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的故障主要表現為:
引腳被腐蝕導致開路
脫焊或虛焊導致開路
漏液後造成容量小或開路故障
漏電和擊穿故障。
功放是120W,濾波電容要選多大容量的電解電容才夠?小了電容會發熱燒壞,大了成本高。
開始用的是63V/10000UF的電解,但老化4小時後電容炸了,不知是容量不夠還是電容耐壓不夠?
容量不夠不會引起電解電容爆,一般電解電容損壞主要是耐壓,以及有交流,換成80V耐壓搞定
功放裏的大濾波電容為什麼那麼容易短路?
耐壓不夠,前天修功放新換100V/10000x4個開機就燒保險,再換又燒了,後換3300的修好了
功放大濾波電容裏面會響,怎麼回事?
今修一台功放,專業的大功率功放,50v/27000uf電容裏面用力搖晃能聽到裏面有灑灑的聲音……而且兩個都是。請問電容響是不是變質?
電容是變質不能用了造成濾波效果有很大的紋波
聲音是不是有很大的破音?
換了就好了,不確定的話可以用視波器看電源電壓是否有紋波
RIFA PFH169 電解電容為鋁箔濕式電容,他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拿起來放在耳邊搖動一下,會聽到嘩啦嘩啦的液體流動聲音。在挑選二手RIFA電容時,如果聽不到這個聲音,那就說明已經乾枯了,不能再使用了。RIFA電解電容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壽命非常長,大凡舉例無出其右者。
- Mar 28 Thu 2013 09:33
功放大濾波電容故障主要表現
- Mar 28 Thu 2013 01:36
判斷電容的好壞故障
如何檢測判斷電容的好壞故障??
如果電容是焊在PC板上(主機板上),
大概只能用目視法檢查看看是否有凸出來,
或者檢視外表有沒有被電解液浸潤的痕跡,
頂多也只能從基板後面的錫接點量量電容有沒有短路
因為電容連接在主機板上會受到週邊電路的影響,(電阻,電容,電感,電晶體,IC串並聯)很複雜,無法量出漏電
如果把電容整顆拔起來就可以獨立用電表來量
1.電容表是比較可信的量測,不過儀器使用不普遍,又貴,大概只有公司工廠檢測用
2.指針式三用電表是最常用的公具,可以測量電容的短路,開路或漏電
利用三用電表的歐姆檔
短路:歐姆X1檔不管測棒紅黑棒交換量測,指針依然是最大偏轉(視為短路)
開路:不管測棒紅黑棒交換量測,指針依然是不動換到最高檔也是一樣,(視為開路)
漏電測試:(先將電容兩極短路再放開再測量),正常的電容若黑棒接電容正極紅棒接負,一開始指針會篇轉,慢慢的回到原點不動(可從x1開使測,再換X10,X100,X1K...換檔測試)若都能回到原點表示電容很健康,反之不能回到原點表示電容漏電,若在RX1檔指針就無法回原位表漏電嚴重,依此類推 X10......若,X1k指針無法回原位算是ok的
- Mar 15 Fri 2013 10:57
進階到雙B,人生會因此而不同嗎?
最明顯的是車子方面的開銷變大了!除此之外生活是不會變的。
只有錢包會變小,生活變苦,還是要視經濟狀況而定!
保養變貴了,維修變貴了,丟路邊開始不安心了,被刮到開始耿耿於懷很久了
1.你及你的乘客的安全更受到保障
2.把妹把小三更輕鬆
3.一般道路咬你車尾的車變少了
4.方向燈控制桿可以折斷,不用打方向燈,其他國產車主會想說雙B讓一下算了,撞到很貴且調解失敗上法院跟雙B車主玩法律贏的機率低 (誤)
5.上下交流道、進出停車場,插隊成功的機率變高,原因同4
補充:如果S或7系列,4跟5的成功機率會x2倍
===========================
也許之後你也會感受到,開雙B那些人的想法!
乘客會感受深刻,當他們在車上時,會睡的更好。
也許有人(大多是非雙B真正車主)會酸你
但人生是為自己負責,別人的話別太在意。
個人認為開雙B,就好像用I phone
3丶5丶7系列,就好像16G丶32G丶64G
I phone你喜歡就好,他只是一枝手機
16G你覺夠用就好,不代表16G就是窮人機
當你加入車主社團吧!那裡才有您要的一切。
===========================
買車的心路歷程很簡單,買雙b 那是不同的領域
簽約買的那一天晚上,跟中樂透差不多興奮
每天開著她,你就把她想成你馬子是林志玲一樣的心情就對了
希望整天跟她在一起,不再一起的時候又怕被別人騙走
這個心情,大約一年後會開始遞減
現在,開著他當然也會開心
不過大概只有剛開始買的時候的 1/3
慶幸的是,日後看到人家開賓士,會用欣賞的眼光看車,而不是用忌妒的眼光看車
對自己能在30歲以前買下雙b,也算是人生中的一項紀錄
人活著不就是為了建立你的記憶資料庫嗎
像有些人會酸你改變只是車子會從開的慢,到會變成開的快
你不用太理他們,那些人十之八九,旁邊都有擺一杯清玉的翡翠檸檬
===========================
車子某方面來説跟衣服有相同的性質
都是功能性的物品
衣服是用來保暖蔽體
車子是用來代步方便
但這是基本的功能
除此之外
他們都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塑造形像
===========================
人生有無不同,端視您以何種角度來定義車子
在不考量經濟條件影響生活品質前提下
定義成車:
那就會比開TOYOTA覺得更有駕駛樂趣,更有清晰的路感,及更放心的安全感,再加上一點虛榮滿足
定義成小老婆:
那會很在意誰在車上吃東西,誰關門太用力,停車深怕被他車碰出酒窩,
開車時一點聲音就懷疑車內異音很想抓,一點頓挫就怕買到車王.....
但無論如何,車子昇級是值得高興的
===========================
保修費用會多很多
不要只看小保養的金額
里程數高的大保養還有故障維修費用 會讓你大失血
雙B入門車我覺得還算低調
會讓人感覺你過的不錯 但不至於是好野人
車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份
所以你的人生也不會因此有太大改變
===========================
這基本上大約可分成兩種:
一種就是,仍然將它當成交通工具使用!一切都照以往用車習慣,也沒有比較特別之處.
這種大概就是屬於有錢人那種,反正不過就台車.所以,並不會有啥改變...
開的不爽搞不好,立刻就換車!
然後跑去買高級TOYOTA了.
另外一種普通小康,買的起也養的起.但是,就是剛好.
雖然不至於會因為有了這進口車,飯吃不保衣服穿不暖的問題.
但是,終究還是屬於昂貴的東西!
改變的話可能有以下幾種狀況:
1.停車會比較小心!如:不停第一台,跟最後一台,也不停轉角處,更不停黑暗的角落.
2.洗車會突然烏龜長毛,而且還很濃密茂盛!黑的就差沒洗成白的,白的就差沒洗到見鐵板.
toyota車上有根毛,吹掉就好!自己的B車,有根毛開始胡思亂想,等等吹掉他,漆會不會因為磨擦傷到.
3.修車前會不斷做功課,比價,探風評.加入俱樂部,交朋友當附屬找資源是目的,
交流當出遊滿足內心裡頭那個虛榮的小宇宙,因為整團是雙B車輛的呀!
4.正妹出現機率高的地方,有一半以上的機率會開著自己的雙B愛駒現身.
5.駕車習慣,尤其是剛開始擁有的時候!煞車次數會比之前來的多次,因為怕A到呀!
不論對錯,這條錢不管由誰出都是心在流血吶.
- Mar 15 Fri 2013 09:21
擴大器換電源線的必要性
廠商只會對機器內部的變壓器或是濾波裝置下功夫
很少會對電源線動手腳
因為可更換的附屬配件本來就是要拿來做cost down的
你會因為一台高級AMP附的濫電源線就說他是濫AMP嗎?
但是同樣品質的AMP卻會因為較低的售價而被稱讚
原因就在這裡
所以廠商寧願節省配件成本來壓低售價
反正附再好的線,你還不是會去換?
廠商附的電源線至少一定符合他的產品的需求
所以越高級電源處理做的越好的擴大機,理論上的確越不需要換電源線
電源線沒有大家講的那麼神奇
心理因素佔了很大的部份
簡單來說,不同的心情聽同樣的音樂,感覺都會不同了
真要說差異
至少濾波,壁插,電源線都要做搭配
這種東西,端看你的財力到哪了,還有你的需求
音響配件的投資,跟裝潢一樣,是很不合CP值的事情
但是卻是非常賺錢的部份
一條一米10元進價的線,店內可能標價到一米80元
發燒友可是買的很開心的
入門玩器材
中階玩線材
高階玩空間
=================================
有些廠商因為真的不是做線廠
你要他們研究一條跟他們自己的amp絕配的電源線
我預估會比現在的售價在多50%吧
廠商能不碰他們自己不熟的就不要碰
因為有可能就因此燒了很多錢
倒不如就直接繼續花錢在他們自己的主力上
比較有的賺...
要有自己的線材也很簡單...
因為全世界現在最有能力OEM線材廠的都在台灣
廠商倒不如就直接跟台灣oem廠聯絡
用oem沒上過市面的線
再打上自己廠商的牌子就好了
但是這算是一個很危險的做法
一不好就只能用送的了
=================================
好的電源線請找Myav上的線材王
CP值好到破表
電源線差最多
接下來訊號線
最後才是喇叭線
=================================
好的機器若沒有好的電源線搭配可是沒辦法讓他發揮因有的實力
可以先找幾條入門線材就可以知道差別了
建議璧插也要跟換唷~璧插也是影響不小的
=================================
插座是 COOPER Wiring Devices
有 500 600 700 的 ..
想說也沒差多少 就選了 700塊的
不過換插座要關總電源
璧差一換
東西原本的功力會回來
我是用古河紅銅鍍金,效果很好
連電漿的畫質都有更上一層的改變
================================
真的要用延長線 如果真的很講究的話 那還是要用音響用的排插了
有真的只是延長功能的排插 ,也有強調有濾波功能的,也有強調制震組絕噪音的材質
要看你的預算跟對聲音的要求來決定璧插&延長線的種類
但前提是 你的耳朵跟你的器材的靈敏度要能夠反映出來差異性
不然我說實話 換一大堆只是浪費錢跟心理作用而已!
=================================
我的看法跟經驗剛好相反
效果差最多的是喇叭線,再來是訊號線,差異最小的是電源線
排除音響本身的硬體,設計,品質外
周邊配件的效果真的是任人發揮了
=================================
關於換電源線這個問題, 有個疑問:
一台稍有等級的普通擴大機動輒2,3萬起跳, 難道廠商在設計時沒有想到電源線的問題? 沒有特別設計過嗎?
喇叭線或訊號線在購買喇叭時通常不會內附, 這表示可以讓玩家自己依照個人財力跟能力去搭配, 但是如果電源線也有這樣的不同的話, 廠商何必附一條普通的電源線打壞自己高貴AV的品質呢?
個人不是質疑各位大大的經驗, 純脆只是不解而已, 壁座跟排插我可以理解, 因為牽扯到電流電波(不懂)穩定問題。
=================================
轉盤.DAC.擴大機何者換電源線聲底影響較為大?
順序
1 dac
2 轉盤
3 擴大機
換電源線聲底影響較大
當然換電容聲底影響更大
=================================
更換電源線的變化一定有, 但只是大小分別.
對於換無可換的情況(也就是當下已達到該組合的極限)
才想到要升級電源線
因為相較於其他更改, 電源線帶來的變化不大
(除非你是用那種一條35元或日本機送的電源線)
(krell送的就很好用了)
因此, 基於錢花於刀口的想法
改變避震, 甚至更換喇叭的角錐所帶來的變化都大於電源線
(個人感覺)
如果一直想要換線
那麼升級訊源到擴大機, 或前級到後級的線也是個好主意.
=================================
如果是大力後級(或a類/偏a類)
電源線的粗細差異相當明顯
音量大小差個1格都有
有的線用在後級對低頻的差異更是顯著
dac對線材質比較有鑑別力
銅線/銀線有點差
但有時候差異程度不比後級明顯
曾經用過teac vrds25的同軸輸出當轉盤用
對電源線完全沒感覺
直接插110v或用變壓器降到100v或變壓器反插升到120v都沒感覺
=================================
改變確實不等於是改善。
多了點什麼,必定少了點什麼。
唯有少了點什麼,才會多了點什麼。
多了點什麼,乍聽(看)之下好像是太難聽,
仔細去觀察,似乎就是少了點那個感覺。
套用一般我們重低音的選擇規則:
用大低音可用在小空間,大空間可別用小低音。
因為................
沒有的聲音、怎麼弄還是沒有,不會因為加東加西錢砸的更多而增加。
相反的,如果今天多了,設想如何把這太多的讓它少一點點,那就簡單多了。
- Mar 13 Wed 2013 16:23
買房秘笈~看房十二招
買賣房子通常有3種途徑,一是透過親朋好友介紹、二是自己自力更生全部一手包,但大多數的人買賣房屋,都是透過第三種管道--仲介業者,來為自己打理一切瑣碎煩雜的事情,但是多聽、多看、多比較、多發表意見,才是維護自身權益不二法門。所以作為一個即將要買房或是以後需要買房的人,可以多學一些知識。
那買屋,首先就要看屋,這裡推薦看房十二招給大家。
看房十二招,招招實用
1、不看白天看晚上(瞭解入夜後房屋附近雜訊、照明、安全帶)
2、不看晴天看雨天(再好的偽裝也敵不過幾天下雨,此時漏水、滾水一覽無餘)
3、不看建材看格局(房屋機能是否有效發揮,有賴於格局是否設計周全)
4、不看牆面看牆角(看牆角是否平整、龜裂、有無滲水)
5、不看裝潢看做工(每個接角、窗沿、牆角、天花板等做工是否細緻)
6、不看窗簾看窗外(一定要拉開窗簾看一下通風、採光、排氣管等是否好)
7、不看電梯看樓梯(即安全梯。如果發生災難是唯一逃生之路)
8、不看電器看插座(設計精心的房屋,才能充分享受現代化家電的便利性)
9、不看傢俱看空屋(空屋才是真面目)
10、不問屋主問警衛(任何房屋在屋主眼裏都是最好的)
11、不看地上看天上(注意看天花板和角落有無漏水)
12、不看客廳看廚廁(家中的水、電、煤系統都在廚廁,是最容易漏水、出問題的地方)
看完房後,我們就要學會殺價。
「我們知道買房子有8字箴言,第1個當然就是地點;第2個是環境;第3個是收益;第4個是價格。」財經名嘴賴憲政表示,其中價格最容易「橋」!買房子誰都想用最便宜價格買到好房,但買房子也能像買衣服一樣殺價嗎?以下推薦殺價秘笈
不景氣買房七大殺價密技
一、密技一勤做功課掌握情資:殺價是內行人的專利,也就是說,想要購買的大樓周邊房價要搞清楚,透過房仲、大樓管理員、鄰居了解大樓的屋齡、房價、公設、戶數、有無基地台等。所以可以先上591實價登錄查詢,心裏有底氣,殺價才有底氣。掌握的情資愈多,代表你愈內行,房仲業務員較不敢拉抬價格,就愈能夠買到便宜的價格。
二、密技第二招調謄本了解屋主財務狀況:對有興趣的房子,可向房仲業務調謄本,因為謄本就像房子的身份證,可以了解屋主是誰、購買時間、貸款狀況,例如:購買時間短,尤其是買不到一年屋主就想轉手,大都是投資客;另外,謄本上的他項權利金額,代表屋主向銀行貸款總還款額,通常除以1.2,就是實際貸款金額。若是景氣好時,貸款可以貸九成以上,貸款金額除以0.9,就可以反推屋主購買的金額。只要掌握資訊,連屋主想賺你多少錢、甚至賠本出售,都可以掌握到八九不離十。
三、密技第三招先議單價、在議總價:以總價1200萬元、30坪的房子而言,每坪單價40萬,總價頂多殺到1000萬;但單價40萬,打八折,每坪32萬元,總價就可以議到960萬。議總價數字大屋主感覺自己吃虧了,但議單價較沒感覺,往往可以議到不錯的價格。
四、密技第四招多組出馬、探詢最低價:購買預售屋時,最好分多組去看屋,例如:A棟八樓,三組談到的價錢都不一樣,起碼有一組最便宜,再以那一組去簽約;另外,也可以拉朋友一起去,技巧性的詢問,若一次買兩戶或三戶,折扣空間有多大,藉此試探建商底價的空間。當然買戶數多折扣空間愈大,再以折扣之後的價格說,你的預算頂多只這樣,往往建商在有利潤可圖情況下,仍然願意讓步。
五、密技第五招集體團購:現在買房子都會在網路上召集同好,往往不相干的一群人,為了砍房價,在網路聯絡好,一同去看屋向建商砍價。由於建商一次可以去化多戶,折扣空間也比買單戶便宜很多;另外,小套房這類產品很適合集體購買,如果一次兩、三戶買在同一層隔壁左右,出租時好管理,未來要賣彈性空間就很大,若小套房不好賣,可打通成三、四十坪的空間出售。
六、密技第六招拿現金砍價:有些人自備款較多的,甚至買房子不貸款,更要把握現金的優勢。若遇到代銷公司要結案、建商需要現金周轉,或是中古屋賣方要出國等情形,付現金買房子就可以發揮最大的價值。根據經驗,現金交易在大型建案的砍價上特別有效,有些建案推出動輒五百戶、一千戶、或造鎮計畫的大型建案,業者所背負的利息壓力相當大,因此,若發現建商還有大量餘屋待銷售,此時現金購屋可以砍到意想不到的價錢。
七、密技第七招價格底定、用力要贈品:買房子殺價其實和拍婚紗很雷同,拍過婚紗的人都知道,通常走進一家店,如果對他們的產品滿意,大家就坐下來談價錢。在一陣奮力殺價之後,價格已經殺到低點的時候,接下來要做什麼?沒錯,捧花、戒台、麥克筆,開始勇健要贈品,有什麼就要什麼。
下面新的殺價秘笈又來了~~!
1、隱藏對所看房屋的喜愛程度,再有好感也不要輕易流露,越是漫不經心房東就越心虛,心虛自己掛的房屋賣價是不是合理,方便後面的殺價。
2、言談中對房東透露已看中其他房屋並已准備付定金,但也很喜歡此套房屋,流露出左右為難的樣子,窺探房東的賣房誠意度,如果是很誠意出售,勢必強力推薦自己的房屋,這時就可以慢慢殺價了。切記表演一定要逼真,要在一定的範圍內殺價,把握好度不要太過火,否則會適得其反。
3、告知房東已經付了其他房子的定金50000元,如果違約不買房東會把定金沒收,但自己確實很喜歡你這套房屋,看能否便宜點作為補償自己已付但將被房東沒收的定金。
4、告知很喜歡此房屋,但要等自己的房子出售後才能買,要求付款時間推後,一般的房東都不會同意,這時就退一步說要貸款或墊資,但都需要額外的費用,商榷能否共同分攤,其目的也是為了降低房價。 5、列出房屋的眾多缺點,但又要表露出比較喜歡的狀態而猶豫不定,逼房東自動降價。列出房屋的缺點時,一定要向房東流露出自己對此套房屋很感興趣,不然房東會認為你沒有誠意而斷了回旋余地。房屋缺點概括:交通不方便;交通方便,但是太吵;周邊配套設施不全;周邊配套設施齊全,但是太雜亂;物業管理比較差;物業管理好,但是管理費太高,居住成本高;樓層低,蚊蟲多,採光差;樓層高,出入不便,噪音大;朝北日炤不足;朝西西曬嚴重;朝南雖好,但有可能看不到景觀;毛坯房自己裝修很麻煩;裝修房又不喜歡他的風格,裝修時還要花錢敲掉等。
6、告知自己真的很滿意,但家人、老公或老婆不是很滿意,希望價格便宜點可以說服他們,最好現場打電話跟家人商議時爭吵一番,上演一場苦肉計,越逼真效果越好,殺的價格也越理想。
7、告知自己可以一次性付款而縮短交易周期,但自己又不太想把一大筆資金變成死錢,除非有便宜的價格,這對急需資金周轉的房東最為生效。
8、想法知道房東的電話,讓自己的家人扮成中介公司業務人員,向他推薦他樓下或樓上的房子,問他買不買,但是價格一定要比他在賣的房屋便宜,塑造虛擬競爭對手,讓他認為該房屋有競爭對手,達到殺價的目的。 9、擅用手機。在殺價的過程中你的手機“自動”響了,有其他中介公司業務員給你推薦房子,跟此套房屋小區、面積、樓層相仿,但價格便宜得多,在通話中你表示看完房後立即就可以定,此時如果房東願意挽留或者著急,表示有殺價的空間。
10、擅用房產廣告。事實勝于雄辯,用數據說話。極力找到看中的房屋在市場上的廣告價格,一般來說房產中介公司在媒體上廣告刊登的價格都比房東的掛牌價低,用此打擊房東,告知整個市場上都以這個價格在出售他的房屋,以此摧毀房東的最後心理防線,達到殺價的目的。
11、隨身帶著50000元現金,說只要價格便宜到自己的心理價位就立即付定金,這是殺手齔,房東都是見錢眼開不見兔子不撒鷹。
12、如果實在殺不下來,不要留戀與不舍,立即拔腿就走,讓房東擔心失去你怎麼一個誠意的客戶而立即讓價,這叫欲擒故縱。
- Mar 13 Wed 2013 16:13
公寓5樓能不能買
公寓五樓應該是除了一樓外價格最高的樓層(但須有頂加)
沒有頂加的話 就是一棟公寓中價格最低的樓層(除了早期公寓的四樓)
一樓最貴 因為它有店面使用效益 又免爬樓梯 但也比較吵雜一點 做生意最佳
二樓不一定好 老舊公寓的管線(水管通道)幾乎都會在這層出問題 馬桶味道有時很明顯
三/四樓就一般般 但四樓以前人比較忌諱所以價格通常最低 但現在比較不忌諱了
真正在買五樓頂加的也是不少 很多還指名要買
使用空間大啊 光這點爽度就差很多
五樓的公寓應該是比較不好脫手吧!
現在若要投資公寓,絕對不考慮四、五樓,除非地點、環境絕佳,價格明顯低於行情價!
================================
非不得已 絕對不買
理由:
1.無頂加,要補漏(每隔幾年做一次或裝僅能蹲下的屋頂)
2.有頂加,怕被報拆,若為83.12.31前能報緩拆,不能改建,只能輕微修繕,也不能換新屋頂;法律層面是進入訴訟程序,必拆。
3.爬樓梯真的很累,妻子若懷孕很辛苦,年邁雙親雙腳不方便。
================================
有個資深的房仲朋友說
有頂加的物件很難處理
特別是公寓頂加
因為屋主心態會想賣比較貴 甚至把頂加當成實際坪數來賣也有
如果是五樓頂加更麻煩
正常人不太會每天想爬五樓 家裡有老人家更是不可能買
四樓都很勉強了...
有些屋主頂加半買半相送
有的要多賣五成才甘心
當然買家希望的是討便宜
認為又沒有權狀 老舊公寓大樓的頂加能用多久算多久
未來要都更也沒辦法算入
到最後都是掛半天賣不出去
================================
無電梯公寓的5樓頂樓。通常是所有樓層,買賣雙方心中價差最大的房子,最難成交。
頂樓的賣點就是多了頂加違建可以用。但違建畢竟是違建,只要1~4樓看你不爽,花個20萬找律師跑一下法院,違建就要拆了。
現在社會跟20年前不一樣,住大城市的人(台北),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鄰居長什麼樣子,更別說敦親睦鄰。所以對年輕人而言,頂加根本沒加分。
對喜歡串門子的退休老人來講,頂加算加分,但問題是卡在老人身體不好,不想爬樓梯。所以也不一定會買。
但是以上這幾點,賣方根本聽不進去。尤其是台北連漲八年,屋主的心態都是明年賣,價錢會更高,所以也不願意降價。到最後變成有行無市。無法成交。
到最後會去買5樓的是誰?
「職業房東」
5樓跟頂加統統隔成小套房租人。花個10~20萬紅包把1~4樓住戶打點好。你開心我開心,大家都開心。租個2~3年,房價上漲,賣掉再賺一筆。
如果你是租屋族的話,你會發覺這種改建小套房,幾乎都集中在5樓,2,3,4樓超少。
但是奢侈稅之後局面不一樣了,因為投客買方統統不買,只剩自住客願意買。但問題是自住客買下之後,一定會把隔間還原,要花不少錢。等於是賣方一定要降價才賣得掉。
但是就跟我前面講的一樣,屋主統統聽不進去。一樣開天價。所以無法脫手。
================================
一般自住戶很少願意考慮到五樓的
因為四樓就已經蠻累人了, 五樓更是不用說
現在買房多是30歲左右剛成家的人, 接下來馬上面臨或已經面臨抱小孩拿東西上下來的問題
40歲以上新購或換屋也不會考慮這麼高的樓層, 因為接下來就膝蓋老化問題
光購買者就去掉一大部份了
如果沒頂加更是不會考慮
有頂加的也要評估何時蓋, 是否可能被報拆等問題
還有一個重點, 如果目標是頂加, 四樓頂加條件比較好, 這才是最受歡迎的頂加
如果我是自住我也寧願挑四樓含頂加, 不要五樓含頂加
此外相較於四樓公寓, 五樓公寓都更條件也比較差
等都更的投資客也比較不會考慮五樓公寓
但不巧五樓頂加屋主認為自己跟四樓頂加一樣有頂加, 就有相同的加碼條件
於是開高高的難以成交
奢侈稅前五樓頂加還會有職業房東, 改一堆小套房出租獲利
奢侈稅後這類投資客消失, 就難賣很多了
幾個月前看到一間公寓被改成一間間小套房, 屋主自住兩間其他收租, 離捷運很近, 在三樓
如果他在奢侈稅前賣我相信會非常好賣
加上其他條件這個是標準投資客會接手的物件
但奢侈稅後剩下自住客就難賣了
因為隔一堆小套房, 自住客要住還得花大錢改回去, 但他的價錢又開高於市價
裝修費再疊上去會太高但又不能不花
以前我們也問過, 但屋主表態不缺錢不願降價
擺了半年多到現在每天都在房仲店頭看到
這還是三樓, 自住購買意願比較高的樓層, 五樓情況我想會更嚴重
================================
有頂加,怕被報拆,若為83.12.31前能報緩拆,
沒人投訴,政府是不會主動來拆.
拆除隊說這種是不告不理, 一但告了, 法律明文,頂樓是公共空間,不得佔用. 而且不願自行僱工拆除,縣府會要求被拆戶負擔費用.
緩拆 不是不拆
如果只是鄰居不爽打去報拆大隊
可以用83年前蓋的來塘塞
當鄰居起度爛去法院告你,走到法律程序
判決下來是公共空間,很抱歉~必拆
================================
頂樓+頂加
賣方:使用空間更大真卯死,故價格提升。
買方:爬樓梯累死、漏水自費嘔死、被鄰居報拆嘔死,故價格降低。
仲介:除非遇到盤子賺死,否則此物件掛網掛到死,故聽天由命。
買頂加靠運氣,如果真是lucky的好物件,屋主為什麼會賣?
買到好頂加的人,我只能說真好運!
或者觀察該棟住戶,若全都陽台外推,
他報拆你,你報拆他...各自來抓小辮子..
================================
頂樓加蓋如果是當自用,那還OK(畢竟是屬於舊違建的緩拆)~
可是如果是要出租,那就要多想想,哪一天新搬進來的住戶不爽,隨時可以報拆除大隊~
所以台北市很多頂加的結果就是房東將合法的四樓或是五樓隔成套房出租,而自己跑去住頂加~(避免衍生不必要的問題)
如果頂樓住戶擅自將頂加出租,樓下住戶的確可以告上法院並且要求你返還租金給樓下各樓層喔~(有許多前例可循)
================================
有牆能住人的才算是頂加
因為這樣才能稱作真正的使用(比如自己拿來住或是隔間出租, 也就是等於室內空間變大的利益才算
(當然也等於侵犯其他住戶的權益霸佔起來自己用, 就是得賭會不會被報拆了)
只有鐵皮屋頂只能算的上最快的防漏水法以及當個晒衣場或遊戲場或烤肉之類的而已
價格上當然有差
- Mar 08 Fri 2013 14:22
什麼是SysWow64
Wow!什麼是Wow64
今天有個同事,被SysWow64搞暈了。這裏簡單介紹一下。
64位的Windows並不是簡單地把所有東西都編譯成64位就萬事大吉的。關於64位的CPU應該做成什麼樣子,Intel和AMD曾有各自的打算。AMD的回答直接了當:新的64位處理器,應該能在提高更高處理能力的同時,保持對32位元應用程式的相容性。而Intel則希望借此機會,把下一代的處理器,設計得更完美。於是,就有了AMD的x86-64(後被稱為amd64)的處理器和Intel的IA-64(安騰)處理器。和amd64不一樣的是,安騰處理器並沒有很好地提供對32位元應用程式的支援。具體資訊,讀者在網上應該很容易找到,也就不多說了。
Windows作為一個作業系統,自然希望用戶在運行64位元作業系統時,也能像以前一樣,運行各種32位元應用程式。這一點,在amd64處理器上,相對容易做到。而安騰,幾乎是另外一回事。(後來Intel也生產了相容amd64的處理器,但那是後話。)
雖然我說“相對”容易做到,但也不是空手套白狼。當作業系統運行在64位元時,怎麼才能保證已經存在的32位元應用程式以為自己仍然運行在32位元系統上呢?微軟的解決方案是:Wow64,全稱是32bit Windows On 64bit Windows(64位Windows上的32位Windows)。
你也可以這樣理解,雖然整個系統是運行在64位元模式,但如果一個應該程式是32位元的,Windows會在64位的基礎上,載入一個“32位的Windows”。這樣,這個32位元應用程式就以為自己是運行在32位元的系統之上的。
於是,你也可以想像,這就意味著,64位的Windows,不但帶有64位元作業系統應有的系統檔,還帶有32位元系統應有的系統檔。
我們都知道的是,Windows系統的主要系統檔都是放在一個叫做System32的檔夾中的。為了能同時放下兩套系統檔,Windows會在64位元的系統上,增加了一個檔夾,叫SysWow64。
這便有了一個問題,System32和SysWow64裏面,哪個放的是64位元的系統檔,哪個放的是32位元的系統檔呢?
如果你還記得Wow64指的是64位Windows上的32位Windows,那麼,你就能會想到,SysWow64裏放的是32位元的系統檔。但你也可能會問,為什麼一個明明叫System32的檔夾裝的是64位元的系統檔,而一個明明叫SysWow64的檔夾裝的卻是32位元的系統檔呢?既然是64位元的系統,為什麼不能有System64和System32這樣的檔夾呢?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答案也很簡單: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相容性
如果我問你,可曾有多少機會接觸過安騰處理器呢?我想,對於一般人來講,應該是沒有的。那為什麼amd64會大行其道,而安騰處理器卻鮮為人知呢?還是因為一個軟硬體設計上的關鍵概念:相容性。
正是因為安騰處理器,沒有做好對已有的32位元系統提供良好的支援,便其一直處於市場的邊緣。這和你不會買一台看不了類比信號頻道的高清電視是一個道理。
之前我們談到的相容性,是指在64位Windows上,相容已經有的32位元應用程式。現在考慮另一種相容性。
如果你寫了一個很牛的32位元的應用程式,現在,你想把它變成64位元的應用程式,以更充分地利用64位處理器所帶來的新的處理能力。你肯定覺得,這不就是讓64位編譯器編譯一遍就完了的事兒麼?可能你發現,這並不是骨感的現實。你突然發現,你的程式裏,為了某些你已經想不起來的原因,把System32這個檔夾,寫死在了你的程式裏。而這個System32中的32,讓你很不安。你嘗試著運行了你的程式,卻發現一切正常。為什麼呢?因為這是Windows系統的另一個相容性方面的努力:讓一個已有的32位元應用程式,不加修改或者盡可能少地加以修改,便可以被編譯成64位元應用程式並在64位元Windows上運行。其實,把System32這樣的路徑,寫死在程式裏,並不是一個個案。所以,為了保證這些應用程式可以順利地過渡到64位,Windows最後還是決定讓64位元的系統檔放在System32的檔夾下。而讓32位元的系統檔,搬到了SysWow64中去。
你肯定會想,那讓32位搬到SysWow64中去以後,那些寫死在32位元應用程式中的System32怎麼辦?答:Windows會給他們轉向到SysWow64中去。那讓64位中的System32轉向到System64不也是一樣麼?真的一樣麼?不一樣麼?真的一樣麼?不一樣麼?真的不一樣。
作為64位元Windows作業系統,當然是希望能充分發揮64位處理器的潛力,讓應用程式更有效率地運行。如果在運行64位元應用程式時,總要檢查是否需要轉向,勢必影響程式運行效率。所以,不能給64位元應用程式做沒有必要的轉向,如果說必須要轉,那就只能轉32位元應用程式了。是的,沒有辦法,在64位元作業系統中,32位元應用程式要做一些小的犧牲。
此外,為了保證32位元應用程式不與64位元應用程式相衝突,除了System32檔夾外,註冊表也需要為32位元和64位提供兩套,也需要讓32位元的應用程式在必要時重定向。
結論
所以SysWow64檔夾,是64位Windows,用來存放32位元Windows系統檔的地方。
後記
相容性是一個重要的事情。當然,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你在Windows 7中運行"winver",你就會發現,Windows 7原來是Windows 6.1。為什麼呢?事情是這樣的,Windows XP是Windows 5.2,Windows Vista開始變成了6.0,結果,很多應用程式只是檢查作業系統版本號的頭一位,發現不是5,於是就提示用戶說:“我們不支援Windows XP以前的系統”。這也是從Windows Vista的不成功中,學習到的一課。也許,以後永遠都沒有Windows 7.0也未可知啊。
- Mar 06 Wed 2013 15:21
藍芽傳輸對耳機音質是否有影響?
藍芽,這個過去高不可攀的科技功能,在這幾年手機及配件廠商努力的推廣之下,逐漸變成消費者購買手機的主要的參考因素之一,從傳統的基本的藍芽語音功能一直到藍芽傳輸,接下來的藍芽又要玩什麼呢?
什麼是藍芽立體聲?A2DP(Advance Audio Distribution Profile)
A2DP 能夠讓兩個同樣支援藍芽音效傳輸的裝置互相串連,無論是 1.1 或 1.2 版,都能輸出如 CD 音質(16 bits,44.1 kHz)般的音樂。假如有任一方沒有支援 A2DP 的話,這時音效就只能輸出 Handsfree Profile(8 bits,8 kHz)
===============================
查到的資料如下:
傳輸速率(Transfer Rate)理論上為1Mbps,實際有效速率最高只可達721kbps,未來可以達到12Mbps
看起來傳輸速率好像有點局限
未來的理想值12Mbps相當於usb1.1的傳輸速率
先不論這樣的速率夠不夠
小弟覺得比較大的問題是藍芽傳的是數位資料
耳機端勢必要有個dac
這個dac的品質應該就是藍芽耳機音質的瓶頸
===============================
以這邊headphone的等級來說, 除非你是木耳, 不然你絕對聽得出來SBC的爛.
那個我用ER6時聽mp3(透過A2DP)時就很明顯了, 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A2DP, 其實A2DP規格裡是有支援MP3及AC3, 不過那是Optional, 只有SBC是M, 目前支援MP3及AC3的應該是沒幾個耳機啦.(要多外掛晶片, 現在藍芽晶片裡沒這個DSP.
===============================
用的是R35 該怎麼說呢 一整個囧
d-Jays的聲音低頻過強 搞得一整個糊
輕音樂還好
只要bass和大鼓一下去就囧掉
配上ER6,3 studio
恩全面弱化不過特色還在 算是等比例弱化(低頻稍稍變強)
接上ER4p和TF10
聲音勉強及格
不過這是ER4和TF10欸
聲音變成這個樣子
回家又試了一下
感覺原廠附的有線耳機都好很多
以上是GSmart t600+R35+flac檔的聆聽心得
不過不同的藍芽應該也是有差啦
搞不好也有還不錯的
- Mar 06 Wed 2013 11:34
奈米鍍膜處理細紋有用嗎?
細紋的產生是因為金油面不平整, 細紋的地方就金油被刮掉的不見了, 要真正的處理細紋就是把細紋旁邊的面, 切的跟細紋一樣高, 就沒細紋了. 這個就是拋光 有些"蠟"說有金油填補物, 就幫你蓋掉一些細紋, 但是"蠟"是用水洗就慢慢會被洗掉的東西, 所以洗久了, 細紋就跑出來了.
台灣美容廠虎爛的真的很多, 膜, 不就是"非天然"蠟的一種, 有的只是實效性比較久而以, 蠟, 也只是保護金油到某個程度, 更無法保護防刮. 大部分就是保護, 水痕, 酸雨跟鳥大便, 還沒聽過有可以保護刮痕的
在貴的的美容店, 沒有人會好好洗你的車的, 所有的刮痕來自於不當的洗車跟打蠟. 用髒的海綿, 或者髒的拋光棉, 來回的磋著你的金油, 你覺得你的金油會不會被刮花. 拿洗過鋁框的海綿去洗你的車, 你覺得上面的沙粒會不會磨爛你的車?
要車子沒刮痕, 在洗車時, 用的布就只能畫過漆面一次一個方向, 就要用清水洗乾淨那塊布, 擰乾, 在放回去泡沫水桶裡, 然後, 在不斷的反覆這個動作一直到車洗乾淨, 洗框的海綿不能拿來洗車面
================================
拋光或去除凹下去的刮痕...就把它想像成去角質(金油層),
人的角質會再生,車子可不會...
這層保護層只會越來越薄 小心使用.
有許多路上的老車這層可能年輕時候沒好好顧,老了都沒有反光退色了...
到最後反而更容易卡髒污
我都自己鍍膜,很多次常去的單純水洗的洗車場竟然問我要不要打蠟...
我最後一次就說 我有鍍膜了不用...結果那人竟然說有鍍膜也可以打蠟...
我當下就很想說...那我辛苦鍍的膜不就被你給摩掉了...
有很多市面上洗車廠打蠟都是用打蠟機隨便磨來磨去
不知情的人當下看起來很亮...殊不知這是磨掉金油層換來的...
人的臉可以去角質,去了變光滑明亮...也會再生,但去過頭就是容易過敏 泛紅...
因為受傷了...
用這個意思去想就好囉
車漆表面有髒污尤其是鳥大便或之類的要去除是絕對沒錯,怕吃進去漆面...
但不可一直追求拋光或拋到沒太陽蚊...
這都是磨掉金油層而來的.
- Mar 06 Wed 2013 11:26
洗車程序
把身上的戒指, 皮帶拿掉, 換全身海綿的運動衣, 防止身體碰的車子的時候刮傷車身
先用水噴4個框(水壓低), 盡量不濺到車身, 開始用海綿式各種大小的刷子, 刷鋼圈, 然後輪胎, 邊洗邊用水沖乾淨, 把手伸進去,框的裡面, 把所有的煞車粉塵洗乾淨, 用小刷, 刷煞車卡鉗,洗蝶盤 用手指刷框的背後, 用水沖乾淨, 這樣洗1顆大約要20分鐘, 4顆洗完要約1個小時.
洗煞車時要等車子完全冷卻, 約使用後1到2小時, 用冷水沖碟盤容易讓碟盤變型, 所以一定要等它冷卻
洗完框後, 用高壓噴車, 底盤, 排氣管周邊, 4個輪拱裡面都要噴洗乾淨, 人要趴下來盆底盤, 噴完後, 噴泡沫,泡沫要讓等約5分鐘才開始洗,
車子髒的時候會直接在噴水, 在上泡沫一次 開始準備2桶水, 跟洗車毛手套 (我個人不喜歡用海綿洗車, 因為海綿不會把灰塵, 髒物黏著上來, 只會被你拖著在車身上遊走,所以我只用手套)
我會準備8個的手套, 一次丟入泡泡水桶裡, 4大4小, 大的洗下半布, 小的洗上半部, 洗過的手套, 直接丟到清水裡面, 並不再使用,洗的時候, 從車頂的最前面, 或者最後面, 輕輕的拖到另外一邊, 手套翻面, 洗第2部分, 我是不會用手套在車上面畫圈圈的,這樣來回的把車洗乾淨, 通常8隻手套就夠了
接下來, 沖水, 然後利用潑水的效應讓車身的水離開車體, 接著我拿出我的汽車專用吹風機, 把車吹乾, 我是盡量不用手碰我的車子板金的
用過的手套我用水洗乾淨後, 就會用我專用的洗衣機把手套洗乾淨, 並且烘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