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20 05都是oem系列的型號
oem 系列會影響 e-tag訊號,如要貼e-tag,前擋要換型號要加錢!

oem系列不建議貼前擋,車身還勉強ok。會影響訊號的是含金屬成份的v系列。
oem 05,大太陽底下,根本看不穿車!從外面看,根本就是黑黑的一塊玻璃

==========================================
看視力,年過40,睫狀肌調節變差,開始老花,對光線的需求比年輕時更大,
所以40歲請選50%,
50-60歲請選70%,
70歲以上盡量就不開了

==========================================
前檔60 其它35, 晚上視線很好, 就算下雨也一樣.
白天的話, 是比較透一點, 外面很容易看進去.如果隱密一點, 其它的貼到20也應該夠了

如果要真的很黑, 那就5.
但是貼到5, 如果晚上不下雨, 可能連車子旁的機車和行人都看不見, 如果下雨會更慘.
只是, 越黑, 內反光也會相對來說比較嚴重, 對於駕駛的視線來說, 又黑又反光, 實在不是很安全

另一個選擇, 前檔60, 前窗35, 後窗+後檔15左右,可以保有後座的隱密性, 又比較安全.

==========================================
05超級黑~ 貼車身 怕看不部到左右兩側
30+20 也是可以 ~ 30會檔 GPS 訊號

==========================================
貼 V55+V15,會擋訊號。當初也是想找個兼顧安全及遮蔽,所以選 55%。

如果再來一次,會換回 V70 或其他 70% 的隔熱紙。
原因很簡單:
當戶外光線充足時當然沒差,可是下雨+沒甚麼路燈的時候.
大燈照到的地方都有點暗了,照不到的地方幾乎看不到,嚇死人了

==========================================
前檔是oem 35+ 車身K14,
還不錯,前檔不會阻擋GPS,Garmin跟Etag都沒問題

==========================================
車上面貼黃標的Vkool都是買車送的OEM的貼紙,價值三四千塊,
隔熱效率不好,而且還太黑透光率不好

a399cea4052e552dfdc54
==========================================
人類眼睛的可視距離是隨入射人眼中可見光的減少而降低的,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70%可見光透過率是人眼可視距離的一個轉折點

當入射眼睛的可見光在70%以上時可視距離減少的比較慢,當入射眼睛的可見光低於70%時,可視距離急劇下降,即正常情況下能見度為10公尺距離時,透光率僅為50%上下的前擋玻璃,能見度卻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正常能見度,也就是說,此時的能見度將不足3公尺,發生車禍的機率遠高於正常透光率前擋。

安全配備再齊全的車,只要選錯了隔熱紙,再多的配備也不安全
前檔及駕駛座兩側玻璃,請務必使用透光率70%的隔熱紙!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緊急更換

Q:一般車大燈燈泡的標準瓦數是多少?採用不同瓦數會怎麼樣?

A:如圖示一般車大燈燈泡的標準瓦數為60/55W。使用不同瓦數的燈泡,其實就是市售的高瓦數燈泡像是80W、110W,高瓦數固然有增強亮光的效果,但若沒有改寬容度、負載更高的線路,並配上增光器、穩壓器,隨意換上高瓦數燈泡輕則燒斷保險絲,重則會讓燈座燒溶發生危險。建議使用標準瓦數即可。  

大燈

Q:大燈燈泡的規格區分?

A:換燈泡必須知道自己大燈的燈泡規格,一般常見的規格為H4、H7,H1與H3比較少一些。H4為遠近合一的雙芯燈泡,H7、H1、H3則都為單芯燈泡,而其中H3運用在霧燈上居多。另外,美製或日裔美規車型的燈泡規格又不一樣,有9004、9005、9006、9007之分。

Q:原廠用燈泡與售服市場燈泡有什麼不一樣?

A:同樣是鹵素燈泡,它們的價格真的不太一樣。原廠用燈泡大概每個售價在150~250元,售服市場燈泡(改裝燈泡)售價千元起跳很常見。會有價差,通常是因為材質不同、設定不同的緣故,原廠用燈泡材質為玻璃管,而售服市場燈泡則是更好、更亮的石英燈管,同時鍍層塗布也會因為市場需求而有不同。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132629040452551471_n

2414022939404234056_n

後面跟副駕駛座腳下的網扣
要轉回去,像螺絲的方式,轉進地毯去
轉回好幾次,尤其後座,因為那邊腳空間小,載人時,上下車,腳很容易扯到那邊的網子

一個200元
哪裡買?

1136839610922705295_n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露營,在最後一段斜坡嚴重打滑怎樣都上不去,
但感覺平時非露營時這種坡度應該不是問題的,是載太重的關係嗎?該如何改善?

==========================================
狀況太糟不要硬上 特殊路段可以讓乘客下來用走的
不要硬衝, 用2檔慢慢爬,但要一口氣爬,中途儘量不要停

1檔扭力太大容易打滑
2檔維持一定扭力又不至於暴衝打滑

遇到這種路,需用1檔,輕踩油門,車有動就不要在踩深油門,維持速度。
如遇轉彎,要把彎的弧度放大。不要聽到打滑就緊張亂了方寸。

後面太重,前輪浮浮的,還爬不上去的話,不然就倒車上去
會打滑應該是不夠車子前面不夠重,倒車是一種方法,
輪胎也要檢查看看胎面是否平了,確定的是馬力夠不用擔心
如果輪胎胎紋磨平了也會打滑

==========================================
簡單來說就是後面太重車頭浮起來
裝備都在後面 加上上坡重心可能轉移
如果重踩油門 前輪動力輪吃不到地面 理應會打滑

重量落在車子的中後段,前輪自然抓地力不足就形成動力輪打滑。
上車頂箱,位子稍微中間一些,讓配重給前輪分擔一些,也會有幫助。

打滑上不去是因為裝備集中在後方,上坡重心又往後,可是驅動輪是在前輪不是後輪,
車頭上仰的情況下前輪自然抓不住地面,
不換車的前提下,裝車頂箱稍微改變一下重心,多多少少能改善一點

==========================================
輪胎氣放掉、乘客下車、減輕裝備、方向盤稍微左右轉動,
在不換車的前提下這些招數都可以嘗試

==========================================
這個簡單,因為重量都在後面,所以前輪浮浮的,抓不太到地面
處理方式為後座乘客下車,全部坐到副駕座位上,如還不夠重,在引擎蓋上在趴一個重一點的人,基本上都上的去了

==========================================
把車子打到低速檔 不要一下子加速太快 穩穩的加
到上坡開始的時候 油門不能踩 要在平地跟坡度之間稍微再給一點力量順上去
千萬不能放油門跟剎車 一點一滴慢慢往上加速 因為這與裝備重量無關

若遇打滑 手煞車拉上來踩煞車 剎車不要放 慢慢退回
雖然傷煞車墊片 但這是保命

==========================================
一般轎車(百萬以內)多為FF傳動系統,如果空車時是完美50:50配重,當裝備上後行李箱+乘客上車(後座3人),配重比可能會變成40:60(或是更高的35:65以上的不均勻配重);所以上山時會產生前輪無法抓地導致打滑的現象產生。

不討論換車的原則上,現行的前輪傳動系統的轎車如何在露營上山時的配重上面做改變?
(1)改變配重:將重裝備(冰箱、水、客廳帳....等)置於前座及前座腳下,後座及行李箱盡量放置較輕且可壓縮(擠壓)的裝備。(背車頂架後的配重沒有研究過,無法提供經驗)
(2)胎壓調整:前輪胎壓上山前稍做調整,是將前後輪胎壓控制在(24:28psi)
(3)操控習慣:以泰安營區的上山路況,多為土草+碎石+PC的混合路面+彎道居多,又因為裝備導致車輛原有配置失衡,所以建議切忌大腳+大手(大腳油門、急煞車,大手急轉方向盤),入彎角度宜大(外線入彎-增加車輛入彎的距離),切內線進彎上坡更容易造成前輪無抓地力。
(4)速度與跟車:持續上坡路段最忌諱中途停止,一旦在急陡坡停車再開,打滑機率相對增加。所以上山千萬不要一台接著一台(緊跟),建議保持視覺可見前方車輛即可(不要貼著前車屁股開車),在前方保持一定距離下,適時搭配切換車輛低速檔,保持一定的上山速度及車輛扭力輸出點,一般1500cc車輛都可安全上山。
(5)了解車性而選擇營地:4WD、AWD車輛設計原理與FF車輛差異很大,上山遇到突發狀況,FF車系所搭配的車輛原廠安全系統及輔助系統,在不了解車況下無法善加利用車輛功能,反而會造成危險。所以我們選擇營地時會考量「入山路況、道路性質、下雨不上山、夜衝道路照明安全」的基本原則,去選擇適合車輛的營區(畢竟泰安雲海大景又不是只有那邊有,帶著一家出遊,安全還是第一)

裝備輕量化!
1、把佔體積的巨川椅(UNRV椅)換成Kermit Chair
2、把蛋捲桌(實木桌)換成布桌
3、把佔體積的棉被、枕頭換成充氣裝備跟800g睡袋
4、把客廳帳換成大哈比
這樣的投資、裝備配重一定可以改善

==========================================
車子的扭力,輪胎的抓地力以及是否為四輪驅動,坡度是否太抖,負重是否過重,有太多因素會造成打滑,
所以有些營區還是要量力而為,沒有預計換車的話,就減輕重量或者挑路況好點的營區較為安全!!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輸出端的電容不便宜,還對低頻不利,所以有常見的OCL設計。
輸出變壓器也不便宜,對高頻不利,但實在很難擺脫,所以有極少數的OTL設計。
為什麼McIntosh的晶體機還要來個OPT?

首先..最早的晶體機...每一家都有輸出變壓器,因早期的晶體都是鍺質的,耐電壓、電流的特性不是很強,
且電路基本是模仿真空管的架構,所以輸出變壓器是有起到保護喇叭的作用,
後來因晶體的製作技術提升,各家才漸漸取消,這有很好的成本因素在,

但變壓器的鐵心和繞法,對聲音有相當大的影響,因為McIntosh的輸出變壓器繞法不同,對聲音的影響更加的大,
長久以來已經深入客戶的印象中,為維持這樣的印象..應是原因之一!

另外...輸出變壓器的頻寬好不好?
這關係到輸出管的阻抗,高阻抗的肯定不會太好!但晶體的阻抗相當低!製作這類變壓器一般頻寬超過100KHZ+-1dB不是問題。
多數不用的原因是體積和成本因素較多。

==========================================
聽感上的問題並無法在現存測試數據上表現出來。
例如碳膜VR和多段式電阻開關VR的聲音是不一樣的,雖然測試數據上看不出太多的差異來。

基本上一個器材的音色是由其上所用的癖性最大的元件所決定。
例如碳膜VR癖性比電阻開關VR大,所以對聲音的影響比較大。
輸出變壓器的聲音癖性比其他元件大,所以電路上只要用了變壓器,基本上該器材的音色大抵就由變壓器主導了。

普通OCL來說,電源濾波電容的癖性比功率晶體更大,所以更會影響聲音。
當然每個人對聲音的辨別能力差異非常巨大,有的人聲稱無論用何種零件聲音聽起來都一樣,這樣的人是幸運的,因為就不用費心在搭配零件上面。
有的人是換條線就知道聲音不同,這樣的人就比較辛苦,因為它必須努力去搭配千百種零件來取得自己喜歡的聲音。

而Hi End是給聽得出差異,口袋又夠深的人買的。
而如果企圖自製Hi End的話,要有心理準備需要花費極巨量的心力和時間。
聽不出差異的人其實省了不少錢。

==========================================
加OPT容易從電源電壓器或其他磁性元件感磁引入更多雜訊,會讓人感受到細節更多更活生的感覺,
這某種程度這也是為什麼管機無法作到高SNR的原因之一
有好有壞,看人喜好,玩音響本來就沒有絕對值

==========================================
音響不是簡單用架構、數據、零件....就可以衡量的,況且每個人的耳多都很敏銳!頻率稍有變化就都聽得出差異!
但這些感受的差異....多數無法提供足夠的判斷。

人耳對音樂的關鍵在旋律...而人對聲音的音色、調性的記憶是短暫的,
每個人對聽音的訓練又多有不同,對音樂的感受和喜好更是無法量化,所以才會有各式架構..品牌的宣傳!

==========================================
目前為止在所謂的測試數據上並無法呈現出來。
所謂的測試數據,都是需要一段時間內的信號平均值。例如測試電壓,電流,頻率等等皆是如此。
問題是人耳所反映的並非"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值",而是隨時都在反應信號的變化。
所以才會產生失真大的比失真小的器材好聽這樣的狀況來。

例如說,Accuphase器材普遍被認為聲音帶有華麗和高貴的特質。
那麼,到底是哪一項測試數據,能夠反映這種聲音的華麗和高貴感呢?
答案是: 目前為止沒有。

如果說電路設計和測試數據就是一切的話,那管機豈不都該填海?
隨便一顆功率IC的測試數據都比300B管機優秀太多,但問題是這些所謂的測試數據能夠反應幾成的聲音水準呢?

目前技術上所能夠測的數據,約只能反映一半的聲音水準。
另外一半,例如聲音偏冷或偏暖,或明亮或稍暗,光澤感,華麗感等等,目前還沒有可以據以判斷的測試依據。

Accuphase的擴大機聲音高貴華麗,Pass的擴大機溫暖有音樂性
那麼到底是哪一樣科學數據,讓聲音不一樣呢?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這種情況呢?有些人會用熨斗燙平或是吹風機、電風扇吹乾,不過這些方法都太費時和麻煩了,也無法消除書本皺掉的問題,甚至使皺巴巴的情況更為嚴重。

14791177036097
書本濕掉了千萬不要急著吹乾,先用紙巾或毛巾將書本上的多餘水分吸走。

然後放進每個家庭都有的「地方」,沒錯就是冰箱的冷凍庫啦!過幾個小時再取出,如果書本較厚還沒乾的話,可以再放久一點等待其完全乾燥,每本書會因為厚度的關係而需要不同的冷凍時間。

14791177035285

下次再遇到書本濕掉不用擔心變皺、變醜,趕快丟進冷凍庫「冰」一下,一本新書輕鬆GET!

14791177039141

其實濕掉的書本放在冷凍庫可以恢復原狀是因為,水從液態變成固態時,水慢慢膨脹形成特定空間,利用水揮發的特性,使得紙張能夠擴展至原本的樣貌!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發生車禍,乘客險就會理賠嗎?
於民國 87年實施(強制險),將駕駛人及乘客都包含在保障範圍,因此產險公會也讓「乘客責任險」比照強制險的方式做理賠。但後來經過修正之後正式將「乘客責任險」回歸原本的保障內容。

重點在於【責任】

有過失才有責任。如果停紅燈被撞,在駕駛無肇事責任的前提下,乘客責任險是不會啟動理賠的。因為駕駛並沒有任何「過失」,此時車內的乘客如果有受傷可以向對方求償(而不是駕駛,因為駕駛沒有責任)。

Q:有保強制險,還需要保乘客險嗎?

強制險會理賠車內的乘客,如果額度不夠才會落到「乘客責任險」。理賠的順序是這樣:
1. (第一層)駕駛或對方的「強制險」
2. (第二層)對方有過失,啟動對方的「第三人責任險」
3. (第三層)駕駛有過失,啟動我方的「乘客責任險」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擦撞車
就是不傷到主結構,只傷到葉子板、水箱架、車門、引擎蓋、後行李箱蓋、後尾板?等。
這些都是慢速Kiss引起,鈑修這些地方不影響到車身結構安全,屬於感覺問題。

二. 事故車
就是有傷到前後主結構的前端,或ABC三柱內板,就是我照片中框黃框的部分。
以此標準,事故現場等於是撞掉車頭三分之一,或是後行李箱撞掉二分之一。

三. 重大事故車
就是有傷到前後主結構的後端,就是我照片中框藍框的部分。
以此標準,事故現場等於是撞掉車頭二分之一,或是後行李箱整個撞掉了。

車子的事故
==========================================
影響用車安全的事故車

車體結構發生形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車架子”發生變化,比如:車輛的A、B、C柱發生形變,車輛前後避震器支架、橫梁、地板、翼子板有過切割、焊接痕跡。
車架相當於人的骨骼,這些部位一旦發生形變,不僅很難修復,即使修復好了,也會造成車輛的碰撞強度下降,影響著我們的用車安全。

除了發生明顯的碰撞外,還有一些問題也會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用車安全,比如:一些發生或自燃或水泡的車型,這些車雖然結構沒有發生變化,但電路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問題,在用車中也是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

0DZrwJqHef

11838362_484016

11838361_474821

11838363_997851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不平路面摳摳響: 李子串~平橫桿橡皮

李子串: 有間隙磨損時, 跳動壓力50公斤時會產生異音.

(李仔串)為防傾桿與懸吊的銜接
主要的用途為減少行車過彎車身造成側傾
當左懸吊向上擠壓 , 連動左李仔串經由防傾桿傳遞給右李仔串
右李仔串傳遞給右懸吊向上的拉力 , 降低左右兩懸吊差異過大
固定防傾桿的固定座與李仔串橡皮
會因行駛時的各種方向力道作用而磨擦
長時間去緩衝力道就會讓橡皮破損老化
一旦這些橡皮失去原本該有的緩衝及吸震的功能時
就會變成金屬與金屬直接的撞擊 ,就會產生行駛中扣扣扣的聲響

1445173986-3652830351_n

1445173607-1424252610_n
平橫桿: 是一支ㄇ形扭力桿, 左右互通接李子串. 穩定跳動左右平衡作用. 人座在車內不因晃動而不舒服.

1445175209-86233178_n

平橫桿橡皮: 下圖左是新品. 右是舊品, 軟化變大也失去彈性橡膠.

1426653958-3517860930_n

橡膠就是裝在這裡, 廠牌不同形狀差不多, 老化時會造成不平路面摳摳

1426653961-2498676856_n

(2) 開高速時車頭容易左右搖擺, 忽左或忽右
方向機左右間隙過大, 有可能是惰桿壞了或和尚頭間隙過大.
方向機拉桿和尚頭有間隙.磨損.....等    

1445175205-2701644071_n

1445175214-337143432_n

下圖是舊品, 磨損鐵氧化鏽與黃油混合成紅色

1445175207-4153539346_n

方向機墮桿上下左右搖動角度35度左右, 跟輪胎三腳架同步跳動
長間期跳動也容易磨損.

1445175220-2516270680_n

(3) 各種壁震器異音或失去緩衝, 產生異音或愰動太大.
更換避振器時最好連上座緩衝橡膠墊一起換掉, 時間久橡膠硬化失去彈性...等

1445174216-4026777137_n

(4) 三角架橡膠老化或損壞

1445172772-920828976_n

放大特寫

1445173515-1831689632_n

橡膠墊很大不容易壞, 車要丟了也還沒壞, 但常開顛頗路就很快壞

1445173604-4148780744_n

(5) 輪胎彈子盤用久了鋼珠子與內外框產生魯魯叫

1445172708-1408469636_n

(6) 傳動軸損壞
左右轉彎時產生咖拉.喀啦響, 嚴重時會斷掉

1445174024-1921878123_n

(7) 剎車時異音

1445175155-3708143661_n

加油保養.

1445175161-3935836819_n
(8) 引擎腳損壞.
引擎起動或加速.減速時..產生異音.....等.

1445093984-1478217978_n

(9) 輪胎蓋產生異音
輪胎磨損不平或跳齒.變形

1445174005-2431027985_n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辦了光世代的100M/40M
BT下載的速度還是不如預期
大約開始下載時會衝到2~3MB, 但是會慢慢降速到8百多kb

看看DHT是否開啟,測試記得拿熱門種試
DHT有開啟,種子應該是熱門種
如果是熱門種,下載應該不只2-3MB/s
如果檔案熱度不高,utorret裡連上的種子,提供的下載速度也都很低(俗稱小水管),也跑不起來。

BT軟體: utorrent 2.2.1
在utorrent的「選項」->連線->代理伺服器下設定HiNet Proxy
Nf7VooZ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