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足一生」是許多人心中的夢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其實並不困難。只要在人生不同階段,有方法、照步驟進行,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法,你也可以享有富足人生。

20歲,積極投資自己,才能帶來財富。
30歲,存到第一桶金,才能用錢賺錢。
40歲,把握人生黃金10年,積極創造財富。
50歲,守住財富穩穩獲利。

《今周刊》特別專訪各領域的精英名人,與您一起分享他們富足的經驗。在追求財富之餘,也別忘了豐富自己的生命,因為擁有心靈的富足,這樣才是真正的富足。

今年四十五歲的陳進郎,站在最近剛買的土地上,俯瞰溪邊景致,在潺潺溪水聲中,想像著未來這裡將打造一幢舒適的別墅,有一座美麗的花園,可以招待親友來此度假,心中的滿足感油然而生。

富足跳級生:四十二歲致富
十五年內把十五萬元變三億元

出生在尋常人家的陳進郎,沒有特殊背景,卻在十五年內迅速累積財富,把十五萬元變成三億元,足足獲利二千倍,在四十二歲那年提早退休。

目前他仍然每天浸淫在股市裡,但是退休後,不必每天穿戴整齊,不再朝九晚五,時間更靈活彈性,不僅在財務上自由,更提早享受富足自在的生活。他現在最大的夢想是寫書,把征服股海的經驗和態度分享給大家,再來就是每周到郊區走走,看看新買的土地,為打造夢想家園做準備。

儘管已是億萬富翁,但陳進郎仍然是一身樸實,低調過生活。他認為「人沒錢時,要看開一點;有錢時,也不要太放縱自己;更不要暴發了,就覺得金錢唾手可得。」

如果將時間拉回過去,你會發現陳進郎擁有今日財富,並非憑空而來,而他的人生也像股市線圖一樣,充滿曲折起伏。

大學雖然念的是土木系,但卻對經濟這個領域充滿興趣,因此從大學時期就主動選修會計和經濟學,接著又念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真正接觸股市是在一九八七年,「當時是因為媽媽買股票被套牢,我想討回公道!」就在這樣的機緣下進入股市,因著這樣的原因做股票,聽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投入股市後,他非常認真狂熱,即使碰到當兵時期,只要一放假,就抽空回台北聽股市名師演講,有一次股市大戶雷伯龍在中山堂演講,他無法請假,就請家人去聽完後再轉述給他。後來也加入股友社,初期曾買過一檔中纖,從五十元漲到一百多元,讓他見識到股票漲時的威力。一九八九年六月退伍前,就已經賺進二百萬元。

當兵回來之後,原想到報社當證券記者,卻在應徵前發生車禍腿斷掉,與記者生涯擦身而過。這個意外,當時來看是個不幸,但是事後才發現,因為這場車禍,把他的人生帶往另一個方向。經過一段時間療養後,經人介紹到一家證券公司應徵,由於腿傷尚未痊癒,走路一拐一拐的,人家嫌他腿不方便,並沒有錄取。但是他並未放棄,繼續到號子看盤,在這時期,他並沒有扎實的功夫,只是憑著聽明牌操作。

後來終於應徵進入富寶投資公司任職,老闆只是聽他講述如何學習做股票,就錄取他,讓他十分驚訝。這家投資公司人員非常單純,除了董事長與二位行政人員之外,再來就是負責操盤的他。

富足達人心法:專注與用功
投資成功的關鍵,勤讀資料研究盤勢

進入富寶投資公司後,他一方面幫公司操盤,在事先取得老闆同意下,同時幫自己操作,雙向並進。為了方便上班,晚上住公司,上午七點半就起床,為當日的操盤做準備;晚上則是讀資料、研究分析個股,十一點後才就寢,一天足足工作十五個半小時。

陳進郎回想過去走過的路,他認為,「專注是成功最重要的關鍵。」當時他可以到金融機構上班,兼做投資,但考量到做本業又要做投資,難度很高,於是決定專注做投資。為了專注投資,後來即使不住公司,仍堅持選擇離公司五分鐘路程的住家,因為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公司。

一九九○年碰到股市從萬點崩盤,在主力推薦下買了旭麗,但主力提前出場,他差點跌入萬丈深淵,還好及時踩煞車,但後來連續三年的跌勢,逼得他只好認賠賣掉當初訂講的預售屋。這次教訓後,他深覺不能再靠明牌操作,應靠自己判斷,於是報名參加技術分析研習課程,透過操作演練,精進技術,曾經連續五年每天描繪五分鐘走勢圖,感應大盤脈動。

此外,在收盤後,他仍繼續做功課,每晚看最新的產業資訊,研判大盤及類股的走勢,並仔細觀察上市公司個股的籌碼與線形走勢。每天一成不變的做功課、練習,這套自創的「苦力投資心法」,讓他後來的操作無往不利。股市崩盤時賠掉的五千萬元,後來都賺回來了。

富足達人心法:實戰累積戰力
錯誤中不斷修正,培養獨立判斷能力

第二個成功的關鍵是「修正。」《億萬富翁的賺錢智慧》作者博多.雪佛說:「每個經驗都該是一座指路燈塔,而不是我們的停泊之地。」陳進郎深有所感。他強調,要誠實面對每次操作的成敗,不斷省思與修正,不在乎幾分鐘前操盤所犯的錯誤,只在乎下一步該如何挽回頹勢。

陳進郎認為透過不斷操作與修正,最終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一套投資方法,在投資路上,每個人都應該做自己,有獨立判斷能力,不要只問明牌,照單全收。

至於投資紀律方面,他也有自己的一套邏輯。他認為在遵守投資紀律之餘,也要考量到平衡,跟人性做一些妥協,追求最適化的紀律。例如,理論上應該只買五檔股票,但是他卻買了二百多檔,「每天都有股票上漲,這會讓人比較快樂一點。」

專家說要停損,他也照做,但做了部分修正,例如達停損點時,他會賣出,但保留二、三成,以免起漲時,手上股票都賣光了。遵守基本的紀律,並找到讓自己舒適的投資方法,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從操作中找到最適合的投資方法。

在富寶投資公司工作十五年後,陳進郎於二○○四年辭去總經理職務,任職期間,他把公司的操盤資金從五千萬元變九億元,獲利足足十八倍之多。他個人的投資金額,則從十五萬元變三億元,獲利二千倍。

四十二歲就退休,其實是受到杜甫〈旅月書懷〉詩句的影響,其中一句「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古代的官都是老了或者病了才退休,這啟發他重新思考人生。「幹麼要做到老了、病了才退休呢?」

陳進郎認為,「衣食無缺、財務獨立自由,便是富足。」他本人對金錢淡然,身上看不到奢華名牌裝扮,內心滿足,其實早已達到富足境界了。

從陳進郎的故事,你會發現,他並非一夕致富,而是花了近二十年時間,一點一滴累積財富。在過程中專注認真,持續不斷操作並且修正,增強自己的功力,終於練出征服股海的祕訣。

如果你也有富足的夢想,就從今日開始行動!以下六大步驟,可以幫助你達到富足境界。

富足第一步:儲蓄
養成存錢及記帳習慣,小富自己來

「理財就像爬樓梯,先站穩第一步,才能再走第二步,第一步就是儲蓄。」國泰世華銀行財富管理經理張琇玲強調,理財成功的關鍵在於儲蓄,年輕人應該及早儲蓄,累積一定財富後,才能進行理財投資規畫。

「大富由天,小富自己來。」荷蘭銀行台北分行資深副總王蘊慈認為,一個人是否會大富,是由天決定,但小富卻可以靠自己從小錢開始累積。儲蓄的方法很多,可以採用強迫式的定期定額方式達到儲蓄目的。

身價好幾億元的智冠科技董事長王俊博分享他年輕時的儲蓄經驗。他在大學畢業後,一點金錢概念都沒有,當兵後,在鳳山步兵學校受訓半年,放假一天可以把整個月的軍餉都花光。

半年後調到金門,他第一次學會理財。當時一個月軍餉才一千三百元,由於住外島花費便宜,一個月下來,竟然存了一千元,一九七○年代的一千塊不算少。「我第一次感受到存錢有一種喜悅的感覺!」

富足第二步:訂財富目標
想清楚自己要什麼,現在開始學投資

於是他養成每個月記帳習慣,一年四個月內存下一萬八千元,當時一般薪水階級月薪才三、五千塊。退伍後父母親看他存了這麼多錢,嚇了一跳。此後,他開始對存錢有概念,做事以後,每個月薪水進來他都會仔細計算開支,想辦法開源節流,存錢讓他內心有一種篤定的感覺,這個理財習慣對他後來創業有很大幫助。

不論是創業或是上班族,先學會把錢存下來,是未來致富的關鍵。

《智富一輩子》書中強調:「你一定要了解,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業,由於你一生中都離不開投資,所以愈早開始學習投資,成效愈好。要擬定一套以累積財富為目標的投資計畫,並執行你的投資計畫。」

台新金控信託投資事業處副總仲向榮建議想要富足的人,先設定目標,清楚知道自己的財富目標,例如出國念書、結婚、置產、買房子、子女教育或退休後要過什麼樣的生活等。目標確定後,才知道財要怎麼理。一開始就要做對,否則做了幾年後才發現金額不對,就來不及了。有了目標之後,接下來就是立即展開投資行動。

今年二十七歲的陸毅棋,從二十五歲就設定理財目標,他說:「我希望自己最終能夠得到財務上的自由,由我來控制金錢,而非受制於金錢,那才是真正的富足。」

他的金錢欲望並不高,因此設定未來退休後每月生活費是五萬元,由此推估,至少得有六百萬元,以一○%報酬率計算的話,一年會有六十萬元收入。

目前任職於住商房屋的陸毅棋,剛出社會之際,因消費沒有節制,欠下四、五十萬元卡債,為了躲避銀行催討,甚至連家都不敢回,每月的循環利息超過薪水,當時差點放棄一切,從此消失。後來在媽媽鼓勵下,進入業務性質收入較高的保險業。他進入保誠人壽一年後就還清債務。

富足第三步:良好紀律
挑優質標的定期投資,嚴設停損停利

經過這次慘痛教訓,人生觀起了很大變化,他決定好好為未來打算,二年前開始利用投資型保單按月存款,少則一萬、多則二、三萬元,不過二年時間,就存了五十萬元,照這個速度,他相信四十幾歲就能達到富足境界了。

確立目標之後,再來就是有紀律的定期投資。「日本有一位農夫,他種下一棵竹子,連續灌溉七年,竹子都文風不動,但是在最後六個禮拜長了三十公尺。」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副總張慈恩說了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紀律」的重要性。

張慈恩說:「投資之前,你要挑對一個好種子,之後每天澆水,這個澆水的動作就是『紀律』,你不能因為竹子還沒長出來就不澆水了,投資像農夫種竹子一樣,必須有紀律的定期投資,最後才會長出財富來。」

「有紀律的投資對累積財富有很大幫助。」中信金個人金融執行長尚瑞強說,投資熟悉的產業,這是所謂的紀律,也是穩健的作法。他以自身例子說明穩健的重要性。

富足第四步:資產配置
分散投資標的,才能降低風險

尚瑞強在三十歲就賺進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當時股市上萬點,他買了某一支航運股,全部資金都押在這支股票上,一百七十幾塊錢買進,跌到一.五元時賣出,一百萬元剩下一千五百元,血本無歸,很多人都認為年輕可以多冒險,他卻持不同看法。他奉勸年輕人,投資不要冒太大風險,因為,賠掉好不容易存下來的錢,重新再來很辛苦。

得到這個教訓後,他調整投資策略,只投資自己熟悉的產業,就是金融股,因為身處這個產業,對這個產業非常了解,很清楚哪家銀行經營得好不好,長期下來,資產穩穩增加。此外,適當的停利停損也是重要應遵守的紀律,他建議可依個人對風險承受度,設定停損停利點。尤其是對不熟悉的產業一定要設停損點。以他個人為例,他曾經投資一檔基金,交由理專操作,停損點設在一○%,到達這個程度就出場。

股神華倫·巴菲特表示:「因為沒有人具備預測經濟趨勢的能力,對於股市漲跌也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因此,不了解自己該做什麼的投資人,只有運用廣泛分散的投資策略,才能得到報酬。」

富足第五步:定期檢視
調整投資組合及策略,適時修正

ING投信執行副總劉益銘也認為,做好資產配置是分散風險的最佳利器,投資者在做好資產配置後,再做標的、買進時點的分散,這樣可以進一步降低風險。

做好資產配置之後,接下來就是定期檢視你的投資組合。荷蘭銀行台北分行資深副總王蘊慈表示,市場變動很快,投資之後要定期檢視,適時做修正,選擇風險一樣但報酬率較高的工具,勝算較高。

今年四十五歲做貿易出身的李淑蘭,四年前開始學習投資理財,把過去的積蓄拿來投資共同基金,四年來,她不斷吸收相關資訊,理專建議的投資標的,並非照單全收,她仔細研究,了解市場趨勢與產業發展後,才決定投資與否,並且定期檢視調整。

經過四年來的練習,她已能自行判斷投資策略,像前陣子石油價格大跌到每桶五十元時,她研判是低點,就進場買進。定期檢視,隨時修正調整投資組合,目前整體投資報酬率在二○%到三○%之間。

富足第六步:耐心長期持有
時間是百萬富翁最好的朋友

美國暢銷書《成為百萬富翁的八個步驟》,書中描述成為百萬富翁的其中一個步驟,是買了股票長期持有。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百萬富翁(指美金百萬元)買股票至少持有五年以上。

第一銀行大安分行個人金融副理孫娟娟透露,她有一位客戶於十七年前買進富達歐洲基金,投資單筆三百萬元,十七年來歷經股市空頭與多頭,都沒有出場,獲利十五倍,資產從三百萬元變四千五百萬元,最近他陸續贖回該基金,可以享受優渥的退休生活。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長期持有的威力驚人。

耐心長期持有是致富的重要因素,但是ING投信執行副總劉益銘提醒,「只有抱對標的,投資好的公司或好的股票基金,才能長期持有。」此外,還要檢視該標的未來成長性,例如,現在的鴻海和十年後還會一樣嗎?這是長期持有必須注意的地方。

看完上述步驟,最後只剩執行。千萬別再遲疑,立即展開你富足一生的計畫吧!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克服步調混亂的壞習慣,你可能會很自然地想到,
要採取下列2種作法的其中一種:

1.試著不讓太多繁雜事物闖進自己的生活,這樣就不會有那麼多事情要安排、那麼多東西要找地方擺。

2.弄清楚自己為什麼會覺得,有些事物非得留著不可。
解決根本病因,不要只是處理表面症狀。

過去克服混亂的方法,通常比較傾向第一種作法,可惜,現代人每天都生活在資訊爆炸的環境底下,使得第一種作法愈來愈顯得無濟於事。

做事更有條理以及嘗試阻絕資訊不斷流入等作法,充其量是治標不治本,你真正需要的是更強有力的方法。

換句話說,要擺脫混亂,就不能只是試著改變表面上的混亂狀況,這充其量只能算是權宜之計。
你反而應該試著了解,自己究竟擔心會發生什麼狀況,然後按部就班地處理各種不安。

有時候,光是去找出自己擔心的原因,就已經解決了一大半問題,不過有時候則必須採取進一步行動。
面對內心真正的想法或不安,混亂的情況自然就會減輕。

◎不見的資訊,等於沒用的資訊

掌握了多少資訊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必要的時候,能夠用上多少資訊,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

大多數混亂一族最擔心的事情是,「我前幾天才清檔案櫃,果然在2天後,就要用到之前丟掉的那些檔案。」

就是因為這種心態,大多數混亂一族暗自決定,要保留所有東西,避免未來再犯同樣的錯誤。
這樣一來,就不可能會重蹈覆轍了。

只可惜,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情況下,這種決定也會造成意料之外的後果,使得︰混亂一族囤積過多資訊,反而再也找不到真正需要的資訊。

◎運用80/20法則

在你歸檔的文件中,大約有80%是永遠不會再派上用場的。
因此,不要認為歸檔文件本來就是應該花這麼多時間,長期來說,有沒有妥善管理檔案,影響其實不大。

許多混亂一族都會以為,要做到有條不紊很簡單,只要花時間找到適當的方法就可以了。
事實上,在這方面有5大迷思廣為流傳,分別是:

迷思1——掃瞄器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只不過,掃瞄一份文件要花3分鐘的時間,而且會占去電腦硬碟一大塊空間。

迷思2——只要把所有東西都存進電腦,就可以找得到好吧,這有可能有點道理。
不過先決條件是,你必須懂得怎麼在電腦上妥善歸檔。

迷思3——正確的歸檔方法只有一種
如前所述,適切的歸檔方法,是針對你個人偏好的學習方式量身訂做的,並沒有一體適用的歸檔方法。
就是要使用自己適用的方法。

迷思4——如果大家都可以找到檔案,我就省事了
這會是種棘手的狀況,最好的辦法或許是制訂一套制度,由公司上下每位同仁評量其他人的歸檔方法。
如果藉此發現一些有創意的建檔方法,可能得發展成一套全公司都適用的歸檔方法。

迷思5——暫存檔案夾可以讓自己掌握進度
這種作法理論上來說很棒,不過實務上卻經常被濫用。
如果有妥善的歸檔方法,根本不需要暫存檔案夾。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賣股票一定要設停損 有人設7% 10%
我本人是設10% 例如今天10元股票 跌到九元我一定殺 不管是再好股我一定殺 否則沒設的話 玩股票最後大部份都很慘的 例如幾年前我買了一檔技嘉65元時買的當時就說主機板 好 跌到55元時想說應該會再漲回來結果一直跌到40元受不了 就殺出 如果當初我設停損當時就不會怎麼慘了 這是我以前的慘痛的經驗 希望你們都要記住 要設停損才是獲利的關鍵

進場一定要設停損,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即使是當沖交易,也必須設下停損以防瞬間的盤變。
停損的點數要設多少,當然因人而異。
但我個人是認為停損的點數不可設太遠,也就是說停損的金額不可過大。
前幾天有個熟識的朋友來下單,他說他的停損點始終設的很遠,因為他認為自己的判斷應該很正確。
結果停損下來的金額讓他幾乎承受不了,但他卻總是很相信自己的判斷,深怕自己被洗出場,所以才將停損設的那麼遠。
市場是個打不敗的敵人,自己再怎麼神準,都不可以把停損設定在自己的負擔範圍之外。即使是對盤勢有非常大的信心,還是要有隨時認錯的準備。若停損出場了,等到機會來了再進場就好。
把停損設到讓自己喘不過氣來,那根本不叫停損。
停損是克制 "主觀" 最好的機制,可以的話,最好是能 "愛上停損的操作"。
就連 319 (星期一) 那一次,我的留倉部位雖然損失慘重,但在前兩天 (星期五) 就已將停損掛好,所以才幸運的在第一天就逃了出去。
從此,停損對我而言就是獲利的最大關鍵了 ~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How are you doing?
你好嗎?

美國人見面時候最常用的打招呼方式就是, "Hey! How are you doing?" 或是 "How are you?" 不然 "How's going?" 也很常見.   我覺得這種每天跟別人打招呼的習慣, 就是跟美國友人建立良好關係的開始.   很多人都覺得美國人很冷漠, 不跟自己打招呼, 但自己又何嘗不是對美國友人很冷漠呢?   關於更多打招呼之間的應對, 請參照筆記本專題篇.
 
2. What's up?
什麼事?

"What's up?" 也是很常用的一種打招呼方式.  比方說 Bob 在路上看到我跟我說 "Hey! Kun-Lin!"  那我通常就會答說 "Hi! Bob. What's up?"  這就是問對方近來怎樣, 有什麼事嗎? 通常如果沒什麼事人家就會說 "Not much." 不過還有一種情況也很常見, 你先跟人家說 "Hey! What's up?" 那別人也不說 "Not much", 反而反問一句, "What's up?" 所以 "What's up?" 已經變成有點 Hello! 的味道在裏面了.

"What's up?" 也常被用來問人家有什麼事?  例如有人登門拜訪, 你就會說 "What's up?" 到底有何貴幹啊? 總之 "What's up?" 在美國應用的很廣, 各位一定要熟記才是.

我有一個從南非來的朋友 David, 他對於我的筆記本提供了很多的幫忙和建議.   他說在南非的打招呼方式是 "How zit?" 這是從 "How's it?" 衍生變化而來. 所以同樣是講英文的國家, 打招呼的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3. Could you do me a favor?
能不能幫我一個忙?

人是不能獨自一個人活的, 需要別人幫忙的地方總是很多, 所以我就會常講, "Could you do me a favor?" 或是 "Could you give me a hand?" 這算是比較正式而禮貌的講法.   有時候要請別人幫忙還不太好意思說, 我就會說 Could you do me a little favor? 能不能幫我一個小忙? 其實也許是幫大忙但也要先講成小忙, 先讓對方點頭才是. (注意一下這裏用 could you 會比 can you 來的客氣一點.)

另外, "Can you help me?" 也很常見, 通常比如說我們去買東西, 可是店員自己在聊天, 我就會說, "Can you help me?" (其實正常來說, 應該是他們主動會問 "Can I help you?" 或是 "May I help you?" 才對, 但有時實在等不急了, 就直接先問了 "Can you help me?"
 
4. What are you studying?
你主修什麼的?

通常老美一聽我是學生, 都會很自然地問, "What are you studying?"   其實這樣的問法就是問你 "What's your major?" 但他們比較喜歡說 "What are you studying?" 如果說你遇見一個人, 你也不確定他是不是學生, 我們通常會問, "What do you do for living?" 你是作什麼工作的?   或是簡單地問, "What do you do?" 一般不會說成 "What's your job? "
 
5. Where are you going?
你要去哪啊?

通常走在路上遇到好朋友, 除了打招呼之外, 我都還會問 "Where are you going?" 雖然剛來美國時我只聽得懂自己的問題, 卻聽不懂對方的回答, 但是我還是佷喜歡問. 原因無它, 聽久了自然就會了.  另外老美也很喜歡用 heading 這個字來代替 going. 所以你也可以問 "Where are you heading?" 同樣都是你上哪去的意思.
 
6. What's your favorite ice cream?
你最喜歡的冰淇淋是什麼?

這句話通常是當我遇到陌生人時, 又想不到其它話題的時候會最先想到的一句話.   試想二個人如果有共同的興趣和嗜好是不是就很容易成為好朋友呢? 所以我就常問人家, "What's your favorite movie? Who's your favorite movie star?" 總之 favorite 之後可以接任何你有興趣的話題.

Favorite 這個字很好用, 如果這句話你不用 favorite 的話, 就會變成 "What kind of ice cream do you like the most?"  聽來是不是很冗長?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 比如我要回答, 我最喜歡香草冰淇淋, 再來是巧克力要怎麼說? 那就是 "Vanilla is my favorite flavor and chocolate is my second favorite."
 
7. What color is your car?
    What's the color of your car?
你的車子是什麼顏色.

個人覺得 What 後面接一個名詞這樣的問句好用的很,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剛來美國的人似乎對這樣的問法都不太熟悉.   同樣的句子我就曾說過, "What kind of color does your car have?" 聽來是沒錯, 但我跟你保証老美絕不會這樣問的啦! 他們就是 "What color is your car?" 有時候就乾脆只說 "What color?" 就完事了.

讓我們再來練習幾句, "What year is your car?" 問你的車是幾年份的? "What area do you live?" 問你是住哪一區的. 同樣的 How 後接一個形容詞也很常用, 例如 "How big is your dog?" 你的狗有多大?
 
8. What's going on?
發生了什麼事?

比如說你要用電腦, 可是不知為什麼無法開機, 你就可以說. "Hey, What's going on?"  雖然這句就完全等於 "What happened?" 或是 "What's up with that?" 但是老美還是比較比喜歡說 "What's going on?" , 又比如人家問你說, "Why is our oven broken?" 你就可以推的一乾二淨地說. "I don't know what's going on." (我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9. How come?
為什麼? (怎麼會這樣?)

How come 的用法大部份就等於 why 但是它的用法沒有像 why 那麼廣, 它通常是用在你覺得奇怪, 而問為什麼的時候, 比如說有人早上一大早要去 supermarket 你就會問他.  "How come?" 另外, 當別人問你一個問題, 而你不想回答時可以說 "How come?" 相當於, "Why do you ask that?" 也就是說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

雖然 how come 跟 why 的用法上差不多, 但二者的問法不同, 例如上句, "Why is our oven broken?" 換成 how come 的話, 要說成, "How come our oven is broken?" 注意一下, 這二句的 be 動詞位置是不一樣的.
 
10. You want to go to see a movie?
你要去看電影嗎?

這樣的句子看似不合文法, 但卻是老美天天在用的句子.   他們有時候要說一個問句, 就直接把肯定句的尾音提高就成了疑問句. 其實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Do you want to go to see a movie?" 但可能是太冗長了點, 所以老美才會直接說 "You want to go to see a movie?"

另外, 更口語的說法應該是 "You wanna go to see a movie?" 因為在口語中他們常會把 want to 省略成 wanna. 或是把 going to 省略成 gonna. 所以這句話也可以講成 "Are you gonna see a movie?"
 
11. Anybody needs a fork?
有沒有人要叉子的啊?

以前老師都教說英文中的問句只有 W-H 問句. 其實不然, 我發覺還有很多種問句, 例如這個我自己稱它是 anybody 問句.   例如有一次我們出去玩, 一下車, 有一個老美就問說有沒有人要去上廁所, 我記得很清楚她是怎麼說的, "Anybody has to pee?" 是不是簡單易懂?

也有很多的問句是用 Any 開頭的, 例如 "Any volunteer?" 有沒有志願的啊? 或是 "Any luck today?" 今天運氣好不好啊?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隻驢子看見一群牛很悠閒地在何邊吃著青草,於是它想自己是否也可模仿這樣,冒充一隻牛,然後在其中像它們一樣吃青草,喝清亮的水呢?然後它就跑進牛群,用腳掌刨土,也學著牛叫:“我也是牛!我也是牛!”它的叫聲擾亂了牛群的安靜,於是群牛就用牛角頂死了它,然後離開了!

驢子看見了群牛的悠閒,也深刻體會到了群牛的自在。它覺得群牛的生活是可以進行模仿的,可是它卻沒有認識到自己本身就是一頭驢子,而且也只能是一頭驢子。

驢子衝入牛群,它必須對牛群進行模仿,這樣別人才會承認,這是驢子的邏輯。但是對於群牛來講,它們並不是一群瞎眼的牛,他們也有分辨事物的能力,它們會從一個闖入者的外型和它的動作、叫聲來進行判斷。對驢子來說,它也看見了自己外型與牛的差別,尤其是動作和叫聲的差別,所以它努力地想學的更像牛。它也看到了自己與牛的相似之處,那就是和牛差不多的蹄子。於是它就學牛一樣用蹄子來刨土,為了學得更像,它還模仿牛叫。畢竟牛叫和驢叫還是有差別的,所以群牛識破了偽裝的驢子。

驢子的悲劇就在於它裝得太像,結果被群牛識破。群牛本來在安安靜靜地吃草,如果驢子不愛牛群中亂喊亂叫,也許群牛並不會感到不樂意,但是這個闖入者破壞了牛群的安寧環境,所以驢子就必須為自己的自作聰明付出代價,而這個代價也是十分昂貴的,那就是驢子的生命。

==================================
我們有不同的背景跟不同的經歷
自然培育出不同的個性與想法
不要一味的模仿別人的成功
小心到最後像驢子一樣失去生命
我們要有自己的想法然後有目標再去實踐它
才能有機會成功
做事或生活也如此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位企業家說:「成功是速度 + 習慣 + 態度。」雜誌商業周刊在登出英國王子查爾斯於地鐵裏遇到昔日同學淪為游民時感慨地提出成功需要的三把鑰匙:一是好的家世,二是高的學歷,三是正確的態度。

態度是什麼?我認為,證之於內的,應該是對事業的認知與投入;形之於外的,是對人的尊重與禮敬;表現於人與人來往的,則是修養與格調。簡而言之,溫和有禮,熱情開朗又堅定。對己從容,對人笑口常開。

大陸曾針對98人作過一個調查,從西遊記裡的師徒中,選出心目中的最佳戀人。結果唐三藏0票,因為太優柔、嚴肅兼無趣。孫悟空10票,過於狡黠,作朋友還可以,作戀人不太妙。沙悟淨14票,太老實,沒有情趣可言。豬八戒票最多,74票,個性隨和,感情豐富,幽默逗笑,會吃又會玩。


笑容滿面 備受歡迎

這個調查顯然告訴我們,在深度與表象之間,外表先取得優勢,尤其是鮮明又討好的形象。因而一個業務人員必須常加以檢討,我的外表是否討好,我的面容是否顯現出愉悅且受人接受的神情。日本的推銷之神原一平是位對保險完全投入之人,他光是研究笑容,就分辨出三十八種不同的呈現。或許這是日本人太過度的細膩緣故。但告訴我們的則是,光是笑也要專業與敬業。

一個老是愁眉苦臉的人,他往往身處在高壓力下,對於事情的鑽牛角尖,讓他難以伸展手腳。笑口常開之人,處事較為圓融,對事情的包容性也較寬闊。松下幸之助也說過,熱情的人容易成功。

以科學觀念而言,笑口常開拉動顏面神經,進而觸動左腦活動,左腦活動會分泌腦內嗎啡,刺激回來使內心充滿活力,舉止更熱情有勁。笑口常開的人,代表他爽朗、幽默、有鬥志。他會去影響整個職場的氣氛,如果他是主管,他的部屬會因主管的樂觀進取而生氣蓬勃。他的人際關係會良好,因為別人不用防備他。

笑口常開和氣生財

笑容與修養都是可以訓練的,每天想辦法讓自己笑,主動對別人開口笑,甚至講笑話,持之以恆,自然養成樂觀習慣。笑是福相。笑容可以迎賓,可以和氣生財,笑容可是職場的祥和之氣,笑帶著無限生機。

男人可以長得醜,但不能不好口。女人可以長得醜,但不能沒笑容。笑也是婦德之一。何況一笑遮百醜,長得再不怎麼的人因為笑,臉的線條柔和,呈現出來的氣質就較美,較討人喜愛。

有一個分析說,笑的時候牽動的骨骼是六根,而繃著臉反而牽動14根骨骼,何必就難去易呢?林肯說:人過了四十歲,要為自己的面貌負責。一個脾氣不好、口氣不好的人,縱使心地再好,也不能稱為是好人。 上等人是有本事、沒脾氣,笑容可掬。中等人是有本事、有脾氣,陰晴難定。下等人是沒本事、有脾氣,望而生厭。 要把業務作好,先練就一副好面孔。但也要切記,笑是一種心裡的發射,絕不是虛偽的裝飾。不要當個笑面虎,讓人心生提防;也不要笑而謔,講出不入流、難登大雅之堂的言語。笑容要給人信心、實在、親切,笑容是修養、修練的結果。

笑態可椈 發自內心

就像證嚴法師說:這世界四種人,富中之富、貧中之富、貧中之貧、富中之貧。
有錢的人兼有涵養,格局寬大,是富中之富。清貧之人但恬淡自如、熱情樂觀,他是充實之人。無錢又緊繃,或有錢而貪熞,則都是真貧之人。
我常以「寧可微笑生皺紋,莫因嚴肅而蒼老」期許眾人,無非是要大家展現出祥和樂利之貌,用展業之機影響這世上之苦悶,以陽光打開人情險惡之陰霾。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一廣告執行創意總監徐一鳴,是廣告高手、也是股票市場的資深投資人。2005年9月徐一鳴在本刊「獨家」曝光個人私房股票後,犀利的分析,立刻吸引一票股友粉絲(Fans),他當時推薦的矽統、宏碁、順德、友通、億光、廣宇等股票,迄今漲幅可觀,從50%至6倍不等。

熱愛廣告、也不忘情股票的徐一鳴,近年又多了一項興趣:投資上海房地產。

2003年底,徐一鳴兒子即將從柏克萊大學畢業,長期在美照顧孩子的太太決定返台照顧認真打拼的老公,「突然多一個老闆在家很麻煩,」為了讓郵局退休的太太有事做,徐一鳴赴上海「求田問舍」,再交給太太打理。投資從未接觸的房地產領域,與他的「股齡」相較,算很晚「入市」。

始終堅持「本業精采,才能投資理財」的他,對於動輒千萬的房地產投資,依然抱持同樣認真的態度。這回他的投資哲學是:先買上海的好房子,租給有津貼的老外,再把每月收來的租金「定期定額」購買A股共同基金。

徐一鳴認為,當初的假設是,第一賺人民幣升值(估計10%,目前約6%),其次賺基金漲幅(估計10%,目前約60%),假以時日,賺房子增值(估計10%,目前約20%)。最大的優點是從高風險股市轉成固定收益,正適合不再年輕的他。

不過,3年多下來,徐一鳴投資上海房地產卻像小李飛刀般精準,不計算房子與基金增值,光租金進帳就等於每年送太太一間台北縣公寓,平均收益率比定存高3倍多,在眼前利率低到快躺平的年代,這樣出色、穩健的報酬率,連壽險業者都不得不說聲「讚」!

房租可以收得比別人高,基金、房價還能增值!如此亮麗的投資,背後隱藏的正是他長期觀察「老外」所累積的投資心得與個人擅長的美學素養。歸納他投資房地產的致勝關鍵,有以下三個原則:

原則1:只挑老外心動的房子

前幾年,徐一鳴陪孩子住美國,他四處看房子打發時間,而且專看有錢老美的房子。「收入一般的老美,也比我們有錢人住得好!他們可以等一兩年打折買一件好家具,花七八年辛苦整理庭園,用一輩子心血打理房子。」戴著洋基棒球帽與黑框眼鏡的徐一鳴,用廣告人敏銳的觀察力分析:「老美生活重於工作,他們挑環境、挑學區、挑鄰居、挑房子格局,什麼都挑;老中工作重於生活,有得住就好,頂多挑個學區。」

正因一般人「不知道老外喜歡什麼房子」,而經常出國的徐一鳴,自認「懂一點老外的生活品味」,才讓他有機可趁。於是2003年開始,徐一鳴選擇最多老外聚集的上海,當做他投資房市的起跑點。

徐一鳴專挑上海高幹聚居的小社區、或高樓層有景觀、管理良好的大廈、或法租界精緻明亮的透天老洋房、或美國學校旁的別墅下手。這些標的都有一些共通點:地段好、採光好、裝修好,來吸引挑剔的老外。不過,在徐一鳴眼中,買房子若只考慮Location(地段),只稱得上「及格」而已。

原則2:讓老房子自己說故事

「地段好,算是先天條件佳,要加上高水準裝修,讓房子流露自己獨特的味道,才能讓老外一見傾心,乖乖掏錢承租。」徐一鳴是廣告創意高手,最擅長讓產品「說故事」,這項專長也同樣發揮在上海的投資物件上,只要經過他亦中亦西、既古典、又現代的「妝扮」,每間房子就像會說故事一般,不僅讓看屋的客人讚嘆不已,更讓他們怦然心動,勾起「租屋當若是」的念頭。

舉例來說,他整修老洋房,一定先把廚房衛浴「現代化」。「別看老外不常開伙,但最重視廚房漂不漂亮,」再來,徐一鳴請上海老師傅出馬,盡可能保持屋子的原有風貌,尤其是屋簷窗戶和大小櫃子,該有的雕龍畫鳳一樣不少。這樣細心整理後,老房子有了全新的光彩,讓他不但招租容易,租金也令人滿意。

大陸的優勢就是人工便宜,徐一鳴當然因地制宜。「同樣的裝潢,台北3、4百萬做不起來,上海一半價格就做得到,甚至可以更講究、更出色。」他說,光工資就差幾十倍,尤其是完全依賴手工的鐵工跟木工,上海是業主畫的出來,工人就做的出來。所以徐一鳴無論磁磚拼花、鐵門裝飾都挑最難的或最貴的施工,「將來材料、人工漲了,現在做的這些就值錢了。」

譬如,徐一鳴去年初買下上海南昌路70坪左右、帶租約的老洋房,原租3000美金,買下後,花3個月、20萬人民幣重新裝修,廚房改為開放式,上面做了天窗(Skylight),再將三樓露台牆拆掉,換成落地窗,玻璃是強化玻璃,窗格卻是請木工師傅手工做的古代窗花,窗外綠意盎然,屋子內外以秋香綠上漆後,整間房子顯得既精緻、又明亮。才完工不久,就有某國駐上海領事館相中,以5000美金租下,推估房價也漲了2、3成,「太太把這間當傳家寶,哪裡捨得賣?」徐一鳴開心地笑著。

原則3:買「看得到一切」的房子

徐一鳴投資房地產的另一個有趣原則是:絕不買看不見的房子(預售屋),也不買新屋(不知道鄰居水準、怕搬入後常有工程進行),他只買「看得到一切」的房子,寧可眼前買貴一點,避免將來後悔。例如他喜歡綠樹成蔭的景觀,眼中台北市最棒的路就是仁愛路與敦化南路,他家與辦公室就落腳在這兩處。

不過,「好房子≠貴房子」,徐一鳴強調,即使負擔得起,卻從沒買過豪宅(仁愛路近百坪的家,是早年2千多萬買的)。整體而言,徐一鳴偏愛總價2千萬元上下、位於優良地段的房子,通常他會觀察一段時間,搞懂周圍環境,等待適當時機再出手持有,至今都有不錯的增值。

「我的房子要賣,可以像股票一樣容易!」徐一鳴自信地說,致勝關鍵就是「看準進場時點」。當初選中敦化南路置產時,就花了整整一年的假日,騎著腳踏車在林蔭大道旁巷子裡亂逛,收穫是弄清楚附近房價的變化。

直到SARS後,他看到正臨敦化南路的住辦大樓出售,權狀51坪、開價1690萬元,雖然屋況和廢墟沒兩樣,但他想起旁邊巷子裡公寓要30萬元,而這間面對一片洶湧樹海的大廈7樓開價不過33萬元出頭,看屋5分鐘後徐一鳴決定出手,晚上就以1600萬元成交。

如今,這間漂亮的辦公室已有每坪60萬元以上身價,對面預售案每坪開價超過百萬,等於替徐一鳴的房價撐腰,要賣的話,獲利大概接近1倍。

如果把上海和台北拉到同一水平,徐一鳴認為前者增值機會較大。儘管上海去年實施宏觀調控,房價看跌,他仍逆向加碼。「當深圳計程車師傅都不收港幣時,你就知道人民幣不但要漲,而且應該漲不少。」加上外資研判2042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在人民幣升值、上海股市上看6千點雙重誘因下,「穿過掙扎,到達星辰」徐一鳴選擇大膽進場布局。

從股市投資人到上海市房東,徐一鳴每次精采出擊,背後其實都隱含了多年累積的觀察力。他收藏式的精品購屋哲學,是否能給你許些啟示?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容許自己不快樂,是釋放壓力的方式之一。
暫時的不快樂,是人生中常有的過渡期。
畢竟,我們都在過日子,沒有人是天天過年的。
情緒的潮起潮落,運氣的時高時低,都是很自然的事。

電影《美國心‧玫瑰情》中有一幕戲,描述一位從事房地產仲介生意的女強人,上了許多自我激勵課程,她每天出門工作前,開車上路途中,都不斷自我暗示:
「這會是美好的一天!!!我今天絕對可以成交!!!」
她終於到了當天要仲介的房子裡,認真積極地打掃,一邊做事還一邊激勵自己。
的確,好運會降臨在樂觀的人身上。

一天之內,她沒有獨守空閨,有幾個客戶來看過房子。
面對這些東挑西揀的客戶,她針對他們的疑點一一詳細解說,以委婉的方式反駁,並且技巧地掩飾她在廣告中誇大其詞的說法(這可能是她最大的敗筆)。
認真的女人最美麗,沒錯!!!
但這位外表打扮得非常美麗的女人,當天並沒有順利把房子賣出去。
夕陽西下,疲累的她,感到相當絕望,悲傷得不能自抑,蹲在地上痛哭失聲。

☆人生中常有過渡期

老實說,從她淒厲的哭聲裡,我才看見她真正的美麗。
那是放下所有職場的武裝、卸下志在必得的壓力之後,回歸真實純淨的自我,流露人性中最柔軟、最真實的一面。

如果,你盡了一切努力,結果仍不如人意,你的確有不快樂的權利。
也許,努力的過程中,方法不對、技巧有待改進,沒關係,痛哭一場之後,可以重新開始!!!
我認為:容許自己不快樂,是釋放壓力的方式之一。
當然,你不要讓自己長期處於不快樂的狀態,那並不健康。
但是,逼自己永遠表現很快樂的樣子,同樣有害身心發展。

暫時的不快樂,是人生中常有的過渡期。
畢竟,我們都在過日子,沒有人是天天過年的。
情緒的潮起潮落,運氣的時高時低,都是很自然的事。
不快樂的原因,也許和你的體力有關、也許和你的工作進度有關。
或是你在感情生中有挫折,或來自人際關係的危機。
總之,不快樂一定有不快樂的原因,但你必須先發現不快樂、承認不快樂,才能進一步找出可以對症下藥的解決方式。

☆聰明才能察覺不快樂

有時候,你會發現:
沒什麼特別的負面因素導致不快樂,那很可能只是因為長期疲勞的關係。
至少,你因此而知道必須安排假期出去走走了。
能夠感覺自己不快樂,是很聰明的自我察覺。
比起那些終日麻木不仁,搞不清楚自己心情狀態的人,要好得太多。還有另一種人,明明知道自己不快樂,卻強裝快樂。

偏偏,不快樂是一種氣味,走近的人,都會聞得出來。
除非,那個人遲鈍到近乎鼻塞。
適度強顏歡笑,固然是一種禮貌。
為了不影響別人的情緒,我們的確不必大力聲張:「我現在不快樂。」
但若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不肯停止笑容的人,臉上的線條必定很僵硬。
反而給人「皮笑肉不笑」的錯覺,
造成不誠懇的印象,產生人際關係的疏離感。

*接受自己不快樂的事實

你有不快樂的權利。
接受自己不快樂的事實,才能避免把自己的不快樂當作攻擊別人的武器。
發現自己不快樂的時候,不妨休息一下,容許自己發個呆、少做一點事,等情緒調整過來,重新出發。
如果有特殊狀況,必須暫時隱藏不快樂的情緒,希望不用撐得太久。

甚至,你可以告訴值得信任的人,此刻的你並不快樂,請他幫忙分擔一下可能必須應付的場面。

我也見過長年都處於不快樂情緒的人。
他們怨天怨地,沒一件是看得順眼。
想幫他的忙時,他又說:「其實我很好!這不關你的事。」
或「你怎麼做都沒用,我就是開心不起來。」
在校園演講時,碰到過一位男同學,他自從上次失戀後,已經一年多不曾好好睡過覺,心情不開朗,體力也漸漸衰弱。

同學們很熱心地幫他問我:
「吳大哥,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幫他走出失戀的陰影,重拾快樂的人生。」
我的答覆很簡潔:「我建議這位同學去看醫生!」
這絕非風涼話,也不是開玩笑,而是很誠懇的建議。
我認為,一個人的不快樂,多半是自己造成的。

有一句話說:「世界上能讓你不快樂的人,只有你自己。」
說得真有道理。
往另一個方向思考,道理也一樣。
「世界上能讓你重拾快樂的,也唯有你自己。」
如果你盡一切努力,但發現自己已經失去快樂的能力,就該去看醫生,接受專業的醫療協助。
從心理及藥物著手,雙管齊下。

請你一定要記得:
你有不快樂的權利;也有讓自己重拾快樂的義務。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低檔開高噴向上蜻蜓線 高檔開低就是吊人線....以位置論是蜻蜓線

蜻蜓線

蜻蜓線1

蜻蜓線2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經濟論壇2005年度阿拉伯國家競爭力報告指出,卡達在中東國家中競爭力排名第一。而若只談單一都市競爭力的話,根據中東地區著名的財經雜誌《海灣商業》過去三年來每年選出海灣前十大都市,杜拜一直保持第一,第二名如果不是阿布達比,就是卡達的首都杜哈。
 
卡達這個國名,多數台灣人乍聽之下十分陌生。攤開地圖尋找卡達這個國家,只有台灣1╱3。目前卡達人口只有約88萬,全國土地都是沙漠,已經是波灣地區繼杜拜後,世界最看好的另一顆新星。
 
擁有全球最高的數字:人均GDP達62736美元
 
1996年時,卡達人均國民所得才4785美元,2006年已達62736美元,成為全世界國民所得最高的國家之一。
 
「世界上哪一個國家可以國民所得十年跳十幾倍?而且如果沒有意外,未來五年卡達國民所得還要再增加一倍,」卡達商工貿易處研究與資訊處長阿里胡珊說。
 
另外,卡達的企圖心也讓世界無法忽視他。卡達去年12月才剛耗資28億美元舉辦杜哈亞運,花費金額是上屆釜山亞運的十倍。身為史上舉辦亞運最小的國家,卡達卻辦出了一場歷史上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亞運。
 
然而成功辦完亞運的喜悅還沒有過去,卡達奧委會就已積極奔走各國,進入爭取全世界最重要的兩個運動賽事——2016年奧運與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卡達奧委會祕書長沙烏德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說,卡達希望成為中東的運動中心。
 
握有未來最看好能源:5年後成為第一天然氣輸出國
 
曾經在1990年代初期到中東多個國家訪問的現任外交部長黃志芳就說,那時候卡達只是個採集珍珠的小漁村,「根本不算什麼。」現在,黃志芳卻可以一個接一個說出卡達在國際舞台上的重要性。
 
WTO杜哈回合談判是WTO最關鍵的一次。台灣就是在那次獲准入會的。
 
911恐怖攻擊後,美國遍尋不著的賓拉登,卻活生生地現身在卡達半島電視台,從此半島電視台世界知名。
 
未來最可能取代石油的能源就是天然氣;預估到了2012年,卡達液化天然氣出口甚至將占世界的三成,成為天然氣最大輸出國。
 
卡達式建設的手筆:1天23.6億台幣
 
「在2000年前這裡只是個小小國家,什麼都沒有,沒有超市、沒有百貨公司、沒有高樓大廈,只有三間飯店,連道路都沒有幾條。現在我們有汽車、有高樓、有很多五星級飯店,完全變成一個新的國家,」目前卡達最大的填海造陸計畫珍珠島擔任執行長瓦里德慶幸自己無心插柳柳成蔭,意外卡位成功。
 
去年《遠見》記者在杜拜見證了一個世界超級大工地,企圖心強、速度快、規模大、創意足。攤開卡達地圖,最常看到的是兩個紅色英文字Under Construction,施工中。機場附近的道路處處圍起來趕工,因為舊機場正在擴建,預計容納1200萬名旅客的新機場也正在施工中。
 
杜拜花30年達到的規模,小老弟卡達會更快?
 
而令人震驚的是,這一切發展都是這五年內,甚至不超過三年內的事情。例如卡達旅遊局是在2000年成立的。規劃全國道路、橋樑、汙水下水道的公共工程局、博物館管理局則是2004年才成立。
 
五年前被當時卡達最大的杜哈銀行挖角的執行總經理西薩拉曼,在2002年就任時,西薩拉曼提出三年計畫,希望銀行資產增加為100億美元,結果他兩年就達到任務。2004年他又向董事會提出五年計畫,除了再加倍資產規模,並且向海外設據點,包括美國、日本、新加坡、土耳其、杜拜,都已經有杜哈銀行的蹤影了。結果二年內他又達成了五年目標,總資產在2006年已經破200億美元。
 
卡達建立中東另一個發展典範
 
在教育、社會、文化面提升軟實力,正是卡達人自覺非常獨特的地方。目前正在飛躍成長的卡達,經常被外來人問到一個問題:「你們是在學習杜拜模式嗎?」
 
結果幾乎沒有意外地,每一個卡達人一聽到這句話馬上就反駁,「我們才不學杜拜,我們有自己的模式,杜拜沒有石油與天然氣,我們有很多,我們要發展工業,不需要跟杜拜一樣全部靠觀光、服務業來發展。」這已經是標準答案了。
 
可以預期的是,已經很富有的卡達,將愈來愈富有,不僅商機無窮,並且將扮演愈來愈重要的國際地位。卡達繼杜拜之後崛起,台灣如何因應新波灣世界來臨?
 
法國國寶羅浮宮也可忍受國人「喪失國格」的抗議,首次走出巴黎到沙漠設分館時,一向看大陸的台灣人,應該可以在波灣地區再找到一個新興處女地。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