公司債一旦轉換成股票後,就不得再申請轉回轉換公司債。轉換公司債因兼具債券的保本、生息與股票的差價、股利的優點,故在國外先進證券市場中扮演相當重要而活絡的角色。

除權後參考價
股價除權後的價位參考值以一OOO股來計算,假設某種股票除權前市價為100元,其公式如下:
除權100元/1000股+無償配股數*1000=除權後參考價

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
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為台灣證券交易所所編製,係將每種選樣股票的每天收盤價格乘以上市股數,計算出選樣股票的市價額,然後合計為選樣的市價總額,除以基期的市價總額再乘以一百予以指數化,以反映整體選樣股票價格水準的走勢。證券交易所股票指數的基期是民國五十五年,即以五十五年股價平均﹁年平均﹂乘以上市股數計算出基期市價總額。但是如果因調換選樣股票及發生增資除權等情況,則當日的市價總額就會因市場狀況以外的因素而發生變化,因此為了保持指數的連續性起見,必須修正基期市價總額來因應。其計算公式如下:
加權指數=(本日市價總值/基準市價總值)*100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管理本來就是一門學問,針對各種不同對象的管理更是各種不同的學問。管理知識的叫做Knowledge Management,管理客戶的叫做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管理供應商的叫做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對不同行業的人來說上面那些都很重要。除此之外還有一樣也是非常重要,就是如何去管理你的老闆,在這裡我們就把它稱為BM(Boss Management)。

相信很多人都同意,有一個好的老闆非常重要。碰到不好的老闆,能夠把你的日子從工作愉快變到生不如死。在上班的朋友們應該對這個有很深的體會,而且不只是在職場,在學校裡的研究生也是一樣。三生有幸跟到好教授、好老闆,不但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前途也跟著一片光明;但是要是跟到爛老闆,只會把研究生們當成廉價勞工來操,只會做沒有學術價值的唬爛專案來騙國科會的經費,或是長年綁死你,不讓你畢業,最下流的還乾脆把學生整批運到大陸下放勞改,關起來寫程式,幫自己開的公司賺錢。另外服國防役的也一樣,有幸進了好單位碰到好老闆,可以整天英英美代子看書、寫書、賺外快,悽慘的就被當成小媳婦來虐待,到後來會恨不得調到金門前線去保家衛國。

當然,在很多時候碰到怎麼樣的老闆是運氣,自己根本沒辦法決定。而且有些人是面善心惡,在面試的時候真是相見恨晚、自以為千里馬終於碰上伯樂,等到開始共事才知道上了賊船。我沒有那麼厲害,可以教大家看面相,在這裡跟大家分享的一些看法,只能提供一些意見讓大家跟老闆相處得愉快一點。相處愉快代表的是老闆和員工雙方都要愉快,只要其中有一方不愉快,這個關係就不算圓滿。

首先我要說的是要先讓自己愉快。要做到這點,就得堅持自我,並且讓老闆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再講得清楚一點,要讓老闆很清楚地知道你喜歡的是什麼、不喜歡的是什麼。這道理很簡單,要跟老闆相處愉快,就得知道他喜歡的是什麼、不喜歡的是什麼,反過來也是一樣。清楚表明自己立場的目的是要讓自己愉快。我先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我幾年前有一次換了一個新的外國老闆,別人都跟我說這個人很「花」,每次來台灣都得帶他去享受多采多姿的夜生活。問題是我根本不喜歡這一套,於是在他第一次來訪的時候就已經擬好因應對策。下班後當然先共進豐盛的晚餐,飯後我跟他說台北有一個獨步全球精采好玩的地方,還是二十四小時營業的;他眼中立刻現出光芒,趕緊買單之後搭上計程車,我們直奔敦化南路的誠品書店。我永遠無法忘記進門後他臉上的表情。但是他很快就隨遇而安,也高高興興選了兩本介紹台灣歷史的書,然後再叫車送他回飯店。後來我們在工作上也配合得很順利,到現在他已經不是我老闆,但是仍舊不時聯絡、聊天。

但是從那個誠品書香之夜過後,他每次來台灣出差,下班之後就視我為瘟神,看到我就避之惟恐不及,要我趕快回家休息不必陪他。也許是台北已經摸熟了,能夠自己找樂子,所以就趕緊想把我這個煞風景的傢伙趕走,不要妨礙他的快樂時光。每次跟他道別後,我都不忘回頭看看,看他邁著輕鬆步伐的背影,然後揮手招輛計程車消失在五光十色的夜幕當中,我也跟著步伐輕鬆起來。這不是皆大歡喜嗎?

我看到很多不快樂的員工,因為要幫老闆做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偏偏這些大部分都不是工作上的事。比如說要陪老闆去吃吃喝喝、去自己不想去的地方。我認識一個也在外商公司工作的人,他的香港老闆每次來都要去馬殺雞,更惡劣的是還要這個人幫他買單。付了錢拿到一張這種「娜娜理容院」的發票,根本沒辦法拿回公司報帳,只好每次都自掏腰包,他幹在心裡口難開。其實仔細想想,這個老闆會如此惡行惡狀,他自己是不是也有點責任?如果不喜歡做這種事,根本一開始就該讓老闆知道。不要一開始為了討好新老闆就投其所好,等到把對方胃口養大了,才良心發現想洗手不幹。

剛碰上新老闆的時候,對雙方都是磨合期,所以要很坦白地讓對方了解自己,說清楚講明白,接下來的日子才能互相尊重、順利共事。工作還是最重要,只要在工作表現上沒有問題,相信其他方面即使好惡不同,對方是可以諒解和接受的。
再來就談到如何讓老闆愉快。這就有點八股了,因為公司請你這個人來就是要幫公司做事,所以只要工作表現沒問題,當然及格分數就有了。拍馬屁、每次回家總不忘帶家鄉土產給老闆、老闆生日要帶頭簽卡片、唱生日快樂歌,這些只不過是有可能加分的條件。但是如果原本工作表現就差、就不及格,這些都沒有什麼用處。
說實在,大部分管理者要的很簡單,他們求的只是兩個字--「放心」。「你辦事,我放心」,大、小老闆們求的只是這個。如果老闆和部屬之間能夠培養出一種默契、有一種互信關係,就是事情交代下去就一定沒問題,在老闆的眼中一件事交代給你,話講完就等於是事情做好了,因為這個人值得信賴,不用三不五時還得去釘進度,甚至去問開始動手了沒。老闆們也是人,人都是很懶的,能夠不必這樣事必躬親、一步步釘著你做,這樣對大家都省事。老闆一直來問東問西的話,大家都會覺得煩,包括老闆自己在內。如果大、小事都要釘得緊,或是像老牛拖車,抽一鞭才走一步,大家的日子都會過得很痛苦。只要能建立這個互信關係,大家的日子都會很輕鬆愉快。

像我在外商公司工作,每一季都有業績壓力,所以在一個新的季度開始的時候,上面總會要我們交一份本季的業績預測。對於這種預測報告,我一向用很樂觀的角度來面對。我的預測報告一向是正面的,目前可以看到的業績來源和當季目標雖然還有差距,但是也列出了一長串有機會的客戶和專案名單,這樣加起來達到當季的目標應該就不是問題。

我之所以喜歡在一開始就給樂觀的預測,是因為如果交上去的數字讓人看了膽戰心驚、離目標差了一大截,在這季的一開始你就沒有好日子過。老闆會每天找你談話,要你提出補救的方案,然後定時跟他報告目前的進度。我的天啊,做事都沒時間了、跑客戶都沒時間了,哪有空坐在辦公室裡,或是打越洋電話跟他紙上談兵、瞎扯蛋?所以我一向在一開始就給個正面的數字,差距一定會有,代表這些落差要靠我們去努力。如果在一開始就做到業績了,那還需要你在這裡做什麼?差距是有,但是是很有希望補足的,這樣上面就可以安心,就不會來找你麻煩,然後你就會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花在執行真正有用的工作上面。

當然要達到這種境界,你必須有良好的紀錄,就是老闆對你所講的話已經產生信任。如果老是在一開始就畫大餅、拍胸脯說沒問題,到最後卻跳票差了一大截,這樣跟放羊的孩子一樣,信用破產以後沒有人會相信你的話,往後反而會受到更嚴厲的檢驗。如果能夠每次到最後達到或是超前業績都沒問題,雙方的互信基礎就建立了。

所以我一再強調的是「互信」很重要。只要老闆相信你,就不會有事沒事來煩你,自己就可以把有限的時間都花在真正有效率的事情上,也可以有更多的自由度去發揮創意,做一些非制式的、開創型的事。

在我待過的公司裡,我碰到過會當面指著員工罵豬的火爆老闆,也看過開會時當眾叫老闆去吃大便的火爆員工。這些不和諧的人際關係,都會直接影響到工作氣氛、工作效率,以及團隊精神。如果老闆們都能好好地跟員工相處,能夠好好的管理員工;同樣的,部屬們也能好好地跟老闆相處,能夠把老闆管理得服服貼貼的,這樣大家各司其職,每個人的日子就都會很好過。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讓同仁不是來上班,而是來工作,又不僅是為了一份薪水,更是為了讓自己的投入,使得生命更具意義呢?老董事長種下「善因」,總經理接收「善果」
     
最近協助一家企業舉辦「共識營」課程,這家公司的老董事長幾年前去世,接班人正是老董事長的兒子,這位年輕的總經理就在全公司同仁的協助之下,在父親去世之後,把企業經營得更加成功,營業額跟獲利都成長了數倍。

有人說是這個企業運氣好,碰到市場對其生產的產品大量需求,或許這是因素之一,但是企業要成功,除了天時、地利以外,人和也同樣重要。

為什麼這個企業能夠獲致「人和」呢?

我想是老董事長種下的「善因」,讓年輕總經理能夠在接班的時候,可以接收「善果」。

為什麼我會說老董事長種下「善因」呢?

這是因為經過我們的訪談,以及透過課程的舉辦過程,都發現到許多同仁總是談起老董事長的「好」,而這些「好」是深刻地留在同仁們的心中,使得整個企業產生了極高的向心力,而同仁們更願意盡全力為企業做最大努力。

老董事長的關心尊重,讓員工加倍努力工作

例如有一位女性同仁就說道:「多年前我懷了孕,老董事長當時還在,有一次我跟他在洗手間的外面擦身而過。當時老董事長什麼話也沒有對我說,但是卻去交代管理部的同仁,公司有孕婦公共設施的安全要更加注意,像洗手間的地板很容易濕掉,如果有人不小心可能就會滑倒,那是相當危險的。就這樣,隔天公司洗手間的地板上,就多加了防滑墊,讓我非常的感動。」

另外一位男性同仁也表示:「我是董事長的秘書,老董事長還在的時候,有一次我開車帶他去參加一個很重要的餐會。餐會完畢時,外面正下著大雨,因此董事長的朋友就對我說,你先去把車開到門口來接你們董事長,我正要前去,結果老董事長卻對他的朋友說,他是我的秘書,不是我的司機,他是跟我一起來

參加餐會,而不是載我來參加餐會的,所以我跟他一起去停車場取車就好。就這樣,老董事長真的冒著雨跟我一起去停車場,其實我先去把車開過來是應該的,我一點都不在意,但是老董事長卻尊重我的身分,這件事情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還有一個同仁也表示:「有一年公司辦員工旅遊,老董事長沒有參加,但是一早他就在公司門口,送大家上遊覽車出發。大家玩回來時,老董事長又很高興地在門口迎接,他滿口說,平安回來玩得高興就好,看到老董事長這樣關心我們,我就下定決心,自己一定要加倍努力的工作。」

老闆用關心收買人心,員工甘心為公司付出

我常說:「一個好的領導者,就是能夠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凡。」

這個企業的老董事長,因為真正關心與尊重每一位同仁,所以能夠換得同仁們的敬愛,又即便這位老董事長已經不在人間,但是他的精神與愛心,卻深植於每個同仁的心中,讓同仁們懷念。

每個領導者都一樣,你必須真正的「愛」你的同仁,提供好的工作環境與文化,讓他們能夠發揮全部的潛能。

記得我在北美的企業服務時,也遇到過許多好的老闆,曾經有一次,我參加一個會議,當天會議的結果令人非常沮喪,我一時情急跟氣憤就拍了桌子大罵,然後離開會議室。

結果我的老闆立刻追了出來,他告訴我:「這陣子你太累了,需要好好的休息,下個星期我不想看到你,這是我的信用卡,你帶著太太跟孩子一起去度個假,帳就記在我的帳上。」

因為我全部的心思都在工作上,對度假一點意願也沒有,不過我回到家,整個事情的經過,太太卻已經知道,原來是老闆打了電話給太太,希望太太能夠陪伴我好好去度個假。

就這樣,老闆收買了太太的心,太太告訴我:「你有這麼關心你的老闆,你一定要好好為公司做事。」

培育同仁發揮其潛能,使他們成為事業資產

還有一次,我到瑞士出差,因為事前沒有報備,回來之後,我打算去跟老闆說明出差的成果,結果我一開口說我到瑞士去,老闆立刻說:「那你有沒有租車?」我說:「沒有,我是搭火車。」

老闆則說:「那真是太可惜了,到瑞士去一定要租車,因為沿途風景非常的漂亮,下次你再到瑞士去,一定要記得租車。」

事實上,租車的費用遠貴於搭火車的費用,但是老闆越是這樣寬待我,我就更加珍惜公司的資源,所以我總是公司出差花費最少的人。  

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質上的享受,而是在精神上希望受到尊重與肯定,正如最近在飛機上看到一本雜誌,這本雜誌針對中國大陸的職場人,對於工作期望進行了調查,結果有八成以上的人,首要選擇都是希望在職場上受到尊重,如果我沒有記錯,待遇僅排在第四個選擇而已。

也就是說,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他們渴望動腦筋去解決問題,去創造新的事務,並從中獲得尊重與成就感。

所以我常告訴企業領導者:「對領導者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培育我們的同仁,使他們發揮全部的潛能,使他們成為事業的資產。換句話說,假如我們珍惜他們,培育開發他們,並且關心他們的成功,則不但我們贏得他們,同時我們也贏得自己事業的成功。」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雞尾酒定律廣為流傳於美國華爾街分析師界

    當一個分析師或台灣所謂股市名嘴走進雞尾酒會時,在場的人都不理會該分析師,甚至當這位分析師主動跟其它來賓搭訕時,別人也是談天氣、談交通、談食物,就是沒有人要跟這位分析師談股票。→這是雞尾酒定律的第一階段,代表股票已經在底部了,趕快進場買進。

    過了一陣子,當分析師參加雞尾酒會時,開始有人主動搭訕,偶而也會問一兩句,你覺得股票行情如何?有沒有什麼股票可以買?一般人還是會丟下一句話,股票的風險好大,沒有死在頭部卻死在山腰上→這是雞尾酒定律的第二階段,代表股票已經脫離底部,上漲了一段,可以加碼買進。

    到了第三階段,分析師走進了雞尾酒會時,所有來賓幾乎一擁而上,跟他請教明牌,分析師成為酒會上最熱門的人物,還有人主動端來雞尾酒,送上食物,為的只是要討一支明牌。這代表股票就算不是頭部,也已經距離頭部不遠,應該要找機會逢高調節了,

    來到雞尾酒會的第四階段,分析師仍然是雞尾酒會上最熱門的人物,但是,沒有人要問分析師明牌,而是大家爭相告訴分析師明牌是什麼?在過去這段時間,他買進這支明牌賺了多少多少錢,獲利甚至遠在這些分析師和專家之上。這代表,股票已經從頭部輪流下滑。甚至大跌在即,從上世紀初到本世紀,雞尾酒定律,不斷的在華爾街以及各國股市上演。

    因為市場會變,主流會變,甚至總統也會變,但是人性,雞尾酒一到四的循環軌跡卻永遠不會變。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計算公式: 公式:
1.先計算未成熟隨機值(RSV)。
RSV=(收盤價-n日之最低價)/(n日內最高價-n日最低價)*100
2.n日K值=RSV*1/3+前一日K值*2/3(第一天之K值以50代入)
3.n日D值=當日K值*1/3+前一日D值*2/3(第一天之D值為K值3日平均)
   常用參數:9日及14日。

範圍:0~100。

使用方式:

可判斷買賣超狀況、買賣訊號及多空趨勢。
1.以K值或D值所在的位置,判斷買賣超狀況:
(a)K值或D值在20以下為超賣區。
(b)K值或D值在80以上為超買區。

2.以K值或D值突破(或跌破)超賣區(或超買區)的狀況,來判斷買賣訊號:
(a)K值或D值由超賣區突破20為買進訊號。
(b)K值或D值由超買區跌破80為賣出訊號。

3.利用KD值的交叉作為買賣訊號:
(a)K值突破D值為買進訊號。
(b)K值跌破D值為賣出訊號。

4.利用KD值之間的相互位置關係判斷多空趨勢:
(a)K值大於D值為多頭趨勢。
(b)K值小於D值為空頭趨勢。

5.利用KD值及股價之背離現象作為買、賣訊號。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說,股票市場只有贏家與輸家,沒有專家,而陳進郎,一位以苦力型作業模式,在股票市場上面大賺的贏家。短短十年間,員工只有三個人的投資公司,在他操盤之下,從五千萬元進場累積到現在的獲利八億四千萬元,等於是十六倍。他也在十二月當期財訊月刊理財徵文比賽中名列第二名,其買賣股票的心法以及規則,值得投資人參考。本刊特別專訪到陳先生,以下紀錄其獨到的投資心法:

健康情緒管理為先

我個人研發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苦力型作業模式,一路走來,不但我找到適合自己的操作模式,我也因此獲利匪淺,從小散戶升到中實戶。

每個人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操作模式,並且要擁有健康的情緒管理。這兩點,就是個人會在股票市場上面輸贏的關鍵。

有的人有其他事業,無法專心看盤,就不適合我這種苦力型研究模式,而破釜沉舟全心投入成為投資家,從早到晚研究股票市場生態與操作原則,則是我認為適合我的賺錢方式。

我的操作法則有三大面向:第一是產業動態,第二是盤中強弱,特別是看強勢股,而技術分析則是綜觀全局的關鍵指標,也是第三大面向。

產業動態與強勢股選股

技術分析總結買賣點

以產業動態來說,我是參考威廉歐尼爾的股市贏家一書提到的CANSLIM原則,也就是追蹤
C :每股當季﹝月﹞盈餘及營收
A:每年盈餘成長幅度
N:新產品、新管理階層以及股價創新高
S:流通在外股數
L:漲幅超前或落後
I:投資機構支持
M:與市場走向同步。

利用七大法則,我要花很多時間蒐集資料研讀。


不過,在產業動態當中,必須要知道的是,許多媒體已經率先進場的股票,我是不碰的,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很簡單,一但利多公佈而早盤股價開高,就不應該追價。

有時候,一但有一些利多尚未完全發酵,我又不完全確定後勢,我會在上漲之際酌量加碼,若發現很強或是隔天繼續開高,我會加碼更多,這就是強勢股原則。而賣點呢?一但發現股價不再上漲那天的轉折點,我就會開始逐步出脫,不是等到真正下跌到成本以下那天才賣股。

應該說,只要今天開盤總市值低於昨天的總市值,我就會開始出脫股票。

我在強勢股原則跟產業動態苦力研究之下,現在四億元可操作資金,投資的就有一百四十檔,不過有五成資金放在前面二十檔,剩下一百二十檔隨時修正替換。由於每天看一百檔股票,因此我才說我是全心投入,確是苦力型操作。有時候還會夢見隔天股價走勢,這樣,我不去設定大盤指數,我也不去設定何時該買該賣,或是資金該如何配置,以我的操作原則,不符合強勢股就會被淘汰。

股票其實都是壞股票,因此投資人不應該對股票懷有感情,因為高價股票都是經過本益比灌水,低價股股票則是本身財務有問題居多,因此我不會眷戀。

對我而言,股票都是壞股票,除非他能馬上上漲,對於深具危機意識的我來說,股票是選秀會,一定會有許多更好的投資機會。這是機會成本的問題,只要是發現有更好的機會值得你該放棄現在的持股,即使被套到,也應該捨棄。

突破加碼、跌破減碼

我也會用「機會成本」觀念去破除「成本觀念」的迷思,多頭行情每天都是開平走高,我習慣早盤買進看漲的股票。在資金有限之下,我收盤前一定要賣出手上表現欠佳的股票,我不會去在乎賣出股票是賺錢還是虧損。

基本上,技術分析是大股東買賣股票的軌跡統計紀錄,因為市場好壞大股東會先知道,技術面操作原則是突破加碼、跌破減碼,而且要分批買進,技術面指標就是最基本的KD、K線、量價、MACD以及DIF五項,其實都是交叉著看,用你的眼睛研判多空,只要明顯出現重大轉折,就是買賣點。

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害怕賺錢,因此突破加碼都會相反,變成突破就賣股,但是一但跌破又不願意減碼,甚至還攤平加碼,這就是大多數人總是願意接受賠錢的風險、逃避賺錢的風險,也就是賺小錢賠大錢的原則。

有些人喜歡買賣曾經被套牢的股票,這跟懶有很大關係,而攤平就是買原來的弱勢股,攤平會變成赤貧。總而言之,不要對股票有所眷戀。

機會成本與汰弱擇強的觀念

股市的關鍵在於選股、選股、選股,許多人會聽所謂專家喊指數,其實大多數券商對指數預測都是為了要賣基金或是公關,沒有意義,不須聽太多人的意見,又不是選舉,只要聽一到兩位你認為比你強的專家即可。在這些資訊當中,我會用產業訊息選擇股票,最終再用盤中走勢汰弱擇強,最後再用技術面把關。

一但大盤持續破底之際,我會買進不再破底的強勢股,多頭行情之際,我會買盤面最強勢的股票,而多頭回檔之際,我選擇抗跌性較強的股票。多頭漲勢開始之際,我會追近領先創新高的個股,一但多頭大漲後,我會慢慢轉進剛轉強的落後補漲股。

我就是這樣以「機會成本、汰弱擇強」方式為操作主軸,培養出自己的節奏感及對資訊的穿透力,在股市翻滾十六年,我終於創造出自己的運氣跟目標。

只要相信一到兩位比你強的人

其實,我覺得在股票市場上面要擁有健康的情緒管理,雖然每天庸庸碌碌看資訊,但是其實內心很篤定與安定。有一些人早上看盤,下午去吃下午茶或洗三溫暖,外表看來很悠閒,但是其實內心很恐懼。

我現在四十出頭,從當兵退伍剛進入股市的十五萬元,現在不但個人變成中實戶,由我操盤的投資公司,在八二年投入五千萬元,現在累積獲利八億四千多萬元,分配盈餘五億四千萬之後,我還有四億元可運用資金,期間只有八九年有虧損。現在在適合我的操盤節奏當中,表現都還不錯。

我現在依然是戰戰兢兢,詭譎多變的股票市場,充滿驚奇與風險,而我也勇於面對,心存感激與不怨天尤人,健康的情緒始終讓我生活相當有意義。

陳進郎的投資心得

(1)買強勢股
比大盤強勢的,越強買越多,較前一天上漲者繼續酌量加碼,隨較前一天下跌者酌量減碼。

(2)媒體先上車股不能買
新聞出來之後早上開高就不買

(3)技術分析五大指標很重要
春江水暖鴨先知,大股東先買先賣,透露在技術面當中。

(4)機會成本觀念
股票是一種機會成本,若是賣掉可以賺更多,寧可捨棄。

(5)股票是投機市場
股票都是壞股票,因為都是大股東印出來是換鈔票的,只有選擇相對比較有機會的去買。

(6)一般投資人的錯誤
該恐懼時卻期待,該是期待時卻恐懼;多數人總是逃避賺錢的風險而接受賠錢的風險,也就是賺小錢賠大錢。

(7)專家意見
不要聽太多專家意見,找一到兩個比你厲害的就好

(8)走勢
用資金來預測走勢最準,總體基本面都是落後指標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撰文/陳芳毓
文章來源《經理人月刊》5月號

如何把工作做完 做對 做好?

工作愈做愈多?工時愈來愈長?

改善績效、簡化工作的祕訣,在於建立一個能夠自動改善問題的工作流程:PDCA。

透過計畫(Plan)、執行(Do)、檢核(Check)、行動(Action)四步驟,讓你想得周延,執行力與績效將大大提升!

※計畫多一點,做得少一點

常覺得工作怎麼做也做不完?工作前如果沒有做好事先規畫,最後必須花更多時間進行除錯與改正。所以,多花點時間做好事前計畫,你就能事事做得省時省力又輕鬆!

在辦公室裡,是不是常常覺得工作做不完,一定要加班才能完成?或覺得工作愈做愈多,無法收尾?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究竟在忙什麼?

「時間管理的殺手,就是沒有計畫,」長宏專案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周龍鴻說。

※多做計畫,避免天天救火

每天要做的事,可分成4種:急迫又重要、急迫但不重要、重要但不急迫,不重要也不急迫。多數人會先做「急迫又重要」的事,往往「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會因為一直拖著沒有做,有天突然變成「重要且急迫的事」。這時候,你就得趕去救火,要是沒救到,就會出大麻煩。「大部分的人很忙,是因為把應該拿來做計畫的時間拿去做急迫的事,使做『重要但不急迫的事』的時間變成0。這會造成惡性循環:今天要救火是因為昨天重要的事情沒做,今天重要的事又因為去救火不能做,所以明天又會著火,愈燒愈大,」周龍鴻說。

如果一開始就想省下計畫(Plan),執行(Do)的時間或許會一樣,但卻要花很多時間檢核(Check),最後甚至無法行動(Action)。這就是某些企畫案只能用來交差了事,實際執行卻漏洞百出的原因。

想要簡化工作,必須做好明智的時間管理,把大部分時間都拿來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審慎評估,避免規畫失焦

「做計畫」並不是寫出厚厚的一本報告,而是一個「事先規畫」的概念。周龍宏說,很多人一開始就直接寫計畫(他稱之為「小P」),卻沒有經過評估(也就是「大P」),最後結果一定會失焦。比如說,老闆要你寫一份企畫案,你沒有問清楚老闆的目的,也沒請教專家或資深同事的意見(跳過了大P),回去就開始埋頭找資料(直接進入小P)。最後寫出一本不符老闆和客戶需要的企畫,只好來來回回修改,反而浪費更多時間。

周龍鴻是這套「P理論」的忠實信徒。從約定採訪時間到採訪當天,約有兩周。期間,他與記者通過2次電話、2次MSN與數封e-mail,擬出4個版本的訪談內容。「我把你當成我的客戶,我要提供對《經理人月刊》讀者有用的內容,加上採訪時間已很接近截稿日,如此也可以讓你容易寫出稿子,」他對記者說。萬一,你一直都忙著處理「急迫又重要的事」,沒時間做計畫,可以採取的策略就是「速戰速決」,省下一點時間思考。

「你有沒有想過,萬一你又掉了一次錢包,該怎麼辦?」周龍鴻從口袋裡掏出皮夾,抽出一張折得四四方方的A4紙張,上面是他的駕照、身分證等重要文件的影印。掉過一次皮夾後,他學會把所有證件正本留在家裡,只帶一張有照片的健保卡做為證明之用。「『掉皮夾』就像一個專案,結案後要把特別的學習經驗歸檔,這就是計畫的功用!」

一般人之所以缺乏執行力,是因為沒有高效率。周龍鴻建議用「大塊時間法則」,把每天要做的事分成「容易的事」與「重要的事」,每天至少要有連續120分鐘能專心做事,完全不受打擾。

先用前30分鐘完成「容易的事」(就是「急迫但不重要」或「不重要也不急迫」),像是回e-mail。時間一到,不管有沒有做完,就切到規畫專案之類「重要的事」上,如果做得起勁,超過90分鐘也無所謂。

每天下班前再「Check」,要是今天的「Do」有沒有做好,再調整明天的「Action」。只要能貫徹用PDCA拆解每一件事,就能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達成工作與生活的終極目標。

※如何用PDCA做人生與工作的時間管理?

PDCA不只可用來做平日的工作排程,小到每天哪幾個小時該做那件事,大到個人一生的目標規畫,都可以套用在PDCA的架構下,幫你做出最理想的分配,善用人生的每分每秒!

Step1:先擬定出自己的「人生目標」,並以此做為制定計畫的準則,讓每一個年度計畫都能符合自己預期的最終人生目標。

Step2:在確認人生目標後,將關於「工作」與「人生」所有的「年度計畫」列出來,並依照「重要性」「急迫性」及「成功機會」來給分數,最佳的給5分,最差的給 1 分。將3個分數相乘,分數最高者,為最優先執行的計畫。

Step3:在確定該先執行哪些計畫後,再將每個計畫都用PDCA來加以拆解,規畫出應做事項與工作內容。

Step4:在確定應做事項後,執行時,依照每周的進度或每天的體力分佈狀況,決定做事的時間。

Step5:最後,每件事都用「大塊時間法則」來執行。如此,就能確實掌握每件事的重要性,將時間做出最有效率的安排。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應該把 design 和 verification 分成兩個部分,畢竟工作差別蠻大的。

IC 設計領域及其工作職務介紹
一、 IC 設計領域簡介
(一)類比與混號訊號電路設計
IC電路可分為為類比IC與數位IC兩大類,以及兩者兼具的混合訊號等三種。類比與數位的差異在於數位的訊號是以0 、 1的非連續方式傳遞、運算及儲存。而類比訊號則是以連續性的型式來傳遞,並作為數位訊號與最終使用者的橋樑。
在IC設計領域中,模擬的人才最為缺乏,但相對而言模擬/混合訊號設計工程師的人才養成也最為困難,一般而言最起碼需要2 ~ 3年的經驗才能完全上手,但也因為人才養成不易,具備模擬/混合訊號專業技術的工程師身價個個不凡。
一般而言,具備電子電子背景的人學習類比與混合訊號領域的知識會比較容易進入狀況,若非相關科系的話,則必須強化理論基礎以及實作能力,方能與科班出身的學員競爭,不過若有心從事這一行的話,只要肯下苦工扎實馬步,從學習過程中逐步累積經驗,必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二)數位電路設計
傳統的電路設計工作是一項需要累積豐富經驗以及長期努力的專業性工作,除了電子科系科班出身的從業人員之外,其他工程背景的人士想要跨入這個領域都會面臨到很大的障礙和挑戰。但是近年來這個情況已經產生很大的變化,首先是各種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生命週期不斷縮短,而系統的功能性和複雜度卻不斷攀升,許多的功能需要使用相當程度的特定背景知識和足夠複雜的演算法才能具體描述,使得純邏輯設計專業工程師不足以應付完整的產品設計工作,應用技術背景的工程師加入 IC 設計成為必要的趨勢。


(三)積體電路佈局設計
所謂的積體電路佈局( Layout )是指配合晶片設計規劃,作比要功能的電路佈局,也就是按照設計出來的電路圖,將主、被動元件平臺化,粘接在各種電路板上。
在佈局領域,因為所處的產業不同,工作內容也會有所差異,但是只要是與電子相關的產業都需要佈局工程師,出路可說是相當廣泛。雖然大部分的公司要求佈局工程師必須是電子、電機、資訊相關科系出身,但其實一般學校的這些科系並不會教授學生佈局相關的知識,絕大多數都是進了公司以後在從頭學起,想要習得相關技術,多半是要靠經驗累積,經驗的累積需要時間,也因此各領域的佈局人才一直是處於需求大於供給的狀態。

(四)嵌入式軟體設計
隨著後PC時代的來臨,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接觸到一個新的概念 -- 嵌入式系統產品。嵌入式系統為控制、監視或輔助設備、機器或甚至工廠運作的裝置,它是一種電腦軟體與硬體的綜合體,並且特別強調『量身定做』的原則,也就是基於某一種特殊用途,就會針對這項用途開發出截然不同的一項系統出來,也是所謂的客制化 (Customize) 。嵌入式系統是以應用為中心,以系統設計為基礎,透過個性化設計,適用于應用系統對功能、可靠性、成本、體積、功耗有特殊要求的專用電腦系統。包括手機、 PDA 、數位相機、各式影音系統等相關應用都與嵌入式系統相關。目前全世界的廠商都非常看好這一塊市場,並且前仆後繼的投下大量的研發,以應付在資訊家電及數位產品時代的來臨,產品生命週期大量縮短,淘汰速度加劇的嚴酷競爭。
擁有一個無可取代的技術與能力,是職場晉升的護身符。在 IC 設計產業裏國內的學校教育中不是偏向硬體 (hardware design) ,就是偏向軟體 (software development) ,硬體設計人員作風通常比較缺乏系統全面整合設計,而軟體發展人員則相對缺乏硬體觀念,因此軟硬兼具的人才十分難尋。目前業界非常缺乏嵌入式系統所需要的軟硬體系統整合人才,大部分都還是靠硬體設計人員兼職。也因此嵌入式系統人才是目前產業界熱門需求,且無可取代的人才之一。

二、未來出路介紹
一般半導體設計公司的職務及工作內容大致區分如下:
(1) 生產線技術員:並非所有的半導體設計公司都有生產線技術員的需求,多數半導體設計公司僅以研發人員為主,但部分的公司則因設有產品測試部門,因此需要生產線的作業員。這部分的員工需求以女性為主,學歷要求多為高中職以上畢業。
(2) 品管工程師:多數公司要求新進人員的學歷為大學以上,主要工作為進行半導體產品的品質管制作業。
(3) 行銷、企劃工程師:多數公司要求新進人員的學歷為企管碩士,最好大學能主修理工科系 , 以便在進行產品行銷、企劃的溝通過程中,能同時與技術人員、銷售人員進行更緊密的合作。其工作範圍大致包括產品規劃、企劃、市場研究等。
(4) 業務工程師:多數公司要求新進人員個性以積極主動為佳。主要工作領域為進行公司相關產品業務的拓展,因此,外語能力的要求較高。
(5) 產品研發工程師:多數公司要求新進人員的學歷為大學以上電子、電機相關係所畢業,主要是進行半導體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工作。
(6) 電路設計工程師:多數公司要求新進人員最好能熟悉 CAD/CAM 的操作,以利於在工作站、 PC 上進行電路設計工作。
(7) 硬體工程師: 大學以上電子、電機相關科系畢業,熟 C/C++ 程式語言,熟悉或熟 ARM programming 更佳。
(8) CAD 工程師:多數公司會要求新進人員要熟悉 IC 設計方法及設計軟體。
(9) 應用工程師:主要工作為進行 IC 產品的應用開發工作。
(10) 封裝工程師:主要工作為進行公司所需封裝技術的研究開發,有的是要與其後段的封裝廠商進行搭配。
(11) 測試工程師:在 IC 設計公司中,這部分的工作包括有前段的測試與後段的成品測試工作,目前而言,前段的測試多仍在晶圓廠內部進行,後段的成品測試工作則部分採外包、部分由自己公司來自行進行測試。
(12) 軟體工程師:主要工作為進行公司所設計的硬體產品之軟體發展,例如驅動程式等。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