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光碟片分成很多種,有水藍片、白金片..等,主要是塗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顏色,以下就是大致的塗料方式:
綠片 : 藍色染料 + 金箔反射層
金片 :  透明染料 + 金箔反射層
藍片 :  藍色染料 + 銀箔反射層
白金片 :  透明染料 + 銀箔反射層

水藍片是公認最適合燒音樂的空白片,因為音樂都是用比較低的速度燒錄,所以在燒錄音樂CD時,水藍片擁有的特性最為合適,經過大家長時間的測試及研究,水藍片產生音爆的可能性最低,如果你常要燒音樂的話,就選水藍片吧!

白金片一般都用來儲存Data資料或是存放影像資料,如VCD影音光碟或者是PHOTO CD 相片光碟。白金片的優點除了具有比較長的保存期限外,還有優於水藍片對CD-ROM或播放機的相容性,並且能提供比水藍片高的燒錄極速。

使用年限

這點是小弟最在意的,倒底是可以保存多久呢?印象中是十年左右,上網查一下,才知眾說紛紜呀!!

有人提及早期的CDR光碟因為技術不純熟,所以保存的資料只能達4、5年,但是隨著技
術進步,現在的白金片染料可以將資料保存較長久,且經過科學方式的推斷,百年不變應該不成問題。

水藍片的保存效果又比白金片差,20年左右應該不會消失。不過,由於這個答案迄今
仍未有人可證實,最好的方式是在20年左右,再重新備份資料一次。柯達的CDR白金片有保證一百年不會有問題的。DVDR的片子可保證的保存期限比CDR更短,大致只提及推測10年以上沒問題。

在Verbatim的加速實驗裡面,在溫度攝氏 25 +/- 2 度,溼度 55 +/- 5 %,CD殼內,無日光/紫外光照射,無腐蝕氣體,表面無指紋與刮傷這樣的環境下
DVD+R可以保存100年
DVD-R General可以保存超過100年
DVD-R Authoring可以保存超過60年
DVD+/-RW可以保存超過50年

想知道更詳細資料的,可以參考以下網址
http://www.verbatim-europe.com/index…d=1&cat_id=347

也有光碟大廠曾經千錘百鍊的科學測試,在炙熱無比的100℃高溫、潮溼難奈的85%高濕度的情形下,資料仍可以存在,但是千萬保證卻抵不過光碟片的資料讀不出來時的困境,就算大羅神仙再世也沒法子幫你救回資料哦!

於去年還有廠商開發出可以保存一千年的DVD片,所以看來應該到死前你想保存的資料都應該不會壞才對(應該還沒有量產才對)
http://www.earthtimes.org/articles/show/new-dvd-discs-etch-digital,1031929.shtml

很多人在網路上有提到半年就掛點(這有點誇張吧),也有人說商家有提及一年左右就會掛點,真實的案例真是百百種,自己的經驗是目前備份的CD光碟片最久的應該有11~12年了,是真的有一片檔案有讀不到的情況

而DVD片最久的應該有4~5年,試起來都還是正常,當然小弟保存的方式是非常不正確的,就是放在室內沒有防潮但沒有見光,久久拿來用時,周圍有時還會有蜘蛛絲那種環境…=.=|||

看了網路眾多說法,小弟自己覺得光碟片及DVD片在一般妥善保存的情況之下,至少應該可以存放10年是沒問題的,不過就是因為保存的環境不佳,所以才會造成保存期限降低,還有,蠻多人提及買好一點的光碟片可以保存高一點,雖然小弟都只是買比最差再上一二級的光碟片,不過這種說法沒有準確的相關數據,看來心理因素勝過一切,不過選擇有品牌的光碟片,理論上在品管上及用料上會比便宜,雜牌來的才有保障才是。如果您的預算夠,或是資料的重要性高,多花點錢是值得的啦

保存方式

這個是我寫這篇的重點,也是要寫給自己看的,如何保存光碟片呢?
1.光碟片避免日光照射以及高溫處,反正就是要避免產生化學變化,造成資料損毀
2.棉套不容易保存光碟, 常有化學物質殘留在棉套上,光碟片讀取面長期與這些化學物質接觸, 難保染料不會變質
3.避免放在潮濕的地方,以免發霉
4.可用光碟片紙袋可以長期保存光碟,用塑膠盒也是不錯的選擇
5.有看到文章提及讀取面要朝上,這原由小弟就不知為何了 ..@@
6.使用時,避免用手摸讀取面及油漬
7.正面(可寫字的那一面)避免刮到,如果不小心被刮了一下,只要看到可透過去看到另一面,這張就算掛了
8.使用前,最好確保光碟片讀取面無灰塵,當然光碟機也要檢查一下

清潔方式

發霉光碟片的處理法

可以先在光碟片上噴一點清潔專用的電解水有人提及可以用酒精接著再用細緻的軟布,由中心朝外,以放射狀的方式擦拭,擦好後待乾燥,再試試應該就可以用了

以下有篇有提及相關的保存及清潔方式,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http://www-07.ibm.com/lenovoinfo/pc/support/tw/pdf/pc/PC-weekly_05V70.pdf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對零股交易的認識:

零股的定義:1~999股之交易
零股交易時間:13:40~14:30
競價方法:於申報當日下午2:30後即以集合競價方式一次撮合成交,並以電腦回報證券商。
價格:在該檔股票前一日收盤價的漲跌幅7%內
買賣成交優先順序:依價格優先原則,同價位之申報,依電腦隨機排列方式決定優先順序。

2.應用:

在下午一點半收盤後,如何買賣股票呢?

有兩個方法:

a.盤後定價交易:就是以收盤價下單,就我下單的經驗,成交的機率實在不高。值得注意的是,「盤後交易」是從14:00開始才能委託,委託時間只有短短的半小時;而且下單是以「整張」為單位,和零股以「股」為單位不一樣喔(一張等於1000股)。

b.零股交易:可以指定委買價格,通常我會以收盤價下單,買到的機率很高。零股交易可以在前一天就下好電子單,在13:40電腦會自動交付下單。不過,有些個股零股交易量較少,此時就不建議以事前下單。因為,你可能把價錢設得太高,很容易就買到比收盤價還高的零股。另外,有些成交量太低的股票,有可能買到個位數的零股(我前幾天買過2股)。這樣就很浪費手續費,而且以後要脫手也很不容易。所以,太冷門的股票最好不要買賣零股,別給自己找麻煩了!

下單之前,最好先觀察一下該股的零股交投情形,這可以在證交所的網站上查到,或是前一日盤後在網路交易裡也可以點得出來。

近來年多數的股票以配息(現金)為主,也就是說,很多股票根本就沒有「配股」,如此一來,零股的來源就慢慢斷絕了,各位選定一檔零股投資標的之前,應該先觀察該股近年來的股利政策,就可以了解零股的流通狀況如何。

比較熱門的股票,如中鋼、台塑等,因為進行零股投資的人實在太多了,真的很想買的話,可以直接把委買價設高一點,甚至,設成漲停價都沒關係,畢竟買賣的人太多了,不太可能真的買到漲停價。

還有一個應用,就是在股票突然鎖漲停,盤中買不到…

這時就可以試試看盤後定價交易以及零股交易,也許可以撿到有人放出來的股票。

不過,零股的下單一筆上限只能到999,所以如果你要買很多張,就下很多筆999股就是了。若不是超強勢的個股,一般零股的成交價會比收盤價低個好幾碼,甚至可能會撿到很便宜的價位,像我最近連買兩天的2887台新金,都比收盤價還要低個兩碼,直接把手續費都補了回來,兩天買下來,也湊到了1.6張的台新金,只要還在盤底位置,我還是可以天天買,真好玩。

大概在14:30以後,就會陸續回報成交情形,有時候下的價位剛好是零股成交價,但電腦沒有選到,可能沒買到,或只是部份成交。

由於零股交易的手續費仍有單筆最低20元的限制。以20元除以千分之1.425的費率,可得到最低應該買賣14035元才划算。我習慣叫出電腦裡的小算盤,按下14除股價,就可以算出我要買幾股了。例如:我明天想在62.2元買進中華電信。小算盤按下14/62.2,會算出0.225。我可能就會下買進230股。

還有一個細節:當你的手續費算出來是20.99時,竟然會無條件捨去小數點,仍然只收20元。以20.99除以千分之1.425來算,其實只要交易金額介於14035~14729之間,通通都收手續費20元啦!

另外,我們買到的零股,可能會來自很多賣家,例如:我下單買進300股,結果分成兩筆成交,第一筆買到210股,第二筆買到90股,反過來說,我們賣出的零股,可能也會被不同的買家接收…不過,手續費仍然只算一筆,這部份不用多費心。好啦,別算這麼精了,大致上,就是抓一個大概一萬四的量。

以此為基礎單位,就可以達到分散標的、分散時機的投資策略了!學會了零股交易,人人都買得起股王、股后。下次,可以跟別人說,你有25單位的宏達電!哇!一定是好野人!人家不仔細聽,不會知道原來你的25股宏達電,其實也才一萬多元而已。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問線材AWG是如何定義的呢?
是不是不同用途的線材有不同最佳的AWG數呢?
不知道喇叭線,訊號線,電源線,機內線,分別適用何種AWG數的線呢?
AWG數的高低對聲音有什麼不同的影響呢?

AWG = American Wire Gauge
定義線材導體的粗細

訊號線常用20~22AWG.
最近網路上看到一則來源於專製作接頭公司的理論, 相信接地線截面積大於訊號線40%對聲音有正面的影響.

低音要好,地線要比較粗或多,尤其是銀線.

=========================
AWG的電流規範定的這麼嚴.
正常電流(NormAmps). 10安培要用到AWG13的線 !!!.

小黑線(18AWG) 電流只有3.2A
110V換算只有350W !!!

電料行賣的特粗線(14AWG) 也不過到8.2安培.
110V換算是900W.

市面的算法.
幾乎都是用MaxAmps 甚至是超過的.

難怪很多AWG表 都只有直徑面積的數據.
而沒有電流的數據.
想來是不敢列出.........列出來會很嚇人.

結論:
使用粗如水管的電源線.
只是依照規範 剛好而已.

=========================
市面上其實有3種標示方法:

1. AWG.
電子工業用的線 大概都會標這種數字.
大部分都是多蕊線. 通常是細而軟的線.

2. 面積.
如 2.0 / 3.5 / 5.5 / 8.0 / 14 mm^2(平方).
多用於"電火線"(接市電用的線) 電力纜線.
基本上都比較粗 是屬於絞線.

3.直徑.
就是那種家裡面拿來接插座 冷氣的單芯線(扁白線).
常見的就是1.6和2.0
只有這種單芯線標示的是"直徑".

簡單的換算:

AWG14 = 2.0mm平方 = 1.6mm直徑.
AWG12 = 3.3mm平方 = 2.0mm直徑.
AWG10 = 5.3mm平方 = 2.6mm直徑.(資料上有看到這種單芯線)
(常用的AWG號數 基本上都是偶數.)

電腦用的普通小黑線是AWG18.
大約是0.8mm平方. 1.0mm直徑 (注意到了嗎 這時候直徑的數字會大於面積).

很紅的入門喇叭線4S8. 大約是AWG16(單股).
這時直徑和面積的數字約略相等. 大概是1.3

比較會混淆的就是2.0這個尺寸了.
2.0面積 和 2.0直徑的線都很常用.
但是2.0直徑的單芯線 要比2.0面積的的線. 要粗上一個級數.

1C 2C 3C 4C 16C就是就是總共有幾條這樣的電線.
1C是單路線. 配線用的.
2C是一般電線.
3C是加上地線.
4C....應該是只有AUDIO用的喇叭線 才會做這種線.
16C 32C這種是訊號纜線.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機內以銅線來說大概要幾mm呢?
一般何處用單蕊 何處用多蕊呢?
隔離線用於訊號輸出,那是在配RCA部,經過電源怕干擾才需用到嗎?

==============================
電料行,很普通的多芯銅線而已

只是要避開雜訊的話,基本上還是佈線比較重要
音色走向的話,則是電路架構重要
通常你看到三四萬的廠機,裡面也不過是用爛線而已,但是依然可以出的了好聲

個人是覺得,調音等等,等到系統有一定水準再討論;信號線是可以買好點,畢竟是在外面跑的
至於機內線,老實說,佈線比較重要;BELDEN也經常用,但是老實說,用在一般信號傳輸上根本沒有幫助

如果是功率後級,那就需要做額外的考量,但是通常只要你焊接溫度正確,便宜線就很夠用了

==============================
太平洋或是華新麗華的多芯銅線就是便宜又好用的機內配線.
14AWG或是12AWG的線徑粗細剛好, 外皮的顏色又多. 雖然談不上幾N銅, 但是最少可以保證不是回收銅.

請問太平洋的哪裡買?
有在德昌買過啦!印像中B & Q裡也有。不過,德昌是一大捆的。
到德昌買的, 本想去買鐵氟龍鍍銀線使用, 但是線材太硬加上價格太高, 所以還是選擇太平洋的銅線.
我也趁機會買幾捆0.75mm與1.25mm的多芯線, 線身是沒有鍍錫的, 現在要用的時候, 撥開膠皮, 黃澄澄的銅線漂亮的很!

可能是太平洋的進價過高....這兩年德昌好像已經不再賣太平洋的電線了........不過不敢100%確認就是

電源配線用的是單芯線, 要是使用多芯線的話, 必須加上銅套或是銅管才能順利插入2P或3P的電源座, 在國際牌的插座包裝上有標示!

跑了一趟德昌,有賣太平洋的哦!而且有20蕊、30蕊、以及50蕊可供選擇,
20蕊的顏色較多!價錢稍貴一些,但還是再多買了一綑回來,準備當機內的電源配線用!
基本上這電線很耐熱,上錫時,外覆皮不易變形,真的好用啦!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V端子對照表:

439021251_m

439020962_m

在開始之前,先來看一下各種的訊號線:1號為S端子,2號為RGB(D-Sub)線,3號為AV端子,4號為聲音線,5號為一對二的聲音線。

439021180_m
A/V端子連接示範:

  所有的電視一定會支援A/V端子,不論是傳統電視、電漿電視、液晶電視、投影機。以下是使用了一台傳統電視來做示範,使用的線材為上圖的3號AV端 子,這種有三個頭的AV端子,一邊直接接在ZINTV「A/V OUT」的分別是VIDEO(黃)、AUDIO L(白)及AUDIO R(紅),另一邊接在電視機的「VIDEO IN」的VIDEO(黃)、AUDIO L(白)及AUDIO R(紅),只要對好顏色接好即可。有些AV端子的訊號線沒有分顏色也沒有關係,VIDEO對VIDEO,AUDIO L對AUDIO L,AUDIO R對AUDIO R接好就好。

1194657428

4299298267_b32d12e6fa

260746_3
需要高階晰度還是AV端子?

但是在這必須特別說明一點,由於自製的投影機,必須拆卸 LCD 面板,因此會失去保固,而且,而一般 15" 面版,只有 VGA 接頭,所以便利性方面是沒有市售的投影機便利,但是,與其透過市售投影機的 AV 端子或者是 S 端子來傳輸,我寧願選者傳輸畫質較高的 VGA 或 DVI 接頭,有就是所謂的仿 1080 ,高畫質輸出。

439020859_m

在上面的圖片我們看到,傳統的 AV 端子與 S 端子,最高解析度為 480i ,色差端子 YPBPR 與 HDMI 介面最高畫質能夠到 1080i 與 1080P , I 跟 P 的差別在於 P 是倍頻掃瞄, I 為漸進式掃瞄,假設 I 的掃瞄頻率為 1.3.5 .7.9 或 2.4.6.8.10 ,在 P 就為 1.2.3.4.5.6.7.8.9.10 ,因此 P 的代號在解析度與畫質上是比 I 的來好,適合長時間觀看,比較不容易疲勞。

雖然自製投影機沒有 AV 或者是 S 端子,但是有很多轉接頭能轉接到 VGA 的方式,根本就不是問題,在 150 吋的布幕上,放映 480P 的解析度,(經過實地測試,480i果然是效果奇差)根本就是爆譴天物呀。

因此對"追求高解析度大尺寸的玩家",AV端子,S端子根本就可有可無!!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擴大機到揚聲器之間是靠著喇叭線來做連接。
需知音源、擴大機和喇叭這三者之間,必須要依賴各自的電器參數相互作用,才能完成系統的頻率影響及特性。
雖然一般揚聲器只呈現一個額定電阻(4~8 歐姆) ,但其工作時阻抗是會變化的,所以喇叭線給予揚聲器的電訊號,要使揚聲器在轉換輸出聲音訊號時能盡量呈現平坦的頻率響應。
當然,擴大機輸出阻抗中還有感抗的成分必須要考慮,導致這三者之間的匹配問題相對的重要起來;那麼替系統慎選一組合適的喇叭線就成了不可忽略的工作。

由於喇叭線傳送的是功率信號,因此不會有太大的信號損失,在客觀條件上只要能要求喇叭線具有極為優秀的導電性能,要有優秀的導電性,因此線材必須具備極佳的傳送能力。
目前用來衡量這兩點的主要技術指標是 N 值與導線股數。發燒線選擇的主要根據是:
在連接線上的功率損耗越小越好,以及盡量不降低擴大機的阻尼係數最好。

喇叭線負責將擴大器處理過的聲音信號,傳導至喇叭單體轉換成聲音,假如你未慎選喇叭線,縱使你有相當高級的後級,就算擴大器可以再生 10~25KHz 的音頻,能傳到喇叭嗎?

擴大器有很好的動態表現,可能在喇叭上聽到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線材本身的阻抗、磁場效應以及不同的音頻在線材中的速度不同,這些原因常會導致擴大器和喇叭的效果大打折扣,
但我們卻常怪罪於硬體器材不好,也許因此而更動所有器材,白白浪費寶貴的時間和金錢。

發燒喇叭線所使用的銅線

發燒線材品質的好壞,導體材料的傳輸效果可說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最常用的導體材料是銅,其次是銀,當然也有用非金屬材料如碳纖維來作導體材料。一般常用於發燒線材的是高純度 的銅,
分為無氧電解銅(OFC)、LC-OFC 銅、無氧單結晶體銅(PCOCC)及 Super Pcocc 銅,依據純度來分有4N、6N、7N、8N。

N 值是反應喇叭線在製作中所使用金屬純度高低的參數。
目前普通的喇叭線所用金屬的純度應在 99.99% 以上,在表達 99.99% 時,習慣上稱一個 9 即為一個 N,
99.99% 即為4N,而 99.999% 稱為5N,99.9999% 叫做6N……。
現在市場上高等級發燒級專用喇叭線的純正度一般在 6~7N 以上。

OFC 中文稱之為無氧銅,因為在冶煉銅的過程中,不加入氧化物及避免了氧化所生產出的銅線,純度為 99.995%。
OFC 銅材中具有較長的顆粒,LM 約為 400 個左右,這樣可以令性能得到改善和進一步減少失真,
一條 OFC 銅線的聲音比採用高純度的普通銅作相同設計的線材更為清晰。
LC- OFC 銅線其純度比 OFC 無氧銅略高,但仍在 4N的範圍內,但導電特性要比 OFC 銅好。

PCOCC 銅是由 OCC 冶煉法抽絲出的高純度的銅。
PCOCC 的特點就是銅結晶體大,銅的純度則提昇為 99.996%,導電性當然是提昇得更為理想。
PCOCC 線材具備了信號傳輸上的重要特性,它在傳輸方向上達到了最小雜質的影響,極少或無顆界限,具有平滑的表面和特性的柔順性,因而可以傳送極為清晰的信號。
Super PCOCC 則是將銅的純度提高到 99.997%(6N),其雜質含量更低,導電性當然比 PCOCC 銅更好。

N 越多越好嗎?

N 是英文 NiNe 的簡稱,Six NiNes Coppe = 99.9999% 純度的銅 = 6N 銅,這是約定俗稱的說法,這其中也衍生了一些問題,
由於很多天價的喇叭線標榜採用高 N 值的銅線,強調其銅的純度比其他的線材高一等,久而久之 N 就變成判斷喇叭線發燒與否的重要性指標。
記得前陣子有發生一個案例:
有位發燒哥花了數萬元買了一對發燒喇叭線,經實際連接使用過後感覺音質並沒有起色,於是懷疑線材銅的純度,他將該線材送到材料科學研究所檢驗,結果是它的純度比一般的銅線還不如,
他不甘損失一怒告到法院去,結果燒哥輸了,因為線廠的老板說:誰說6N是 99.9999% 的意思,那是只是該線材的型號(編號),下一條叫7N ,或是8N,又或是9N有何不可嗎?

喇叭線純度越高越好嗎?

答案是:不一定的,例如超時空的頂級線就是合金材料。
合金材料夠7N嗎?不夠,連4N都不夠,但其音質比有些高純銅材料好得多;
再例如,美國線聖(AQ)的水晶系列喇叭線天下聞名,同樣是由非高 N 值的材料所製成。
大多數發燒初哥受商業廣告宣傳的誤導,片面迷信高純銅材料製成的喇叭線,4N、5N 還嫌不夠,到處去找7N 的喇叭線,
其實6N與7N的差別是百萬分之一與千萬分之一的差別 ,儀器的極限也不過是萬分之一的解析度,
人耳是否分辯得出電流是流過6N或7N的線,個人是抱著存疑的態度。
示波器、頻譜儀決非人的眼、耳能比的,人耳的分辯率是有限的,而銅的冶煉技術不斷的進步,相信不久9N、10N 就會出現,
至於音響發燒線是否有必要隨著高 N 銅的開發一味的跟進呢?這恐怕就是見人見智了。

多股導線

喇叭線中金屬導線在傳導各頻段頻率時所傳送信號的速度是不一樣的,特別是某些頻率的信號沿導線表面的傳送速度與其沿導線軸心的傳送速度亦有微弱的差別。
因此,為了使從擴大機一致的傳送效果,同時進一步提高線材的導電能力,每根喇叭線多配以多股導線盤擰製而成,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喇叭線的傳送質量。
一般而言,在 N 值相等時,股數越多線的傳導能力越強,線阻(阻抗)越低,傳導速度越快。

技術的角度看喇叭線

喇叭線作為傳輸電流的載體,首先考慮的當然是它的電阻,因為電阻越小線材的損耗也就越小,
根據電子學中導體的電阻公式 R=ρL/S,要減少電阻”粗”是最直接的方法,過細的導線顯然不會有好結果,
因為細線的電阻大,更多的功率將消耗在導線的電阻上,低音的損失尤其嚴重。
粗的導線可以使電阻變小,通常認為導線上的損失(插入損耗)在 0.5dB 以下是可以容忍的。
從擴大機輸出到揚聲器的這部分電路中,喇叭的阻抗、導線的長度、導線的粗細都很重要,一般的做法是根據導線長度和喇叭阻抗來推算出導線的粗細。

電流有集膚效應。也就是說高頻電流走銅絲表面,低頻電流走銅絲中間。
為了增加金屬線表面積,股數要多;為了增加截面積,銅線要粗。
喇叭按 4 歐姆算。大音量時,瞬態電流可以達到 10安,保守的講,至少需要2個平方的線材才能接近滿足瞬態要求。

下面的數字顯示 100 英尺(約30米)導線的線徑 、揚聲器阻抗和插入損耗之間的關係。
例如 30 米 18 號線,4歐姆阻抗揚聲器 ,插入損耗是 2.5dB 夠大的了。
大家要知道,3dB 的損失就意味著擴大機的輸出損失一半!

10 AWG:4 Ohm = .44 dB﹐ 8 Ohm = .22 dB﹐ 16 Ohm = .11 dB
12 AWG:4 Ohm = .69 dB﹐ 8 Ohm = .35 dB﹐ 16 Ohm = .18 dB
14 AWG:4 Ohm = 1.07 dB﹐ 8 Ohm = .55 dB﹐ 16 Ohm = .28 dB
16 AWG:4 Ohm = 1.65 dB﹐ 8 Ohm = .86 dB﹐ 16 Ohm = .44 dB
18 AWG:4 Ohm = 2.49 dB﹐ 8 Ohm = 1.33 dB﹐ 16 Ohm = .69 dB

喇叭線材的長度

正如前面所說,喇叭線應以控制力強、聲音清純者為上上之選,從而徹底發揮出許多難以伺候的揚聲器的潛力。
理論上,線材應以短的能獲得更佳的效果。
不只一次有發燒友詢問:喇叭線是否在一個指定的長度裏表現特別好?並指出這與聲波的長度有關 ... 等等。
不同的頻率會有不同的波長,而且彼此相差甚遠,那麼一條喇叭線如何去“迎合”不同波長和決定其“應有”的長度?
再者,波長和喇叭線傳遞風馬 牛不相干,故可視為神化一則。

過去,英國音響界提出應取長信號線與短喇叭線;亦有反對者則持相反的論點,二者究竟誰對誰錯?
先論前者,基於揚聲器單元的活塞動作,會明顯的受制 於擴大機的阻尼係數值。
假若喇叭線存在較大的阻力,便會大幅度拖低功放的阻尼係數,令聲音肥腫不受控制,嚴重程度比信號線更甚;
至於持後者的理論,卻相信接駁於較前端的信號線(相對於喇叭線而言),由於接近信號源,
假若信號於中途存在任何扭曲或改變,經放大後可能將此失真加大數百倍,故寧取短信號線和長喇叭線。
事實上兩派各有論據,不能說誰對誰錯,總之信號線與喇叭線皆越短越好,起碼自身的失真會盡量減少。

對於喇叭線作為一個影響聲音的環節,從 HI-FI 這個角度出發,就應該是線材越短自身的影響就越小。
但喇叭線過短則無法適當的擺位,會導致左、右聲道分不清,聲音模糊,所以選擇一個合適長度的喇叭線是絕對必要的。
其實喇叭線就好比揚聲器中的分頻器,是一個非用不可的累贅,縮短喇叭線會使低音渾濁,從任何物理學上解釋也不能解釋得通;
相反的,過長的喇叭線由於內阻相應增大,必會導致低頻變差。
在沒有高素質喇叭線的前提下,線材肯定是越短越好,對聲音的影響就越小。

有人喜歡“把喇叭線的音色調和增加到聲音中”,所以喜歡把喇叭線留得長長的,以便在系統中多增加一些喇叭線的特點。
這是一個另類玩法,不能完全否定這種玩法,因為玩音響的旁門左道很多,有些理論上無法解釋的東西,在實際中真的可能是有效的,
比如你的系統聲音尖銳偏亮,中、低頻薄,那麼通過使用長長的聲音豐厚的喇叭線,有可能是會改進的,這就是一種校音技巧的問題了,所以不能完全否定。
但是這畢竟是下下策,如果你的系統很中性平衡,如果也使用了這樣的長喇叭線,那聲音不就渾暗發蒙了嗎。
所以無論怎麼說,中性、平衡、無或少渲染,才是我們發燒友所提倡追求的。

從這個概念上來說,應該能夠明白喇叭線到底是越短越好還是越長越好了。
依反覆的試驗結果,1 米到 2.5 米最合適。

結論 :

線材畢竟是一種無源的器材,不會對聲音帶來質的變化,不要對線材的祈望太高。
有些發燒友將線材視為音響的靈丹妙藥,認為什麼問題都可以透過更換線材來解決的觀點是十分錯誤。
再高級的線材對普通器材也是無濟於事 ,不要盲目地去升級你的線材;而且線材與音響器材的搭配也有很大的關係。
搭配不當也不能充分發揮線材的威力,但一定要記清楚,音響器材始終是主要的這個基本點。

好的音響器材,也得要有好的線材匹配,才能讓音響發出它應有的好聲音。
線材也是音響器材之一,不該是附屬品,若只把線材當成音響的附屬品,而不能搭配適當的線材來使用,相對的惡性循環下,一套音響的品質勢必越來越差,也不可能得到一套好的音響。

補充個人當白老鼠的經驗:

1.不要太相信[大廠牌就一定好]
(大廠牌貴的可以但不一定最好(個人2年前買了15000左右的純銀訊號線---再跟自製ACT純銀訊號線比(此線加起來外徑約14mm,與15000元的廠線只少約5mm))但聲音不比廠製差.
(僅供參考,購線最好是能在自家音響試過再買最好,但往往不能,如買很貴的線材可請音響商行用與您相近器材播放,或只有搬您的cd或擴大機了!)

2.選線一定要帶自己喜歡,且音質音效不錯的cd去多試聽比較.
(購買不要當白老鼠是重點).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基本上, 是不可以的,阻抗也不一樣~
用在小功率(例如1,2瓦)基本上是可以的,跟 "阻抗" 不太相關,"粗細"、"長短" 倒是有關。

可以混用, 會有聲音, 但是好不好聽就看個人偏好.

一般來說訊號線建議用小於 24awg.
喇叭線要看擴大機, 一般最大 8~10 awg 就可以應付大部分的使用了.
訊號線粗沒聽過什麼好聽的, 用過最粗覺得還不錯的是 18awg 的純銀線.
喇叭線就複雜點了, 聽過 26 awg 不錯的, 18awg 很好聽的, 12 awg 不太好聽的...etc.

另外建議, 訊號線可以長一點, 喇叭線越短越好.
RCA 頭的訊號線(非平衡) 一般有到 5 米的, 平衡線就可以長得多, 20 米也算普通.
經驗是喜歡用單蕊線,
一般喇叭線用 12 awg,
小功率管機喜歡用 18awg 的單蕊軍規鍍銀線,
訊號線用 24 awg, 28 awg 也很棒, 但是難做.

訊號線拿來作成喇叭線...擴大機大電流輸出的時候線會燒起來吧
一般來說,大條的喇叭線可以拿來做電源線,因為線徑夠粗
訊號線當喇叭線用的話,線太細了,且不符成本
由於訊號線傳遞的是低電平的細微電訊,
因此訊號線的結構與材質通常會比較考究,以降低電容(絕緣)等問題,且必須保持一定範圍內的阻抗

AWG 是一個單位.
這裡有個換算表, 給你一點概念.
取自 Tnt Audio 網站.

awg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訊號傳遞流程:
唱片 (凹槽) -> 唱針 (震動)-> 動圈式(MC)唱頭 (線圈震動) ->切割磁場 (磁生電) (弱訊號) ->
RIAA前級 (小訊號) -> 後級擴大機 (強訊號)-> 喇叭 (空氣振動) -> 耳膜 (耳膜震動) -> 心靈震動

===========================
為什麼只用一根唱針,卻可產生出Stereo的聲音出來呢?
唱針要如何在同一根抖動的狀況下分離出左/右聲道呢?

Stereo 唱針的唱尖是"V"型的...
可以拾取立體聲唱片的左音溝跟右音溝...
另外..,
有些前級本身就有附 唱頭放大器(MM..,)
有些前級甚至有 MC 的放大線路!!~~
不過..,一般的普羅大眾大都是用分離式的唱頭放大器(MM,MI or + MC..)
由於唱頭放大器是置於前級擴大機的前面..,
所以台灣又俗稱""前前級"..,另稱"Phonostage"(英..)..
還有一種講究的 MC 唱頭的昇壓方式..,是日本人的最愛!!~~
是使用專門的唱頭昇壓器(MC Transformer..)..
再接上有 MM 擴大的前級或唱放就好了...

唱針要如何在同一根抖動的狀況下分離出左/右聲道呢?!
這就考驗到您的針壓,循軌,抗滑的那些調整功力,LP 轉盤的盤重或避震跟唱臂的精良了!!~
唱臂有分直切臂跟單點臂...
單點臂裡還有分九吋臂跟十二吋臂..,
也還有直臂(沒off-set..)跟 J型臂(有off-set..)..
轉盤也有分軟盤(EX:Linn),硬盤(介於重盤跟軟盤之間..)跟重盤...
軟盤一般是利用彈簧避震..,重盤則是利用其盤重(理論上越重越好!!~只要您傳動馬達好到能驅動其重量!!..)的穩定度來抑止唱尖到唱片音溝間的共振..,拾音訊號才會越精越準確!!~
驅動方式也有直接驅動或皮帶驅動,或是用 Rim-drive..,各有優缺..
不過理論上..,直驅是最便宜最廉價的轉盤設計方式..,
Rim-drive 跟 皮帶則是各有擁護者...

選擇 MC 唱頭放大器..,
首先要"優先"考慮您的 MC 頭能匹配的阻抗!!!~
要是不能匹配的話..,至少您的唱放增益要足夠!!~
否則就只好全部砍掉重修了!!~
不得不慎!!~
這種東西跟改裝跑車一樣..,
越精準的調整聲音一定是越好越漂亮!!~~


===========================
訊號傳遞流程應該這麼說:(用淺顯易懂的白話)

黑膠年代的訊號傳遞流程是:
唱針->唱頭->黑膠年代前級擴大機->後級擴大機->喇叭

CD年代播放黑膠唱片的訊號傳遞流程則需 + 「唱頭」放大器:
唱針->唱頭->「唱頭」放大器->CD年代前級->後級擴大機->喇叭

因為拾取唱針震動所產生的電平非常微弱
所以黑膠年代的前級擴大機的放大倍率設計的比較高
而CD本身電平已設計的比唱針高
所以CD年代的前級擴大機的放大倍率就設計的比較低
這使得播放黑膠的訊號>>CD年代的前級,會有放大不足的問題
所以才有唱頭放大這玩意 補足黑膠訊號與CD年代的前級銜接的落差
而播放CD>>CD年代的前級則完美銜接,不需唱頭放大
這應該可以先解釋你的問題3

至於唱頭的功用
跟DAC一樣也是一個轉換器,但是它不是數位轉類比
它是將唱針的震動轉成微弱的電流,也是挺奇妙的

「唱頭」放大器
擴大機跟放大器其實是一樣的意思 就是將訊號放大

===========================
LP 是全類比的,跟數位無關 .
MM : 動磁
MC : 動圈

這是從唱針讀取唱片溝槽,因電磁作用產生音樂訊號的原理不同,所以才有分這兩種唱頭,
MC的訊號比MM的小,所以MC唱頭放大(也就是前前級)的倍率比MM大,
才能有足夠的電壓去 "引發" 前級去驅動後級推喇叭,
通常MC唱頭比較貴,也可以說是比 MM 唱頭好(不討論例外) ..
所以從前比較便宜的擴大機只有MM放大,好一點的有MM跟MC ...

從小小的針尖讀到的訊號是多麼微小,
所以很容易因為機械震動或雜訊干擾造成音樂訊號不佳,
LP唱盤所用到的電力其實跟音樂訊號無關,
插電的目的是在驅動馬達的 (除非是內建前前級)
所以不要以為LP唱盤像CD唱盤一樣,還有像OP之類的放大電路在裡面,
這也是現代主動式喇叭越來越流行的原因,
因為CD或電腦的訊源的電壓就夠大到推動後級,不像 LP 要從微小訊號一級一級放大 ....

所以就原理來說,
LP是相當低科技的東西,
但是為何那麼貴呢 ??
因為越貴的機器,成本都花在高精密度金屬加工的機械結構上了 ...

===========================
因為唱片凹槽的關係,大動態要刻很深Telarc 1812序曲,唱針容易跳針.
故母片在刻時高低音會加以減弱.
反之,由於唱針的輸出Level非常小(動磁式MM 1~5mv,動圈式MC更小所以還要先經MC放大器)
在播放時為還原原錄音的動態的範圍,就必先經過RIAA等化放大器,
做高位準的放大及高低頻的增強,
(直接接後級聲音會很小)輸出再接入前級放大器(電壓放大),
後級放大器(電流放大)推動喇叭.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EUTRIK耳機座

德昌有賣
是有台製仿造品啦
可是外觀不大一樣,說是類似品是OK的

唐竹有正廠貨
應該不會是仿的 一顆200
但是...覺得跟德昌的沒差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正短負(跟電解電容一樣)
為公認的常規
一般的電容都一直是如此的

在外形上,鉭質電容好像和陶瓷電容長得差不多,但腳是一長一短的,有極性之分,長腳為正。
鉭質電容因不耐負壓,故使用時須特別注意其極性。
電解質電容是圓柱形,兩接腳一長一短,表示極性,長腳為正。
陶瓷電容是扁扁的圓盤將,兩接腳同樣長,無極性。近來陶瓷電容有 SMD 型之包裝。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