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車款 維修資訊】BMW1、3系列

585070_20120918_231323
●問題:部分BMW新款F20 1系列五門掀背車、F30 3系列房車,新車出現座椅下方、冷氣出風口支架大面積鏽蝕情形。
●影響數量:
◎F20 1系列今年2012銷量約770輛
◎F30 3系列今年3月上市,至今約1235輛
●車價:
◎F20 1系列147~241萬元
◎F30 3系列183~312萬元
●處理:最快下月提供零件更換。
●電話:0800-291-101

買歐洲車真的需要一點勇氣和.....很多錢維修

===========================
F30 318d,剛入手約10天左右,椅底下有鏽蝕狀況,與業務反應後,得到的回應是「正常」,那是否沒生鏽就不正常了嗎?該如何解決呢?

除非是不鏽鋼或是有上一層底漆...
不然一般鑄鉄材質...
隨著時間長短環境氣候...
多少都有一點鏽斑...

現在沒賣出的F30也一樣啦!不只F30連F20也一樣生鏽,不要說椅子生鏽冷氣出風口拔掉裡面車子的骨架也一樣生鏽,這是正常的話除了1 or 3系列為何沒出現在災情,其他進口廠牌為何沒這問題(福特&TOYOTA有發生過),汎德說的都是鬼話!!
沒掛牌就發現了,現在汎德沒掛牌知道的車主的處理SOP就是,
1:磨掉上漆
2:"如果"未來公司有要換椅子會列為第一優先
3:退訂

其實車子的內部一些鐵架它就只有鐵,上面是沒噴漆的,如果沒有用到水,它雖然會有一些鐵鏽但只是表面上而已!!支撐儀表板總成的那支鐵柱就是了...
我也不曉得為什麼車內有一些鐵架它是不烤漆的!!!很多車你把儀表板內部支撐鐵柱拆出來看,有的車都是沒烤漆的,原廠才會講那是正常的!!!

現在有人出來講,這些地方會生鏽的,應該都從未拆過車子的人吧,沒有烤漆的鐵架當然會生鏽!!!
以前是沒這麼快讓人看到生鏽的,可能從南非運來台灣的包裝跟保護都沒有德國的運來的好,才會新車就讓人看出來了!!

雨刷的問題需更換FEM 再編程即可, 目前已知由於FEM 為F2X/3X 共用件, 目前的確有點缺貨...

這是bmw強的地方
bmw從e30的年代到現在的f30都一樣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儀表板內鐵都直接放一根生鐵在裏面!
絶對不是忘記噴,德國人做的車就是務實,不需要的都不會多給你!!

===========================
汽車分為外觀與非外觀件,原則上非外觀件,只要能達到功能就好,外觀不是絕對因素,看不到的部分,還硬要去要求外觀,這就真的很龜毛了...

電鍍製程改成對環境比較無毒的製程,防鏽能力變差早在廠商的預料之內,這在業界早就是公開的秘密,製程變得很難控管,但是對於安全來說,是沒有任何影響的,如果對於外觀無影響,也不是眼睛看得到的部分,消費者還是不要太過在意,否則你會有找不完的碴....

B社生產的車子,一向自認為是車界的LV
該公司與代理商要傳達給消費者的印象,無不強調自家車子的質感,更不提售價是如何的高...
會有消費者買單,他們的心態絕對不是那種去10元商店買東西的態度
今天B社出了這樣的事情,個人認為是cost down所付出的代價
想要cost down又想在品質口碑上拿世界第一,被打臉是正常的

從外觀來看,座椅底下應該是鍍鋅鋼板,一般來說這種鍍鋅,只要前處理有做好,鍍層厚度也夠,存放位置乾燥,應該是不會生鏽才對,應該是偷工減料無誤,拆開出風口裡面的車架,一般而言焊接過後都會做上漆處理,不過很明顯那根樑是沒處理過的,不過仔細看看國產車,其實那邊沒處理的也不少,十年前鏽長那樣,十年後鏽還是那樣的可能性很高,因為汽車本身內部有空調,所以環境濕度控制還不錯,實際說起來只有爽度問題,沒有安全性的問題...

沒鍍啦,不騙你,spcc原色就這樣
要是鍍鋅鋼板的話是淺灰色(表面有大片鋅結晶得則是更便宜的初級品),3~5年內鏽痕就只會在沖斷截面上出現

===========================
現在車商的作法是塗黑漆眼不見為淨,但鈑件有兩面,轉折處也很難塗到,
誰能保證被漆掩蓋是否會繼續氧化?
甚至將來起泡洞蝕!

就算真的換了椅子與中控台鈑件,
誰又能知道在"眼睛沒看到"的地方,到底還有多少被cost down的零件呢?
原廠必須提出 "全車十年以上" 無銹保固吧!
他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產品的話,憑什麼要我們花兩百萬去驗證它?
如果要訴諸媒體,應該要把"全車保固"當做目標才對 !
一次到位,日後不用提心吊膽!

有賣過車的人都知道,車行都是專家,整台車會很仔細的從引擎看到後廂底盤,
一旦找到疑似泡水或事故痕跡,必定會大砍價,
到時被砍了幾十萬,原廠會負責嗎??
現在就要折讓給我們才對吧 !

===========================
以2手車行來說,日久鏽蝕的痕跡與泡水的痕跡其實是兩件事
非外觀得日久鏽蝕的痕跡基本上車行不太在意

2手車行對泡水痕跡之所以會特別在意那是因為泡水車在車體電系.線路.內裝.鈑件等部分無法預期的異常太多,就算車行接手了也要整過或偽裝,除了花成本外,也要用騙得才好賣出去

一般的鏽蝕(非外觀)他們就以通常年份得正常狀況來看待而已
當然有鬧過風波,風評不佳的車型或年份還是會導致車子2手價不佳,如果爭取得到補償是多少好一些啦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DIY喇叭線,話易容易,話難又會好難。所以對於初次接觸,都係以簡易入手的方式較好。

學習目標

雖然坊間有很多原裝廠線,但音色較Standard,想要找尋合適自己的聲音味道,不妨自己動手做喇叭線,接頸頭、線身可隨意轉換,不似原廠線般,剪掉就失去價值。另外,如果自己做的線材,能砌低較貴的原裝線,會有很大的成功感。

Tips

有人會電工的焊錫方式,將叉頭及電線焊實,去固定接觸點。原因是怕時間久金屬氧化,銅線會走位,惟焊錫後,也會增加阻抗,所以也不主張用錫,只用打線耳的方式將線鉗實便可。

首先要了解線材,在香港能夠買到的線也有很多款式,一般都以銅線作主力,另外有合金線、銀線,看用家是如何使用,價錢是如何投資。當然銀線售價較貴,用來做喇叭線的,就真係斷斤稱。銅線有不同的純度,最多人用及最常見是6N銅,6N的N意思是點數後有幾多個零,6N即是點數後有6個零,當然零位愈多,純度愈高,價錢也會愈高。此外,亦有不少人喜歡用CAT5電腦線來做喇叭線,它亦是用銅來造,以編織方式去造線,不同線數及不同的編織方式,聲音也有不同,其優點是較有利高及中頻表現。

如何揀接頭?

喇叭的接頭主要分為兩種:蕉頭及叉頭。蕉頭有長蕉及短蕉,視乎喇叭本身的設計,使用時較為方便,一插一除便可,但論接觸點,就不及叉頭好。叉頭是根據它的外形而命名,有打耳線及扭螺絲等款式,選擇時要留意它的開口大小,一般分有4mm、6mm、8mm及10mm,需視乎電線的粗幼。另外,有些叉頭有鍍金,這類只是好看並不好用,因為在銅上鍍金,要先電層鎳的物料,它的好處是附在銅的表面,令銅的表面平滑,然後再鍍層銀或金,惟鍍上的物料有很高電阻,令聲音變差,所以一般用回簡單的純銅便可。

事前買線check point

先要預計必要的長度,例如實際長度為1m,適當的長度會建議1.25m-1.5m。購買時,可以買長一點,DIY完之後再剪。另外,左右兩聲道的長度要一致,避免兩邊訊號傳遞時間不同。

專家話:

線材只可以將器材發揮最好效果,而不能起死回生。DIY造線,先要看預算,價位上沒有規定,但可以看心理關口,可以是機器總價的1/3左右,心理就能平衡,如果線貴過機器,聲音雖好,但也不會開心。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雖然318d扭力不敵320d..但卻可小覷320i
終於體驗到板上一些大大說的試乘後才知道柴油的猛
一大腳...那貼背所帶給我安心的感覺
只能說....超屌!!熱血專屬!!
底盤,換檔綿密性,操控,都已經超出我對柴油車的預期了

超過100以後18D就沒戲了,開市區則很合用(力量合用,油耗則普,不過還算不差)
但是這次的隔音真的做得不錯,高速上在車內感覺不太出是一部柴油車
還有HAC好像是自動的,上坡起步如果一堆車,油門又不習慣會很怕K到前面

逐漸普及至BMW全車系的Steptronic八速手自排變速箱,對於新3系列的各項表現都有極大的幫助,特別是對於高速油耗以及換檔精緻度方面,不過由於318d並沒有和其它車型一樣搭配運動化自排系統,因此在動態行車模式的選擇上,318d少了Sport +選項,僅有Eco Pro、Comfort以及Sport三種模式可供切換,不過即便是少了進階運動化模式,在Sport Mode下,變速箱換檔的反應更快、升檔時機也會延後,已經能夠帶來高水準的加速樂趣。

動態行車模式切換:
運動進階模式(也就是 Sport+)需搭配Sport Line, 運動化自排變速箱, 主動式懸吊或可變式運動轉向系統

確定去看的f30 318D是沒有sport+模式的...
可能真有不同..

總評:

d系列真的是熱血的好車一部~~柴油車比汽油聲大聲...
老實說...關上門後...真的聽不出來 其餘車上真的蠻安靜的
汽油也不錯,只是扭力真的被柴油打趴了
我已經愛上柴油帶給我的舒適貼背感了
就是喜歡這種駕馭樂趣
大哥也開出蠻誘人的條件害我有點想提早換車了

柴油有哪些缺點呢?

吵了點...保養貴了一點點...
其他都是優點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ticle1(2)

318d則是屬於「陽春」的基本車型,並未搭配特殊水箱護罩、保桿與霧燈樣式,車室空間也同樣不特別強調動感或奢華,而是回歸基本盤面的質感以及BMW駕駛導向本色。

雖然說是入門車款,實際上318d行車表現並未因此表現羸弱,配置與320d相同的直列4缸2.0升TwinPower Turbo渦輪增壓引擎,俱備高壓共軌直噴與幾何可變渦輪技術,不過帳面數據稍稍下修來到143匹以及32.6公斤米。

老實說,143匹最大馬力聽起來並不是那麼誘人,尤其在動力數據無限上綱的年代更是如此,但32.6公斤米最大扭力卻足以滿足重踩油門時的殷殷期盼;變速系統採用Steptronic 8前速手自排變速箱,加上動態模式的Dynamic Driving Control系統,能依照需求在Eco Pro、Comfort以及Sport三種模式間切換。

單就數據上來看318d馬力數據並不大,實際上卻也相當夠用,D檔搭配Comfort模式,318d動力表現足敷日常需求,只是平順甚至帶了點乏味;進入節能優先的Eco Pro模式下,318d的反應就變得有些慵懶,就好像炎夏炙熱,為避免熱到爆汗所以降低活動一樣。

切換到Sport模式後318d明顯回復藍白廠徽熱血本性,不論油門或方向盤回饋、引擎陣陣呼喊聲浪,再次證明BMW應有的動感本色;排檔桿往左方一撥進入M/S模式,至此,318d活躍性格開始綻放。扭力在近2000rpm時盡情釋放,一路拉到5000rpm所形成的扭力高原頗為飽足,如果想要超車或提振士氣,輕輕向上一撥變速系統快速降檔,轉速旋即拉升提供暢快的奔馳能量。

單就商品本質來說,或許提到BMW時總會對性能操控之綜合演出,投射過多之期盼,然而超過30公斤米的扭力數據,還是能滿足在加速性能上的渴求;總得來說318d或許數字上並不驚艷,但對一般日常使用而言卻相當充裕,只要搭配適切之設定組合更可展現不落人後的樂趣。

第6代大改款3系列

提供5種動力編成、4種外型設定的豐富陣容,並以318d 183萬元、320i Sport Line 198萬、320d Luxury Line 209萬元、328i Luxury Line/Sport Line 251萬元以及335i Sport Line 310萬的價格進入市場販售。另外,汎德亦表示3種風格套件仍可依消費者喜好不同而搭配,320d、328i、335i更換套件不需加價。

格局全面放大,鋒銳氣勢更盛

車長4,624mm、車寬1,811mm與車高1,429mm的新世代3系列,分別在車長與車高增加了93mm與8mm,軸距亦同步拉長50mm來到2,810mm,同時前後輪輪距也比現行車款分別加寬了37mm與47mm。

1341567350

柴油車型部份,318d與320d皆搭載代號N47的2.0升TwinPower Turbo渦輪增壓引擎,俱備高壓共軌直噴與幾何可變渦輪技術,可分別提供最大馬力143匹和184匹,以及32.6公斤米和38.8公斤米最大扭力,其中320d還在1月份能源局油耗數據中,繳出市區油耗每公升可行駛16.64公里、高速每公升可行駛22.82公里以及平均每公升20.1公里的油耗表現,能源效率等級為1級。

article2

318d雖然省略了一些豪華配備,不過本質依舊是新世代的F30三系列,操駕樂趣依舊不減,雖然動力稍嫌薄弱但是可以在後續的改裝彌補。318d價格為183萬元,透過省略一些不必要的配備硬是將價格壓低在兩百萬內,或許有些只欠東風的消費者剛好逮到機會入主三系列。

最大競爭對手M-Benz的C系列中,柴油引擎最小動力只有2.2升配置,價格為227萬元,相同價位只有C180 BlueEFFICIENCY的182萬元較為相近,1.8升渦輪增壓引擎在動力上可能稍稍領先318d,可是在油耗表現上,渦輪增壓汽油引擎一定不會是柴油引擎的對手,就要看消費者如何取捨。

台灣販售的三系列並未配置後座椅背6/4分離,480公升的行李箱容積剛好夠用。

1341567350(1)

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     TwinPower Turbo柴油直列四缸
排氣量(cc)     1995
缸徑x衝程(mm)     90.0×84
壓縮比     16.5:1
最大馬力(hp)    143/4000
最大扭力(kgm)    320/1175
驅動方式    FR
變速箱型式    八前速自排變速系統
懸吊系統 前:鋁合金雙接頭彈簧柱   後:鋁合金多連桿
長×寬×高(mm)    4624×1811×1429
前/後輪距(mm)     1543/1583
軸距(mm)     2810
煞車系統     四輪碟煞
車重(kg)     1430
油箱容量(L)    57
行李箱容積(L)    480
輪胎尺寸    225/55R16
售價(新台幣/萬元)    183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以書信(臺北市信義區松德路300號7樓,臺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或傳真(2759-9724)本處,註明地點、原因[並請附簡圖],並請註明聯絡方式,本處收文後將邀集陳情人、里長、警察局、交通大隊等相關單位舉辦會勘。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市不好停車大家都知道
住家附近原本有幾條道路 & 巷子可停車
其中有一條路原本整條路都可以停車
但是前一陣子這條路的其中一段(是一棟大樓前面)突然被畫上紅線變成不能停車了

所以我有點懷疑這是私人畫的紅線
但是又因為這條紅線不像一般私人畫的粗劣可一眼視破
所以想請問我要如何查詢這條紅線是怎麼回事???
有任何網站可查詢台北市紅線標示地點嗎???

找到了!!

台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
http://163.29.251.188/taipei/main_show.asp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點  隔音靜肅性沒有太過驚豔

以這個車款的隔音靜肅性來說,並沒有太過驚豔之處。在剛才的路程中(台北市區),怎麼連旁邊機車(不是亂改炮管的規矩機車)的聲音都聽得那樣清楚?

第二點  方向盤的輔助過了頭

方向盤的輔助還是過了頭,開起來實在太像是在打飛輪一樣的輕手無感(個人挺害怕這樣的感覺)。雖然原廠宣稱這是會因應行車速度調整的動力輔助設計我還是覺得駕駛起來實在太過軟調(GS-250勉強好些、但還是差強人意)。

第三點

在以一般型車動力模式,加上獨立麥花臣懸吊系統的加持下,在後座的人非常喜歡那樣的行車舒適感。很適合在市區使用的模式,安靜並且沒有太多太大的震動。不過在切換到Sporty Mode時,引擎的聲浪就可以很明顯的在車室內聽到,而且也是不算小的音量。至於先前大家有提到,在減速時會有的特別聲音,這一路聽下來,反倒覺得沒有太過誇張。只要它不會隨著車齡增加而成長(這反倒是我最擔憂的一點),目前是可以接受的。

第四點

不知怎地,雖然此車款在座椅和方向盤的調整功能已經頗多,但是調整了老半天,就是找不到一個可以讓我很舒適自然的駕駛坐姿(與握姿)。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坐在Lexus ES-300h上,不論怎樣去調整,都沒有讓我覺得我是在全權操控一輛車的感受,沒有人車一體的默契感。

簡單結論

總結來說,這是一部挺合適於家庭用車的產品。他保有日系車款一貫的風格,透過車體上零零總總的一切設計與調校,讓駕駛人和路面隔絕了大半的路感。對駕駛人來說,你常會覺得是坐在一張沙發上,透過一些電子零件的功能在遙控一輛車。而對於不講究任何操控感、路感回饋的後座使用者(媽媽、老人家、孩子)來說,在不做激烈操駕的條件下,這張沙發的舒適性與氣氛,應該是不錯的。

若是以這兩部車款來比較,車體隔音靜肅性是相差不多的。當然,GS250的價值是在那顆2.5L V6的引擎,ES300h的價值是在那顆2.5L +電力驅動的引擎。至於會選擇哪一部,每個人的需求初衷皆不盡相同,應該是很難有標準答案的選擇版本。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ticle(2)

車身型式 4門 5人座
變速系統 CVT無段變速
引擎規格 2494cc 直列4缸 16氣門
性能數據 160hp@5700rpm 21.7kgm/4500rpm
能源消耗 平均19.4km/ltr 市區32.28km/ltr 高速公路15.75km/ltr
相關稅率 牌照稅 NT$ 15,210 燃料稅 NT$ 7,200

體型4825×1825×1470mm
車重1620公斤

=====================================
Toyota Camry Hybrid車系編成G、V、Q三車型,頂級Q車型主攻後座買家
在價格的部份,則分為Hybrid-G(109.9萬)、Hybrid-V(119.9萬)、及Hybrid-Q(139.9萬)三種級距

CAMRY Hybrid Q版(空車)!
空車折5%,其他配件、保險、領牌另計,但Q版其實配備很齊全,
所以除了鎖和一些小東西之外沒有特別想買的配件。

挑選過許多車款,
LEXUS IS250、LEXUS CT200h後座比想像中的小很多,
尤其CT200h因為電池的關係,行李箱傻眼的小,
LEXUS ES又即將大改款,個人對現行款中控台造型實在很難接受。

Infiniti EX35、Infiniti G25因車子造型導致空間變小,
行車太顛了,坐後座的人會受不了。

SUBARU XV不知道在搞什麼神秘,連確定的配備表都沒有,
不然多等一至兩個月交車還能接受。SUBARU其他車款又接近大改款。

Toyota CAMRY 12月上市前還很期待汽油3.5或2.5,
原本預期會有六速自排、六顆以上氣囊、防滑、動態穩定…等等安全配備,
再加上類似TEANA 3.5/2.5的其他配備,結果真是失望到極點!
比起Hybrid的E-CVT,反而較喜歡汽油引擎配有實際檔位的六速自排。

Nissan TEANA頂級款真的很不錯,
光是行李箱打開時的扭曲度就好很多,
質感(觸感)也比CAMRY七代好多了(也比CAMRY油電好),
缺點後座出入不順卡卡的(相對繫上安全帶後有被包覆的安全感),
還有就是外型,不喜歡往下彎弧的造型(所謂歐風)。

Nissan Rogue是個平衡的選擇,
差在沒有內建原廠導航(其實還缺後做出風口),360環景功能真的很棒!
對身高160公分以下的家人上車只是臀部直接靠著然後滑到座位上,
下車時滑下座位就比較有跳的問題,但至少沒有出入卡卡的問題。

CAMRY Hybrid Q安全配備大多裝上去了,而且內建行車紀錄器!
之前考慮的車款行車紀錄器都要外掛,Rogue除了行車紀錄器之外,也沒衛星導航,
原本打算用Garmin nüvi 2585R plus這類的來替代,這是對Rogue比較不滿意的地方。

CAMRY後座很大出入很順,除了車型和四驅、出遊可以開後門遮雨之外,
看來看去CAMRY Hybrid Q安全配備還算齊全的,(沒有上代定速A什麼的,也沒盲點警示,小改款說不定會補上去)
可是要放棄後座放倒的超大載運空間。

P.S.
省油、環保那些根本不是購買CAMRY Hybrid考慮項目,
目前科技根本做不到廠商所號稱的,若友先去了解何謂『碳履歷』,
就不會有油電車、電動車比較環保的想法,
諾貝爾得獎的學者就說過最多只是改善一定程度的都市空汙問題。

=====================================
Camry Hybrid搭載HSD (Hybrid Synergy Drive)油電複合動力,配合ULTRActive節能科技、以及CVT無段變速系統,不僅動力最大輸出達205PS(202匹),更擁有超猛的節能特性,市區平均油耗創下32.28km/l的傲人數據。

於單純的引擎來說,它擁有160匹馬力/5700轉、與21.7kgm/4500轉的扭力; 加上電動馬達系統(馬力143匹、扭力27.5kgm)的輔助,馬力可提升到202匹(205PS)。
而以激烈的方式深踩油門踏板時,它的動力表現相當讓人激賞,體型4825×1825×1470mm、車重1620公斤,但是0~100km/h的加速表現經過實測,卻只要8.1秒就可以完成。
對於加速跟制動性的評價是:表現最佳的國產車型;而且性能直逼進口車、未顯遜色。

至於第七代Camry最令人爭議的底盤懸吊、以及操控能力,有人說改善了不少(例如我們自己)、也有人秉持不同的想法;所以這次我們試駕Hybrid車型時,更是注意這個環節。只是沒想到,跟汽油版的Camry,有著不同的鮮明感受:它過彎回正後的擺盪感較為明顯!

Camry汽油版在轉彎的時候,它的懸吊能有效支撐、側傾範圍不大,而這次以同樣速度出彎時,方向盤轉正,它的車身重心並沒有很快移轉回中心點,還繼續餘波蕩漾了一下。

基本上,它的懸吊跟汽油版一樣,仍是前後麥花臣附高剛性副樑及平衡桿的四輪獨立結構 ;不過在連續彎路、出彎時的擺盪感,比之前試駕汽油版的時候明顯。經過我們多次的研究,Hybrid車款還是偏向舒適的調性,偶爾衝一下直線是不錯的,但在彎道時、還是請遵守速限為最佳。

Camry Hybrid的駕駛感受,基本上在動力輸出的部份,跟自家進口的Hybrid車型無太大差異;它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例如:

1.停車時會自動熄火,如果有開空調、當電力不足時引擎才會發動提供空調的電力所需。
2.停車熄火時起步,不會像一般汽油引擎的停車熄火系統一樣、鬆開煞車踏板時會聽到引擎啟動馬達的發動聲響;它依然是安靜無聲,因為它只需要馬達來起步就行了,除非電力不足、引擎才會發動介入。
3.行駛時,完全不會感到馬達、引擎之間的動力切換;開起來跟一般汽油車無異。
4.有純電動車的「EV Mode」模式,可以在密閉空間時,作出零排放的綠能行駛要求;但電池模組的電力需要充足才行。
5.有經濟巡航的「Eco Mode」模式,可以在不需要大動力需求時,以更經濟的節能模式來行駛車輛。但此時的油門反應會較差,以避免消耗汽油能源。
6.沒有所謂的「Sport Mode」模式,它只有一般的「D檔」,也就是Normal模式。
7.有下坡專用的「Brake Mode」模式,它可以在下坡滑行充電時,模擬出引擎變速箱的低速檔剎效果,以避免車子下坡時越衝越快、而需頻踩剎車踏板。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MW很容易出問題嗎? 需要經常維修嗎?
維修保養真的比國產車或說一般車貴很多嗎?
油耗呢? 還有大家敢到處停車嗎?

==============================
BMW的車故障少但前3年為保固需要回原廠保養費較高
這之後只是換油小保養外頭換,1年不要1000元.
1年就只換1次機油火星塞空濾外,沒別的,
輪胎是4,5年才會碰到換胎,這類的就不列入

==============================
簡單來說,如果你買116i車價算140萬,貸款100萬五年,一個月約繳一萬八,然後保乙式車體約還要六萬左右,領牌稅金約兩萬內,隔熱紙約一萬(先不討論凹隔熱紙的問題,是以空車論)....基本上花費大概是如此!

那之後費用呢?

新車回原廠,因為原廠常常在報價單上有添加劑的東西,進去保養一趟大概都要一萬元左右
一個月約攤提付出稅金兩千+租北縣機械停車位三千+車體乙式保險五千+油錢八千+保養攤提五千=一個月基本車輛開銷兩萬三...以上前提沒有壞其他東西或是增加汽車配備
以上您想一下願不願意一個月車子花兩萬三+貸款約一萬八,願意就可以買了!

==============================
A. 若是新車..保固期內(3年)都在原廠維修保養..若過保固..外廠也有技術很好的師父可以維修
B. 正常順順開不亂改..通常沒啥大問題..有問題在保固內原廠會負責
C. 是的..維修保養肯定是比國產車來的貴許多
D. 耗油也是肯定的
E. 新車期間不敢亂停
F. 任何車種都會有失竊的問題及風險..保險保足夠一點就好了..
G. 若只是夫妻兩及小孩.X1則很適合.若後座須搭載3人則空間會太小太擠.乘坐者會很不舒服
H. BMW族群中比起3..5系列......X1 在路上還不至於到處都是..經濟許可下可加以考慮.

==============================
購入F30 320d,花費大約200w

保險因為之前都有保全險而且記錄良好,丙式全險保費4500,竊盜險10000
加其他第三人全部大約20000

一年稅金 16000
平均油耗約20km/L
目前無加裝任何配備 車子大多都有 算夠用 空間夠大 省油大馬力大扭力 (定速 電動椅 idrive 導航用iphone 主動轉向HID....等)

==============================
X1最便宜18i加保險170萬跑不掉

個人建議如果真的閒錢很多,不用貸款,一個月可以有個2~3萬的閒餘資金是可以考慮,
如果不是,就不要為了一台車犧牲其他生活品質比較好。

如果你要買
就要有勇氣和能力面對後續的維修費用
還要每年花一筆錢保竊盜險及高額零件險
因為BMW很容易被偷或割肉

==============================
我的觀念是:買房是資產、買車是負債;
車子雖耐開但10幾年就會想換~
如果可用現金只有100的話,建議是不要買B
勉強可以求其次買台 Lexus 壓力小點~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ticle(1)

BMW X1的內裝配備太陽春
BMW X1 18i 178萬 150P 很沒力 油耗約 7.X

18I 新車行駛感覺蠻緊繃的
四缸引擎,感覺僅三缸在跑
引擎細緻度沒想像中好
才跑約近100公里就喝掉1/4桶油 100Km/16~17L 大約 6 Km/L 左右
第一桶油,跑了329公里進了加油站
目前里程數約550公里,油耗從 6 Km/ L 左右進步到7.8 Km/ L

業務給的資料
x1 18i市區耗油量....1公升約跑7.5公里 非市區耗油量...1公升約跑14.17公里
平均是1公升跑10.7公里

油耗 7.4 l/km 每桶油約不超過 450km

18i /150p日常生活加爬山,非常足夠
當然你很要求扭力大,那就選20D / 23D的

X1 20D sDrive
大約高速在16~17Km/l左右,市區(路較小)約10.5Km/l

article1

==============================
BMW X1 sDrive20i

改用兩公升渦輪增壓引擎及8前速波箱,最大馬力輸出比之前的sDrive18i高出34匹,性能有長足的進步,同時擁有更低的油耗。

Car Plus總評

X1是寶馬X系列SUV中,唯一提供四驅及後驅佈局的型號。X1以同廠3系旅行車的底盤發展而成,駕駛感與3系旅行車相近,有車架紮實、操控中性兼富溝通感的特性。

從寶馬的系列編號來看,X代表著四輪驅動的意思,但X1提供四驅及後驅佈局,可見廠方並不想將X1定位為一輛SUV,而企圖將之定位為旅行車與SUV之間的一個新車種,寶馬稱之為SAV。

老實說,在現今城市化的環境下,SUV車主真的駕駛自己的座駕去越野的機會有多少呢?雖然我們沒有正式統計數字,但大家都知道,真正去越野的機會少之又少,為何要高離地距及高車身呢?為了擁有越野車高身的外型而要在油耗及上落方便性上作出犧牲,這樣值得嗎?尤其是像X1這類所謂輕型SUV或稱為城市四驅車,又或SAV,大家都心知肚明,它的越野能力有多強,都是相當入門的級數,寶馬深明這道理,乾脆將X1離地距及車身高度設計得僅比旅行車高一些,以換取更佳的耗油數字、公路行駛舒適性及操控性,而頭、尾泵把、裙腳及沙板則採用黑膠設計,凸顯其粗獷的個性,這樣就衍生了X1這獨一無二的新品種。

全新兩公升雙渦流渦輪增壓引擎擁有中段扭力充沛的特色。
8前速波箱表現暢順,配合兩公升引擎反應敏捷。
車架紮實,彎路貼服,高速巡航穩定。
第三排座椅椅背可作3扇分割摺合,車廂空間運用靈活。
車身比一般SUV低矮,加上來自寶馬3系旅行車的底盤,操控一流。
駕駛視野較一般房車好,盲點不多。

黑膠中控台設計稍嫌基本。
後座椅座墊偏硬,削弱了乘坐舒適性。

改用兩公升Turbo引擎,最大馬力比X1 sDrive18i多34匹,扭力多7.1kgm。
改用8前速自動波箱,附設盤轉波撥片。
電子波棍與寶馬其它型號看齊。
配備新款星型合金輪圈及225/50 R17規格run flat胎。
平均油耗由sDrive18i的8.2L/100km減至7.1L/100km。

==============================
全新BMW X1可提供420公升行李廂容量,而如果將後座座椅全部傾倒,行李廂容量即可達到最大的1,350公升,展現彈性靈活的多功能空間運用。

既然是強調休旅機能的設計,X1在後行李箱底板支援相當豐富的機能空間,包括井字型的小物區隔設計,更下一層還有簡易工具的置放空間

article1(1)

A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